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19 00:3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100字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一本由郑也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一):后物欲时代穷人的自我成全

  综合了很多西方关于现代社会物质消费文化的观点,郑也夫算是走在了中国在此领域的前头。作为一个不太热衷消费的(穷)人,这本书解除了我很多迷惑。在温饱之上,带来幸福感的不仅是物质欲望的满足,如果能通过学习和探索,发展可以为之投入的兴趣,实现生活艺术化的新途,也可算是应对“后物欲时代”空虚无聊的自我刺激与慰藉吧。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二):读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借了二十天,只读了一个开头。想着还了,一个告别竟然从头到晚看了一遍。 这本书关于快乐与快乐之间有矛盾,游戏理论的介绍,商人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物质身份证明等诸多章节确实精彩。 只是作者鲜有自己有理论,也缺乏最近的数据。这也不算是缺点,广泛吸收各方面成果综合思考已是佳品了。作者虽提到了关于本书的前提条件,人类已脱离温饱问题的反对理论,但一笔带过。在一个无法确定的前提下得到的结果终究不能使人作为行动的依据,其事项与推理只成为一种智力训练。马尔萨斯理论是不能忽略的。尽管在短期内预测成果。 今天竟然想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可能都有自己的内在理路,尽管每一时刻都相互影响。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三):人类的终极未来

  温饱问题即将被解决,空虚和无聊席卷人类,这是人类社会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这之前,阶级的体现是奢侈和炫耀,而后是商人在控制人类需求,从广告里获取人生的意义。但如今在温饱问题近乎解决的城市里,曾经用于炫耀的私车已显露出被Uber、摩拜等共享经济取代的趋势,过度的奢侈和挥霍也只能在小圈子里流行,越来越多的人的无聊和空虚需要生活的教育(诗歌、音乐、绘画等等)来填满,作者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案:游戏,通过在虚拟中模拟现实的胜利来满足人类的精神追求。而这一天,智能和机器替代了人类,大部分人成为了无用阶级,万一有幸没被消灭,他们便只需要在无尽的满足中了结一生。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四):消费后和暴饮暴食后一样失落

  虽然是2016年出版,读起来仍然可以映照今天的社会,有想到当今直播卖货还有各种让你消费的地方,鼓吹消费最夸张的一句话是:不要怪东西贵,要怪自己没有钱,还有“我不配”这句话,什么时候消费能力的强弱可以给一个人价值的定价,我觉得很可怕,说真的我也用信用卡,网购,但是好像这两年前所未有的夸张,这种夸张是一种假暴发户的心态,如果还在靠着花呗,借呗,信用卡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从而没有尽头的为其买单,我真的想说冷静一下,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这段话也送给我自己,克制物欲,向内认知,向外行走,知道自己是谁。最后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我不同意任何对所谓的优胜劣汰,所谓的成功或者失败者的断论,在我看来这些话都是垃圾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五):BOOK:《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零柒年的书,书成至今已逾十年,但消费主义的机制是没有过时的。商人营造出以消费主义甚嚣尘上,同时,理论家们辅以快乐哲学(人为了追求快乐)。 人有三种需求:温饱为代表的生理上的舒适,刺激,牛逼。人类变得富足,空虚和无聊接踵而至,如何寻找刺激和牛逼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选择。 富人阶级是探索这个困境的先锋,他们借助生活的艺术化消解空虚,有的选择速食刺激如毒*、赌博而后堕落了,有的浸淫在高雅的艺术里升华了。他们以往是时尚的领航者,如今时尚也被平民阶层浸润了。 或许瘾是帮助现代人解决这一尖端问题的归宿,。比起毒*,游戏算是一种温和的伤害性低的“瘾”,而且能提供持久的刺激和高频率的牛逼。 最终人走向“瘾”,走向游戏。 --------------------------- 附上书中提到布西亚对古董消费的论述,太迷人了: 古物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心理学地位。在古物的神话学中,必须区别两个面向:一是对起源的怀念,另一面向则是对真确性的执迷。它们是日常生活中的逃避,而逃避只有在时间中才最为彻底,也只有在自己的童年中才最为深沉。所有的古物都是美的,只因为它逃过时间之劫,因此成为前世的记号。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六):我们将来靠什么炫耀

  我们将来靠什么炫耀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提出一个问题;随着物质的供应以加速度、疯狂地推进,温饱即将全面解决,这在生物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那么,人类接下来会追求什么呢?

