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刚到大学路小学的新老师,内心倍感压力,终于走出了以前的那片天看到了群星璀璨的浩瀚星空。
我的课程表到手的时候更是让我傻眼,“什么叫一年级综合实践课?”自己以前的六年教龄中都是四到六年级语文,这种课程冷门到第一次听说。我只好问了问旁边的同事才知道,原来这种课还有教材。于是我马不停蹄地跑遍了一年级才找到教材,立即打开书翻了翻内容貌似也不太难。第一节课我就信心满满地带着书籍进了教室,可结果真的验证了“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乱成一锅粥的课堂总是无法平静,最后终于硬着头皮熬了一节课,弄清楚了孩子们学到了哪里。
第二节课是《生活中的汉字》,我想起了学生们感兴趣的课件,依照以前教过的五年级《我爱你汉字》的顺序设计了一节课。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回答自己见到的生活中的汉字,貌似比第一节课好的多。可班级个别学生的捣乱,总让人多少有点失落。办公室里,我把自己的遭遇跟李主任说了说。李主任听后建议我用孩子的语言,把握住孩子短暂的注意力,多讲些孩子喜欢的故事。随后李主任给我带来一摞厚厚的一年里学生小故事,我打开看了看还是没有一点头绪。
第三节课孩子们都对课件上自己不认识的字感兴趣。个个激情高涨地猜自己可能认识的汉字。后来有学生说自己会写其他甲骨文,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我找几个学生上来写后发现大家写的都是简单的甲骨文。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貌似在一个星期内陡增。后来其他学生拿出来语文书找我,我才发现书中有楷书与甲骨文的对照字。我立即在黑板上找出两块空白地给甲骨文,楷书归类,组织孩子先在自己本子上抄写。抄写最好的同学在黑板分区内写出相应字。
我优秀签章鼓励下,孩子们个个都比较认真,我也找到了几个在黑板上跟大家示范的小能手。突然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上把“楷书”“甲骨文”两个词语各写两遍,其余的生字都是一个写两遍。我立即看出了他的困惑。当我指着黑板上“日”字的甲骨文要求孩子读时他一直在摇头。灵机一动我决定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帮助汉字换衣服”。孩子们听到讲故事,都抱臂坐直。我先给楷书起名叫红衣服,甲骨文起名黑礼服。有一天穿腻了红色衣服的“日”字总想着自己换上黑色的礼服什么样?它赶紧脱掉红色的衣服跑到了黑色衣服区里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可是不管穿哪件衣服,它都是我们喜欢的“日”字。只不过红色的衣服穿的时间早了点。为了让一年级孩子更容易理解,我又拿班级里的巴辰泰举例子。让他穿上楷书的红,甲骨文的黑,可无论怎么穿他依然是大家喜欢的巴辰泰。只不过甲骨文的黑昨天穿的大家早点看到了,楷书的红今天穿的我们晚一点知道他的模样。这时班级里一双双小眼睛大大地看着我,我才明白孩子们的兴致真的来了。
教师备课需要超越教材限制,一年级的课堂需要一年级孩子的语言,更需要在真实的学情中找到孩子的最爱。当课堂学会灵活变通,不拘泥一格,你低头向孩子轻声细语的时刻,你会发现:原来阳光在你曾经忽视的简单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