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5-10 04:09: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精选

  《清代旅蒙商述略》是一本由秋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4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一):短评不够长评凑

  本来这个主题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了解,但书写得太有意思,看得津津有味。虽然作者既无学术的目的也无学术的形式,但书中流露出的“有事要讲,有话要说”的劲头是平庸的学术研究最缺乏的。前面好奇为什么商办比官办更有效,后面满蒙间宗教政治的分分合合很有趣,想起一些研究关于清帝退位诏书对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巨大作用的说法,在历史面前似乎有点言过其实,可能是想当然耳的产物。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二):名没起好的一本超赞书

  从读库1600六哥自语中得知这书卖的不好,或者说不如想象中好,说实话自己买之前也是踌躇了很久,被这名字吓住了,怕内容太学术,读起来太费劲,今日读完不禁大赞,这书可以列为今年读过的最赞的一本书了,这书立意很好,角度独特,内容有血有肉,可能如作者所说,其非历史学家,反而能逃出史书写作框架,让人感觉没那么高冷,具体内容不再评述,自己看书吧,感谢作者奉献的这本好书!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三):新年第一本

  连后记486页,字很小,不然会更厚。这个题材以前略微知道一些,但作者的确扣得细,引述资料也广,正史、笔记、外人游记、口述资料都有,提供了很多新鲜的材料。可惜结构有些散,有的章节跟主题关系不十分紧密,可以剪裁得更精当。不过,自己花了大力气挖出来的料,删减起来总是难以下手,可以理解。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出过一本摄影绘本《驯鹿人的孩子》,讲的是他去探访最后的驯鹿人-查坦人的部落。他说该部落位于蒙古国西北跟俄罗斯交界处,从书中附的地图上看应该就是唐努乌梁海。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四):踏出故土

  这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书。在今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得以慢慢展开细读,竟然将这些年的轨迹串联起来。

  我是太谷人,本来就关注晋商,上大学之后,甚至还做一些专门的功课,搜集相关的书刊影音,回溯前辈之路。无形中对于九边重镇,竟产生了许多认同和好感。据我祖父回忆,我曾祖父青年时在天津为商,至倭寇衅兵卢沟,乃返回山西老家,业农为生。曾叔祖父则在包头做买卖,其事不详。祖父少时,只能在县上做学徒了,后来山西人生意多不景气,日占时期亦不得已避居乡里。

  因之,对于满蒙藏等边地,也就有了特殊的兴趣。后转学建筑,以辽代建筑切入,更得观北边之俗。今年,幸得各种机缘,能够反复踏足义县、宣化、大同、榆林各边,心意满足,感受河山壮丽,叹先民之智与力。

  观是书,粗砺中透着温婉,豪迈中隐着无奈,有悬镜自照之感。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五):晋商的风云际会

  2020—5! 偏安辽东一隅,仅几十万部众的建安女真,何以百年时间,就发展成为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内亚大清帝国? 本书借助再现旅蒙晋商集团的边塞军需经济—草原寺庙经济—俄蒙边贸经济近300年的兴衰演变,揭示出清帝国贯彻执行“满蒙一家,尊奉黄教”的有效民族统一战线国策,高度整合藏蒙回等边疆地区,构建面向内亚的大帝国的历史。 满清统治者面对整个帝国,创设了一人多面的立体形象:中原地区,他以皇帝身份出现,主导财政秩序;满蒙地区,以大汗身份出现,主导军事秩序;藏区以文殊菩萨转世身份,主导精神秩序,三位一体,宰制整个内亚帝国。 在此过程中,晋商自觉配合国家战略,深度政—商结合,从崛起到辉煌再到落寞,与清朝荣辱与共,与国运高度共振。 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晋商贸易细节,蒙古宗教社会民俗,票号镖局行业内幕,内务府包衣皇商等,可读性较强。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六):塞北往事

  全书以旅蒙商人的沉浮变迁为脉络,讲述了从清初到民末时期内外蒙古地区的分合与恩怨。

  一段过去不远却又模糊不清的历史,既有清准之战、漠北之争等激烈军事较量,也有后方粮草筹措中各商号内外的明争暗斗巧取豪夺;既有康乾时代满蒙一家的策略和对黄教四大活佛的怀柔与控制,也有光绪末年金丹道事件的血腥和白俄屠杀的恐怖……作者秋原先生编辑出身,全书十八章,不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而且不乏精致的细节和难得一闻的故事典故。在品读历史的同时,也得窥彼时蒙古的社会风貌。如此精彩的故事不拍个连续剧真是可惜了。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外蒙分裂的始末,读罢方知作者后记所言:没有经过加工的历史材料,会让人读来于心不忍,读后沉重压抑,确实不适合让普通大众接触。

  书中所提的诸多问题日后还可以慢慢探索品玩,好书!宜藏宜读。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七):随便起啦~怎么又超了字数

