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后的编织》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1-04-26 23:36: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后的编织》经典观后感集

  《最后的编织》是一部由Laura Neuvonen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芬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一):神一样的编织技艺

  咳咳,中点好像不对。。

  但是编织技艺真的很高超啊!【泥垢

  现在回归正题。关于欲望的问题,欲望正如悬崖,是填不满的啊。但是想要把它填满,不停地,一刻不停地,织啊织啊····

  在这之中,你可以享受欲望给你带来的快感(围巾迎风飞舞起来),这给了你"动力",你会想要再一次感受它,不惜搭上自己的头发,或者还有别的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然后的然后,你明白了,想要放弃,去剪断它,

  不幸的是你成功了,所以勇敢地放弃了织围巾,开始剪东西。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二):机械重复轮番上演

  她总想找点事情来做,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直到危及到自己的生命时再选择另一件可以消磨时光的事情,人生就如此不停的重复消磨下去。这样无意义的偏执的生活多么可悲。

  人们机械的重复时已经忘记感受生活的美好。直到落入悬崖在那忆起生命的珍贵。

  能忆起总是好事,可惜若不醒悟便又是另一番悲剧重演而已。

  执着于重复无意义的人们呐,请您卸掉被无意义生活奴隶的枷锁。抬头仰望天空,关注您的周围迷人的风景。不要在生命的尽头再也无法挽救时,才意识到原本可以选择更美好的体验。

  请不要忘记感受,不要忘记您的心灵!

  :)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三):给忘记自己为何出发的人一记警钟

  这个故事的寓意简直太多了,编织的围巾可以是令人上瘾的一种东西,比如吸毒,赌博;也可以是一个错误的人生方向,或者一段错误的感情等等。在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地侵蚀并威胁着人的生命时,我们并非全然不知,但只因太习惯,或者已经投入太多,不忍放弃,才会在南辕北辙的行径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或者干脆选择蒙蔽自己,甘愿沉迷。走火入魔的人们早已忘记了当初到底为何而开始,非但如此,最后还会不惜赔上自己的家当甚至肉体。。。

  在这浑噩历史的洪流中,一群人难免被拖下悬崖,遗憾地结束本可以精彩多样的生命。而即使有人可以在求生的本能下走出,或者被他人挽救出来,却也早已忘记了当初自己本真的愿望。在轻叹一声之余,也茫然不知下一步的人生应该怎么走了。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四):类似的事,大家天天都在做

  忙着制造财富,每天每月每年的财富都在增多,速度都在加快,可是一个个却在制造财富中疲累不堪。

  都想天真地问一句,财富每年都在增多,为什么不满足?——恰恰就像大家自问,给你一个月多少钱,你真的会满足?

  就像编织这围脖一样,停不下来。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武器,可是武器是干嘛用的?杀人用的。但是人们却停不下来。

  一个人就一个身体,为什么要那么多衣服?有了一套就想两套,有了两套就想更多,哪个女人对自己的衣服满足过?

  修路可以带来发展,可是人们已经习惯修路(乃至多少人靠这个吃饭),乃至不修路就不行了。

  ……

  多少人可以像这位女士那样止住?多少人可以真的做到只有一条围脖就停手?

  欲望和习惯,应该算是人的基本属性吧。明智的人,适可而止,应该还是可以尝试的。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五):为谁织毛衣

  程小姐 看一个女人打毛衣居然仿佛看到了一场泡沫经济的积累、爆发和终结…我大约是真病的不轻了…不过当她走到悬崖边向下看的时候,想到的是尼采和《善恶的彼岸》。与魔鬼搏斗的勇士们啊,要小心!向前走的愈深,受到的影响也便愈深。要提防膨胀的自我和腐化的欲望,以不至堕为新的恶魔。当你凝视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李先生 完全同意程小姐 这的确是创造物质财富招致灾祸的例子 影片最后 偏有一番禅的味道 女人之所以能爬上悬崖 是以为她在执着的编织后挣扎着准备去拿起剪刀 她已做好了放下的准备 她掉下悬崖后也许都会以为故事结束了 但她又很杀马特的爬了上来 她并不需要形的剪刀 需要的只是意的剪刀 婆罗门来见佛陀 佛陀对他说了三次放下 放下的并不是手上的东西 而是内心的枷锁

  不过。。。我一直在想 编织速度为v 棉线的线密度是rou v(t)的关系式应该是如何才能保证她不会受力被拽下去。。。应该是不收敛的。。。这个人竟然能能以脚踝为轴转180°。。。

  还是放下吧!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六):哪个SB不织毛衣?

