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樱花林下》是一本由[日] 坂口安吾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一):除了恐惧本身,我们没什么好恐惧的。
盛开的樱花林下:樱花盛开的地方为什么恐惧,我想每个人必有其个人的想法,在我看来,樱花林象征着某种人性中罪恶的欲望,可怕的不是罪恶,而是在罪恶中陷入无穷尽的欲望,当欲望与罪恶相遇,所带来的无穷尽的罪恶,想必是所有人的恐惧。循环往复的生活同样如无数个白天黑夜,无数个樱花林的花期,带来了无数的空寂与孤独,原来,除了恐惧本身,我们没什么好恐惧的,正如书中所写,生来的宿命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与生俱来,无法挣脱,最终化为乌有。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二):各篇一句话安利(剧透向)
几个短篇,围绕原始(无知、激情、盲目)和文明(空虚、失去本质、扭曲)的对峙。 盛开的樱花林下: 名作,绝美。人世间无尽繁华的空虚。 禅僧: 村姑是匹风情万种的母兽。 和尚是个半兽人,野兽的欲望,小人的行径。 夜长姬与耳男: 生而变态,纯粹的、酣畅淋漓的变态。 闲山: 小狸猫被人类套路了。心疼小狸猫。 紫大纳言: 肥宅富的脑内爱情。 装帧加分。 腰封满分:“我无需思考,因为在我眼中只有美感,而没有人类。——坂口安吾”。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三):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转自知乎
官方说法是:小说中既美丽又阴森盛开的樱花林是日本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主人公山贼是战败后面临抉择的日本国民的象征,美丽女人则是需要重新审视的日本传统道德、传统价值观的象征。 我个人的理解是: 1.浓烈的欲望使男人不惜一切,欲望过后又产生恐慌和悔恨。这份欲望无论是对女人还是对事业都没什么区别,不修心性者面对诱惑必然迷失心智直至丧心病狂。 2.喜欢的极致是害怕,因为害怕所以想要去控制,控制得不好便成了折磨。互相控制、互相折磨。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四):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坂口安吾作为无赖派大师,写出的作品不是为了使人们成为无赖,而是通过描写许多人性的幽暗面,甚至一些具有破坏性的思想去引发人们的深思,使人们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日本作为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物资相对匮乏的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对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看到美好的事物就希望通过掠夺和霸占来据为己有,最终的结果只会让自己更加的矛盾和迷茫。所以如何控制住欲望的支使,如何对价值观重新的审视才是作者最想传达的。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五):替青鬼洗兜裆布的女子
之前我在信子和田代的迎接下,离开小川,从温泉旅馆返回时,在火车上发烧了,回到东京后,连躺了数日。登美子前来探望我时,在我枕边毫不客气地说道:“你的身体有魔法吧,当你不知该如何解释时,就会适时发烧,甚至可以调节成三十九点八摄氏度的高烧,真是个天生的妖妇啊。”但我根本就没有不知如何解释的困扰。首先,比起为解释而苦恼,我更讨厌生病,而且谁会把自己调节成三十九点八摄氏度的高烧啊。而当我在发烧的过程中醒来时,久须美始终都待在我的枕边,为我更换冰袋,替我擦汗,我深感安心,不是因为可以不必替自己解释而安心,而是我找到一个会保护我的力量,与我心里的孤独恶鬼搏斗,从而感到安心。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六):我想这诡异的灿烂,一定和樱花有关
