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经
日期:2021-05-09 01:39: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经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是一本由曼昆 (N.Gregory Mankiw)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9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一):能让人看懂的,才是真正的经济学。

  我的专业与经济学毫无关系,通过这两本书接触了经济学。接触经济学的理由是被人说没看过经济学的书就不要对经济学妄加评论,遂在经济学的书中挑选了几本书,这两本是看过的帖子中基本每个人都要推荐的。结果这两本书也确实没让我失望,内容简单易懂,详实丰富,图表齐全,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也不需要什么经济学基础,只要善于思考基本都能学会,学完后能让人对经济学有了大概的认识,这也是这本书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二):若干点

  1.政府的两个工作重心:效率和公平。并且两者是矛盾的。

  个人的目标也是多重的,其间的关系也常常是矛盾的。

  2.因果关系的确定有两个困难:忽略变量和因果倒置。

  3.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所有人类合作关系。此中也隐含着个人日常的任务取舍。

  共同体内存在不同的小共同体,他们的利益是矛盾的。

  共同体和其包含的小共同体、个体在利益上也常常存在矛盾。

  因为上述矛盾,比较优势理论未必能得到实施。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三):阅读起来很舒服

  深入浅出的典范!注重用不同的语言重复相同的观点,增进读者的理解。

  “新技术研究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它创造了其他人可以运用的知识。由于发明者并不能占有其发明的全部利益,所以往往倾向于投入很少的资源来从事研究。联邦政府通过专利制度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专利制度赋予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其发明的专有使用权。” 专利和版权、激励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212

  “允许制药公司成为它们发明的药物的垄断者是为了鼓励医药研究,允许作者成为销售他们著作的垄断者是为了鼓励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书。” “专利法和版权法的收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活动的激励。” 专利和版权、激励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312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四):世界上,除乞丐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全然靠别人的恩惠过活

  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购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给予其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多,只因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付比看国际象棋更多的钱;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归因于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服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反之贫困(生产多少物品、服务于多少人。生产率永远是制胜法宝、整体经济的决定因素,而不是什么低工资法啦、工会;同样,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竞争,而是生产率的放缓)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通货膨胀减少失业率;不要杀鸡取卵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五):阅读本书的一些收获

  1. 市场有只看不见的手,手的实质就是进入市场的所有买卖双方的博弈,手的指向就是供需平衡,而手的意义,是按潜在的经济规则影响资源分配。所以,手代表的是一种分配哲学,不能排除在某些特定场合,具有某种特定的规则比手更好,而其背后也将代表着其它分配哲学,比如更道德更公平,甚至更符合人类长久的生存与福祉。所以市场不是万能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 2. 经济学所研究的更多是整体上大面上的趋势和关系,但是经济上的均衡,除了体现在需求与供给,发钱与花钱之外,还体现在分布的不均匀——即,人们在同一方面的经济得失是不一致的,比如同样是买冰淇淋,即便同一个地方也有人买的便宜有人买的贵,更不用说货币资本收益有高有低。这一点在书中体现不多。 3. 由于各个经济数据因子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错综复杂的,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何况还有诸如人口变化、国际关系、民众预期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经济学是很难做到定量预测的,而且由于正反观点通常都有理论或逻辑支撑,所以事前是难以判断对错的。政策皆有风险。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六):教材味重

  通俗易懂,以学生为导向,所以是典型的教材的写作风格,注重提炼知识点,比如一来就提炼出经济学十大原理,然后介绍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不时穿插对原理的运用,比如有很丰富的案例与经济学家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这样确实可以让学生认为经济学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容易对经济学产生兴趣,而且看书的过程会很愉快,很有成就感。作者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非常细致,如果反复阅读还不能理解,那就真的是理解能力的问题。不过,这本书没有从零开始的理论分析从而一步步构建经济学大厦,因此学完之后掌握了一些知识点和分析框架,但缺少真正的经济学思维,只能拿来应付考试,而且书中有些地方总感觉怪怪的,至少分析过程不够严谨,例如消费者选择理论中,某个商品价格下降,会让消费者觉得收入增加,导致对所有商品的需求增加,这叫做收入效应,最后会得出需求曲线有时向上,这种逻辑推演实在无法让人信服,事实上,需求曲线是永远向下的。总之这本书适合抛砖引玉,对经济学的大概有个基本的认识,接受一些经济学的概念,之后就可以阅读更多大师的作品,学习更接近真理的理论,渐渐地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七):看完啦开心这本书很喜欢

  

大学学经济学感觉书本讲的太理论有一些难懂。但是这本书我能理解很快。不知道是因为之前学过再看所以理解快,还是这本书要比学校教材更好一些。安利一下b站的经济学原理清华课程,看了一半视频感觉也很不错

