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0 21: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10篇

  《盛开的樱花林下》是一本由[日] 坂口安吾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一):丑陋美丽

  我对樱花没什么好感,虽然也曾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想要去武汉想要去京都,去看看高贵的粉嫩嫩的一片,大概是因为我曾经读过的一篇关于樱花的小说《五月之樱》中的导语赤裸裸的揭开了樱花的真实面目“樱花花语:樱花——落叶乔木,叶子圆形,总状花序或伞状花序。花白色粉红色,略有芳香,十分美丽,而果实球形,黑色,丑陋。所以,樱花的花语就是丑陋的美丽。”我想坂口安吾先生对樱花也是同样的感受,不然怎么会写出“只会觉得樱花相当可怖而骇人,不认为那是美景良辰。”这样的话呢。   “一座樱花盛开的树林,若悄无人影,便空余悚然。”山贼与女人故事便发生在这样一个悚然的樱花林下。起初山贼贪恋女人的美貌,为了他杀了自己的六个老婆,留下一个做女仆,为女人前往纸醉金迷的京都,为女人割下人头供她把玩,本来是在山里呼风唤雨性情残忍的山贼,虽然做的也是杀人越货的事,但却变得不再自由自在,甚至觉得无聊透顶,“连杀人都觉得实在提不起劲,完全没有乐趣可言。”大概是与京都这座风雅之城的格格不入,女人的美艳也无法把他拴在京都,欲望让他想要占有,占有之后又觉得深深恐惧,他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奇怪的是被抢夺来的女人,各种嫌弃山贼的女人此时也离不开这个大咧咧的山贼了,这并不是什么美好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互利共生的故事,女人需要山贼来满足她的欲望。她的欲望是一副鬼魅的画面,一个能将所有男人臣服的美女,披着瀑布似的黑发穿着数枚布料层叠而上,无数根绳子左穿右回的和服,顶着可爱无辜的脸开心的把玩着新鲜的,腐烂的,只剩白骨的首级玩儿着过家家,“满心愉悦,发出高亢而欣喜笑声。”这样美丽却又如此丑陋恐怖。   最后的最后,在两个人回山里的路上,在那个无法指数、无际无边的盛开的樱花林下,山贼杀了女人。只有回到孤独才能恢复真的自我。 第一次读坂口安吾的书,本以为是什么小年轻初露锋芒作品,没想到猜是猜对了,可这竟然是1947年的作品了,很对我的胃口嘛,有那个年代一样的阴森森又华丽丽的感觉。   在了解坂口安吾的时候喜欢上他的一句话,用日语写出来觉得很美。   悲しみ、苦しみは人生の花だ。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二):永恒人性,永恒的坂口安吾

  坂口安吾曾经说过:“像我这种人,一生就仿佛徘徊于暗夜里,只是在这样的徘徊之中,还是有属于我自己类似一道光芒目标,就算是在荒漠中,也有我探索追寻的存在。” 坂口安吾应该就是如他所描述的一般吧,一生总是徘徊在矛盾之中,比如黑暗光明,比如爱与恨,比如极致的恐惧与美丽。而在这本《盛开的樱花林下》所选取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笔下所能达到的这种矛盾与极致。

  书中选取了坂口安吾不同时期的五篇短篇,包括他的代表作品《盛开的樱花林下》,同时附有作者的文学年谱,籍由这份年谱,不仅可以了解这些作品在他创作人生中的何种时期,也能看出作者创作的转变,就如上次看过的《白痴》选集,充满了他的“堕落论”以及“青春论”的思维,让人感受到浓厚时代气息,这一本中的作品则完全摒弃了时代与社会环境,转而回到山林,坂口安吾写道:“对某种人而言,山就是最好的隐蔽之所。”,但是同样山也是一个显露之所,显露出人最深处无可掩藏的本性。在山林中,疯狂的山贼找到最安稳心境,在山林中,禅僧可以显露野兽的本性,在山林中,可以找到坐禅之真味,在山林中,大纳言无法掩藏自己的欲望。在这些短篇之中,山林是最值得玩味的背景