  并阐述了作者关于人类三种追求的理论:舒适、牛逼、刺激。

  根据作者的理论,人类未来只会追求:游戏、麻醉药物这些虚拟的物品。

  现在看来作者的观点,有所体现了。过去,我们能够吃饱饭是一种奢望,饥饿始终跟随着中国人,死于饥馑的人和事却不绝书。而现在,你要求95后,00后多吃饭,他们往往觉得是一种负担。

  正如作者文中,指出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支出,都在人类总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从另一个方面说,是由于物质的生产效率提高,物质产品过剩的原因。

  一天虽然只有二十四小时,但是一天必然有二十四小时。

  当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这些剩余的时间必须花出去。人们自然不断的在精神方面,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

  文教娱乐在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我以为,娱乐一定会在今后的消费中还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七):新需求理论

  舒适的需求 牛逼的需求 刺激的需求

  Abcde:AI,区块链,云,大数据,新能源,这些领域可以让企业及你达到第二个需求。

  到客户的需求中去,持续不断的去满足它,将成就伟大事业。

  在消费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是时候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人和消费的关系。

  从学术研究上看,中国消费研究起步较晚,经典研究也比较匮乏,中国的社科研究者大多借鉴西方的消费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郑也夫这本《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中国本土学者第一本系统性解释消费的理论著作。欧美学者大多从社会结构的视角研究消费社会,认为消费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引发的。郑也夫则另辟蹊径,从人类根本需求的角度来解释消费社会的发展。作者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详细地分析了消费社会运作的奥秘。深入了解这本书后, 你就会知道消费社会的黑箱如何运作,我们该如何摆脱消费社会的困境。

  本书作者郑也夫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这本《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源自他在 2002 年至 2005 年开设的课程 “消费研究”,这门课从人大讲到北大,经历了郑也夫职业生涯的迁徙,在 2007 年截稿成书,而后成为消费研究领域的长销书。书中的理论放在今天仍行之有效。

  1. 消费社会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 消费社会是如何运作的?

  3. 消费社会的前景如何?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八):在后物欲时代,人类应该学习用艺术化的生活驯化物欲。

  人类进化以来,物质一直处于匮乏状态,直到工业革命后,物质才开始极大丰富,人类第一次面临温饱的全面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模式靠的是不断扩大生产和消费,如果需求不能让生产持续再扩大,就会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导致经济危机,所以商人借助媒体(广告)的力量,塑造时尚文化、创造需求,把消费主义内化在很多人心中促使拼命地消费。在温饱线之前,人们获得的物质越多,幸福度就越高;但一旦跨过了温饱线,人们在物质层面上获得的幸福感,就会开始递减。当最初的满足过后,空虚和无聊便飘然而至,如何寻找刺激,寻找什么样的刺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选择。摆脱空虚无聊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堕落,一个是升华。古代东西方贵族在应对富足的挑战时依赖的手段是:乐趣的培养、精神的充实,凭借生活艺术化,来疏导丰盈的物质造成的空虚无聊以及物欲过度导致的荒诞生活。空虚和无聊要靠找刺激和找乐子来解决。刺激的手段繁多,有精致的、需要技巧和学习的,也有原始的、无技巧的、根本不需要任何学习的。当人在无聊面临选择的时候,他的选择受到自己的技巧储备的限制。比如,下棋无疑是排遣无聊的非常好的方法。但是这手段能够派上用场的前提是你必须学会它。你要熟悉它的规则和技法。诗歌、音乐、足球、击剑,等等,都是一样,在学习和掌握后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并且你越是熟悉,技巧越是高超,就越是喜爱它,越愿意将空闲的时间投入其中。人们缺乏找乐子的能力,是因为少年时代没有人教给他们。这些游戏的本领和习惯不是空虚的时候呼之即来的。空虚无聊而又找不到有技巧的刺激和乐子,很可能急不可待地捡起无需特殊技巧的刺激中,比如性、强奸、吸毒、暴力、犯罪。在后物欲时代,人类应该学习用艺术化的生活驯化物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九):《后物欲时代的来历》要点整理

