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列奥纳多》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1-05-10 03:03: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列奥纳多》观后感摘抄

  《列奥纳多》是一部由丹尼尔·珀西瓦尔 / 亚力克西斯·卡希尔执导,艾丹·特纳 / 弗莱迪·海默 / 马蒂尔达·德·安杰利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列奥纳多》观后感(一):服化道很棒,喜欢 Verrocchio

  

服化道做的没的说,但是感觉这不是我所认识的leonardo,这个leonardo个人感觉太畏畏缩缩,过于博爱,leonardo在我看来应该是个无性恋者。。满足我想象的只有 Verrocchio和Il Moro,不喜欢什么都扯上爱情

  《列奥纳多》观后感(二):涉及的油画&最后的晚餐

  

◇第一集

基督受洗 1475(22岁)

作品现藏于弗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韦罗基奥的画作,学生达芬奇画了最左侧的小天使。

◇第二集

ginevra da benci 约1474-1478间(21-25岁)

作品现藏于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艺廊

◇第五集

岩间圣母 1483-1486间(30-33岁)

共两幅,一幅创作于1486-1486年间,藏于卢浮宫,一幅创作于1491-1508年间,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抱银鼠/貂的女子(cecilia gallerani) 1496(43岁)

最后的晚餐 1495-1498间(42-45岁)

1.巴多罗买(《约翰福音》称拿但业) 2.(长)雅各 3.安得烈 4.犹大: 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已知犹大的背叛,宣告有门徒将出卖自己。在客西马尼园,犹大果然为得三十块钱带祭司长及士兵来捉拿耶稣,并以亲吻耶稣为暗号指认耶稣。 5.彼得: 耶稣十二使徒之首,是基督教会奠基人和罗马教廷首任教皇。 原名西门,与弟弟安得烈以及西庇太二子长雅各和约翰兄弟一起,在加利利的革尼撒勒湖以捕鱼为生。耶稣首先召他们四人为徒,并将西门的名字改为彼得(意为磐石),因为耶稣曾问众门徒对他的认识,西门明确宣称:“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于是,耶稣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太16,16—19)。 罗马皇帝尼禄迫害基督徒,彼得与保罗同时受难,彼得被钉十字架时自认不配享有与耶稣相同的死法,让刽子手将他头朝下地倒钉在十字架上。 6.约翰: 与彼得和长雅各并称“教会三柱石”。 在耶稣与十二门徒进最后的晚餐时,他将头枕在耶稣胸前。耶稣钉上十字架后,扶圣母马利亚侍立于侧。耶稣将母托付他。耶稣死后,他与众人为之收尸安葬。 ♢中心:耶稣基督 7.多马 8.(幼)雅各 9.腓力 10.马太 11.达太(《路加福音》以另一犹大换达太) 12.西门

◇第六集

蒙娜丽莎 1503-1517间(50-64岁)

◇第八集

丽达头像 ?1505(52岁)丽达与天鹅(原作已佚 还原复刻版)

  《列奥纳多》观后感(三):陌生而寒酸的达芬奇

  

一句总结——没钱就别拍达芬奇,想拍玛丽苏就别拍达芬奇

我当初看到这张海报就心里咯噔一声。卧槽,怎么这么寒酸?

此剧和之前的《美第奇家族》是同一个制作团队,所以剧本、服化道等各方面都很像,以我个人的标准就是欠了口气,不能令人满意。而尤其是服装造型非常糟糕,最为拉胯,但似乎由于近些年古装戏集体粗劣化导致很多观众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也是我作为服装史和戏服设计研究者写此文时要重点说的。

先简单讲讲剧本和演员部分我的看法。剧本的好处是故事完成度不错,人物鲜明,没有什么逻辑硬伤,最巧妙的地方是给达芬奇的几个名作撰写了背景故事还能串联起来,突出达芬奇对于人的心理与情感的探寻这点是好的。演员最为加分,颜值高且演技都在线,除了主角外,吉内薇拉女士很有气质,萨莱非常可爱,蒙娜丽莎虽然戏份极少却是大亮点。

但坏处是,此剧以真实历史为依托,其中大量名人,剧本却对他们的形象刻板化甚至扭曲严重(或许对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的观众才能不觉得违和吧)。韦罗基奥是个刻板化的恶师(说恶师有点夸张,但反正不是良师,不符合历史上他对达芬奇的精心教导),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是个刻板化的暴君(而历史上他虽然狡猾却以温文尔雅闻名),切萨雷·波吉亚是个刻板化的野心家(而历史上达芬奇评论他有“宁静如天使”的美)·····再加上刻板化的恶棍狗腿子、竞争者、执法者等等。看没看出有种什么感觉?这样一群人设是要衬托出个什么形象?

