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5-04 02:41: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的读后感大全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是一本由蒋勋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一):虚晃而过

  很快翻完了。书中出现很多的人物名字和很多幅画。提

  出来一些欣赏画的点:比如毛笔用墨多少,比如顿笔方法,比如线条粗细,比如严肃或活泼,比如加了作者的情绪,比如清朝之后加入了西方画作的要素亮度光影色彩等。这些会给我以后欣赏画的时候提供一些线索。

  有一个点,让我想理清历史线,会去想这个时期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尤其三国时期,回去想当时的历史事件。

  蒋勋的文笔有一种力量,跳出历史的圈子,把他们当成活生生的人,和我们一个时期的人,去赋予他们思想,这样拉近了理解的距离。

  我要想想怎么培养孩子的美学。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二):略感失望的书

  买这本书纯属是因为看过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同时也是因为蒋勋的名头,可是这本书让我略感失望。

  这本书的语言是小学生写的吧,你觉得是不是,可能在写这本书时作者正在照顾小孩子罢。整本书几乎都是上一句的这种语言,实在受不了。

  这本书的排版可不怎么样,出版社肯定一点都没用心,在用文字描述一幅画时,对应的该画的图片却在1,2页之后,没法一边看画一边看描述

  书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以中国朝代为界限,介绍了每个朝代的代表性的作品,并介绍了各个朝代的一些特点,美中不足的是艺术的划分不是以绘画风格为基础,而是以朝代为基础

  总体来说,算是一本好书,可以拿来读读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三):美术史入门书,浅讲中国美术史

  作为一个艺术史论的大一新生,中国美术史变成了我不得不去学习的课程。奈何学校发的教材排班太密,字数太多,插图竟然是黑白的,老师上课有点像在念经,所以就自己找了些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书来看。虽然是学美术的但对这方面真的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想由浅及深,循序渐进。蒋勋先生的这本书,确实是很适合入门的人来看,准确的来说,适合给10岁以上16岁以下的学生看的,蒋勋先生在自己的序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但是这本书其实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阅读的书,只要你是一个美术有兴趣的门外汉。

  但是翻了几页后就发现了几个问题:

  ①对器物的名称写的不是很准确(可能是写给孩子的书的原因,字数要精简一些)

  ②因为我也在看李泽厚先生写的《美的历程》,发现两人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所不同,有些纠结不知道该听谁的。或许再读读书就会发现其实两个人说的都有各自的理由吧。

  先写这么多,书还没有看完,但是写评论字数太多了被转化成了书评。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四):美的香火传承

  蒋勋关于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图书,几乎每个人都曾翻阅或在书架中置上过几本。

  这两本关于美术史的普及图书算是回归了蒋勋的老本行,可以深深感到行文中信手拈来的自如之感。

  蒋勋有一本美学散文集题为开门见山色,所述都是平日所见所感,集中体现了蒋勋的美学观——找寻生活中的平常之美。两本美术史对这一理念一以贯之,以简明通俗、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人类对美的追求。

  如作者所言,美术史是在观察一种传承,而在形式的传承中,美的讯息也变成一脉香火,代代不断,可以超越政治的兴亡,超越社会的变迁。两本书以编年为经,以美术的观念、材料、技法为纬,生动地记叙了以绘画为核心的美术史发展历程,读起来毫无专业的晦涩之感,尽管有些史实或语焉不详或略有出入,但总体上是本十分优秀的美术史入门普及读物。

  适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东京富士美术馆举办“西方绘画500年”专题展,60幅作品几乎涵盖了蒋勋西方美术史第二篇和第三篇的全部内容,书与展同观定会带来别样的美学体验。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五):三旬老漢扎心記

  作為一本入門科普讀物,這本書大約是實現了自己的定位,娓娓道來說給大家。只是通篇閱讀,時不時會令讀者產生些許不適。三旬老漢,看著少兒讀本一樣的文字,時不時冒出一句要不要、好不好、試一試的嬰幼兒啟發教育金句,著實有種人生閱歷被鄙視的挫敗感,而這種挫敗感,在驚奇的發現書中有大量知識點確實是之前不曾積累的時候,變得愈加羞憤。更何況,怎麼說讀者也是個自詡從小飽讀詩書,且教育背景職業生涯也與藝術設計多少有些瓜葛,能不如芒在背,坐立難安?