这是一本很难评价的书。
它有它的魅力,让你不得不一口气读完。然后再倒抽一口凉气,怕自己看得太明白。每个故事都是诡异且朦胧的。如果想的太透彻,就不自觉的看到了灿烂面具下的丑恶。如果模模糊糊的读个大概,感受个大概,仿佛又变成了浪漫的故事。而这透彻和不透彻之间的转换,便是它美丽的地方。如同满天的樱花,灿烂的柔软的粉红色下,透着血的殷红。
但是抛除了这诡异的气氛,故事本身却没那么惊艳了。故事中总有美丽的女子和她的爱慕者。貌似美丽的女子又都带着让人堕落的阴郁。这些像极了聊斋中的女人。她们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并且虚幻的不像在人间。有很多瞬间都会觉得,故事中本没有这几个女人,一切都是男人臆想出来的罢了。但是不得不提,这些角色中,村妇阿纲绝对是个例外。书中一段她打架而后逃到居酒屋躺在桌子上放浪的大笑,应该是全书中最惊艳的一段描写了。她不做作,比起锦衣华服下埋着的夜长姬,她的快活都像是真的。她的故事也像是真的。
我记得能和这诡异相比的,也就是李碧华的书了。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七):只爱闲山团九郎
此前,从未读过坂口安吾。这次拿起,只因所选短篇都像志怪题材。 暴力、浪漫、凌虐、唯美、荒诞、颓靡、仇女(五篇中有三篇,女主类似富江,还是天生那种)……诸多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糅杂在一起。 有推介说——书写了对日本传统道德与价值观的反思。 有豆友说——在绝美中,伴随着最深的恐惧;在美丽中,映照得最清晰的反倒是他们各自的内心。 我大概真是被吓大的。看这本书,不但由始至终轻松,而且完全缺乏“挖掘”故事背后“深意”的动力。 相对喜欢第四篇——《闲山》,一只名叫“团九郎”的狸猫,避世修佛求悟。 将家中花狸“波妞”代入,再想到她在心里可能说“拈花微笑与屁声冲天的本质并无不同”,嘿嘿,高兴。 书末附有坂口安吾的文学年谱,挺细。读后,倒是比前面的小说让我想得更多。 比如,同属“无赖派”,坂口安吾是立志“边缘”,太宰治则是“边缘”本身,二者文字的致郁指数,自然相差甚远。 比如,1926年,坂口安吾进入东洋大学印度哲学系深造,有一年半时间,坚持每天只睡四个钟头,最终患上神经衰弱症。1949年,因催眠药物中毒,他住进东大精神病科医院。 受植物神经紊乱困扰多年的我,被结结实实地逗乐了。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八):樱花树下的浪漫与残忍
读完这个故事,发现之前深深误解了坂口安吾。本来以为他也是典型的颓废派,像太宰治那样用生命写小说,最后把生命也作为祭品献给文学之神 现在才发现不是。他在这个短篇故事里展现了对于文学和自身才华的超然驾驭能力。只有这种驾驭,才能让一个文学天才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不至于将自己的命当成牺牲品 这个故事情节说不上简单,但也绝不复杂。不过是一个大盗爱上了一个病娇女,但这个病娇女绝不是普通的傻白甜。她的爱好是让别人为她杀人,在用人头玩家家酒 千娇百媚的病娇女是樱花的化身,美丽而危险。让象征武士的大盗为她杀人如麻,用人头演故事,而且是源氏物语那样的浪漫故事,人头烂了就再去杀人取新鲜的来玩 不得不说,这个设定十分之牛逼 到底怎么牛逼,我无法形成文字,至少现在不能。但心灵饱受冲击,夜不能寐(小生物语)。把象征手法运用得这么明显但又不落入俗套,而且极度浪漫,极度残忍,极度猎奇,极度清醒,这样的文学作品,还是第一次见到 漫天的樱花飞舞,美到了极致,但本质上仍然是怪物。世人常被樱花的美蒙蔽了眼睛,看不到树下埋葬的残忍献祭品 “花是樱花,人当武士” 坂口安吾从里面撕开了这句话的虚伪。 刚刚接触坂口安吾,对他大感兴趣。随着阅读的深入,会继续研究的。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九):欲望与孤独
