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17 00:23: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锦集

  《第一次做面包》是一本由[日]神泽利子 著 / [日]林明子 绘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14-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一):非常生动有趣的绘本

  很喜欢这本书,书中的故事很生活化,加上林明子细致地绘画,感觉整个故事就发生在身边,面包恰恰是孩子喜欢吃的,很多面包的做法也是孩子很关心的,讲这样的故事,一定是孩子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非常期待的故事。面包的制作过程,虽然是操作过程和步骤,不过文字却非常优美,读起来也会觉得非常好玩!

  这个周末,刚好我们也做面包,就把这个故事跟孩子 又重新讲了一遍。边看书,边实践,这也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哦,起码可以在实践中劳动,这样也会玩得非常尽兴!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二):半命题作文第一次范文

  小学生都要写的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第一次_____。这本绘本可以算一篇范文,哈哈。本书详细介绍了三个小孩子第一次怎么做面包,可以照着文中的方法做面包了。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吃面包,各色的面包味道好,价格也不便宜,要是能自己做那当然是极好的。

  这本绘本出彩的地方是绘画,3个孩子的神态、动作让人觉得有趣。有两个飞扬辫子的小姑娘,爱捣乱的大一点的男孩,和憨态可掬的小男孩,都让人喜欢。那种第一次中遇到的困难,做面包中时使劲揉的韵味很传神。

  从这本书中还可以学到科学知识,面包是如何变得那么蓬松的。结尾写麦子的生长很有美感。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三):孩子超级喜欢的温暖故事

  这套书一共4本,设计风格各不相同又各有特色,首先从形式上就展现出了丰富多彩,打破了固有的千篇一律,个人认为也利于孩子思维的扩散,不被形式化所拘束。故事的内容都很有趣,可谓内容和形式双赢。

  设计非常精美,纸张印刷都很讲究,封面也非常吸引孩子的目光。另外每本书都有精美书签赠送,感觉很超值。

  一口气把4个故事读完,感觉这4个小故事是真正从孩子的内心出发的,以孩子的角度来讲述好玩的又带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图画也是很萌很好看,能够真正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生活。

  孩子最喜欢《小狸猫的自动售货机》这一本,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仿佛他成了小狸猫,跟着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紧张。读完故事后忍不住好奇孩子想要用树叶换什么,他竟然回答要换个妈妈出来。看来真能让孩子感觉到亲情、友情的重要。

  这4个小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情节上环环相扣能够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会引导孩子去思考“接下来会怎样”“万一……怎么办”“为什么是这样”,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很有好处。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四):第一次的尝试都是最珍贵的记忆

  单看这本书的名字《第一次做面包》我会以为是一本食谱类的书,有板有眼的教我们如何做蛋糕,真没有想过它会是一本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绘本。日本的绘本还是值得称赞的,简单的内容附上饱满的图画,让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饶有兴趣的想动手尝试。

  整本绘本以面包的金黄色为主色调,以三个小朋友在面包房看到香喷喷的各种面包,想到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面包为主展开的。三个可爱的孩子,有爱的图画,简单的文字,轻轻松松教我们如何做面包。

  首先先让三个孩子带我们认识做面包所需的材料,然后画上一个钟,告诉我们做面包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耐心去完成,如何让酵母发酵,如何筛面粉,如何磕鸡蛋,如何揉面……还会用有趣的文字给我们小提示,揉面的面盆就像暴风雨中的小船,一定要摁紧,千万被打翻了。揉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绘本中画出红通通的小脸蛋,告诉我们即便已经很辛苦也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成功就在眼前。可爱的作者让孩子们把面团弄出自己喜欢的模样,让小朋友兴致爆棚,停不下来,直到做出美味的面包。

  如果没有看这本书,我想我也不会知道具体的该怎么来做面包,比起那些死板的食谱文字,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我想都比较喜欢以这种简单可爱的方式来学习做面包。

  其实能做成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其中,你努力去做了。我相信这本书也是想告诉孩子们所有的成功都不是轻易得到的,都需要经过辛苦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才最珍贵。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做饭时候的样子么,我始终记得,把厨房搞得狼狈不堪,炒的菜溅到锅外,到处都是,哈哈……如今想起来还是那么可笑,我想没有这一次的尝试,也没有现在的成功,第一次的尝试都是最珍贵的记忆。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五):好绘本如何好

  有不少读者注意到画上的时钟,绘本毕竟不是菜谱,文字没有说明每一道工序所需时间,但时钟会说话。那么问题来了,时钟标示的时间究竟对不对呢?