  在这些作品中,还体现出作者对于美的感悟,在绝美的樱花林下,是最恐怖的气息,那种美到极致,化为恐怖的感受,正是日本人所喜爱美学描述,这一点在《夜长姬与耳男》中有同样深刻表现,耳男与夜长姬一见之下,即无法将那纯美的笑容内心中抹去,而为了抵抗这笑容,他不惜用可怕方法创作出可怖的雕像,而那深刻入骨的爱恨早已经超越了一切,最终却带给耳男更深的恐怖。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不仅是出众文学家,也是对于佛学、哲学深有感悟之人,在这些绝美之中,伴随着最深的恐惧,在这些美丽中,映照得最清晰的反倒是他们各自的内心。

  有别于他的堕落论思维下写出的作品,这五部短篇,各自别具风味。作者依然秉持着对于文字的深刻琢磨,以期呈现给读者空无一物的空荡感受。读来令读者又置身溪边山林之清澈,一直以来无赖派中最为推崇的就是坂口安吾,他有着不输于其他人的文字造诣以及思想深度, 他写下的是变幻的社会环境下,永恒不变的人性,所以在多年之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味无穷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三):“无赖派”文学孤独的低语

  《盛开的樱花树下》的作者坂口安吾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领军人物,《盛开的樱花树下》更是其久负盛名的代表作。樱花树下的落英缤纷,这一场景常常出现在影视、动漫之中,用来渲染浪漫氛围。坂口安吾的描绘下,寂静山林中的樱花树林,漫天的樱花纷纷落下,与粉红色的浪漫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而是一种令人畏惧的恐怖与寂寞

  《盛开的樱花树下》的人物相当简单,山贼、女人、跛脚的侍女。读下来会觉得是一篇短小,却弥漫着诡异恐怖气息的残酷小说。坂口安吾的小说被冠以“无赖派”,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无赖”,也并非毫无意义。“无赖派”认为人的美和真实由于沾染了俗世灰尘而被埋藏着,必须拯救

  坂口安吾创作《盛开的樱花树下》的故事于战后,文人普遍对于社会,国家机器失望透顶,开始寻求思想上的自由总体上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由山林山中生活,畏手畏脚的京都生活、回到山中。

  作者赋予了山贼自由的心性,他就是真实的化身,自成一派,无需理会他人的言语自在快活。居于铁鹿岭,拦人于荒山,剥衣,斩首,毫不留情。唯独对于盛放的樱花林心存忌惮,这片美到让人惊心的樱花林也成为山贼的心结,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总想一探究竟,想个明白

  日子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山贼掠到了美貌的第八位老婆。这位老婆一进入山贼的家中,便要求其斩杀其余老婆,唯独留下一位跛脚的女子作为侍女。山贼沉醉于女子的美,一种类似于樱花林让人不安的美,对其百依百顺。这位迷恋京都繁华城市生活的女子,很难满足于山野寂寥,百般央求山贼迁居京都。山贼迷恋于女的美色,更是无法忍受他的能力受到怀疑,一番激将之后终于首肯了女子的要求。就这样山贼在女子的带领下,离开山林进入了俗世。

  习惯自由山林的山贼来到繁华的都市,就像将虎豹困于笼中一般,总觉得畏手畏脚,还要时常忍受邻里路人的嘲笑。反倒是两位女子很享受京都的生活。女子沉醉于命令山贼杀人取其首级,自己则在家中玩起来残酷的“首级家家酒”,自导自演蹩脚剧情,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女子玩的不亦乐乎,不断膨胀的欲望却压的山贼难以喘息。跛脚侍女也觉得京都生活十分有趣,乐于跟附近的居民聊天。似乎这个世界上只有山贼一人与京都格格不入,感到无聊至极。

  女子就像是社会的象征,美丽却渗透着诡异,极易膨胀的欲望,却让人们疲惫不堪。女子玩弄首级的游戏残酷而具有象征意义,就像一双操纵俗世的鬼手。女子束缚着山贼的心性,就像美和真实由于沾染了俗世灰尘,而变得不伦不类。而这种压迫终会遭到反抗,人们终会回归天性

