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的行进》是一部由吉田健 / 松原浩 / 那须田淳执导,石田壹成 / 酒井法子 / 广末凉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一):就是感想大杂烩啊。。
这剧真是我最近补剧的最快速度 虐的我 基本每集都要哭。。野岛早期的剧真是又虐又神啊 有时会想起人间失格 比如老师 我更喜欢这部剧里的momo老师 酒井法子那时候真的好漂亮。。。!
towa在剧中真是上帝一般的存在。。凉子那时候真的好可爱好有灵性>< 总觉得爱丽丝和towa的相遇相识相互喜欢真像梦一场啊。。爱丽丝一定是去梦游仙境了 工厂里的每个孩子都很喜欢! 驴脸大叔总让人我跳脱到人间失格 想起他阴冷的笑啊 这剧里意外的算个好人吧。。
然后我再也无法直视那个看起来是个好人的工厂长。。然后。。。←终于要来正题了!非常喜欢廉君和玲的兄妹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喜欢廉。。。(安藤政信!!)对妹妹和老师都特别亚萨西。。也是对妹妹的爱一直牵绊着他。。〒_〒
廉最后那句 我变成了不是智障儿也不是正常人 最后连人心也没有了。。可是我依然爱你←我记得不太正确也许。。也许这台词有些狗血 可我还是很感动。。很喜欢这对 而且廉君对momo老师的感情很美好>< 总之是一部很棒的剧 虽然涉及了智障暴力强暴虐待 虐的人神伤。。有些意犹未尽最后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二):正在看 绝对很不错!推荐大家看!
该剧讲述了天生弱智的青年丁田永远,离开双亲到竹上制作厂工作,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竹上制作厂是间弱智人的庇护工厂,工厂主人光辅也由于开办此工厂被誉为大好人,竹上在这里结识了同样是天生弱智的廉、玲两兄妹以及妙子、步、辰雄等人。
竹上制作厂表面上是个慈善工厂,但这个工厂正人君子的背面却隐藏着另一个魔鬼面孔。光辅不但对这班弱智工人施予暴力,更加向妙子等女性进行性骚扰。但这些事从没人知道,象叶川百惠,虽日间与永远等人在一起,但从不知内情,直至一日妙子被弄至怀孕,以及玲被打至双目失明,工厂的恶行才得曝光。百惠于是联同律师宇野告发光辅的恶行……
才看的时候发现 男主角是【唇膏】里面那个年轻的狱警! 这些饰演的角色是和【唇膏】里反差很大的智障人群...
现在正在看中.. 是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日本在那个年代就能有这样的作品 ~·· 这也是我喜欢看日剧的原因吧!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三):一部手机与一根挂坠
——那部手机 永远握了整整全剧
现实到近乎残酷。虽然有点虐,但还是平静看完。
凉子姐姐死后才算正剧,前半段永远和爱丽丝的羁绊与情愫还是很美好,给四星。
永远和爱丽丝都是小天使。一个认为爱可以靠牺牲获得而来,哪怕经历糟糕可怕的事仍旧乐观;一个在他人眼里是所谓的另类,却比谁都更率真和善良。这些不被世俗认同的人,大概才是真正的圣者吧。
永远与受伤的社长被困在失火的工厂里
社长说:不知何时,才发现自己的心里住着一头恶魔。
永远说:人死后,不会去地狱,也不会去天国,所有人都会进到一个大的圆圈里。
“包括我?”社长问。“真是不可思议啊,居然一点都不害怕了。”
于是,二人平静等待死亡到来。
永远紧紧握着挂坠,看见爱丽丝在向他挥手。
为什么不让永远也死掉?明明这样就可以见到爱丽丝了Q^Q
随手敲几句比较虐我的话
“虽然和你在一起很快乐,但我还是感到寂寞,我想那应该不是爱吧!你是那样拼命地爱我,我多希望自己能更加真实地爱你。你要是个正常人该有多好。”——爱丽丝
“因为我是个笨蛋,所以即使一直傻笑下去也是没关系的吧?”
