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5 20:1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10篇

  《城市精神》是一本由[加]贝淡宁 / [以]艾维纳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018-1-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一):追寻城市的精神

  文/ 浩宇

《城市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纷纷涌入城市。因为在那里有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更加便利快捷的生活设施、以及更加先进前卫的主流思想意识

  一时间,“北漂”成了街头巷尾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作为一名有梦想抱负的新时代青年理想中的“圣城”自然非北上广莫属。而这些城市也以救世主的姿态接纳、包容了这些对其投怀送抱的人们

  不容置疑,大城市是现代世界象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年轻人为之向往的机会之窗,是社交天堂,是创造性的中心。最优秀东西,无论是大学建筑产品餐馆无一例外都在城市里。人们来到城市往往是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这些置身于大城市的人们,一方面享受着城市生活的高效、便利,可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强度,以及人际关系淡漠怀念农村或小城镇归属感亲密感,留恋悠闲自由田园生活。

  不管我们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农村,尔或是小城镇,城市都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存在,它因为促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深远影响这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一下我们所生活的或所熟知的城市,它与其它城市有什么不同之处吗?除了光鲜亮丽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我们所居住或熟悉的城市有什么独特的“精神”吗?

  是的,城市是有精神的。

  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清华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贝淡宁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艾维纳—德夏里特合著的《城市的精神:全球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就带领我们对城市的精神一探究竟。

  本书为我们考察了世界著名的九大城市及其各自独特的精神在政治、文化经济生活中体现。这些城市都各有特点,既有如耶路撒冷、牛津等的高度专业性的城市,也有更加多元化的大都市巴黎、纽约等。

目录页1目录页2目录页3

  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重新发现城市的精神是哲学和社会学的重大任务”,强调一个城市具有能够和愿意承受全球化压力的独特精神的重要性。全球化有积极一面,即开放性和宽容性,但是它又可能造成文化趋同的同质化倾向。鉴于此,作者提出了一个区别爱国主义的“爱城主义”。

  对于一个城市规划者、城市管理者或者普通城市居民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可能是如何找到城市的独特精神。在书中,作者认为,城市的独特精神还主要取决于城市的具体情况和现有资源

  本书与常见枯燥乏味学术著作不同,是采用对话体和自传体的风格文笔轻松随意,读起来引人入胜

  对于那些居住于大城市或者对这些城市熟悉的读者来说,作者富于启发性的精彩描述定会激发他们用全新眼光认识那些城市的热情。而像我这样,暂时还没有机会去,而又渴望未来前往那里的人来说,这本书确实可以为我我们带来先睹这些世界名城的快感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二):不同城市的不同精神气质

  每年的假期总会琢磨着出门旅行一圈,这些年全国各地也去了不少。回看这些年的出行经历感触最深的就是各个城市之间从外表来看差异是越来越小。到处都是此起彼伏高楼大厦川流不息车水马龙五光十色霓虹彩灯,甚至连服饰餐饮等等这些本该颇具特色的东西都变得高度一致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让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都越来越短。有人不由的发出感慨,叹息大多数城市失去了其独有的特色,变得从众而庸俗。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一番道理,却又不完全正确。每一座城市其实都是有着属于它的独特气质,相同相似表象之下,隐藏的其实是不同的城市精神与人文气息,不同国家的城市更是如此。

  《城市的精神》一书中精心挑选了全球中的九座城市,漫步于其中,作者将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这些城市丰富多彩历史以及人文标志并分别根据其特点被冠以不同的城市名称。倘若你从未到过这座城市,那么这将是你初识此地的认知之书,假如你不止一次的光临其中甚至是身处其中,那么此书将会是你更近一步了解这座城市的指南。

