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是一本由舒仪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全二册),页数:201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一):书名预示了结局
虽然书名预示了结局,但是还是轻松的融入了开篇的快乐中,就如我们所见的故事或者自己的亲历的往事一般,一开始总是那么美好那么明亮,严谨是个事业有成的花花公子,季晓鸥是独立打拼的美容店主,而湛羽是个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这样的三个人的命运就因为这个故事开头的相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二):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
第一次看舒儀的書是《格子間的女人》。她的書就是很寫實那種。 在《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中玫玫没了嘉遇,严谨没了季晓鸥……都是死别,比起生离,死别更难以接受,都是走在连个好好道别都没有。虽然相遇最美,但也无畏别离。因为一个故事的结束,总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人生的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没有对错。静静地做好眼前的事,坚守当初的选择,坚信蓦然回首的美好。相信离开是为更好的相遇,相信漫漫长路终有力量的相伴。 学会感恩,学会温良,学会原谅,学会释怀。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三):爱的深 却不一定要在一起
如果生命中的一些人,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最后悲伤的别离,你是否还会选择最初的相遇?你永远都不知道,因为遇见一正确的人,会耗尽你一生的好运气,爱得深的人最后不一定在一起,因为深深地爱过,所以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为他好,因为爱的深所以舍不得你受一点委屈,舍不得你为难,舍不得你纠结,更舍不得你含泪放手,如果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离别,都是为了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些经验少一些弯路,那么我想,就算我知道遇见的这个人,我深爱的这个人,最终会离开我,我也会义无反顾的去相遇,因为这才叫人生。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四):最好的遇见,最疼的别离!
還沒看完,已經是撕心裂肺,痛徹心扉,本來想看完這一本就暫時休息,不再看小說,但是網上看到舒儀的另外一本《曾經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我想等我這本看完以後,先讓自己好好靜靜,等內心真的平靜下來了,再繼續看另外一本。
看著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深陷其中,我也在自己思考著如果我遇見這樣的人,我想我也會為此付出一切的,因為在我看來,生命本就一次,來之不易,在這來之不易的生命裡能遇見真正愛的人,這樣的機率是多少啊,不曾真正的愛過,又怎麼知道那樣痛徹心扉的感受,最難受的是,他們彼此遇見,從頭到尾經歷那麼多的折磨,卻沒有真正有過輕輕鬆鬆的在一起好好享受彼此珍愛帶來的幸福,實在是太殘忍,可現實有很多時候就是這樣,遇見就是遇見了而已,而失去了才是真的失去,永遠就真的成了永遠了。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五):留
看过了格子间的影视化,再看完了世间再无孙嘉遇,终于今天又看完了三剑客的严谨。 剧情有很多bug。开头严谨30岁生日丢了打火机时回忆说孙嘉遇已经离开了十几年,然后又说三剑客认识了十七年,在十三年后“二子”去世了。最后的番外说“永远保持着二十九岁的年轻音容”。这时间线混乱的让我很难受……严谨进拘留所后执意要把三分之一给季晓鸥也是很???明明知道这是一堆怎样危险的烂摊子还丢给从小温室长大的季晓鸥,还一遍一遍重复着那生硬的理由,之后三分之一也是靠着程睿敏的点拨和may的出现才起死回生的。说到may,这是我最不满意的点了,真是强行点了三剑客的题才来硬开的点,我完全没有感受到感动或者是命运的奇妙。就让我的赵枚和孙嘉遇活在留白里不好吗。季晓鸥的死也是太突然了,毫无防备的下线,除了震惊和冲击别无他感了。
看完番外,只有一个想法。孙嘉遇太他妈好了!!!爆哭!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六):永失所爱
凌晨两点半我看完了这本小说。预期值很低所以看的时候很惊喜。
好久没看这类型的书,虽然有bug,但男女主角色塑造得相当完整,我感觉严谨和季晓鸥在我脑子里活过来了。现在脑子一塌糊涂,我多希望晓鸥没死,可是按她的性格,那是合理的结局。(凌晨两点半的糟心)
严谨和晓鸥一开始是火星撞地球,棋逢对手,虽然行事风格差别很大,但他们在对待感情的态度上确实是同一类人,爱是付出,不是索取,爱更是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所以爱是一开始是直白的强吻,也是克制的蜻蜓点水;爱也是我勇敢地摘下手套把手伸向你,更是我抛弃一切去守护你的三分之一。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飞蛾扑火。
算起来还是晓鸥付出更多,可活下来的严谨更让人心疼。他之前无法面对死去的孙嘉遇,之后该如何面对逝去的真爱。
相遇的结局是别离,伤痕累累的严谨,找到了愿意不离不弃跟着他的人,却永失所爱。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七):《曾爱》之后再无经典