“我想起了爱丽丝,她大概回到星星的国度里了。可那是不是没有电话可以打通呢?”——永远
“也许死掉才是最好的,或许这样才能得救,这世界根本不公平。有人可以获得其他人得不到的快乐,有人却要承担来自他人的痛苦,而我们是其中最糟糕的。”
“我不是健全人,也不是智障者,不知何时自己连人心也不见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爱着你。”——廉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四):不思议国度的孩子们
[用砖头盖房子的猪小弟,一定是又坚强又亲近。我要变成像他那样] [蝴蝶和蛾不一样吗?大家都说蛾长的很恶心。][为什么?很漂亮呀。它们哪里不一样呢?] [为什么大家会对我做这种过分的事情呢。][不是每个人吧?会有很多人喜欢你的。] [它叫卡斯达君,戴上它的话,就能说真心话了。] [约会是什么呢,一定是让肚子觉得涨涨的,什么都吃不下的感觉吧。] [不知怎的我觉得很难过,但爱丽丝看到我,一定比我更难过,心好像要碎掉一样。] [因为我是个笨蛋,就算一直笑也不奇怪,所以,今后我会一直笑吧。] [不了解他人想法的,根本不是你,是他们才对。]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于自己是正常人这件事感觉到十分的恐惧与不安。要我回到正常人中,我会感觉到很害怕。] [我一定,无法变成猪小弟那样吧。] [我们,不管说什么都会被打的。] [我一定也能盖一间砖块屋吧,给我最爱的爱丽丝。] [猪小弟他因为很善良,所以一定会忍耐的。所以我的脸上,不能有痛苦的表情。] [我们是人。] [Pride。] [这种花。叫什么名字呢。][没有名字的。叫杂草。] [让软弱的自己痛苦吧,人本来就是软弱的动物,因为想要脱离痛苦所以才希望变强,变强就等于变迟钝,痛苦变得迟钝,对自己的痛苦迟钝之后,对别人的痛苦也迟钝了,误解自己是强者的人就会攻击别人,就失去了善良之心,面对自己的软弱,好好珍惜吧。] [我也想保护他们不被野狼吃掉。但是,大野狼是谁呢?妈妈曾经说过,人都是平等的哦。在这个世间真的有大野狼吗?是住在他们心中吗?] [根本没意义。][没意义也无所谓。] [大家都会流出鲜红的血吧。] 想称他们为不思议国度的孩子们。 永远这个名字,就像是一个许愿。 这并不仅仅是智障者的故事。 被伤害,被无视,渐渐对这个世界失望的妙子,和被黑暗,暴力一点点渗透的廉。 被父亲谎称的爱欺骗,而最终死去的爱丽丝,让她离开的,是彻底的心死吧,就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杀。 野岛是温柔的。 所以有了永远,有了老师,有了这些纯洁的孩子。 永远的爱挽留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爱丽丝,而在他开始对这个世界失望的时候,爱丽丝也挽留了他。 黑夜中驱走阴霾与胆怯的笛声,与廉心中开放的那支孤零零的郁金香。 永远说着要变成太阳公公,温暖大家的时候,被阳光照射的小小的水洼。 嘴巴里说着让他们“正常化”的社长,其实才是最不正常的大人吧。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五):像一个寓言
这部剧动人的本质在于他们能理解的太有限。
因为有限的理解,所以对于理解范畴内的事物就像奉行真理般去实施。
手指间那些有标识性的色彩,每种颜色代表了一种承诺。再痛苦都会记得不在朋友前落泪。因为答应了桃子老师蓝色代表朋友。
猪小弟是人生哲学的全部,失恋时像猪小弟那样笑着。坚信一直笑的话喜欢的女生也会有天不再展露愁容。
不理解死亡,但把爱丽丝的十字架项链视为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
不理解性和强暴,但会说做了让女孩子哭的事就是不对的。因此社长是不对的。