  时钟一共出现十次:

  10:10 杯中放入酵母

  10:30 酵母发酵完毕,将鸡蛋、砂糖、盐和水混合均匀,然后和酵母一起倒入面粉,揉成面团,再加入黄油,继续活面。

  11:00 把面团放进盆里, 搁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12:30 给面团排气。

  12:35 排完气,把面团滚圆,继续醒一会。

  13:15 待面团胀大,分成小块,开始做各种形状的面包。

  13:35 凹好造型,再把面包放置醒一会。

  14:35 面包再次胀大,刷上蛋液。

  14:40 把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

  14:55 大功告成。

  总共约耗时四小时四十五分。其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要把握,即面团一次发酵用时一个半小时,中间发酵用时约四十分钟(包括再次揉面),二次发酵用时约一个小时(包括刷蛋液)。

  参照烘焙达人君之的帖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089ff010091bv.html,三步分别建议用时为:“一个小时左右”、“一般为15分钟”和“一般在四十分钟左右”。我相信绘本的作者是严谨的。

  孩子还小,看不懂绘本。将来长大,读到这本,关于画上的时钟,可能会注意,也可能不会。如果孩子读了有兴趣,有意也要照着绘本学做面包,很有可能会成功。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六):【书评人俱乐部】教小吃货动起手来

  以前看童书,觉得只需要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就可以了。但是,看这本《第一次做面包》却让我对童书又了另外的见解,原来讲故事只是一种表像,最重要的是让小朋友更热爱生活,发现世界的美,更好地了解世界。

  《第一次做面包》是一本看起来很温馨的书,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依旧是把它当做一个故事读完,可是当我读着读着,发现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而在于让小朋友自己尝试动起手来。

  许多小朋友都是小吃货,对于面包都无法抗拒,起初看这本书可能是冲着暖色的基调,可爱的画风,精美的面包,不过,看着看着却也会让人有种想尝试着做面包的欲望,特别是小朋友,会把动手起来做面包这件事当作是很有意思的活动。

  这本书主要是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做面包的故事,有诱导性地从面包店看到各式各样的面包,诱人的香味引诱三个小朋友的食欲,萌生自己动手做面包的想法。这个开头我就很喜欢,因为小朋友是充满好奇心的,对任何事情都有探索的精神,作者就从这点出发,从小朋友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绘画出这样一个故事。

  那么,如何做面包呢?这本书还是一本充满知识点的绘本,介绍了面包的构成,还介绍了重要的原料——酵母!酵母这个知识点对于小朋友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不过通过绘本的方式更容易为小朋友所接受,特别是看到书上的小朋友做的津津有味,杯子里冒出气泡的时候,一方面觉得神奇,另一方面又跃跃欲试。揉面粉的环节,绘画得更是有声有色,小朋友像是在玩玩具一般,捏大,揉小,“砰!砰!砰!”

  做面包的过程说是简单,可也有好多道工序,还需要耐心等待烤好的过程,书中的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毕竟每一道工序都很有意思,需要翻开书本自己体会。不过,这本书倒是开启了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做面包的纽带,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又可以增加亲子共同时光,培养彼此感情。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七):愉快的分工合作

  看了《第一次做面包》后,孩子一个劲的念叨:我们也来做面包吧。书上三个孩子的兴高采烈的精神头儿,深深地感染了她。光从封面上姐姐飞舞的长辫子、哥哥神气的小眼神儿和弟弟踮起脚尖刷蛋液的动作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次美妙的劳动过程,更是一次愉快的分工合作。

  姐弟三人被面包房里的香味吸引,哥哥拽着姐姐的背带裙示意回家做面包吧。于是,开始准备原料,姐姐端最重的面粉,哥哥拿稍微多些的水,弟弟拿分量最轻的砂糖和盐。然后,三人又分别拿了黄油、鸡蛋和酵母。酵母出场之后,请注意左上角的时间,计时开始。三个小朋友很会统筹时间哦,他们趁酵母发酵,两个大的来筛面粉,弟弟磕鸡蛋。二十分钟以后,开始和面了。好奇的弟弟忍不住抓了两把面,哥哥赶紧阻止,还帮姐姐按住“咣当咣当”乱转的盆。摔面团时个个都不偷懒,然后开始第一次发酵。