  一个人的气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是经过多年的岁月积蓄而成。一座城市的精神也不是数年或是数十年而形成的,是通过成百甚至上千年的时光与经历沉淀。或许他们的表象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样子,而他内在的风骨却是另一番风景,同样,这也不是匆匆几日的停留或是单纯的生活在其中便能够感受到的。然而使我们去了解一座城市的途径又是那样的多,与之有关诗歌、传记、文学作品也能让人切实产生一些感悟。作者对于一座城市的领悟,除了其亲身的经历之外,也通过这些相关的文字密不可分。而他由此而创作出来的《城市的精神》也同样成为他人来了解感悟一座城市精神的参考资料

  看尽了城市的繁华喧闹,许多人越来越向往回归乡村的自然,去寻求一方宁静,只是有时候清净也真的不是那么好找的。倘若你正处于徘徊的阶段,不妨先从沉静自己做起,学着像该书的作者一样,去寻找自己所在城市的内在精神,或许你真的将会有一番不一样的收获也是说不定的。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三):以城市之名

  耶路撒冷,仅仅是让这四个字从齿间流出,似乎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其间的神圣高傲。作为一座以宗教而闻名的城市,它的名字似乎因为长期被信徒们膜拜,都已经沾染到了些神秘的气息。于是即便对它并不熟知的人,偶然间提到或者是看到,唇齿间轻轻一跳,心中已然出现些不同的感受。

  世界上的城市有很多,上海、纽约、华盛顿等等,却都不会带来耶路撒冷几个字能够带来的震撼,这种内心油然而生的不同,如果一定要给予一个解释,那么一定就是这本书的标题所说的那样,是《城市的精神》了吧。耶路撒冷是《城市的精神》中所介绍的第一座城市,它对于这座城市的界定,是宗教之城。

  《城市的精神》一书中共介绍了九座城市,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纽约,这些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往往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就像是耶路撒冷的宗教氛围,作者为北京的冠名是“政治之城”,对柏林的定位是“宽容之城”,对巴黎的描述附和所有人的认知“浪漫之城”,诸如此类,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已经将一个城市所具备的最突出品质概括出来。

  在这样精简的概括之后,则是作者对于这些城市更为深入的解读了。我们还是以耶路撒冷为例,作者对城市的细致分析包括了历史、宗教、政治、文化、民族等方面,他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画面切入,以平实的对话将所要表达内容层层拨开,逐渐深入,从表象探究到了耶路撒冷在政治、文化上的内核。作者并不是想要单纯的像我们宣扬一个城市的好,而是要客观评判。“有信仰”的耶路撒冷也有可能会堕落成不堪的模样。我们要看到一个城市的好,但事实上从来都不存在什么能够好到极致的东西吧。城市也是一样。在信仰高高矗立的背后,也有权利诱发的腐败。说到这里恍惚间竟然想到了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过的话:生而为人,真的是对不起了。人身上自然存在的劣根性大概是从来不曾被彻底消除的吧,由此而生的恶,是信仰的对立面始终存在的。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两面、或者是更多角度的去观察、去探讨,得到的也才会是更真实样子。作者是这样做的,所以书中并不是一个仅仅在宗教上表现到极致的耶路撒冷,它的有好有坏,反而使它的形象更为真实。

  这仅仅是九个城市中的一个,作者对每一座城市的观察都细致入微,在为一个城市所获得的成绩高歌的时候,他也不会忘记将阴暗角落放肆生长的弊端诉诸纸面,而这样的城市才是真实的,而作者大概也始终是怀揣着对一座城市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将这些关于城市的一切逐一写下的吧。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四):你居住的城市的精神是什么?——《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有感

  xiaoxiaoblue编辑

  在城市居住,尤其是在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里面生活工作估计是每一位年轻人走出校园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中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城市与农村相比,不仅仅配套设施更加完备,工作机会入学深造等软件条件也是农村地区无法提供的。而城市与城市之间,由于规模大小,发展中心区域位置等音速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彼此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国内就按照这样或那样的标准对城市进行了分类,例如北上广深等老牌的一线城市以及成都重庆等后来的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去学习工作,这些城市究竟有哪些魅力呢?