不懂プライド(尊严)的意义,但说我们不是小狗的时候会在小狗后面加上敬称(さん)。
被成人世界规则裹挟太久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尊严和体面的生存,继续循着这些扭曲的痕迹前行。把这些可笑的承诺踩踏,蹂躏。带着不堪一击的优越感继续构筑着不言自明又荒诞可笑的社会法则。
其背后是空洞无物的吧。
本对他们抱有爱的初心的社长在社会的潜规则下发觉心里生出恶魔。想要摆脱无能和脆弱的唯一方式是变得强大,甚至扭曲。
所以律师才会说“强大后就钝化了对痛苦的知觉。对自己的痛苦不敏锐对别人的痛苦也会迟钝。于是就这样失去了善良。所以就这样保持着这份脆弱吧。”
社长补偿脆弱的方式是向他们施暴,构筑起工厂这个属于自己的安全堡垒。无处安放的自尊心,享受着被世人敬重为神明的快乐。
自我欺骗的沙子铸成的高塔迟早要坍塌。
最后在大火里とわ对社长说“大家死后都会去到一个被圆圈圈起来的地方哦,所有人一起。”
所有人吗?所有人。
社长被这句话所救赎,此刻他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神明。
生命就快到尽头的とわ也被自己救赎。
被及其有限理解内的,真理般始终坚信的事物。
简直是寓言一样的童话。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六):安藤的行进
首先,我被这部剧震撼了。
其次,我就来豆瓣找归属感。
然后,发现没有关于我安藤桑的存在感。
最后,才有了这些存在深深怨念的文字(尼玛浏览器你居然罢工 )。
其实我是单纯的冲着我安藤桑才来补这个剧的。之前有看过一个贴,说的是粉丝见到安藤后,被问到是从哪一部电影开始喜欢他的。粉丝说是日剧《圣者的行进》。然后安藤就叽里呱啦,意思是说他本人不太满意这部剧自己的表现。哈哈。但是我发现自己笑的过早。
怎么我喜欢的男演员,都演过弱智呢。
这是一个豆油的话(喂,这不算侵权吧,不会要我发稿费吧。大丈夫?)
恩,我想大概这种类型的角色很有挑战性吧。就我看过的这些角色,海洋天堂里的文章,安藤的无辜的世界,洋介的洗衣店门前的少年以及安藤被偷听的人(啊类,你确定是弱智不是天才?)等等,都有一种安安静静,惹人怜爱的感觉。像我这种肤浅的人,内心一直好帅好帅好可爱的叫着,有一种来来让姐姐好好疼爱你的猥琐的心情。但是,这种被美化了的感情在我看到了石田一成的永远的时候,无法直视。
真的,用无法直视能够很好地表现我的心情。
石田一成真的很好地诠释了永远,他让我无法直视的原因就是太过真实。没错,就是能让我觉得这个人真实存在在我的面前,如果我看到了他的话,我不可能一下子就喜欢上他的。可能很残酷,但这是实话。爱丽丝要和永远见面的时候,我实在是很想跳过这一场注定尴尬的约会。我不忍心看到爱丽丝灿烂的笑颜冻住,更不忍心看到永远看到爱丽丝失望表情后的强颜欢笑。爱丽丝一心以为自己的王子桑麻是个强尼德普,可谁知现实永远是弱智。
爱丽丝真是天使。广末凉子也是。
爱丽丝是永远交到的第一个朋友,也给了永远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
又回到安藤桑。
廉其实应该是里面最悲惨的一个人了吧。为了妹妹,连自己的幸福都牺牲。
廉喜欢桃子老师。
在河边,桃子老师说着永远和爱丽丝的事情。廉甚有自知之明的说,和正常人?他疯了吧。我很难过。这么分明的楚河汉界。
到最后,你把自己搞成了既不是智障者,也不是正常人。
诶,怎回事。
明明就是想说和你有关的很多事啊,到头来,结果还是这样。
但是,我很开心哦。
因为,桃子老师也爱着你,不是吗。
廉,你也有了不思议的国度。
以上,算是我对你的怨念吧- -
以及,安藤你多多来中国发展吧。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七):我们未来的道路上充满着光明吗?
