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回忆》是一本由赫尔曼·沃克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1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与回忆》精选点评:
●几条线索处理得清清楚楚,战争线无论战略还是具体战役都毫不失真(除了主角的“所有大事儿都赶得上”光环实在是剧情需要没办法),复线轧姘头剧情也是每个配角都各有特色,这部小说简直是艺术品!
●不仅仅是一本历史小说。
●没有谁能保证世界和平,只期不要深卷其中
●看过巨人的陨落,继续看二战。比巨人还好看
●恰如罗伯特李将军所说战争如此残酷是件好事 否则就会有人喜欢它
●比前两本《战争风云》的故事性要差一些
●只能说just so so吧。
●从珍珠港事件到纳粹倒台。中年丧子、夫妻情变、幸好作者最后还是让有情人终得眷属。结局部分略显仓促,也许作者也觉得自己写的有些太罗嗦了,再这么写下去,真不知道要写到啥时候了,哈哈。纽约时报的评论不算夸大哈!
●断断续续估计花了将近半年时间才把两大本看完,作为读的第一本二战小说,于我而言是相当恢宏的了。 关于战争的很多描写都称得上具体,但对于一个地理渣来说有些地方的确只能略过…犹太人是个伟大的民族,越发对以色列兴趣浓厚… 亨利一家是如此地幸运与不幸,参与了人类史上最庞大的一次战争,作为一个国运与实力俱佳的缩影。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飞行员儿子,但另外两名海军都战功赫赫青云直上,路易斯和娜塔莉的命运太令人揪心,好在这个可爱的娃娃和他的母亲都得到上帝庇佑存活了下来。 发自心底欣赏亨利将军,睿智、善良、正直、包容、理性而克制,大概是我读过的小说里最完美的一位男主角~也喜欢他的儿子拜伦,机灵、勇敢、自信而充满活力~ 小说最后描写的路易斯这个小娃娃的状况,让人格外地珍惜和平~
●显然在这一部里作者的写作能力不太hold住自己的写作野心。
《战争与回忆》读后感(一):继续二战
战争小说上瘾啊,一本接一本根本停不下来。花了很长时间看完《战争风云》,本想换换口味开始看《魔鬼经济学》结果发现满脑子还是亨利,娜塔丽,帕米拉……跟追剧追一半一样心痒痒。于是想要不找它的电视剧看吧,然后看了半集发现还是想看看书,然后找到免费电子书,错别字又太多看的太难受,最后还是下单买了纸书!人生就是在这种挑挑拣拣中发现真爱的
《战争与回忆》读后感(二):读完后小小感慨了一下
第一次看到这套书的第一版是在还有贝塔斯蛮的90年代后期,现在回想,有着日耳曼元素的中国书友会上架了同盟国视角的二战书籍,不知算是开明大度还是利益驱使,可惜,当初的我草草翻了几页,匆匆而走。
有些遗憾像行尸走肉,丢了生机浑然不知,还在嘟囔着万古长青;有些遗憾貌似死灰,拨弄一下底下藏着的能量,慢慢明亮直至炽热燃烧。幸运的年代,能足不出户重新弥补某些残缺的青春遗失,尽管是来的晚,还是美好;也是糟糕的年代,守护着这份失而复得的美好来看这个世界,不求善身,心静就好。
这是部集幸运与糟糕、豪情与卑微、忠诚与背叛、真情与放荡……一身的巨著作。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硝烟里各色人物纷至沓来,交集着、分离着,一切风云成为回忆。
《战争与回忆》读后感(三):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列举了中途岛战役中三个鱼雷飞行中队所有飞行员的名字,要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正是这些伟大的人们,通过他们行动来换取来的。评这一点,足够了。
但从故事上而言,其实瑕疵还是很多。全书采取的是多故事线,这样有个问题,几个故事线穿插并行会让读者很累,也很乱,尤其是还有人的名字相近的问题,在前期就造成了很大的误解,而且在中途岛战役中间穿插别的故事,很影响情绪。这套书是真的长,看着很累,太长了。但是长篇的好处是很多事情可以讲述的很全面,难得是的作者对战争的看法,通过很多人来讲述,而且大多数观点我还是很同意的。
挺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虚构的德国将军写的那个套书,里面的观点包括对于战争走势的评论还是很有想法的。
看的是电子版,排版不好,在第一次出现上述讲述的书的内容时,花了很大的时间来缕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战争与回忆》读后感(四):读后感
包括之前的《战争风云》,断续读了六个月才在这个阴霾的四月读完。