  看了几秒钟,就脑补了很久以前的段子“有个SB织毛衣”,尽管女主角是在织围巾。正好之前读过叔本华的《爱与生的苦恼》,人就是在满足欲望、无聊、满足下一个欲望,继续无聊之间痛苦地轮回。

  织毛线的棒针碰撞的声音从有规则到越来越急促,好像生命的节奏,一开始滴答滴答不紧不慢,渐渐意识到离尽头越来越近,于是内心越来越彷徨,感觉时间在身后追杀似的。

  其实编织过程中,女主角有多次机会放弃这愚昧的执着,换毛线球的时候其实她先摸到了剪刀,但是她还是选择了毛线。在织毛线的过程中,围巾垂下悬崖,因为自然界的重力,女主角需要不停扯回围巾与重力对抗,这时她也是有机会放弃的。等所有毛线用完之后,她迷茫了一小会儿,然后神奇地编织起她一头金光灿灿的长发,她还在坚持编织绝望。很快头发也编织完了,女主角手足无措了,填补欲望沟壑的填充物没有了,她无力的身体被绝望的围巾拉下悬崖。

  我准备关闭视频,但是发现好像还有2分钟左右的内容。女主角坚强地从悬崖爬上来,只是少了那一头烦恼丝,手里还抓着毛线针。毛线针像装了马达似的继续碰撞,但是木有毛线,女主角总算丢弃了毛线针。她顶着一头参差凌乱的短发,百无聊赖地坐在椅子上开始把玩起剪刀,这是她下一个欲望的开始,永无止尽。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七):放弃你那追求完美的心

  

不肯放手,直到被自己拖入深渊,其实不过是不愿意承认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错误罢了。即使辛苦,也要硬着头皮一直走,因为我本以为我可以把弯路硬走成正道。“有一刹那我觉得我拥有的已经够多了,但是当我碰到那把可以为我完美作品画下完美句点的剪刀时,我本能的推开堆积在脚前的编织,从而挪出更多的空间,因为我想要更多。我完全忽略这不愿停止的一脚,已将我的人生推向危险的深渊。我继续专心打造所谓的更多,猛然我惊觉那掉入深渊的速度远比我能编织的速度更快。我慌乱的手加速再加速,当我担忧的疾步走到悬崖旁,被迫挂在悬崖边时,我仍不服输,在全力以赴的拉锯战中我以为我能掌控一切。当耗尽所有的资源(毛线)时我仍不放弃,我不惜用自己仅有的生命(头发)与自己努力的果实缠绕在一起,试图做最后一搏。任性不舍放弃的弱点,让错误的决定一步步把我逼向深不见底的深渊,无论如何的努力,我再也够不到那把原本随手可得的剪刀,那把轻易就能帮我脱困的剪刀,挣扎不过自然重力,我只能随着战利品重重跌入深深谷底。”“人生中有太多不必要的缠累,需要断然的剪去才能重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各自固执且痴迷地编织着自己的得意作品,它也许是一个人的雄心霸业,富贵荣华,名闻利养,也许是父母对儿女的殷殷期许和栽培,是夫妻情感,是股票投资,是一切我们视为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是否懂得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拿起那把伸手可及的剪刀,大手一挥剪掉所有的缠累,浴火重生呢,我们是否已经明白,原来一切的痛苦来自我们不愿放弃。”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八):同一个错误会犯两次

  人的欲望会膨胀,这个欲望建立在自己创造的世界,盲目习惯地重复,没有勇气和意识抽身离去。甚至对一直在做的事产生了一种病态的迷恋,不管做的事有没有意义和价值,就是要这样继续,不然手痒,不然无聊,不然难以活下去。

  终于有一天这件事快要威胁到生命了,出于动物本能的自我保护,咬断了头发。自己也着实发现先前那件事无意义、还差点害了性命,一气之下丢了它,或许也在心中默默发誓,以后再也不碰了。

  妇女走回位子,看到了剪刀。拿起剪刀,发出咔咔声,剪剪指甲。看到这里,你以为是妇女突然有了剪断羁绊的觉悟吗?不,这是她最新迷恋上的声音,和针棒一样的声音。这是一种可以取代针棒发出那样的声音,却又不是针棒的东西。那是什么,那是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断舍离的剪刀。

  人和动物一样,同一个错会犯两次,甚至不断重蹈覆辙。找一切正义、神圣的挡箭牌,满足人性中最隐晦的欲望。

  人,真的可以没有执念吗?或许在某一段时间可以,但总有一个时刻,破了全部功力。就像《阴阳师》中的一个住持,自以为断了执念,却在死前那一刻,想的是自己死后桌子上那个漂亮的陶罐会归谁,从而无法成佛,最终化成了一条蛇,盘踞在陶罐中。