《圣者的行进》,是一部1998年由野岛伸司导演的日本TBS系电视剧。整部剧的基调是悲,而其中穿插着喜怒哀愁。它不像其他日剧那样充满着套路,而是一直朝着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展,能让你在泪流满面时破涕而笑,也能让你在欢呼雀跃时喜极而泣。剧中的孩子们,他们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对这个充满黑暗与消极的社会,演奏出了他们心中的音乐。然而,真诚的他们就因为他们是智障者这一身份,他们诚实的证词在法律面前通通无效,真正能起到效用的却是自以为智力正常的成年人们花费金钱请来的不实之词。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闪烁着光辉,但这光辉是如此微弱以至于匆忙的世人无法仰目察觉。 町田永远,本剧的主人公,他是如此地不怀邪念而纯真地接近周遭的人们,却总是遭到伤害。“我想起了猪小弟……”这句话也是贯穿全剧的线索,每当永远受到这残酷世界的不公对待时,他脑海里想到的首先是这句话,这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想法与观察。竹上制作所,这个收留了智障青少年进行生产活动的慈善工厂,是永远与大家结识,一起成长、一起欢笑、一起受苦的地方,也是一切罪恶开始与结束的地方。人面兽心的社长、虚伪仁慈的社长夫人、坏心下流的俊辅与无恶不作的三郎,他们,都被这些孩子们视作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而老实巴交的厂长,仁慈诚恳的老律师,感情丰富而心地善良的爱丽丝,还有最重要的,也就是本剧的线索人物,坚强有爱的音乐老师叶川桃,就是孩子们心目中天使的化身。叶川桃老师在发现孩子们长期被工厂里的大人长期暴力殴打甚至性侵之后,毅然站出来,勇敢地带领孩子们向法院提起不可能成功的诉讼。结果当然是有钱有势的黑暗打败了真诚而不被相信的光明。然而,在一场灾难之后,该死的人死了,该活的人也活了。生活向他们再次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部剧有一个“反差萌”,那就是光明的标题下是黑暗的内容,充满希望的歌声配的是无边的绝望。题目中的“圣者”,毋庸置疑指的就是这些智障孩子们,他们生活在这个黑暗的世界当中,却保持着圣者的心。剧情内容处处波折,不停地反转再反转。爱丽丝的暴亡,警察的无情,家长的冷漠,都不断强化这部剧“悲”的基调。 这部剧曾经在播出几集后,就被电视台有关部门勒令停播,因为这部剧实在是太真实了,生动地展现了智障者在社会中受到的伤害以及社会各部门的不作为,戳到了许多人的痛处,也触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敏感部位。是啊,这部剧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启发了——真相与事实,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呼声?就算有了呼声,我们会听到吗,我们会去理睬吗,我们会去深思吗?我们常常从“健全人”的角度居高临下地俯视那些智障者们,觉得自己无忧无虑,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成了某些方面的“智障者”,我们说的话不被“健全人”当做一回事,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活下去呢?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八):即使是伪善
虽然近几年野岛总给我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但是,他始终是我最爱的编剧。而在他的作品中,最喜欢的就是1998年的这部《圣者的行进》。 重看这部剧,以为自己的抗虐指数已经提高,结果该哭的地方还是一点都没少。野岛最擅长的就是在阳光灿烂的时刻,给你一场倾盆大雨,让你摔倒在泥泞里,拼命挣扎着却爬不起来。 《圣者的行进》,也是如此。 这是一部围绕着一群智力缺陷的孩子们展开的故事。 在选择智力缺陷这四个字时我犹豫了很久。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才不算带有歧视,又或许,在我纠结这些的时候,本身就是在对他们差别对待。然而,其实我也确实无法否认,是不一样的。