  最终不堪忍受的山贼选择回到山林,山贼背着女子游走于山林,顿觉神清气爽。走进那片鬼魅的樱花树林,山贼却觉得背上的女子仿佛恶鬼的化身,而将其掐死。独自矗立樱花林中的山贼,在无尽的孤独中消散了。

  九州出版社的《盛开的樱花树下》收录的《闲山》也有类似的结构,一只狸猫被六袋和尚以“花”字束缚,带入佛法世界,却被世人戏弄,最终亦回归于山中草庵修行,最终归于无形。

  在佛法中的修行,就像在美丽的樱花树下,越孤独越美丽,想要消解这份孤独,进入俗世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反而会加剧。孤独或许是人与生俱来的心性,不用惧怕。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四):早春,偶见花雨

  “樱花树下埋着尸体!”梶井基次郎如此写道,“……如若不然,那满树的樱花开得如此灿烂岂不令人难以置信?起初,我因无法理解那美丽的缘故,曾有两三天的时间心里颇为不安。不过,眼下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樱花树下埋葬了尸骸,此言可信”。

  樱花,从美丽到冶艳到妖孽,似乎也是一件自然而然事情,如同女色倾城,必言祸水。于是坂口安吾笔下的樱花林,亦在悄无人影的铃鹿岭里成为惊弓之鸟的杯弓蛇影,就连山贼也无法遏制裹挟着花瓣在林中穿行的,森森寒意。而在《闲山》里,同样以怪谈志异的口吻讲述的狸猫和尚的故事,樱花盖上参禅入定者的坟冢,风中奏起的却是另一首萧索的离歌。“也没花开——”的歌舞嬉笑怒骂是开悟前的磨炼割舍。

  割舍心魔,却是难而又难。在山贼的选项里,心魔是美丽的女人,和女人向往的一切风雅荣华,却也是他的渴望,他后来生活的全部意义。在团九郎的逃避里,心魔是佛堂中放肆的屁响,是尘世喜忧因果生死运命,却也是他破败的草庵里,演了又演笑了又笑开不得悟的闹剧。割了舍了,便只剩冰冷的虚空,充斥于早春的落樱缤纷。

  此情此景,在坂口安吾的笔下,也依然是美的。“不久后,他感觉到某种带有些微温度东西,他发现那正是他胸口悲伤。在樱花和虚空那格外凛冽寒冷中,他终于发现,并慢慢地领会了这小小的温度。”一如女人长长的黑发,那无尽繁琐天衣无缝的美的魔术,在没完没了的日常中高歌着自己存在的奇迹温柔细腻,回味绵长。

  坂口安吾与太宰治同为无赖派文学代表人物,太宰在《人间失格》里高呼生而为人的绝望,坂口在《盛开的樱花林下》描绘扭曲人性的美,两部作品内容结构虽然相差甚远,所表述的核心思想却是统一的。正如坂口在他著名的《堕落论》里提到的,为了活下去,必须堕落。而所谓堕落,即是回到人类本来的样子。山贼在百般烦恼之后决定回到一切开始的故乡山里,也正是面对世俗繁华的一次坚决堕落,只是路途艰险,岂又只在人心。当他失手错杀心魔,也早已将世俗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了结于手心:欲望、哀喜、奋斗羁绊、美与人性……

  世间有路,此路难行。

  据说坂口安吾写作《盛开的樱花林下》的灵感,源于他二战时期亲眼目睹尸体在樱花树下焚烧,火焰与怒放的樱花交相辉映经历。樱花树下埋着尸体,这般情景的具现是何等的冲击,恍如地狱业火,与世间绝美共生共息。人道伦常又是何物,仿佛再不可知。一如梶井基次郎在《樱花树下埋着尸体》中所写,“我的内心如恶鬼一般渴望忧郁,唯有完全达到忧郁的状态我的内心才能平和”。