  人因为有了执念,才称其为人啊。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九):The Last Knit, but NOT the last music-making

  http://v.qq.com/boke/page/i/0/y/i0128lx68hy.html

  凑巧在微信上看到这片,我的看法看来与绝大多数人全然不同。

  我觉得,主人公其实是一位音乐家。你看她开场搓一搓手,举起那两枚织针,郑重有如Musician举起指挥棒。这时音乐也恰到好处地响起,起调神圣,好似为了映衬这个moment。继而悠扬,伴随她编织时美妙的动作与清脆的声音,仿佛织出的便是生命的乐章。title过后是织物的亮相镜,乍看恍如蜿蜒的山脉,连绵不绝,画外的编织声又恍如时钟走时声,随着镜头交叠,有种不可名状的时空感。而这时你也才看清她的脸,那张洋溢着神采的脸(在序幕中是全黑的)。在这片无声无息的荒原,编织奏出的便是音乐,是艺术。编织便是她的宿命,她存在的本质。

  中间不细述了。结尾中剪刀的功能我觉得被许多人误解了。与其说剪刀剪断了“欲望”,“执念”,不如说剪刀取代织针成了她的新乐器,她手的延伸。她可以抛弃含辛茹苦织成的作品,甚至可以抛弃织针,但却无法捐弃其对音乐的本能。一个人即便遭遇失败,哪怕为此失去了一切,山穷水尽,一文不名,只要他内心的激情不死,他迟早还是会再来一次。这个人,可以是个艺术家,科学家,或者是西部开拓者,也可以是创业者。

  。这片的声空间处理与视觉叙事都不错。最喜欢一个细节是:在被织物拖拽着就要坠入悬崖时,她拼劲全力,最后眼珠上翻,你以为她快要翻白眼了,其实是也不是,她更多是注意到了自己头上的满头长发---非常subtle的叙事,另外也与后来爬上悬崖后吐出发梢的细节呼应,都是精彩的镜语叙事。

  《最后的编织》观后感(十):不断膨胀的欲望、瘾好能致人于危(解析剧情)

  这是一部寓意不错的短片。

  简单解析一下。这个女人在悬崖边上不停地织着围脖儿,整个过程伴有几处细节:毛线球是有深浅色的,从她织完一个线球儿伸手取线球时碰到了剪刀的细节可以看出她并不在意色彩深浅搭配,只是想伸手拿到毛线球继续织;那么,围脖儿当然是围在脖子上啦,可她织的围脖儿我估计是想围地球吧?哈哈,也就是说她根本不在意围脖儿有多长;从她跑到悬崖边继续织着围脖儿,可以看出她根本不在意围脖儿是否掉到悬崖下没了;从她把所有线球儿都织完了,开始织头发,可以看出她根本不在意她织的是什么东西。

  那么,她到底为什么织围脖儿呢?疯了?不。。是!其实,她是迷恋两根毛衣针这种织东西的节奏(亦或声音)!也就说,她对这种节奏有极端的瘾好!因为过于迷恋所以难以理智,比如她完全可以把围脖儿一块一块独立的织啊、头发不要连在围脖上啊、其实后来的危险也可预料到啊(如放弃选择在悬崖边),但她完全迷痴在那种氛围中,已经不能正常的思维和分析事物了。所以,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她为了不让这种节奏停止就不停的织。当头发织完了,她才开始清醒、才意识到危险、才想到有把可以救她的剪刀,但是。。。

  大概看客们正估摸着下个镜头是不是她摔下去“嗵”的一声山颤时,她竟然爬上来了,嘴里的碎发可见她是咬断了头发才救了自己一命,不可思议吧,是的,大概导演就是想告诉人,人在求生欲望极其强烈时可以创造奇迹吧。

  这个时候,她显然意识到由于迷恋织东西险些害死自己,于是她毅然决然的把针扔下了悬崖。

  她最后捡起剪刀,嘎哒两下还修了指甲,再左右望望。。。短片至此结束。什么意思呢?其实,你如果留意下剪刀的“嘎哒”声发出时,同时伴有那种有节奏的声音,也就是说,这个女人又重新迷恋上了剪刀的“嘎哒”的节奏声!她的指甲就十个,她是在张望寻找用这把剪刀剪什么东西可以持续保持那种节奏,继续着满足着她的瘾好。。。一切,只不过又换了一种方式重演了。。。

  对映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跌倒了、挫折了、失败了、痛苦了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所在,当然,一般吸取了教训后不会再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可是,可是,当一切换了一种方式换了一种处境换了一个对象,人又开始迷失了,还是在犯同样的错误,而往往那些过错大都起因不断膨胀的瘾好、欲望,这些东西越强烈越使人丧失正确的判断力。。甚至把人自己带入危险的处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后的编织》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