再怎么狡辩,多多少少会觉得自己和这些孩子们是不一样的。即使我会看剧哭的稀里哗啦,即使我真的觉得towa是天使。 就像爱丽丝说的是同情。但是,在一个人同情另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说明了在这个人的潜意识里,自己是高于被同情者的?我不知道答案,只是这样一想,莫名会觉得不是滋味。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可是,事实上呢? 事实却是,有些人,生来就处于弱势的一方。就像这部剧里的这些孩子们。 可是这些孩子们啊,虽然有时会忍不住大叫,虽然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但是其实,他们真的都是很好很好的孩子。
他们知道在车上看到老奶奶要让座。 他们知道亲人为了照顾自己很辛苦。 他们知道在朋友被欺负时要站出来,即使这代表着他们也会被打。 他们知道人是要有自尊的,即使他们并不是很明白自尊这个词的意思。 他们也知道,做错了事情的人是要道歉的…… 这些,他们都知道的。
可是,他们被欺负,被残酷的对待,却没有人相信。 智力缺陷的孩子和地方有名的善人,大家似乎极其轻松的就站好了队,不曾怀疑。即使偶尔有人怀疑,却也在自己和他人之间衡量比较,最后选择了束手旁观。比如妙子去报警时,那个年轻的警官,就是如此。 甚至连这些孩子的亲人,也不相信他们。或许是他们真的觉得社长是好人;或许是他们觉得万一工厂倒闭了,自己的孩子将无处可去,那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摆脱掉的累赘啊。我宁愿相信是前者,是这些家长们被社长所蒙蔽。因为,后者,实在是太残忍。对剧中的孩子而言,对观众而言,都太残忍。
而在知道事实真相之后,更是对人性的考验。 我相信厂长是真的将这些孩子们当做自己的孩子的。但毕竟是当做,不是真的自己的孩子。我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厂长什么,因为我并不知道,如果我是他,我是否就能勇敢的去反抗社长。人始终是自私的,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太正常也太无奈。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momo一样,为了这群孩子们,放弃工作,放弃婚约,将自己平静的生活打破的。 所以真的很庆幸,有momo这样的人。 “即使是伪善,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好”。 所以虽然我并不觉得明哲保身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明哲保身和助纣为虐毕竟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但是如果所有人在遇到不公平不正确的事情时,都选择明哲保身的话,这个世界大概会变得很可怕。就像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的短诗那样。 现实里有太多我们无可奈何的事情,或许没有办法像momo为了towa他们四处奔走那样,但是总有我们能做到的事。 总要有人去做些什么,才会有所改变。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九):我很早就认识你了,从妖怪的时候
我承认
看野岛的剧真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行。
虽然每次必会哭得一塌糊涂——
依旧一如既往的支援着喜欢着。
锺意之原因他的剧总能剖析到人性最黑暗和丑陋的一面,抨击社会的畸形;
与此同时,那些拥有正直心和纯洁爱的善良之人,便会显得异常闪亮。
用了两个晚上看完了《圣者の行进》,
早早就知道由于这部戏对残障人士受虐描绘得过于逼真而遭电视台的停播,
但依旧怀着是否能得到当初看《人间·失格》那鼓震撼来欣赏这出戏的。
本剧描写了一群智障孩子被正常人的社会所遗弃——
因没有人能够用正常的眼光对待他们。即使是他们的父母,
也都以“他们是死是活与我们无关,只要他们不来打搅我们的正常生活就好了!”
这样的论调来处心积虑的摆脱他们。
“竹上制作所”——
这个在外界看来充满爱心的福利工厂,收纳了这些可怜的孩子。
社长更是被当地的政府奉为德高望重的善人,
被智障孩子的家属奉为“神明”般的救世主。
然而在这冠冕堂皇的外壳里,又有谁真正知道这些智障孩子所受之苦呢?
