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是一本由曼昆 (N.Gregory Mankiw)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页数:5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一):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看之前对经济学不感兴趣,看完后仍然不感兴趣,但对此书很是感谢。书中事例非常之多,帮助我了解各种生活中不解的举措。看完之后也能理解现有社会秩序的不易,也许不足很多,但凡是必有因果,我们在追寻光明也必将身携阴影,从中取舍只问内心,也只关收益。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经济学类的书,作为一个门外汉,惊艳到我了,仿佛刚出生的婴儿看到了新的世界,作为一本入门级的书,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的棒。
书中的例子虽然简单易懂,但也耗费了不少时间,当然也有一些收获。这本书先讲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也就是经济学大道理,涉及三大领域,人们如何做决策、人们如何相互影响以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本书主要解释了前两大领域。以供给需求为基础大体的介绍了市场的各个领域,解释了一些市场现象。
对我来说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了一种思维方式,了解到一些市场现象,知道现象背后的原理。理性考虑边际量,做一件事之前把边际成本考虑进去,合理配置自己的资源。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一定要做练习题,这样才能对本章的内容更充分的了解,也是差缺补漏的好方法。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三):打开经济学的大门
这本书写的真好,把枯燥的理论结合实际写的简单易懂。
它不仅让我对可以让我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也帮助我更好的更理性的决策生活。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做选择时,要分析好利弊,根据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自己的价值观(偏好)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实践中时刻调整,做好工作、家庭、休闲时间的分配。对于我而言,最贵也最有价值的就是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何分配至关重要。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是理性人,但人是复杂的,要做到完全理性何其艰难,所以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结论可能并不正确,可它却能支撑现实中的一些现象。正如作者最后所说,生活是杂乱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政府是不完善的,人也是不完美的,所以需要我们尽可能的准确的理解这些不完善之处,并试图去解释和改善它。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四):经济学原理的影响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时间是人生中最的资本,合理规划时间才是最正确的决策。这本书讲得很精彩,是非常适合入门者学习的教材。(其实这样说不严谨,我仔细读过的经济方面的书籍也比较少,难以有一个很全面的对比。提到这个,也可以展开说一说。我们再面临决策的时候很难去对比某些东西的好与坏,更谈不上去排名,比如去超市买一个牙膏,很难去给超市的牙膏来一个排名以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排名是无效的,有时也是不值得的。所以我们在决策的时候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的。就像是我选一本适合经济学入门的书籍,我也不会去看排名,甚至就没有排名。所以我选的这本书不一定是最适合我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大概率会是一本不错的教材。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决策也是这样的,很难选到最好的,所以做出决策后也无须后悔,毕竟决策是在我们周全考虑后的决策。)
未完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五):通货膨胀
一位经济学家若生活在价格正在迅速上升的国家中,就可能会受到这种观察的刺激而提出一种通货膨胀理论。
这种理论可能会断言,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高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为了检验这种理论,这位经济学家可以收集并分析许多不同国家价格和货币量的数据。
如果货币量增长完全与价格上升的速度无关,这位经济学家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通货膨胀理论的正确性。
如果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货币量增长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事实的确如此),这位经济学家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的理论。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六):本书启发部分
原理8: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生产率productivity,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19章,生产要素市场、收入与歧视。P385移民经济学,高技能移民促进生产率提高,加入劳动力队伍使移民可以和社会上其他人交往,学习语言更快。工资由劳动供给和需求决定,需求反映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工资因素:1.补偿性工资差别(非货币特性引起,如艰苦枯燥危险对轻松有趣安全)2.人力资本:对人投资的积累。国际贸易和技术变革提高了对熟练劳动的需求。能力、努力、机遇。漂亮也是决定生产率和工资的内在能力之一,外貌是对其他能力的间接衡量。教育是一种信号,与天赋有关。同时教育作为信号也根不对称信息有关,有信息的一方让无信息的一方相信有信息的一方正在提供高质量的东西。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提高教育水平会提高生产率,从而提高工资;根据信号理论,教育使工人向雇主发出高能力的信号。超级明星产生的市场有2个条件:1.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产品。2.生产这种产品的技术使最优生产者以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物品成为可能。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七):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6,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91,我们也可以简单的按先来先得的原则卖出物品,事实上这就是反哄抬物价法所鼓励的事情,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人们囤积物品,商店的货架都空了。而且,你不得不怀疑,为什么比谁能先跑到收银台就比另一种价格体系更公正,速度看来不能很好的代表公正。 在极端需求情形下允许价格上涨,限制了过度消费,人们会更仔细地考虑他们的购买,而不是购买成打的电池(或瓶装水、煤气),也许他们只会买一半的量。结果是在极端需求情形下会有更多顾客买得到物品。市场过程的结果实际上比反哄抬物价法更能实现较为平等的分配。 114,即问即答,结合股市。 200,实际上,从另一个国家以有补贴的价格购买纺织品会损害isoland国吗?的确,isoland国的纺织品生产者要蒙受损失,但isoland国的纺织品消费者能从这种低价格中获益。在这种情况下的自由贸易并没有什么不同,消费者从低价购买中得到的好处会大于生产者的损失。Neighborland国对其纺织品业的补贴可能是一个糟糕的政策,但承担付税的是Neighborland国的纳税人。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八):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只要学会“供给与需求”,连一只鹦鹉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同时考量边际变动,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讲解。虽然都是纯理论,但仍能学习到很多现实经济现象背后的推手和真相。作为一本教材,这本书足够浅显,所举案例也非常精彩,其覆盖面之广足以作为经济学的入门通识教材,并可以作为手边工具书进行更深入的其他经济学著作的阅读。唯一的缺点就是图表实在多了些,对于耐心差的读者有劝退效果。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针对很多重要的经济现象,不同的经济学家或学派莫衷一是,无法达成一致,导致政府施政也在不同的理论之间摇摆。此外,虽然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承认“看不见的手”的威力,认为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市场的自发调节具有最好的效率,而政府的干预往往会带来额外的损失,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政府统治的需要或者对选民的争取,往往无视最有效的手段,去采取那些表面看起来更“公平”的方式,无形中带来了无效的浪费。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曼昆在前言中总结的很好:
“它有助于你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它将使你更精明的参与经济”
“它将使你更好的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九):《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economics)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 (economics)
1. 权衡取舍
2. 做出决策
3. 边际收益
4. 激励机制
⬇️
5. 贸易致富
6. 市场经济
7. 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 生产率
9. 通货膨胀: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物价上升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读后感(十):《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 c a r c i t y)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如一个家庭不能给每个成员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水平的生活。 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原理一:权衡取舍(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 f f i c i e nc 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 q u i t 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