  这忧郁,是山贼徘徊苦恼胆怯,是团九郎唯求清修的孤独,是坂口幼年逃学时无路可走的彷徨,是堕落之人放纵自我的堕落。

  “他第一次成功地坐在樱花树下,这次想坐多久都可以,因为他已经没有能‘回去’的地方了”。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别样的自己

  很早之前就读过坂口安吾的《盛开的樱花林下》,那个时候特别迷恋日本文学,把能找到的都读了,甚至还学了一段时间的日语。可是第一次读这本《盛开的樱花林下》时,我确实没怎么读的懂,现在想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画卷才刚刚打开,又能在这些文字里读出些什么呢。十年后的今天,再次读完这本书,果然和十年前的懵懂有了很大的差别,现在的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是另外一个自己,另外的那个并不想承认的自己。我不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再次阅读这本书,会不会有别的感受,历久弥新,越读越有感觉,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味道

  樱花作为日本的一个标志性的象征,一贯以来给我们的印象是美好、浪漫与遗憾。每年春天都会有大批的国人去日本赏樱花,而美丽的樱花纹样也常常会在女孩子衣服上出现。可是在坂口安吾的笔下,樱花盛开时节春色烂漫的美景,仅仅是一个假象而已。无边无际的盛开的樱花林下,其实是极其恐怖的。这与我们平时的印象完全不一样。而这样强烈反差也算是坂口安吾文风的一大特点吧。读坂口安吾的小说,阅读的时候会觉得荒诞,觉得可笑,但是合上书回想起来,却是深深的凉意。他总是在荒诞不经的故事后面,揭露人类的堕落、放荡,挖掘人性的幽暗

  最喜欢这篇小说的最后,“他想拨去女人脸上的花瓣。当他的手正要抚上她的脸庞时,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转眼,他掌下尽余凋落的花瓣;女人的身影在片刻之间化为落英,不再复见。当他想把那些花瓣用手扫开时,他的手、他的身体也消失了──只剩下花瓣还有冰冷的虚空,充斥在这个空间之中。”这种奇妙的消失,是山贼最终认清了现实,认清了自己。杀掉了对自己苦苦相逼的女人,他以为自己获得了解脱,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对樱花林感到恐惧和不安。而实际上,他杀掉的恰恰是心里的另外一个自己。杀戮之后,才是成熟。在这之后的山贼终于开始有勇气正视那个懦弱、逃避、不完美的自己。就像书里说的那样,“他已经没有必要再惧怕孤独,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孤独。”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迷茫的时候,就像山贼刚遇到女人,他迷茫、懵懂、糊里糊涂的听从于她,被她控制。但是走着走着,慢慢的会发现心里的另外一个自己,他代表着你并不愿意承认的自己,有着你并不喜欢的特点。你想摆脱掉他,你会痛苦、会害怕、会动摇、会迷茫,但是,只要你下定决定摆脱他,你就会遇到一个真实而成熟的自己。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六):那片盛开的樱花林啊

  《盛开的樱花树下》,第一页就说所谓的“赏樱”起源自江户时期。江户时期,日本最重大的改变,或者说导致日本改变的事件是“黑船事件”, 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 200 余年的日本国。第二页,讲述了独旅与二人结伴的区别,不禁让人想到隔壁同样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大清。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以增强国力,才是双方唯一的出路。大家都只想着快点脱离“险境”,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总有跑得快的和跑得慢的,日本明治政府是跑得快的,大清是跑得慢的,甲午海战之后,日本成了列强之一——只要一通过铃鹿岭樱花林下的山路,原本感情融洽的朋友也随之失和。

  数年后,那个山贼,那个拦住旅行者剥衣、斩首,毫不留情的山贼,就是趴在旁边的巨人身上吸血的日本,然而,当他面对真正的列强时,还是会害怕。七个老婆,我想到的是七七事变,大概本来也是打算抢一把好了,结果发现中国那么弱,陆军那帮马鹿直接就玩大的了,因为那个女子太美丽了,毫无抵抗力,就好像在邀请山贼去○○她。但是要维持女子的生活却并不容易,而且女子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并不是由山贼去打扮。我不知道这个后来对山贼有所依赖的女子是谁,我只知道山贼要占据这个女子,就必须去满足她无尽的欲望,最终陷入泥潭。