在我看来,这里完全是充满暴力和歧视的地狱!智障孩子完全是社长全家的泄愤工具!
只有稍跛的厂长对他们有些爱心,却迫于社长的压力,也成了害人的帮凶。
尽管智障孩子尽他们最大了努力反抗着——
报警,罢工,忍耐忍耐再忍耐,然而这些都是徒劳无用的。
没有人相信他们, 只有拥有着善良之心的音乐老师和天使般的爱丽斯。
值得欣慰的是,善恶终有报,
该死的都死了,该活下的都留下了。
尽管有些牵强,最后喜剧性的结局也充满了辛酸。
法子演绎的音乐教师远没有《人间·失格》里的桜井幸子诠释的到位,
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大概是《人间·失格》里桜井幸子的转变比这个音乐老师要大得多吧——
一个单纯的软弱的,运动神经不发达的老师,
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极富正义感的反对暴力领导者,
竭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为替死去的学生讨回公道…
其间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的缘故。
有几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话语,只是凭着自己的印象把大概的意思写出来,
但它们的确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感动的烙印:
我想起了猪小弟,如果他看到兄弟被欺负,一定会竭力的保护他们吧!
我想起了猪小弟,他对待妈妈,一定是十分孝顺吧!
我想起了猪小弟,如果他受到了痛苦,一定是在忍耐吧!
我想起了猪小弟,他难过的时候,一定是在努力的微笑吧!永远
永远,对不起。
尽管我非常喜欢你,可是,那一定不是爱吧!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很舒服也很快乐,
但有时候还是会觉得寂寞——如果你是正常人该有多好!爱丽斯
爱丽斯去了哪里?我想她一定是在梦游仙境吧!永远
石田壹成诠释的永远,
有着漂亮的眼睛,纯粹的心,坚强的性格,
竭力地保护着自己的朋友们。
微笑微笑,永远是微笑着。
凉子诠释的爱丽斯,
虽然装扮得像妖怪心中却是真正一尘不染的孩子。
倔强的外表下拥有的是一颗脆弱的心,真诚而直率。
她的离开对永远来说,只是个遥远得没有彼岸的天堂。
大概能够理解为什么野岛要以《圣者の行进》命名…
比起这尔虞我诈复杂社会里阴险狡诈、私心反复的正常人来,
也许…这些心智残缺的孩子则更是纯粹的圣纯之者吧!
《圣者的行进》观后感(十):现实以及寓言
[现实] 这部电视剧中令人揪心的事件其实并非野岛编造的情节,而是脱胎于真实的虐待、强奸案件。 1995年,茨城县水户市爆出针对智障工人的虐待事件。 生产纸箱的赤须纸器有限会社积极雇用当地智障人士,全部让他们住在工厂宿舍里。社长作为热心关怀社会的名士,在地方上倍受尊敬。然而95年爆出了该公司未将国家赞助的补助金交予智障工人的事情。翌年,社长以欺诈嫌疑逮捕。 在对社长的搜查中,慢慢发现了他长年虐待员工的事实。比如说以方钢管或棒球棒殴打员工,让员工膝盖夹方钢跪坐,或像片中反映的那样,让员工膝盖上放压泡菜坛的石头长时间跪坐(这么残忍的刑罚并非编剧的想象),以及几乎每天发生的拷问。还给他们吃加了塔巴斯哥辣酱的白饭或者腐烂的香蕉。同时,据传受到强奸的女性智障员工近十人。 也就是说片中反映出的智障工人的情境并非刻意营造的苦难剧情,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真实的反应。最为现实的是最后的判决,因为许多人一定和我一样,对老师和律师未能找到足够的证据,未能让法庭进行公正的判决,而设计出了工厂火灾以表现对社长的惩罚的剧情颇有微词。而在现实中,当地警察和检查局也(正如片中辩护律师所坚持的那样)因为多数受害者无法正确说出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和情况,“无法维持公正的判决”而采取消极的立案态度。最后仅以欺诈、暴力二起、伤害一起起诉社长,而其余暴力、强奸事件全部不起诉。也就是说,比起剧中,在现实里,大多数的指控在警方、检方这一关就被拦下来,甚至未能上到法庭。不免让人倒抽凉气。 