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有些句子我并不想看到,于是落在心中的仅寥寥几字——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些词句给了我思想的自由,山有小口,那极狭的小口让我想起《肖申克救赎》里狭长的下水管道,正是这小口,沟通了时空,让捕鱼的武陵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捕鱼,菜市场,钱,买卖,衣食……,统统是人与人组成的社会元素,这样的社会是计算好的,精确的将人切割成细碎的段,从一个格子跳跃到另一个格子,只剩刻在脑中的规章制度、道德律令,让每一个捕鱼的武陵人在自己做的铁栅栏里窒息而亡。
这个幸运的武陵人来到桃花源,桃花源又怎样呢?看那些我并不爱的词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便舍船从口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中,良田美池,男女往来耕作,杀鸡做食款待宾客。渔人甚异之,他奇怪的是他所未见的一个地方和这个地方悉如外人的衣着,还有美妙的桃花林。良田他会奇怪吗,地头的路他会奇怪吗,招待他的酒肉他会奇怪吗?这么一个社会结构他就更不奇怪了。桃花源中,村民想必也甚异之,纷纷回家请客,他们也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吧!但是他们失望了,没想到,魏晋的社会结构并无丝毫变化,而他们的血管里还流着纯真,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也许正是他们纯真的表现吧。
桃花源里、桃花源外,何尝不是一样的社会,不同的也许是少了一些尔虞我诈吧。有趣的是,从下水管道逃出来的安迪和会面的老友,有了武陵人那样的一条渔船。也许,单纯便是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