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用秤与做人
日期:2022-01-27 09:40:41 作者:xd830517 来源:常德文明网 阅读:

用秤与做人

  用秤与做人

  记得几年前,在看《一代大商孟洛川》时,剧中的一个场景,就曾引起过我一番心灵的震动,也使我对度量衡工具中的秤有了一次知性的认识。

  那段剧情是这样的:在晚清的北京街头,一个水果摊前,一群人正围住年轻的摊主,指责这个摊主的短斤少两,一个汉子正愤怒地要折摊主的秤。这时,一位老者走上前来,对激愤的汉子说,先莫折他的秤,让我和他说道说道。只见老者走到摊主前,问摊主:你知道这秤还叫什么?这秤砣又叫什么?这秤杆上的星又有如何的说法吗?年轻的摊主看着老者,一脸的迷惑和茫然,只一个劲地摇着头。于是,老者说:这秤杆又叫权,这砣也叫衡。秤,其实就是权衡。秤杆上的大小星星,叫准星。秤采用16进位制,1斤等于16两,由这些大小的星星来准定。其中,7颗暗喻北斗七星,代表方向;6颗隐含上下与前后左右,代表方位;3颗借指人的福禄寿,代表着人的幸福。少一颗则会偏离为人的方向、方位,折损人的幸福。权衡之间,体现着正邪的较量、忠奸的分野和人们内心修为的高下。

  老者的这番关于秤的说词,是不是给剧中那个少了秤的摊主的内心造成了震撼,我不得而知。但我自已心中的那种触动,是实实在在的。

  是的,买卖如此,经商如此,做人又何偿不是如此。做人,其实就是在一个个的度量中、权衡里来完成、来实现的。要把人做好、做出水准、做出修为,最起码的是心中要有一杆秤,要不时用它称一称自己的良心,称一称自已的行为。受那段剧情的影响,后来我也查了查有关秤的一些相关资料。关于十六两秤的由来,我还看到了更一种说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叫丞相李斯负责制定新的、统一的度量衡。李斯很顺利地完成了钱币、长度的标准制定,但在重量上拿不定主意,不知确定多少两为一斤妥当,于是只得请示秦始皇。秦始皇写下了"天下公平"四个字的旨意。聪明的李斯决定把"天下公平"四个字的笔划数16作为一斤的两数。于是,这一标准在我国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我小时候都见过。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度量衡制度,也发生了革新和改变,秤也由16两一斤,改为了现行的10两一斤。虽然秤的标准改变了,但我想,蕴含于秤中的这种不欺不瞒、这种诚实信用、这种"衡量"、这冲"公正"是不会改变的。

  财自道生,利由义取。这既强调了求取财富的道义,也昭示了做人双赢的法则。心中的那杆秤在为我们自己称量的同时,千万也不要忘了还要为他人称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用秤与做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