  在休息的时候姐姐织围巾,哥哥把弟弟逗哭了。这时姐姐发现面团长胖好多呀,而喵星人很淡定的在一旁睡觉。林明子的作品里经常会出现猫的身影。原来还需要给面团排气呀,第一次听说。第二次发酵后开始做面包了,大家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做出来各种各样的面包。第三次发酵后轻轻地刷上蛋液,就可以放进预热好的烤箱里烤了。15分钟后就烤好了,即使是在拿出面包的时候,三个人也是有条不紊的。最后开始品尝,那味道肯定特别香,因为很快就要吃光了。孤单的猫咪趴在窗口看着,嘴里一定在流口水吧。

  书上详细的介绍了做面包的原料、方法和时间,介绍小麦的那段话特别有诗意,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嗖嗖窜着个儿,茁壮成长。她觉得面包猫烤成外星猫那段特别有趣,对姐姐甩来甩去的长辫子很是羡慕。她对这种愉快的分工合作过程非常向往,看一遍,对我要求一遍我们也来做面包吧。看来,我要去买一个烤箱了,尽管闲置的可能性非常大。

  感谢双螺旋童书馆和嘟豆小书屋提供的这次试阅读机会。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八):传染快乐的绘本

  翻完这本16开的大绘本,发现原来做面包可以如此快乐,而我还记得第一次做饭的感觉了么?

  绘本里描述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做面包的过程,三个小孩子都非常可爱,年龄分别相差一两岁的样子,小女孩有着两条灵动活泼的辫子,两个小男孩有着调皮活泼的眼神,他们是姐弟还是朋友呢?他们是在哪里的面包房看着面包目不转睛呢?故事有着一个开放性的开头。

  接着他们严格按照烤面包的程序开始制作面包,这个过程其实有点漫长,调皮的作者在画面上设置了一个钟,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时间的流逝,而且这个过程也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看到了小姑娘通红的脸蛋、飞扬的辫子以及小男孩们的汗水,但是无疑他们是快乐的,他们满面笑容的准备原材料,卖力气的调配、糅合、摔打,悄悄的观察,在面团发酵的过程中大声玩乐,看了他们做面包的过程,我想每个读者都会感染快乐。而快乐的原因是这几个小孩子对事物抱有旺盛的好奇心,对于食物有着原始的欲望,对于创造有着快乐的憧憬,最终劳动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吃着自己制作的面包是不是会更加香甜呢?而作者在给出肯定答案的同时还不忘告诉小朋友们,面包是由小麦粉做成的,而小麦成长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其中得到了阳光的眷顾、云雀的陪伴,所以每个点滴都是值得好好珍惜、慢慢品尝的。这个结尾非常喜爱,因为充满了日本人对于世间万物的感恩之情,就如饭前那一声“我开动了”一样,不仅是对于人的一种感谢,也是一种对于成为食物的动植物的一种感恩。而这是每个小孩子都应该具有的思想吧。

  看完这本绘本,会让小孩子更加了解制作食物的不易,也会大致明了制作面包的过程,身边经历过太多孩子不爱吃饭、父母追撵的案例,我想会不会那些小孩子看过这本书会爱上烘焙面包、爱上吃饭呢?

  结尾的时候,三位小朋友坐在可爱的房子里,一起吃着香甜的面包,窗外的小猫趴在窗台上观望,这一切都与绘本开始的画面交映在一起,两相呼应,看起来分外温馨,我只想着,能不能送给小猫一个面包尝尝?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九):【大象图书馆】面包的那些事儿

  ----读《第一次做面包》 文/纪汐

  《第一次做面包》一入手,3分钟就翻完了,与我期待的略有出入,我以为应该是有40-50页,结果只是28页就搞定,封面的3个小孩,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以橘黄色为底色,切合面包的颜色,很适合和4-8岁的小孩一起看,一起动手做面包。因为这就是本讲述如何做面包的指南。《妈妈,请在童年这样爱我》里,枭 帆也曾带这小孩一起包过水饺,捣鼓过彩色茶叶蛋,在书里还放置了他们当时制作过程中的照片,当时就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和我的小孩也一起弄看看,在看《第一次做面包》的时候,这种想法更强烈了。

