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贝克特的戏剧《 等待戈 多》有六个角色:爱斯特拉冈、弗拉 季米尔、奴隶主波卓、幸运儿、小男 孩、戈多。戈多作为直接接受者始 终缺席,而又始终被他人认定会出 席、被他人期望着出席。剧中人物 的等待焦虑,使得人的生存焦虑处 于永恒的延时状态。这种等待的焦 虑给读者打开了思考与追问人类 生存状态和意义的巨大的哲学空 间与艺术空间。
三、省略
文本中有形或无形的省略, 都是读者介入文本的艺术空白。 有形的省略往往用省略号表示。 如鲁迅的杂文《 为了忘却的记 念》中的“ 原来如此……”,小说 《 故乡》中“ 我”与闰土三十年后 见面时,闰土说话时的断续省略, 都是含意丰富的空白。而无形的 省略 也 十 分 常 见 , 如 汪 曾 祺 的 《 胡同文化》中的“ 虾米皮熬白 菜,嘿!”虽然没有省略号,但是, 北京人易于满足、自得其乐的心 态、北京大白菜饮食文化的传统 习俗,都在一个“ 嘿!”字中透露 了出来。文学文本往往只给读者提供 一个艺术空框。作者只用有限的 语言去引导读者进行无限的审美 创造,生成丰富的“ 象外之象”。 例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 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中 国大多数抒情性作品一样,这首 诗并 没 有 出 现 直 接 的 抒 情 主 人 公。但是读者却可以去追寻一个 隐 形 的“ 我 ”。“ 由 于 隐 在 之 ‘ 我’在读者心目中的存在,诗中 就有了景外景,象外象,一首小诗 因此也就成为空纳万象,万象我 裁的艺术形式。”
四、中断
连续叙述的中断、戛然而止 的结尾,隐含着悬念,给读者留下 了想像的空间。例如,莫泊桑在叙 述路瓦栽夫人以十年的劳苦艰辛 偿还三万六千法郎可怕的债务之 后,突然中断了叙述,插进了一段 感慨“: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 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 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 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 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 成全你!”这一串连续的感叹和诘 问,显示出作者内心因人生的偶然 性造成的命运悲剧、人性扭曲而产生的焦躁不安。小说结尾以佛来思 节夫人的“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至多值五百法郎!……”戛然而止, 再一次展示了造化的偶然作用于 人物命运的残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