作者坂口安吾在文学史上被归类为“无赖派”或“新戏作派”此派书写主题多揭露人类的堕落与放荡,反抗既定现实,宁为人生的失败者也不愿踏入现实社会的残酷斗争,构筑出一种颓废而浪漫的“输家哲学” 。这是我曾看到过对于作者的评论。本书一开,你便会感受到那种颓废而浪漫的文风是怎么一回事儿,第一篇书名同名文《盛开的樱花林下》很有日本志怪小说之感,有着怪诞的有些荒诞的剧情,清丽文字之下会让你觉得有日本电影那种,细流柔风下却有着令人惊悚的故事的激烈反差,然而却不显突兀的诡异和谐之感。
“一位母亲遍寻不着被拐走的爱子,发狂似的寻到樱花树下,却在漫天飞舞的花瓣中瞥见了幼子的幻影——最后她癫狂至死,被卷天盖地的樱花所湮没”,赏樱可以浪漫而温馨的——一壶小酒,坐在樱花树之下,闲聊一二,也可以是寂寞而恐怖的,如上文一般。这篇文中全篇贯彻着樱花,却写的不是真正的樱花,写着男人与女人,实则并非是些那个美丽的女人。这篇故事,是孤独与欲望的撕扯与挣扎。“在仅余自身形影和跫音的樱花树下,这名山贼被挟带寒意的空气和毫无动静的“风”所包围,目睹花瓣缓缓飘零,他感到自己的灵魂好似也随之慢慢凋落”,他对于孤独有着恐惧与依赖,他的心被樱花扰乱,却依然想着来年继续来看看来想想吧。美丽的女人是男人心底里丑陋却藏在诸多美化下的欲望,男人被欲望所支配,猎取头颅与珍宝,却依然并不满足,他并不想世俗的欲望与权力,他真正心系着的是那樱花的孤独。
往往这些怪诞色彩浓重的小说,他的本质反而是简单而单纯的。这个故事中头颅、鲜血、樱花、恶鬼,这些角色都代表着不同的东西,人心是最复杂的,膨胀而不可控的欲望才是比鲜血与恶鬼更恐怖的。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十):樱花树下的孤独灵魂
坂口安吾,日本“无赖派”作家,所谓无赖派就是指作家有着反抗权威的意识,对生活采取自嘲和自虐的态度,专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具有颓废倾向。代表作家正是那位写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天才太宰治。
本书《盛开的樱花林下》是坂口安吾的短篇小说集,集中收录了《盛开的樱花林下》、《禅僧》、《夜长姬与耳男》、《闲山》、《紫大纳言》五篇富于怪诞色彩的短篇小说。最著名的当然是第一篇《盛开的樱花树下》,本篇通过描写一位铃鹿岭的山贼在一次打劫过程中虏获了一个妖艳的女人,这个女人突然间开始迷惑了他的内心,他开始为了她残杀自己的原妻,为了她搬进了繁华的都城,为了她成天杀死各类人供她取乐,但最后他终于还是排解不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打算回到山上,在归途中女人终于变为恶鬼婆婆,山贼杀死了这个另自己迷茫的女人,化为花瓣的厉鬼衬托了山贼最终的孤独。
本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怪谈式的故事,但其实依然隐喻的是无赖派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孤独和叛逆,文中的山贼一直处于孤独意识里,一次次的落英缤纷的樱花撒落场景,透着的是山贼一人独处山间的清冷画面。
于是作者为他带来了一个能迷惑人心的女子,她带着他进入繁华都市,带着他感受市井生活,但就像山贼所说的:“俺愈聊就愈无聊。”他是无法融入这里的,而女人乐此不疲的玩着人头游戏,女人喜欢的喧闹带有着一种残酷的恶心,山贼的内心则对于这个糟粕的世界充满了抵触的情绪,只想生活在能带给他平静的樱花树下。
最终回到山上的山贼,可能再也不会经历喧闹的世界,他其实是享受着自己的那份孤独的,或者说只有那份孤独才能使他平静。
纵观全文我们发现,其实这位山贼是没有所谓的道德观的,就像他对于杀戮毫无恻隐之心,无赖派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是这样的,他们由于当时日本社会的堕落而丧失了自我的价值观,但正是这种沦陷,造成了其作品的阴暗和颓废。一如本文中的主旨一样,炫美的樱花树下,是主人公那颗始终孤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