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鸟》是一部由Peeter Rebane执导,尼古拉斯·伍德森 / 汤姆·普赖尔 / 戴安娜·波扎尔斯卡娅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浴火鸟》观后感(一):"理智"使我们成为"懦夫"
首先,请那些说套壳《断背山》的人先去了解影片背景——本片基于真实故事。所以,请尊重这两部片子,还有这个影片的主人公,请让他们各自美丽。 其次,说导演拍摄手法不行的,请你再看两遍,片子里有很多伏笔:照片、台词还有音乐,不要粗略地看了一遍就说导演不行。还有,觉得黑苏的,我觉得你真的是想太多,这部片子只是以中立事实角度描写罢了。 然后,我个人并非觉得两位演员之间没有火花,我在看的时候,我的确是能感受到他们在一起时的那种快乐,也能感受到他们因为背景而无法在一起时的悲伤。两封信、两段离别,都是为这段感情的升华。 最后,这部片子的确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对于Roman的描写太浅,个人形象变得很单薄,不够丰满。人物感情的推进时快时慢,让人有些许疑惑。还有对于大时代背景的描述也不够清晰。但这部片子是完完全全到达了及格线以上的,没有特别大的诟病。
《浴火鸟》观后感(二):真实的禁忌之恋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还原真实是最大的尊重,在那样的背景、环境和身份下,电影所演绎的很真实了,所以不能说它老套。
片中经常出现的男孩潜泳场景,应该就是后面 Sergey 向 Roman 讲述的关于好友 Dima 的事:Dima 被发现,惨遭其父的毒打和辱骂,但是 Sergey 当时选择了 run away,并最终失去了 Dima,Dima 的死亡成了他内心永久的阴影与伤痛。他害怕失去。
第一次床第之欢后,Roman 送予了 Sergey 战机模型并说:“For you. So you won’t forget me.”,到后面 Roman 事故离世,Sergey 探访 Luisa 母子并留下战机模型(给 Roman 儿子),即使情物已不在,但爱在心上,怎么可能会忘记啊。就像最后 Roman 信中说的:“I shall always think of you, Sergey. I will always be there with you.”。
片中有一幕 Sergey 和同学交流,“How does true love behave?” “You can’t stop thinking about the other person. You have to be with them no matter what.”,多年后即使已婚的 Roman 还是会想法设法去见他, 表面拒绝但终究内心还是无法抗拒 Sergey,两人在火车车厢的相视一笑,这才是所谓的双向奔赴吧。
在这种背景、环境和身份下,Roman 的做法似乎情有可原,是能被理解的,他必须作出牺牲,他无法做出选择,正如他说的:“I have to choose the only place where I still feel free. The sky.”,天空是他唯一的自由。
有颜有肉,取景美,摄影也美,真实的禁忌之恋。
《浴火鸟》观后感(三):百年笼中鸟
在soapone看完了浴火鸟。很像电影燃烧蓝还有腐国前几年拍的橘衫男子。剧情还行,俗套归俗套,但毕竟人家真实故事改编,很少有人说真事俗套的对吧。
和看断背山一样的感觉,特别是看到结尾真实照片心里就开始堵,暂停盯照片看,有一种脱虚入实的惋惜,一边回想电影的情节片段,一边联想那个时代会发生的故事,想到罗曼的信和死亡,感叹人间真实,历史沧桑…
然后说点电影无关的话。
突然觉得信仰这东西邪恶又美好,开着飞机升上天空,信仰不在脚下,而在天上,在天与地之间,人有信仰就是自由的,杀戮和和平,道德和罪恶,死亡和生存,在飞机俯冲大地的刹那,一切都会化为乌烬。所谓“百年笼中鸟,片刻自由人”。
但自由总是负外部性的,很难有什么帕累托最优的自由,每个人都处在枷锁之中。对于LGBT成员来说,内心的柜子是最大的枷锁,其次是与整个社会的矛盾,青春期和性取向斗争,成年找不到合适的爱人,适婚年龄被催婚,社会歧视…如笼子里的鸟,即使受尽侮辱还要欢声鸣叫,现在,笼中鸟有了吃有了喝,还有了更多的鸟,什么浴火重生,不如喝酒泡吧蹦迪乱性…在虚妄的生活片段里,都是自由的。
自由这个词很美好,但也让很多人看透了——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稍纵即逝又不负责任,痴心妄想又遥不可及…自由的信仰开始崩塌,甚至少有人讨论这玩意了。一场疫情也让人们更加坚定:自由是缺乏秩序的,同性的呐喊也许是秩序的背面,而集体是有秩序的,这种观念下,追逐集体的荣誉才更加真实可靠,就像罗曼,个人追求永远让位于集体价值,集体给的信仰让他有依靠,同性之爱算什么?如果个人理想和集体理想能够有机统一,那更再好不过了,这样这个人就不会陷入彷徨,而是一名目标坚定、斗志昂然的先锋战士。没有人能否认战场上英雄烈士所呈现的大无畏精神,这信仰永续传递,一代又一代。
可绕了一圈又发现,这些壮士英勇牺牲的目的,本质上还是和“自由”绕不开,为了族群发展权益的斗争正对应了让后代有生命延续的自由。只不过这代价巨大,手上带血,处在时代迷雾里他们只能把他们的故事交给历史和后人评价。
德米安曾对少年辛克莱说:“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现在,有好多性少数群体或多或少正陷入价值观的迷茫,我认为原因之一是缺少一种群体的信仰。这个信仰和传统意义上一样,带有主观色彩是一个褒义词。虽然,我们都喜欢认定自己是独特的个体,但也不能否定奉献群体所赋予的意义,所以,我希望我们这个群体能够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个社会给我们套上的硬壳,即使现在来看是一群无头苍蝇,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对这个群体失去信心,身处这个群体,首先应以这个群体为豪,6月是绚丽炽热的“骄傲”月,我们依旧要追逐自由——live,work,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