艾丹·特纳能被拍得这么弱我也是服了

对,就是玛丽苏。事实上我们的男主达芬奇就是被扭曲得最严重的那个,被搞成了个常见的玛丽苏小白莲女主的性转版。我朋友认识的意大利人非常不满,说这完全不是达芬奇,我自己看过后也表示同意。从各种史料,还有当时人们的书信可以看出,达芬奇的形象更像是近现代那些交游广阔的时尚大师。积极、自信地主动去开拓职业市场,和各种当时最强权的人士热情交往,性情张扬喜欢打扮,爱好娱乐(♂),事业上既有理想化的发明家一面,又有拜金功利没大有原则的一面,对不富裕的客户即使是贵族都爱答不理,见某一方对自己的发明不大情就能立刻跑去敌对方兜售。这就是很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形象,艺术以及捞钱。

再看看剧中这位,除了确实才华出众别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仅有那么一两次爆发出他本该一直绽放的光辉,根本不够看,其他时候则全程被童年伤痛的阴影裹挟着,无辜可怜地瞪着大眼睛蹙着眉,说话战战兢兢,连笑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充满脆弱,甚至搞基都搞得仿佛被大狐狸抓走的小白兔(拜托,人家可是当时男风盛行的佛罗伦萨的派对小王子好吗),活像个重度社恐。所以剧中他极少有主观能动性地去争取、解决什么,总是一遇到事就束手无策甚至放弃逃避,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迟钝样,动不动眼瞅着职业生涯要完蛋,只能弱唧唧地等女主或者权贵或者徒弟出面想办法。你跟我说这叫达芬奇??

想把人抬高却各种扭曲历史,把人搞成智熄的剧本,其实近期很流行。且不提国产“大女主”剧中这种套路早就泛滥,同样的模式在这个制作组之前的《美第奇家族》就很已经明显——第一季科西莫被抓入监狱差点被毒死只能等老婆出面(历史上则是他主动运筹帷幄保住自己的命并改为流放),第二季洛伦佐各种理想主义,爱好和平而净是敌人帕奇家族发起战争,主动攻击(历史上发动战争的却偏偏正是洛伦佐自己,而且帕齐阴谋也有洛伦佐处处和帕齐家族做对把对方逼到跳墙的原因),第三季历史上著名的猛女母老虎卡特琳娜·斯福尔扎却张口就是想要和平,搞得剧集十分无聊。结果现在《列奥纳多》变本加厉了·····为啥这些主创不玛丽苏就不能活,他们真以为小白兔能建功立业??

于是被这么个苍白无力的男主严重拖累了可观性,明明挺紧凑也很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叫人觉得温温吞吞像白开水,硬加进去的贯穿全剧的探案线也十分鸡肋,甚至最后的反转都不能令人感到丝毫兴奋。此剧刚立项时我还特别期待,因为艾丹·特纳符合我心目中达芬奇的俊美张扬,结果他的演技根本无处发挥。反之女主就丰富多了,我甚至一度觉得这剧别叫列奥纳多,还不如叫卡特琳娜传。

————————————————————————————————————

接下来,就是服装研究的疯狂吐槽时间。

就算剧本再有问题至少还不算很糟,而且还有好演员们加持,真正最减分的是服化道啊!!!

我说这从头到尾灰不溜秋、粗劣不堪的服设,和各种美丽的名画摆在一起,像话吗?

但看到评论区以及微博上不少人觉得此剧服装精致、符合历史等等,我就意识到很多人确实对文艺复兴意大利时尚多么美丽强大完全没概念,也没看过以前一些好的古装作品,下边就把剧的截图和一些我按照真实时间、地域找来的画像做个拼图对比看看。

其不论这两件戏服色泽多么脏,我是真不明白为啥现在这些古装戏非要让男性角色敞着领口(但其实也并不性感),还动不动把内衣松垮垮地露在外面。你去给大客户画像或拍照时这么衣冠不整仿佛刚起床从洗衣机里掏出忘了洗的衣服随便套身上的形象真的像话吗?而且达芬奇是出了名的讲究打扮啊(米开朗基罗那种邋遢大王反倒是异类)。

女主当工人或女仆时穿的衣服不仅形制是不对的,而且刻意做得像乞丐。现在很多设计师和观众都笼统地误以为古代平民就等于穿着破破烂烂,没有色彩,但平民也有穷到什么程度以及生活环境之分。你不能以为所有人都是流浪汉,浑身破洞穿不齐整。而且此剧中还出现了女主穿着破衣服却戴着珠宝和头纱的组合,就更逻辑不通了。