  然后,山贼占领了京城。他对京城的恐惧不是对于恐怖事物的恐惧,而是对“无知”的羞耻与不安。山贼拒绝带女人去看盛开的樱花,女人脸上扯出一个苦笑,然后山贼再次逃出那一片花海。然后,他们开始了京城的生活。杀人,抢东西,日复一日。山贼讨厌这座都城,因为他无法融入这座城市。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靠着文化输出同化他国,然而,当日本开始西化后,中国无法再同化日本,日本即使占领了中国,也觉得格格不入。女人最喜欢和尚的脑袋,我不禁想到常凯申那颗光头。

  后来,山贼背着女子去看盛开的樱花林,然而,身后的女子,变成了恶鬼。当男人不再畏惧孤独,自身变成了孤独后,是山贼杀了女子,还是女子杀了山贼?日本强开美帝副本,结果身后的女子也变成了樱花林的一部分,她本来就像是单独的一棵樱花树。(《盛开的樱花树下》发表于1947年,那时三大战役还没开打,作者没能想到最终占领中国的居然不是常凯申,他还可能以为中国会以战胜国融入西方世界。)现在,山贼可以坐在樱花树下,想坐多久都可以,因为日本作为战败国,已失去了“回去”的地方,被樱花所淹没。他本来是想带着大家一起去赏樱,而不是这样反过来……(日本一直有亲华派,当然也可能是有目的性的……然而沉睡的巨人一直醒不来)

  向往着那片樱花林,想“脱亚入欧”,结果真的“脱亚入欧”了,却是作为战败国被美国占领的。

  樱花绽放,坐在树下的那道身影,唯一能感受到的大概是孤独。不,那道身影,本身就是孤独。不属于中华文明,不属于西方文明。盛开的樱花林啊,不说最后的结局,“赏樱”一事,其实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不禁想到这些年看过的那些种田文,当山贼真的没前途啊)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七):尽情欢笑吧,富江家的恶之女