女主是我见过最奇葩的绿茶圣母婊了,除了祈祷上帝,乱发脾气,散播她那奇异的同情心之外,角色的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为了搞笑?情感勒索,道德绑架,当自己正义使者还是圣母玛利亚?死就死了,死不足惜!后期故事情节有点致敬《曾爱》的意思,但是差远了好吗?文中写赵玫那几段也是毁经典。作者这几年真的退步了很多,也许是因为《曾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我看的时候觉得格外真切,痛心和惋惜,眼泪控制不住就啪嗒啪嗒往下流。但是这本书我除了冷笑就只能冷笑了,女主脑残,篇幅冗长,故事情节经不起推敲,连赵玫都变得做作了!《曾爱》不论是文笔还是故事情节都比真本书高了一个档次,也许是珠玉在前,期待值太高了,对这本书真的挺失望的,作者用不用心看文字就知道了,这十年确实是懈怠了,爱之深,责之切吧。出于尊重耐着性子读完的,一星全都打在最后四章三剑客的往事,孙嘉遇靠一己之力捞了这本书。《曾爱》来的建议只读最后四章,其他的可以不看,看了生气!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八):很符合时代进程的一部小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故事中提及的地名简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整个故事的架构相对完整,涉及的话题也很流行并带有极大争议性:同性恋、拆迁户、官二代、基督教、房产争夺、非典后遗症、退伍军人......每一个人物既有很强的代表性却又处处体现着其平凡的部分。看完之后仿佛经历了一代北京人的沉沉浮浮,最后在晓鸥的墓地前以简单而直白的形式讲故事戛然而止。我觉得这种结局对于小说来讲很新颖,或许有人会说结尾过于仓促,我觉得正像湛羽和晓鸥的死一样短促而有力,不留任何回旋的余地。也正像严谨和晓鸥无数次的贫嘴和争执一样正中要害。其实我觉得只有晓鸥死了才能让严谨真正放下她,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继续活下去。严谨看似花里胡哨经历过很多事情,可爱上晓鸥应该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去爱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种感情有点像战场上生死与共的难兄难弟,两个人都是在经历了生死线边缘后才意识到早已爱上了对方。这种感情真的很浪漫,是属于北京浪子的那种狂野的浪漫。这大概是南方的作家很难写出来的情调。总之看完就一个词儿:痛快!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九):季晓欧 一个近在咫尺却又模糊不清的姑娘
暂且把小欧想成倪妮的样子,心里不由的多了些真实感,面容姣好、独特气质,却掩盖不了严谨其实爱到不能自已的大 嘴。
小欧,一个女主角该有的性格,善良、执着、敢爱敢恨、却隐藏了一个致命的缺陷:不洒脱。
对湛羽,小欧总是用她自以为是的母爱情结,渐渐的满足了一个自卑男孩对自己女神的所有幻想。就当湛羽不顾身世,不顾年龄差距,想要用心爱姐姐的时候,一盆冷水扑来,让这个本就心理扭曲,厌恶世俗的男孩变得更加变态,走向深渊,万劫不复。
如果小欧洒脱一点,在知道如此恶心,不堪的真相后,不再与湛羽有交集,也许严谨也就不会为了小欧再插手湛羽的事,让他自生自灭,也许凭借严谨不要脸的精神,两人已步入婚姻的殿堂,也许只是也许,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不会让读者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直到现在也不能接受小欧就这样被结束了生命,偏执的自认为本书无法被原谅的BUG,一个30多岁的姑娘,在经历了这么多大风大浪后,还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跟如此心思缜密的程睿敏计划后,轻易的被陈建国发现?
看见陈建国逃跑后,不管不顾的为了方妮娅和湛羽的死,朝危险狂奔,是因为自己的真性情,还是,只是单纯的想亲耳听到凶手给她的回答,为什么杀了自己曾经心爱的人,难道她不记得自己对严谨的承诺,不记得家里还有等她的父母,不记得自己即将入豪门后要学习的大小注意事项,不记得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该到来的幸福。
季晓欧,一个近在咫尺却又模糊不清的姑娘。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读后感(十):情感、社会现实的交织体
初时的轻松愉悦,只因严谨和季晓鸥的争争吵吵;最后的悲伤流泪,只为严谨和季晓鸥的生离死别。原来,这世间最感动人的依然是爱情,是真爱却只能生离死别的爱情!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这本书的题材实质是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它是对官二代形象的一个肯定,是对兄弟之情的坚持。读来让我们似乎又相信了这个世间真的还是有真情的,只不过是我们自己放弃了真情!
在这些常见的情感戏中,作者以湛羽及其一家的遭遇、胡林等的遭遇为贫苦人说话。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照。从作者选择湛羽作为句中那个出身自贫寒家庭的男孩之名时,就决定了他的命运,因为湛羽即谵语,如此说来,谵羽似乎是上帝发热糊涂时不小心让他生错了地方,所以谵羽用“上帝的弃儿”作为自己的网名!我们无法想象这个内心悲苦但极其倔强自尊的男孩如何面对那一个个好男风的男人,更无法想象他以怎样的心情为季晓鸥准备了那份生日礼物!
作者在情感戏中加入湛羽的戏份,并不是为了衬托严谨和季晓鸥的感情,而是在宣扬一种观念:有果必有因。若不是严谨当初被许志群设计碰见湛羽若不是他不肯听湛羽说完话若不是他最后不肯帮湛羽……或许一切的悲剧都不会发生!他和季晓鸥或许就那样打打闹闹下去,更不会体会到自己对对方的感情,然后这世间没有假设!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重来。万物皆有定数,湛羽的定数是不得善终,严谨和季晓鸥的定数是生离死别……
爱情、疾苦、官二代、兄弟情、生离死别等等这些关键词汇集在一起为《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奠定了基调。这种基调非常难把握,若是不能很好地驾驭,极易将这几个几分之几打破,整个故事结构失去平衡性,破坏作者原本的表现意图!
活着,仅仅是活着,谁都不可能和谁一辈子不分离;谁都要注定自己走过一段人生最寂寞最黑暗的路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为了活着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