每次一翻书就像被时间洪流吸回到那个沉重的年代,看到了那个年代下顽强抵抗的人们的生活。我为华伦的战死而落泪,为娜塔丽艰难的经历而揪心,为最终帕格与帕米拉如愿在一起而感到开心。既看到了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人在这场战争中各有不同的魅力,也看到了作为一些小人物平头老百姓们生活的真实现状和一些在战争中奉献生命和价值却被遗忘或是不受重视的人的经历故事。
虽是一部小说,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有史可考的,因此也有别于其他的小说,它是带着历史的厚重的,也让人在掩卷之后仍沉思战争带给我们什么?即使在和平年代里对战争的反思仍是必要的,相信多一个人看过此书也会又多一份对和平的珍惜的企盼吧。这是我迄今看过的最长最厚的一本书,因为它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重量。
《战争与回忆》读后感(五):战争与回忆读后感
战争与回忆这本书之前断断续续看了一段时间,趁着春节假期把剩下的一大部分也给看完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二战题材的小说(个人认为)。作者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梳理二战那段人类悲剧。如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记录的,书中的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人物也多是历史上的人物,其历史任务的观点都是有出处的(如其的演讲稿、传记等)。这就使得整本书读下来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实。对人物的刻画也是非常细腻,尤其是对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两位海军将军指挥作战的场面的描写。对战争独到理解,作者通过隆将军的书中书的形式描绘了德军将领可能的对战争的看法。所谓兼听则明,国内对于二战的认识多偏向于国内战场,甚至在前几年才开始对入缅入印作战有正面报道(由于一些总所周知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二战,是有助于这场人类的悲剧的理解的。对犹太人的遭遇也是如此,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有集中营,有毒气,对于细节(鉴于作者本身是犹太人,鉴于作者对集中营进行了大量调查),对于犹太人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事情、集中营到底有多苦是不知情的。对于海战的描写也是十分成功的,尤其是对其中的潜艇战印象深刻,两位艇长对于战局的准确把握(也是基于历史资料的),还有海战中双方决策人员的博弈等,对于战争迷来说可以好好过把瘾。
不知是因为这本书成书的时间原因还是作者有着敏锐的政治观,书中对国内局势的描写(虽然很少)很有意思。同样还有对伊朗局势判断的地方。再有就是可以通过主人公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了解可能的美国主流思想(或者加上隆等人的思想,即西方主流思想)对共产主义的态度。“设身处地的想”,永远和设身处地是不一样的。而这时沟通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了,亨利在苏联处理《租赁协议》相关问题的时候也是体现了这一点。
这本书书属实是太厚了,看了我25个小时。而且它是几条线索同时展开,对于刚开始进入小说的世界确实有些难度。刚开始看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但这不影响这本书的卓越。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还原出二战中的种种往事(准确说是41年到45年)。让我感动的莫过于作者尽量去寻找中途岛海战中遇难的美军飞行员名单,有些人再也找不到了,但他却活过、为二战中扭转美日两军力量对比的重要一站做出了努力,是值得人们怀念的。作者正是通过真实细腻的描写,缓缓的让读者了解那段上个世纪的历史。了解那个历史车轮下的足迹,也让我们感恩今日和平的不易。希望今后再无世界大战。
前言和后记也都非常的真实。不同与其他的书,说一些感谢某某人的话(不是说不喜欢这样,而是这样对全书内容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即对理解全书没有帮助)。这本书的前言和后记都在谈论一些(我)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