  本以为这是本柔美的日式小清新,不料却是恶女们的天堂。 再没什么有比日本恶女们更让人心醉神迷的形象了。她们往往带着与生俱来的恶,毫无余地的冷酷,偏偏生的美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让男人们赴汤蹈火。 盛开的樱花树林下,山贼本是割据一方的恶人--屠杀旅人并占据他们的老婆。而女人的出现则诠释了樱花树林的寒冷与刺骨,她的美与恶成正比,拥有魅惑的本质。她嗜好首级家家酒,白皙的手指摆弄着吩咐山贼割下的首级们,为它们编造一个个爱情故事。(千金的首级和大纳言的首级,其实已经掉光头发、血肉腐烂生蛆、都可以看到骨头了──两个首级就这样互相斟酒,相亲相爱,用彼此已经露出来的牙齿、骨头互相啃咬,发出喀嗤喀嗤的声响;已经腐烂至尽的肉撞扭成一团,鼻子塌陷,眼珠也掉了出来。)如此可怖的举动,她却带着明媚的笑容。她是如此之美,让山贼忘却罪恶,甘心受拘于京都这狭小一隅,弹指之间杀死自己六位妻子。而恶女对于漂亮女性,往往更是变态残忍。她容不得山贼的其他妻子,容不得漂亮少女的首级(而前后左右都被一群肮脏污秽的首级所包围的少女首级,就这样沾上腐肉,被像是牙齿的东西给咬住,鼻头整个掉落,头发也被整束拔光;接着,女人或拿起针,在少女的头颅上插出数个洞,或用小刀切砍,剜出血肉……最后,在少女首级被玩弄得比任何人的首级都不堪入目之后,“她”就被抛弃了。)。可以想象,做完这一切,她是如何娇憨拍着双手,脸庞甜美而富有光泽。 禅僧中名为阿纲的少妇,似乎更将恶女之欲发挥到极致。她毫无礼义廉耻,擅于任何人调情,存在的意义便是肉体欢愉。而她的欲也是建立在谋杀的基础上-任何路过她的男子,都会漩入陷阱,被她亲手扼杀。阿纲如同美杜莎,妖艳富有攻击性。她想占据这个世间任何人,如果不从,那就毁灭。而尘世间的男子,明明知晓她的可怕,却还前赴后继--禅僧便是如此。哪怕名节尽毁,兽性激发,却依旧无望的爱她--与其说爱,不如是阿纲激发了他心中的恶与欲。阿纲与少年们的对打,明明是落了下风的。这样孱弱的女子,在被打时却毫无痛苦,甚至更加愉悦。她已经不是人,肉身只是皮囊。恶女的冷酷,不仅对他人,更是对自己。摧残并不会带来痛苦,只有激情与欢乐。 夜长姬大概是本书恶女之首。她是那么清纯、甜美又家境良好的女孩。但恶意并不因外界的善而远离。它牢牢盘踞着她,这个天真无暇的大小姐拥有举世无双的笑容--与魅惑不同,她的笑清澈明净,如同世间最美的花瓣。若古有富江,活脱脱便是她的模样。极美极好,却是一株致命的曼陀罗。 她嗜好死亡,达到痴迷的程度。她带着无暇的笑颜,将织布女杀死,用她带血的衣物做成内裤给男子穿上。她爱站在高台,眼见人们跳舞疯癫而死。于她,这便是人间盛景。(疱疮神来的时候,最多也才两三个人默默地搬运遗体,这次,人们可还真是有活力呢。我想要亲眼看着视线所及的人们,通通都左摇右摆地跳舞到死哟。接下来是我看不到的人们、在田里的人们、在平野的人们、在山上的人们、在森林的人们,躲在家的人们,真想要他们通通去死呢。)而大小姐完全继承了富江的毁灭之爱。她希望这天地间无一人幸存,包括她自己在内。(“喜欢的东西,若是不诅咒、不掠杀、不争夺可不行呢。你的弥勒之所以不够看,正是如此;你的怪物之所以美妙,也是基于这点喔。像你之前把蛇倒吊上天花板、像你现在杀了我,这些都是很出色的工作……” 大小姐笑着,阖上双眼。)她一步步诱导着自己被杀,甚至把死亡当作一场好玩的游戏。 神啊,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蛊惑人心的女子究竟是谁?也许读完后,我们都模糊了面容,甚至对她们的外表丝毫不在意-仅仅是举手投足间散发的妖冶,就足以让任何男性为之沉沦啊。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八):从另一个角度带你感受日本……

  坂口安吾,本名:坂口炳五,1906年出生于日本新潟[xì]县,1926年进入东洋大学印度哲学科,大学毕业后,他于1931年发表小说《风博士》和《黑谷村》,作品多呈戏谑及反叛色彩,受到知名作家岛崎藤村等赏识,从此得到日本文坛的承认。《盛开的樱花林下》是日本小说家坂口安吾在1947年(昭和22年)所发表的日本短篇小说。坂口安吾早年性格叛逆浪漫,嗜读讽刺喜剧及巴尔扎克,谷崎润一郎,爱伦坡(Allan Poe),波特莱尔等名家作品。

  樱花,被尊为日本国花,象征热烈、纯洁、高尚。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当时万国来朝,日本朝拜者将樱花带回了东瀛,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我们的印象中,樱花汇聚而成的花海是道极美的风景线,粉中透着白,白中又衬着粉,好看极了,只是在这本书里,这样一座美丽的樱花林却成为了一座让人心生恐惧的所在……

  为什么提及樱花林便心生恐惧?为什么迈入樱花林恐惧便开始滋长?山川河流不知道,过路的人不知道,只会在山路上抢夺虐杀的山贼就更不知道了。直到山贼遇见那个绝美的女子,直到去了那个”无聊”的京都,直到厌倦了女子的人头家家酒,直到女子香消玉殒,他才幡然醒悟,那种恐惧源自于孤独。恐惧,从来都不是源自于外在的东西,而是源自于人的内心!心如止水,乱则不明。子欲避之,反促遇之。这,是我理解的意思,不知道是否与坂口安吾想表达的意思相契合呢?