  書中以斷代形式,以畫為主角,講述了六七千年的中國美術史,是否掛一漏萬,只能日後從他處佐證。不過一本半文半畫的書冊想來也不可能將中華豐厚的文化積累囊括。中國文人崇尚詩、書、畫並舉,於詩兒時約莫還念過幾首,於書於畫現在看來確實是門外漢。

  這一本書,也不過只能建立起一個白描式的知識骨架,填上幾個此生必需要實現打卡的名作骨肉,有了一些日後必去的博物館名字,不外東京大阪,大都會大英,故宮湖南博物館等,其中台北藏品之豐在意料之外確是情理之中,不可不列上日程探訪。

  路曼曼其修遠兮,上下求索吧。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六):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初级读物

  看完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是语言太过口语化,而且分析一幅画往往是流于表面,浅尝辄止,不过瘾。但是如果你一个以前从来都没有接触中国美术史的人,那么,至少这本书让你读下去不累,而且三联书店出版社的这个版本,里面纸质排版以及图片都十分的精美。不过正如蒋勋在序言里面说的,想写一个大家都能看的懂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书,所以语言文字没有涉及到太多专业术语,更像一个随笔集。本书介绍从原始时期到中国近代的绘画作品,让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绘画发展脉络,有继承有发展,但是相比较西方绘画流派的发展大变革,中国绘画更加注重传承,往往画派的变化不大,但是能够看到?中国绘画作品的用墨精炼,曲线流畅,应了那这个词“行云流水”。同时中国自古就讲究“书画同源”,所以中国画中文字也是绘画的一部分,在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诗,书,画”为一体美术作品,那么对画家的学识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许这也意味着学中国画的门槛变高了,形成了文人画。学中国画,绝不是一名画匠,而是心中有沟壑,才能有所悟,这样才能下笔如有神。所以这本书可以是一个让你了解对中国美术史感兴趣的初级读物,但是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美术,那么蒋勋的另一半书《美的沉思》可以一读,而且里面的用词遣句更加精炼,通达,里面有许多的思考。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七):一本文风清新的科普读物

  看完一本书,连贯古今,好好的科普了一把。以往对中国美术脑子里大概只有国画二字,事实上完全不知道国画是个什么东西。

  绘画与时代紧密关联,每个时代的皇室德性,国力政治,平民生活,宗教信仰,都在影响着这个时代画家们的整体风格,盛唐的青绿山水和之后宋元的文人山水就迥异,当然我更喜欢明清的一些市民绘画,大概也是受时代影响吧。

  挺难想象,如今是个人说画画,都是油画水彩素描什么的,伟大的绘画革命是文艺复兴,清末明初一百来年的时间,我们差不多都想不起国画了。

  对比国画和油画,我觉得很像中国理学和西方科学的差异,当然画本身就是代表着人的气质。中国人讲究气韵,于是看画也得看气韵,(然而我尚看不懂这种气韵,所以看着文人山水画,我竟有点分不清谁是谁,主要是看得少了。)西方油画将就科学,物理光学几何透视,跟中国人的画完全不一样。

  不过我觉得宋代“格物”是个好玩的事,其哲思亦用在画画上了,那时候有点儿科学的意思了,然后就没了。

  这本书可以做科普读物,啥都不懂也能读,还看得比较轻松。但是也能作为严肃学习对象,书里面列举的画家及其作品非常典型,对于学习认识古代画家的风格也能有所帮助。

  最后吐槽一下排版,找半天才能对上文字和图片。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八):一本文风清新的科普读物

  看完一本书,连贯古今,好好的科普了一把。以往对中国美术脑子里大概只有国画二字,事实上完全不知道国画是个什么东西。

  绘画与时代紧密关联,每个时代的皇室德性,国力政治,平民生活,宗教信仰,都在影响着这个时代画家们的整体风格,盛唐的青绿山水和之后宋元的文人山水就迥异,当然我更喜欢明清的一些市民绘画,大概也是受时代影响吧。