经济学的十个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人们面临得失交流(权衡取舍)

某物的成本是为此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作用

贸易能使人人收益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好方式

政府有时可以改进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会上涨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得失交换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八):大多数人是时代的炮灰

  

今年零零碎碎的时间下,读完了微观宏观原理。在合上书上的时候,不经写下:

我们要不动用资本的力量成为资本家,要不就作为资本成为被人手中的筹码;

经济的波动是一个多尺度问题,短期的震荡是一个痛点,而政府的力量充当了缩放器的功能。对于一个不可 预测的系统,人为的干预不可以有序地调节。当政府充当了放大器功能时,短期政策一定会非常的痛,但就长治久安,这是历史的必然。大多数人注定是时代的炮灰;

供求一体,这反映了经济是一门社会科学的特质;

2020年很魔幻,但是人性中那原始的东西都赤裸裸地呈现在了公众之下。3月的原油上演了博弈论的囚徒困境;4月的美股熔断和货币体现了 货币和社会服务的必然关系:一个经济体过多的货币量,注定会抬高物价;6月粮灾还未过去,2021是否引起全球滞涨我们来看一下。。。

还有很多,2020,是社会科学进步的一年;

-----------------------------------------------------------

看到很多人在争议曼昆的原理太过简单直白,把做题家的题库拿出来,告诉你,看,经济是一门数学支撑学科,是要很繁复的模型构建的。

我说,数学是一门工具,也是科学的语言。如果用英语写作的原理翻译成中文你就不认得了,那只能说明你的认知浅薄。道与法,曼昆可能重点关注了前者,也是现在中国做题模式下的做题家应该去 好好学习体会的。如果偏执于法,而无视道,我想说,那可能你注定只见树叶不见主干了。

曼昆用直白的语言表述了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我想,他也是想要让更多人专注在思维的锻炼吧。毕竟,没有道,哪来的法。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九):即将读完的些许感想

  22岁是我理财意识觉醒和接触股市(但不接触个股)的关键节点,这促使我把大学就买了但只看了两三章后尘封在书架的《经济学原理》看完。

  开始看这本书或许只是简单的想了解经济学,如果是平时或许只是潦草看完就扔一边了,但在2020的开端看这部大块头,尤其让我感觉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是如此贴切,本书有太多公式和模型,以至于我不知道从哪说起,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正好读到P289的“乘数效应”——无论是改变C、I、G、NX中的任何一个经济变量,都会引起其他变量的改变,其乘数扩散之广以至于难以不波及到每一个人。如果我不曾看过本书便会傻傻地认为我的资产只是努力工作的结果,然而不是如此,并且资产增多时也未必增多,毕竟这是个名义变量,需知真实变量从来与货币无关,才会仔细审查CPI和GDP平减指数。

  如果我没读过这本书,我周遭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只是一切就这么发生着而我像个傻子一样被蒙在被称为货币的面纱里。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大环境联系在一起,没有人能否认这一点。我坐在家里看书时,从那天家里接的各种贷款融资电话就能感受到这次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自认为家里的公司现金流还算正常,可即便如此也难以幸免遇难,更何况那些现金流糟糕的公司就必死无疑了,这是昨晚和yx聊到的话题。如果不曾有过这场疫情,那些公司不必走到这一步,大环境与个体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可是每个人的命运却又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自由意志不存在,每个人都是过往经验的集合体”,我认为是如此,不过这是另一个大话题了。

  这是一本很难有耐心读完的书,尤其是外国的教材好啰嗦,更尤其是宏经太多关联在一起的模型需要去理清,很庆幸疫情让我关在家里有耐心读完,我确信我还没读懂这本书,或者说经济学,这本书只是我认识经济的开始,无疑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因为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配合许多新闻、案例,如果一开始看教材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以至于没有了下文,这本书给我了很好的开头。接下来还要找更深入以及更贴切我国国情的经济学教材,希望从高鸿业的教材读起。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十):加上一个第0条原理

  

我觉得需要在十大经济学原理前面,加上一个第0条原理。

原理0:作为人这种生物, 有几个必须有延续的东西不可避免:1. 呼吸 2. 吃 3. 喝 4. 排泄,5. 睡觉 6. 繁殖。

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 People face trade-offs)。

原理 2:某事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原理 3:理性人在边际处思考(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原理 4: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前四个原理讨论的是个人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原理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原理 7:政府有时能改善市场结果(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上面三个原理和人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有关。

原理 8: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原理 9: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商品价格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原理 10:社会面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