最后,1997年,法庭仅判决被告人三年有期徒刑,缓期四年。关于未选择直接执行有期徒刑,法官给出的理由是:“被告热心雇用智障人士。” 对判决不满的家属及志愿者情绪激动,有人因损坏了被告的车辆,以及抓被告和辩护律师的领带而被逮捕、监禁。支援团体的领导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因将被告困在车内而以监禁罪逮捕。三人受到起诉及定罪,受到了比社长还要严重的判决。 之后,三名对刑事起诉不满的原女性工人对社长进行民事起诉,受到法庭承认,判决被告对每人赔偿500万日元。被告上诉被驳回。 而被告的工厂,几经转手易名后一直存续到今天。 [寓言] 从故事改编的角度来说,可以说真实事件后期的判决、维权、冲突等内容可能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很有探索的空间,不过当然本片还是重在关注人性的善与恶,将智障者描绘成心灵纯洁的“圣者”,而讽刺社会中的种种恶的正常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改编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一个带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童话。原本以为凉子扮演的是女主角,结果到了第七集死后才发现不过是个童话中精灵一般存在的插曲。真正的女主角是酒井法子扮演的老师,从天真、弱小,到勇敢到放弃婚约、职业去帮助孩子们找到正义。 片中有两个人比较有趣: 一是懦弱的厂长。他或许代表了许多日本人对历史,特别是对战时历史的心态。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善的,也向孩子们保证他会坚持善的原则,但是却轻易地在社长的威逼利诱下倒向了那一边,扮演起了“沟通人”,但实际上是走狗的角色。他哭着打孩子们,哭着忏悔。社长被拘留时,他扮演关心孩子们的好人。但是到最后,他安心接替了社长的职位,仿佛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在心中,他或许已经将自己犯下的罪转嫁到了极权主义的身上,而不记得自己有恶。因为无论自己做过怎样残忍的事,包括将木棒打向玲,都不过是在服从上级的指示。今天日本人对待历史的观念,不也是这样吗? 二是隐忍的廉。如果说厂长是因为现实的利益(因儿子学费而欠社长的债)而屈服于极权,那么廉则完全是屈服于社长的意识形态说辞。“工厂”无疑是他的大他者:如果“工厂”不在了,一切都将完蛋;为了“工厂”的存续,他可以、应该去做任何事情,甚至犯罪(杀人、伤害、逼人流产)。他从未怀疑过“工厂”存在的正当性,是否对“工厂”有利已经成为了他的道德准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对意识形态的“不得已”的配合和“忍受”只会带来更大的苦难。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长无疑是操纵意识形态的高手。而类比《寄生兽》的逻辑(日本作品中最精彩的设定之一)来说,邪恶工厂的存在不过是邪恶的父母和社会的产物罢了。正是因为智障儿童们无处可去,在家里、在学校都受到欺负,他们才被以工作的形式,流放到工厂这样一个福柯式的疯人院。他们是社会想要清除、保持距离的东西,正如寄生兽啮食人类,其实是出于人类想要自我灭绝的愿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长不过是在执行“社会”的意志的刽子手。而他倒台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处决了这些被人类社会流放的人,而正是因为他处决的动作不够优雅。 而这些智障的儿童,以玲为代表,根本不明白自身的处境。他们的罢工对抗演变成了河边的露营打闹。这难道不是对后现代青年人社会运动的最大的讽刺?正如后现代理论家们所宣扬的那样,他们不得不在老师(知识分子)的带领下为自己维权。又或者,全片最大的教训(lesson)其实是这样一条,即:无产阶级都是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