  虽然现在很多时候吃面包都是直接去面包店里购买,超市有时候也会有,所以吃过的面包不计其数,有便宜的,超市的新鲜出炉,但是打折的普通面包,譬如豆沙包,咸方包,也有专门面包店的,譬如厦门比较出名的向阳坊的北海道,牛角包,牛油排包等,之前在广州最喜欢吃的应该就是美心家的甜甜圈,虽然一个要3.5,小小的一个,每次都觉上面的那些糖粉,无论是添,或者是吸,怎么吃都不腻,咬下去那夹杂这麦香的,烤得金黄金黄的外皮,现在在写的这一刻,嘴巴都是在咽口水,脑海中一直在回味。那之后也曾尝试买其他家的甜甜圈,哪怕回来厦门,到安德鲁森里去吃,始终找不到记忆中的味道了。其他还有那些肉松咸包,葡萄干包,亦或者奶油包,我想我还是喜欢简单的牛油排包,所以回来厦门买更多的是,向阳坊的牛油排包,咸香的面包入口即化,吃的不是早餐,吃的是满嘴的幸福感。美好的食物总是能让人,吃出欢乐。

  《第一次做面包》勾起了我的吃面包史,蓦然发觉,我还是可以算得上是半个吃货,对吃的,嘴巴也都有点刁了,不知道是好事呢,还是好事呢?

  也许等我们家的孩子出来后,到时候真的可以参照这本书,娘俩一起动手做做面包,尝尝自己做的面包又会是怎么样的味道呢?我已经在脑补这个画面了。。。嘿嘿。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73104504@qq.com。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十):【书评俱乐部】一起做做面包吧

  跟宝宝一起做过蛋糕,虽然不是特别成功,但宝宝还是全程参与了打蛋过程,经历了蛋清被打成可以任意放成其他造型,很有兴致。

  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宝宝夹杂着对做蛋糕过程的回忆,而做面包,最重要的环节是饧面,书里刻画的非常形象,小朋友们期待的眼神,让人很容易进入情节。宝宝看到小朋友们搞得满身是面,又想起我们一起做饺子的时候,宝宝很认真地擀面,也总会搞得像是“超级大厨师”一样的狼狈像。

  宝宝很喜欢,书里的姐姐,他说她的小辫子会跳舞,还会讲话。最有趣的要属摔面那个步骤了,急的宝宝直嚷着,要试一下,因为从来还没有这样操作过呢!我告诉宝宝,其实更好玩的是第二步,因为酵母加糖加水这个变化过程很有意思,我们做了下实验,不知道是酵母的问题还是怎么了,水泡很少,没能引起宝宝的浓烈兴趣,倒是最后的造型步骤,让宝宝非常向往,整个过程,宝宝都非常关注小女孩的辫子,确实有表情哦!

  这本书的色彩充满了烘烤的感觉,让人有种热气腾腾的感觉,尤其看书中小朋友,认真做着每一步,直到把面包烤好,幸福地享用时,不但有成就感,还有一种劳动快乐的幸福感,现在的孩子大都很少做家务,我觉得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而是家长不愿给孩子机会,做到一片狼藉,还要自己收拾,以前我也这样想,不愿意让孩子去厨房,可是孩子天生愿意进厨房,后来我挑选了一些项目让他参与,其实孩子很靠谱呢!

  比如我们现在学会盛汤,擦桌子,摆碗,收碗,帮我接水洗菜等,他愿意参与的时候,给他分配他可以干的活,他是很愿意分担家务的。我在很累的时候,经常这样请他帮忙,孩子很愿意呢,并且积极性很高,所以这种直到孩子动手操作的绘本,我非常看重,虽然我们一直没能亲手实践操作,但在宝宝心里已经预约了这个机会,他一直等着我有空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感受一下书中的烘烤气氛。

  每一次动手操作都会成为他童年里骄傲的记忆,我相信这对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增强自信心方面有很多帮助,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的色彩感觉,还有小朋友的生动表情,孩子读得懂这种表情,更是对做面包充满了期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一次做面包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