  换句话说,这些城市除了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优势之外,彼此之间有没有哪些在精神文化上的特殊点,也就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没有仔细思考过,但是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一个城市工作学习乃至扎根定居下来,就代表了对这个城市的认同,仅仅只是从硬件环境考虑而忽略了软件上的因素可能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来分析一个城市的特点呢?

  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加拿大作家贝淡宁和以色列人艾维纳•德夏里特联合编著的《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一书中在全球范围中选取了九个国际性大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在介绍本书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两位作者:贝淡宁虽然是加拿大人,但是对于国人而言可能并不陌生,因为他不仅仅是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还是清华大学哲学系与苏世民书院教授、博士导师,这就决定了在本书中对城市的一些分析尤其是东方城市如北京的分析就更加的东方本土化;而艾维纳•德夏里特拥有这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马克斯•坎佩尔曼民主和人权研究所所长等头衔,对于城市问题有着相当专业的研究。这两位作者联合编著的本书就显得很有看点。

  在本书中关于城市的精神的定义,关于作者为何在全球范围内就选取了本书正文的九个城市进行介绍,这些在推荐序“真正的城市精神是什么”以及前言部分的“市民精神”中就有精炼而专业的说明。

  读者在阅读本书会发现作者介绍的这些城市采用的研究方法不仅仅只是从城市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法规面入手,更重要的途径是通过逛街和心血来潮式的采访来获得更多关于目标城市价值观的深层东西,虽然这种途径可能显得比较随意,但是这避免了先入为主的刻意(没有提出明确的假设,只是听任城市诉说),这种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于这些城市而言感觉可能更加符合实际

  由于本书是一项社会科学研究的产物,相应的也带有比较浓厚的学术风格,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应将作者们对于城市精神的定义带进每一个城市中相信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

  在本书的这九个城市中,每一个城市所表现出来的重要精神也不一样。读者在书中既能够看到宗教特色浓厚的耶路撒冷中以色列人民对于宗教对于在耶路撒冷中生活的阿拉伯人的态度,也能够感受到在蒙特利尔城市里面英语与法语两种语言冲突的历史所体现出来的属于蒙特利尔特有的语言价值特点,当然在书中你还能看到属于柏林的宽容价值观,浪漫之都巴黎,金融中心纽约和政治之都的北京。

  作者选取的这些城市的城市精神并不是这些城市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主要方面,读者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些主要的城市精神产生的由来。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眼前的你对于城市的价值观,城市的精神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最后,想问的一句就是:您生活的城市的城市精神是属于哪一类呢?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五):关于城市

  你生活的城市有说明特别之处呢?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而称为这个城市的精神的也是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标签,并且为人们所认同。 这本《城市的精神》给大家展现了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巴黎、牛津、柏林、纽约等9个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标签,耶路撒冷代表了宗教支撑,蒙特利尔—语言之城,新加坡—建国之城,香港—回归之城,北京-政治之城,牛津—学术之城,柏林—宽容之城,纽约—抱负之城,巴黎—浪漫之城。两位作者通过街头漫步以及聊天的方式更直观的给人们展现了全方位的关于城市的细节, 这些包括作者描述的历史中的城市,人们眼中的城市,以及人们的亲身经历或者作者的切身感受。 一个城市的发展中会留下特有的建筑, 也有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景色。 而一个城市的精神,却是融入了这个城市的思想的, 这个城市可能因为它的内涵而变得更加特别。 相对于乡村,城市更能充分的体现出一个地方的不同, 在耶路撒冷你能看到宗教在这个城市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独有的建筑也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宗教色彩。 我所生活在的城市属于新建的城市, 并没有几百年的历史, 相对于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城市而言,城市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如何设定,怎样展现出城市的特色, 都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留下印象的标志。 最近的几年每每走在街头, 都能看到这座城市街边越来越多的街角公园,城市中有了特色的标志,也有了属于这个城市独特的气质。是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人文,还是历史的沉淀。

  这本书中的九个城市是众多城市中特点比较突出的,作者所展现的形式的多样化,让读者更细节的看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