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要工资
两位老板
鑫源板材厂的办厂理念应该是以和为贵与和气生财为宗旨的,因为大门两旁的对联是:“和气生财为古训,团结友爱是箴言。”过路的人看到这幅对联,觉得一工厂,大门上的对联应该是:“生意盛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发财发财发大财,盛旺盛旺更盛旺之类的对联才对景,用这样的对联就有点不伦不类,让人摸不着头脑。可知道内情的人知道,原来这个工厂是由两个人创办的,一位姓李,一位姓王。所以这个厂里有两位老板,一位李老板,一位王老板。李老板管财务,王老板抓生产。工厂创办初期,两位老板合作得很好,如鱼得水,两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工厂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这副对联应该是两位老板的初衷,同时也是他们的座右铭。
这个工厂有一个胶板的车间,半年来总是出次品。山西的客户几次打来电话,说如果再出次品,他们就准备和他们终止合同了。抓生产的王老板很着急,坐在车间里找原因。原因找到了,是胶板工人的技术不过关。为了不再出次品,为了产品合格,为了保住合同,办法只有一个,要招到技术熟练的工人。
王老板找到的这个工人,就春花。
春花
春花三十多岁,是一位年轻媳妇。她相貌平平,黝黑,胖,身体甚至还有点臃肿,看上去笨笨的。让人费解的是他的两只手,看上去他的两只手平平常常,每只手也是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和别人的手没有什么两样,可与别人胶出的板子差别就大了,简直是天高地低。同样的材料,她胶出的板子面平整、光滑,大小一致不开胶。别人胶板,胶的速度慢不说,一天之中不知要出多少快次品;她胶板,胶的速度快不说,一年也不出一块次品。和她在一起的工友说,我们的两只手,比起你的两只手,就应该拿刀剁下来,扔进垃圾桶里!
春花胶出的板子质量好,客户挣着买,所以,当别的工友找不到活干时,她是老板抢着要。在附近的二十多个工厂里,她是响当当的巾帼奇才。当王老板找到她时,她说,我在这里干得好好的,凭什么要到你们哪里去?王老板说,你现在胶一块板多少钱!一块钱。王老板说,你如果到我们的工厂里,胶一块给你一块二毛钱!春花听说一块板多给两毛钱,心动了,说,下一季度吧,下一季度去给你们干。这一季度干不完,老板是要扣工资的。王老板说,一言为定!春花说,一言为定。
春花也是一大家子人,公公婆婆,丈夫孩子,也是睁开眼油盐酱醋茶,和别人的家庭没有什么两样。
工资
春花在鑫源板材厂干了一个季度,四个月。前两个月工资照发。后两个月李老板说,工厂里资金短缺,先欠一段时间。活已经干了,现在刀把在人家手里,春花只得认了。
有着强烈讽刺意味的是:一向以一个和字当头的两位老板吵架了——当初对联上的古训了,箴言了;初衷了,座右铭了,现在都成了一句空话。王老板重整旗鼓,另搭戏台,又建起了一个工厂。
可春花的两个月的工资,一共一万一千块钱,去向谁要呢?她去找李老板,李老板说,工厂的钱都被王老板卷走了,工人的工资也在他手里,去向他要!春花去找王老板,王老板说,工厂里的钱?李老板管财务,都被他私吞了,工人的工资在他手里,去向他要!春花去找李老板,李老板就火了,说,他难道没有给你?这个没肝没肺,黑了心的!工厂里原来可是几百万哪,都被他卷走了!你的钱才几个钱?你说,我向谁要去?春花又去找王老板,也是同样的话——春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跑来跑去,一趟两趟,十趟八趟,最后终于厌烦了。
她告诉丈夫说,算了,那两个月干的只当是义务工,工资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