  郑老师说:“如果找不到逻辑与具体事项上的谬误,别忙着张嘴……那够不上批评。”其实我是为了找权威观点支撑我的极简理念才读的本书,是以学习的态度来看待本书 ,为此只能整理一点我自认为的本书的要点来,如果有理解不当处或有偏差处,敬请原谅。

  在对消费的批判时,郑老师部分观点整理:

  广告作用有限,是夸大其词、鼓吹疗效、愚弄大众的,如果我相信了广告,那么我在广告方案人的眼里是“蠢到家”了。

  快餐式省时方便的消费降低了艺术感,缺少智慧。

  西方商人会收买专家、游说政府以达到操控市场的目的。东方乃至世界也会如此发展。专家的说词甚至政府出具报告都不可信。

  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增长,会给地方企业撑腰。 (我联想到问题**新闻)

  购物实际上是想用物品来证明身份、等级和地位。

  感想:看清了消费的真相,捂紧钱包,极简生活。

  郑老师预言:中国人民在吃、穿、住、用、行上花销平稳或者渐少,未来会走向非物质化和和虚拟空间消费阶段。

  贵族运动和休闲会有失业风险。

  我们今后会依赖游戏,只有它是对身心有好处的上瘾活动。此处的游戏是广义范畴,游戏指的是感兴趣、乐在其中的工作。

  郑老师自我介绍“以争辩为快事……得理不让人”,一方面旁征博引,有大量引用的论据支撑,另一方面论证犀利,勇敢揭露消费真相,是一位有良知又专业的学者。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十):书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其实本来期望看到的是有翔实数据支撑,对某个小而精的论题进行体系性论证的东西,结果发现却是“劝人去玩“的杂文。在提出概念时的细节上,总体结构上,论证上的逻辑都有些瑕疵,且一手材料匮乏,多是评述,似乎成了一篇巨长的文献综述,然而又深入不了,总觉得挺好的切入点到后来就垮了,成了一种泛泛而谈。因此越到后来越不得不快速翻完,但也兴许是我期望过高,毕竟“后物欲”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有意思。

  综合全书,想“后物欲”大概指的是,在物质产出过剩的这个时代,人类对物质的追求除了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物层面的那部分欲求以外,那过剩的在物质上获得精神层面满足的一部分欲求,如寻求地位、名分、身份等等。意识是抽象的,而物质是具象的。“飘荡”的意识依赖物质来固定它,就像宗教信仰需要仪式来刷存在。在当今这个被“简单方便”这一意识洗脑的时代,崇拜“物质”或许是一种最符合时代的,最有效率的获得所需要的精神满足的方式。

  其实,本书还是提出了一个较具有建设性的问题就是:当人类的精力已无需被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支配之时,那多余的这些精力该如何消耗?而这一提问则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如此努力是为了更轻松幸福的生活,然而事实却背道而驰。作者对此的结论似乎是——去玩吧。

  然想到之前看《逃离不平等》,当年还处于“作者为何抛出了一系列社会现象,却不肯给一个解决方式”的状态,如今却明了了,由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逃不出“局限”的人类本身只能进行“局限”的思考,而给不了宏观上的全面预测,更不可能下结论,否则就有了先找到结论再寻找例证填充的看似客观实则主观的嫌疑,或者就只得泛泛,难以深入,有种让人觉得都有点道理,但同时又似乎都可以推翻的尴尬之感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