《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是一本由凯风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3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一):解码未来中国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长期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海权至上”贸易城市发展格局,在近十年的“一带一路”陆权复兴、产业转移、人口回流、内需驱动大趋势下发生了剧变。北京对标华盛顿,上海对标纽约,深圳对标旧金山,都市圈将是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三四线城市家庭资产正在向超大城市转移,并逐步推高房价。此次上海疫情中暴露出的人口密度高,带来的流行病快速传播风险,也许会影响中央政府对中国城市产业格局的重塑。我试目以待。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二):读书笔记:短话长说的艺术
这本书的直观感受:都是在网上看到过的内容,没有什么个人的研究成果与新颖的观点。对于一些事情,仅限于现象、问题的描述,没深入原因的分析,没有结果的预测,更不用说论证了(就像我这段话一样)。且整本书内容有多处重复,脉络不清晰,同样的概念反复说。 优点:对近代中国大城市的变迁做了大概说明,比如海南划出广东成立省,国家中心城市、直辖市、开发特区等城市的情况,主要城市的重点产业结构等。很适合吹牛逼! 内容总结: ①城镇化程度已经比较有限,达到60%+,再往上到70%+对经济结构的提升,不会像上升期明显。 ②未来城市格局将是都市圈与城市群。已经成型的是京津冀、长三角与大湾区,成渝双城记有望突起,打造西安、成渝的西部三角。东北地区吸引力下降,改善营商环境很关键,其次才到产业升级。 ③读书、就业、养老选城市,说了挺多内容,但其实还是建议读书、奋斗去大城市;养老,有钱的就大城市一套房,滨海小镇一套房,候鸟一样来回跑。没钱的……没钱的要啥自行车?哪儿有的住在哪儿呆着。 好像就以上这些了。 此致 敬礼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三):第15期《中国城市大趋势》
作者凯风,不愧是新锐财经作家。
对其观点存而不论,文字简单明了,运用的成语车载斗量,其观点依据的数据从来不会付之厥如,讨论一线城市也不是直接讨论「北上广深」,而是滥觞之源,从「京津沪」开始描述。
(上段文字为了用上作者在书中出现过成语,我也是煞费苦心。文章最后可以查看相关成语解析。)
京津沪
我国最开始的一线城市是「京津沪」,天津作为拱卫京畿(保护北京),政治资源自然不会少,加上当时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天津作为重工业基地,而且沿海,经济发展迅猛。
不过,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南移,国家碳中和概念的提出了,重工业发展受限,天津也就慢慢退出一线榜三的位置。
“自此,天津的竞争者从广州、重庆、苏州,变成了青岛、郑州等北方城市,北方‘第二城’之争悬念重重。”
不知道作者写下上面这段文字是什么心情,反正我感受到作者满满的“恶意”,原来全国第三城的天津,现在沦落到争夺北方第二城,而且结局还悬念重重。哈哈~
北上广深
作者对目前「北上广深」的观点:
1.北京,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的地位岿然不动;
2.广州经济可能被其它城市超越,但广州作为国家「南大门」,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影响,以及纳税大户,作为一线城市当之无愧;
3.深圳作为新晋贵族,坐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段,涨势凶猛,但是城市面积不足,房价高企,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严重不足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作者书中提到,现在广州、佛山将同城化,即两个城市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规划。如果同城化能成功,对现有城市的发展模式影响无远弗届。
最后
作者的观点在前几章基本已经阐述完毕,后续章节就是用更详细的数据和分城市复述,如果只需要了解作者对中国城市的看法,看前面就够了。
每周都要读书啊
2022.4.4
成语解析:
存而不论:暂且将问题放下,不做讨论。
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
付之厥如:本来应该有的东西,却没有。
滥觞之源:形容事物的开端、起源。
无远弗届:不管多远,没有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