吉尼薇拉女士是佛罗伦萨大富商的女儿,所以她的衣服算是全剧第一梯队的。结果这啥奇怪的面料,皱巴巴暗沉沉,做工也不细致。形制大致接近历史但其实深入研究一点就会发现错误很多。当然发型也是如今流行的影视化“古装头”。

她画像时这套衣服是直接从肖像复原的,但基本就暴露了设计师没怎么考据的真相。腰线和上身形态都有问题。而且身前的开口是纯装饰性的,真正的开口在背后这一设计更是令人无语。(文艺复兴服装研究者说明一下,这时期的女装长裙,名为gamurra,基本就是三道开口。身前或背后两选一有穿脱衣服用的长开口,从领子一直开到小腹或屁股位置,此外两边腋下到臀部两侧也有两条开口,是为了调整系带宽松以确保衣服穿得合身。)

但问题最大的地方其实是从米兰剧情向开始。米兰公国的宫廷是当时整个意大利最最华丽最最豪奢最最恢宏的时尚中心,这里的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之时髦让整个欧洲为之瞩目。结果剧中啥样↓

真实的卢多维科是个胖乎乎,表面温和的男人,毕竟毒蛇并不是总露出牙

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先后担任米兰的摄政与米兰公爵,是当时意大利穿着最豪华的男人·······

右边就是历史上的本尊

卢多维科的夫人贝阿特丽切·德·埃斯特,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伟大的女士之一,更是她那个时代最光芒璀璨的时尚偶像。虽然只活了21岁,但正是她定义了米兰时尚之都的地位。无数当时的书信盛赞贝阿特丽切多么善于装扮,顶尖级的服装师和各种艺术家蜂拥去讨好她。她17岁出使威尼斯时,威尼斯贵妇们穿着最贵重的衣服,戴满珍珠宝石来迎接她,结果被她精巧的衣着一比顿时黯然失色。

此外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时候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第地区的女士发型很特别,是将头发全部梳成一条大辫子,用金银线、缎带束起来,后脑用一个华丽的头巾或发网兜住,然后戴一条嵌珠宝的头绳。当时意大利也有几种不同的时尚风貌,这是伦巴第和佛罗伦萨等中部地区形成区分的重要特色,结果剧中仍是影视古装头,啥都没看出来。

戏剧情节算是斯福尔扎夫妇打扮最精致的一场戏了,恰好这对夫妇还有一个全家福画像,对比一下,形制问题和高低之分一目了然。我很疑惑的是,明明贝阿特丽切的演员之前在《美第奇家族》第二季演了米兰公爵夫人萨伏依的波娜,那时候确实是梳了辫子头,怎么到这里又不对了。

还有小公爵吉安·加列亚佐·斯福尔扎,几乎全程灰黑色,真对不起历史上此人超喜欢穿好衣服,以及米兰男人打扮得像孔雀的作风。

然后咱们再来个群像对比。

左边那个大胖脸是卢多维科,下边这些贵妇都是辫子头

看到这里时我就寻思着,这剧组是在想什么,除了蓝灰黑灰蓝绿色就想不出别的了吗?

这件黑袍还是专门给她做的礼服,寒碜不寒碜啊·····虽说女主和抱貂女不是同一个人,但都跟卢多维科有一腿

女主难得几件最好的衣服也是一样的德行,而且发型也不对。我看到她身上偶尔出现色彩亮一点的天鹅绒和花纹简直都要感动哭了,我也差点失去自己的坚持,堕落了。

而即便是女主要打扮成体面一些的佛罗伦萨人,无论衣服的形制还是配色还是做工也完全不行。

后半段剧情转到十年后,已经进入16世纪初了。这段时期正是意大利服装一个巨大的转型期,整个时尚风貌大变样。但你以为剧集会展现出来吗?怎么可能!

这时期的服装和之前的贴身修长风格不同,而变得宽松化,袖子是蓬大的袋状袖,领口很宽,裙摆变大,处处显得丰满圆润。而头发也不是紧实的发髻或辫子,而变成松松垂落再用发网兜起来的样式(发明这一造型的正是贝阿特丽切的姐姐,曼托瓦侯爵夫人伊莎贝拉·德·埃斯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尚教母,最伟大的夫人)

而剧集用的还是十年前的形制,主要女性角色身上一点都没表现出这一变化。实在是太偷懒了,从这儿就能看出设计师非常懒于考据,连这么容易找的资料都不愿意花心思。

但奇怪的是蒙娜丽莎因为要根据画像做,倒确实穿了这时应该的袋状袖(虽然上衣在长袍下看不出具体样式),设计师就没意识到问题所在吗?

