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各高校引起一股热潮,但是在疫情的反复回弹时期也引发了社会上对它的种种争议。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成立了青则行社会实践队,通过支教平台网络,目标对向更广大的初高中同学,对每一个有需要的同学进行线上网络教学。
6月初,实践团队正式成立,主要前期工作有宣传组进行,关于海报的设计、资料收集等等。队长和副队来组织规划整个教学的安排,对人员进行任务分配,后期的证明收集等等。
7月23日至8月5日,队员开启了她的网络教学任务。是一个来着乡村的小朋友。重重的高山挡住了他望向未来的视野,也为他阻挡了外面浑浊的空气,为他守住了如山间溪水般清澈透亮的心灵。在我的眼里,那个山区是梦寐的天堂,山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晶莹剔透。每天和他们同吃同睡,同样在蓝天白云下放肆狂奔的我们收获的快乐远远超过生活的艰辛。最后一天,队长为我们每位队员进行了夸奖并为我们写了一段寄语,以鼓励我们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8至9月,我们开始积极地利用网络社交平台qq 、微信等推广我们的支教活动,扩大我们的支教范围。此外,队员还针对个人,采取线上采访、电话采访、视频拍摄等方式进行特别调查。其中一位负责人向我们完整介绍了他们的支教活动的设计和志愿者的招募。她认为,“支教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更主动的与外界交流,而不仅仅是听,参与是最重要的。”
通过十几天的社会实践,结合自身支教体验以及收到的多份反馈,我们针对当今大学生短期支教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些想法。针对大学生志愿者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我们强调了重视提前调研这一过程,这有助于大学生强化支教意识,明确对方需求,完善准备工作。而针对支教经费缺乏、支教内容不规范、支教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我们认为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来对大学支教队进行统一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短期支教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组织一方面有助于构建短期支教长效服务的体系,实现短期支教长效化,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志愿者的专业选拔、培训和管理,使其具备支教素质。希望能促进支教队的反思与改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小队所有队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