  挺难想象,如今是个人说画画,都是油画水彩素描什么的,伟大的绘画革命是文艺复兴,清末明初一百来年的时间,我们差不多都想不起国画了。

  对比国画和油画,我觉得很像中国理学和西方科学的差异,当然画本身就是代表着人的气质。中国人讲究气韵,于是看画也得看气韵,(然而我尚看不懂这种气韵,所以看着文人山水画,我竟有点分不清谁是谁,主要是看得少了。)西方油画将就科学,物理光学几何透视,跟中国人的画完全不一样。

  不过我觉得宋代“格物”是个好玩的事,其哲思亦用在画画上了,那时候有点儿科学的意思了,然后就没了。

  这本书可以做科普读物,啥都不懂也能读,还看得比较轻松。但是也能作为严肃学习对象,书里面列举的画家及其作品非常典型,对于学习认识古代画家的风格也能有所帮助。

  最后吐槽一下排版,找半天才能对上文字和图片。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九):《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评论-100分

  虽然从小画画,高中、大学、工作都是与美术相关,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美术史的书。

  美术史是向来是被忽略的一个部分,我总觉得它太过于久远,那些历史中的画作与今时今日的需求并不贯通,并不吻合,虽说略知一二,但很不系统,美术史也过于繁琐和细密,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太过庞杂,这些都是长久以来抵触它的原因。

  最近需要恶补一下关于美术史的知识,我在当当网搜来搜去,觉得这本很是亲近,翻印了几种版本,说明大家对它的认同,果不其然,效果非常不错,正是我所需要的,很是惊喜。

  作者蒋勋,生于西安,成长在台湾,他的主张很和口味,书中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徐徐道来,图文并茂,装帧和排版都很精致,无论是否从事美术行业,都可以迅速在书中找到感兴趣的知识点。能把生涩的知识,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加彰显了作者的专业深度。有些结论需要评价的环节,用委婉的方式留给大家思考,也是值得学习的。

  犹如一个老师讲课,无论老师是什么职称是什么学者,都要以学生吸收的最终程度,来判定老师的水准高低。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讲的高深叵测,卖弄自己的专业水准,听起来云山雾罩,貌似很厉害,可以让学生们佩服一时,可是,最终却留下的甚少,这并不是理智的教学方式。

  如何把知识用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告诉给学生,并让他们能够记住,这至关重要,说起来容易,其实过程更加的复杂,需要时间去尝试和思考。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读后感(十):中国美术史入门砖《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2018 Reading】 No.3《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蒋勋2017.5.4~2018.2.24 实体书估计12小时 蒋勋的这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确实写得非常浅显,易于理解。只是有时仍会觉得不过瘾。这体验倒是跟去年阅读的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相同,常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阅读时难免要百度一下,补充一些书上没有的信息。 书里的不少专业词汇和人名也时常需要百度或翻字典。需要查字音的画家我可以举出一长串:关仝、髡残、韩滉、黄筌、赵令穰、林椿、王翚、华喦、李鱓、郑燮、倪瓒、顾闳中、韩幹、赵佶、周昉。天知道我接受的多年教育怎么错漏了这么多汉字!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绘画专业词汇。中国美术作品的载体有:陶器、铜器、帛画、壁画、漆器、浮雕、版画、绢本设色、绢本淡设色、绢本水墨、纸本设色和纸本水墨等等。而纸本或绢本还有“立轴”和“横卷”“长卷”之别。中国美术的用笔主体是毛笔,而单单一个毛笔的“皴”的画法,就有董源的“披麻皴”、郭熙的“卷云皴”、李唐的“斧劈皴”、王蒙的“牛皮皴”和点皴。而绘画用色主要是水墨和设色之分。墨更有“墨分五彩”的说法。再说线条,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术语是顾恺之的“春蚕吐丝”和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从画作的内容来看唐代的就有:宗教画、宫廷画、动物画、墓室壁画、金碧山水画和文人画。五代起之后的画作大致也分成:山水画、宗教画、花鸟画、人物画和文人画等等。 阅读下来,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对中国美术史有个粗浅的入门印象。这门艺术实在太博大精深了!想要获得更多的体验只能再通过进一步的了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