  1 山西一行对晋商历史颇感兴趣,知乎推荐此书,虽同想了解的历史,在切入点上颇有出入,但不啻于优质的读书选择。

  2 史实结合,也有考究,同时兼顾奇闻轶事,大方向严肃,小细节欢唱,条分缕析,言之有物。

  3 看久了从商诚实才引致发家的场面话,看到从经济、历史、政治、国际形势讲来的晋商史,才觉得波云诡谲瞬息万变才不辱这段历史,也算是用心做文章。

  4 晚清和民国初,寥寥数笔,也见世事艰难,外蒙独立,自明末的政策一一道来,颇感国家之艰辛,也懂凭数人之力难以扶大厦之将倾。

  5 勤劳和智慧要在同一个水平线,看到清末旅蒙商用骆驼和路线提高效率,对抗两次科技革命带来的铁路和电力,心疼无比,更加唏嘘。

  很棒的一本书,最近找这段历史,很少把这段历史讲清楚,看来好内容果然还有很多空白的领域。

  希望可以找到做内地生意的晋商发展历史的相关书籍~

另外满族和蒙古族,藏族的人名和地名好难记哦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八):略谈初衷

  这是我用了大约七年时间,在京、晋、冀、辽和内外蒙古等地走访,收集资料后编撰的一本书。我自己并非历史学科出身,所以不想把书弄成太过于正规格调的专业著作,也没有在书末尾附录资料数据出处,尽量用自己最生活化的语言平铺直述,让书尽量定位在适合大众品位的通俗读物。

  至于写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当我积累过一些资料,采访过一些人士后,突然发现,关于旅蒙商这一块的研究,在相关学科内并不受重视,很多方面几如空白,旧事故人已然在厚厚封尘之下无人问津了。那么我就有了两种出于“功利”目的的考量——于“功”而言,我写这本书就是一件爆冷门的事,会让人发现若干鲜有人知的往事;于“利”而言,既然以前少有人关注这个领域,我的文字就具有高度原创性、独家性,使这本书作为个人过去数年某种付出的证明与奠基。

  拙作在豆瓣上得到的评论和这个分数,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当初“读库”张立宪主编的慧眼识珠、杨雪编辑的耐心负责,以及众多库娃和更多读者们的热情鼓励。太多感谢的话说了意义其实并不大,就用“再接再厉”这四个字吧,我个人感觉这是个让人听着很舒服的词,有一种承前启后、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的冲劲。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九):很少被关注的异乡故事!

  《清代旅蒙商述略》

  断断续续两个月零碎时间才看完,小号字近500页...但是真的很好看!

  编剧出身的作者,把严肃的历史专著写的非常生动,同类的时代研究把目光集中在中原和江南,而广袤的西北偏北之地很少被关注。

  恰克图、归化城、杀虎口、乌里雅苏台、库伦……很多尘封在历史中的名字。诸多内外蒙古的旗主、亲王和活佛。

  第一次了解到,从明末清初其实晋商就已经和清(后金)有合作,后续几代晋商也曾是内务府的高级合作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因为贸易而迅速发展的城市,因战争而灰飞烟灭的财富,几百年间的时光流逝,很多记忆都消散了。这段历史在影视剧也很少体现,看了乔家大院和白银谷会有些影子。

  看清廷与教宗之间的故事,看着真的很热闹,神秘宗教与政治相连,最终都是权力博弈的修罗场。似乎活佛之间也会互相嫌弃......

  旅蒙华商漂泊在外,在历史洪流中赚钱,受益于战争,也受战争的波及,个人和集体的命运都与国家息息相关。

  不一样的角度看历史,

  同时代,不同的天下!

  还买了作者另外一本茶馆,也很好看。涨姿势哦!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十):经世济民,成就昨日的辉煌

  我曾在乌兰巴托工作两年多,也曾坐着车往返过中蒙间那条贯穿戈壁瀚海的南北动脉,也曾西去巴彦乌列盖。当时还听过朋友讲,在乌里雅苏台遇到一个蒙人女人,汉语说得非常好,她的曾祖就是当年的伙计,在库伦做生意杳无音信,她曾祖母就让她只有十来岁的爷爷一路寻到蒙古,在蒙古找到之后,却因为战乱回不去国,就只能成家扎下根来,再也没回去过。当时仅限于唏嘘,但是对于曾经的旅蒙商一无所知。

  作者是有蒙古血统的满族,所以虽非历史学家,却用了数年时间考据撰写了这部介于学术和随笔之间的书。因为笔下有感情,可读性强于一般的历史类著作,所以我一周就看完了这本近500页的大书。

  很难去想象,过去的几百年,就有多达二十余万的中国商人赶着牛车、驼队络绎不绝地往来于张家口和库伦间,并且兴建了库伦、科布多、乌里雅苏台、恰克图多个买卖城,熙熙攘攘。

  正如作者所述,旅蒙商的兴起是为了配合清朝平准战争的军需,旅蒙商的回光返照是为了配合徐树铮稳定蒙古的最后努力,旅蒙商的覆灭是因为中国军阀混战而被俄国趁虚而入。个人与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密不可分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数百年间,旅蒙商冒着生命危险满足了广袤草原的物资需求,巩固了边陲,赚得了庞大的家业,也因其唯利是图和文化隔阂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留下了诸如“胡杂”(伙计)这个带有贬义的称呼中国人的蒙语词汇。无论其功与过,早都湮灭在蒙古的沙漠瀚海之中。

  如今在蒙的中资企业商人,虽无往日的数量规模,但却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以更大的经济体量和更多元化的产业投资推动着中蒙经济合作,续写新的故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清代旅蒙商述略》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