男装也应该有蓬大化的趋势,而且帽子形态也变了。但根本别指望能展现出来。

造成以上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肉眼可见的穷。很显然服装组没什么经费。我真心不明白为啥这些制片方一边想要拍上流社会相关的内容,一边却不舍得花钱。

另一个原因就是服装师Alessandro Lai实在令人无法夸赞的古装设计水平。

就是这位

这位设计师做的近现代戏都不错,但一碰到古装就抓瞎,不仅形制考据得糟糕,更严重的是用色能力很不行。其实他早年不是这样,出道时做的几个古装电视电影虽说不很优秀但还算良好,也不知怎么回事,越到近几年,经验丰富了反而做得越差。可能是现在流行赚快钱也就没啥认真态度了。 对这种情况我很反感。现成的史料那么多,作为设计师本就该认真学习,如果配色能力不足也应该多研究,而不是直接用灰不溜秋的颜色和粗制滥造的做工糊弄人(而且尤其权游火了后,这几年好多设计师都来这一套,古装设计圈没落得非常严重)。 他之前设计的三季《美第奇家族》的服装就很粗劣灰暗,而且一季比一季糟,没想到《列奥纳多》比美第奇还要差很多。唉。

更糟心的是,这位设计师还是伟大的皮埃罗·托西和达尼洛·多纳蒂一派的弟子,而托西派设计师向来以考据严谨,对用色和面料的精到而闻名,偏偏出了这么一个拉胯的。咱们看看这一派其他人做的同时代背景设计。

两位师祖的作品:

Piero Tosi设计的舞台剧《Dommage qu elle soit une putain》,罗密·施耐德与阿兰·德龙主演。

Danolo Donati设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68版

两位老师:

Gabriella Pescucci设计的《波吉亚家族》

Maurizio Millenotti设计的《我,莱昂纳多》

再看看他两个师兄弟的作品:

Carlo Poggioli设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13版

Massimo Cantini Parrini设计的《达芬奇:米兰的天才》片场照

对比一下,看看差距多么大......丢人啊,一个意大利设计师把辉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做成这样,真的是在侮辱自家。

我作为服装史爱好者,一种担忧感在日益加重。很多人对古代风貌有很大的误解,草率地认为某种样子就是真实历史,而且既定印象固定后还形成了某种自以为是的逻辑,很难扭转。比如我怎么都没法让一些人明白并不是古代(尤其中世纪)就等于灰暗粗糙,并不是平民就要穿得像乞丐。因为大众并不都有精力和能力去研究历史,所以说到底这都是不认真的影视剧和设计师把观众们洗脑导致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多少人曾经以为唐代几百年的打扮全是簪花仕女图那样,清代几百年的打扮全是晚清那样,因为影视剧就是这么演的。而观众轻易接受、让步,影视剧也就会随之做得越来越差。反正我做不了别的,也就像这样传播一下知识好了。

——————————————————————————————————

补充:前不久发现原来还有一集制作特辑,我看了看服化道部分,就更加无语了。主创是真敢吹啊·······

设计师您不是明明知道这是过渡时期吗?您不是明明知道佛罗伦萨和米兰不一样吗?那为啥没做出来?

对,确实不难,因为压根都没做对啊!

观众可能还真不知道,毕竟不是谁都研究过这个时代的风尚,所以才这么容易被你们一句两句就蒙住。

下边吉尼薇拉女士这件衣服也很说明设计师的偷懒。虽然有点钉珠,好歹不像别的衣服那么丑,但可以清晰看到款式是直接照搬了《美第奇家族》第二季的样式。然而实际上这种上臂部分有些挺括蓬起,旁边有刺绣或钉珠的设计是在十五世纪中期流行的,所以放在美第奇第二季的时代可以,但到达芬奇开始活跃的十五世纪后期,恰好这种设计就过时了,袖子则变成了以大量开口装饰的窄袖。只要稍微有点研究这时期的服装史就不该出这种错,但设计师显然并不认真。

这种制作特辑经常变成让演员来吹他们自己并不了解的方面。(这就让我想起之前《小妇人》的制作特辑,也是演员们出来吹服装多么好,设计师多么懂行,结果她们夸赞的方面都只是作为服装师最最基础该懂的东西罢了,而实际上那个设计师也没做到。)

要是不吹“考据”、“复原”,我或许还觉得自己太吹毛求疵,但既然敢拉出这幅大旗,那么我也不客气。现在这些古装戏的主创是怎么回事,扎堆地开始打服化道牌,但问题是做得并不好啊。像咱们这边的古装剧更是如此,各种在wb吹戏服多么华美多么考究,甚至都恨不得说自己是文化传承人,结果做得全都什么鬼,纯属糊弄观众。

或许别人还能被你们忽悠,但不幸你们碰上了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列奥纳多》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