  佛曰: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六袋和尚和团九郎便是如此,因为缘,一人一狸猫从陌生到无话不谈,也因为缘,团九郎才能接触经文、学习修行,与佛结缘。奈何六袋和尚圆寂后,团九郎只能一人修行,承受与释迦牟尼相类似的征服心魔的过程,为了阻止放屁而受煎熬,为了不慎放屁而略显狼狈,只能说修行正法之路难行,必将经历种种的艰难险阻。拜佛拜的是佛法,修行修的是内心,生老病死的事,即使有心,却也是人力所不能及的。缘起缘未灭,用来形容六袋和尚和团九郎之间的关联一定都不为过,虽然人猫均逝,但有些因缘而生的东西却成为这段缘最长久的见证。

  传说和故事终究是源自于生活的,因为承受过某种压力或者经历过某些事情,会想着以另一种方式,或是以一个人物的形象来表达,这样的表达从侧面批判了日本的一些社会现象。或许是因为坂口安吾在大学研习的是印度哲学,我们知道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在这本书中,哲学与佛法这两方面涉及的还是比较多的。虽然本书中的故事字数不多,却短小精悍,且其中蕴含的道理除却表面的含义外,内在的含义还需读者细心体会。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九):可怕的不是樱花,而是人心的孤独

  看到“樱花”字眼,我就想到它是日本的国花,因为樱花的精神,也就是日本人所谓的“樱花情结”,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凋谢,又称之为“死亡之花”。

  向来觉得樱花如昙花一般,在极其短的时间内让人们见识它的美。我们赏樱,不光是欣赏它的美丽,更是赞赏它灿烂凋谢时,不污不染、轻盈洒脱的性格,也是日本人民崇尚的日本精神。

  在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到樱花开得最灿烂的地方,一边吃着寿司,喝着日本酒,一边陶醉在漫天飞舞的樱花雪月中,是日本人一年里最重要的事情。每当春天樱花季节展开之际,人们群聚于各地赏樱名所,席坐粉白花树下,三五成群,举杯高歌,谈笑风生,尽情捕捉烂漫春光。我以为这是极美的画面,也是极美的生活,但是坂口安吾的《盛开的樱花林下》却给我解读了另一幅画面,他以叛逆的笔锋描写了樱花林下的孤独与虚毋,看得让人有点瘆得慌。也可能真如他所说,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假象。

  他说早年的日本人,只会觉得樱花相当可怖而骇人,不认为那是美景良辰。把“人”从中抽离,哪有春花烂漫,更没有谈笑风生,留给人们的只有满地狼藉、斗殴闹事、血流成河、鬼魂乱嚎……最后,是一座樱花盛开的树林里,若悄无人影,便空余悚然。如果你要去铃鹿岭,就一定要穿过半山腰的樱花林。据说樱花盛开的时候,过路人经过花下就会发狂,路过的人都如惊弓之鸟,狂奔离开此地。看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小时候放学路过一片乱坟岗的情景,那状态和坂口安吾描述得一模一样,害怕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经过这片樱花林下,现在想想还心生恐惧。

  好汉不怕巷子深,山贼不怕静寂山。当这里渐渐绝了人迹之后,有一个性情残忍的山贼在此居住下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他开始拦人于荒山野径,剥衣、斩首……他也会恐惧于这片盛开的樱花树下,目睹花瓣缓缓飘零,他会感到自己的灵魂好似也随之慢慢凋落,愈发纷乱。年得一年,日复一日,总是想着“明年再想想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他竟然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从一个老婆增加到七个老婆,直到第八个老婆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绝美女子的出现,令山贼如同被漫天花雨蛊惑般,不计代价强抢她为妻,还应美人的要求杀掉了其中的六个老婆。山贼对女人百般讨好,甚至同意迁居京都,从此为她杀人越货,并割下人的首级带给她玩乐消遣。但女人那漫无边际的欲望也让山贼对京都生活倒尽了胃口。她的欲望就像是只直线飞行于天空的小鸟,毫不休息、绝不停止地翱翔;它总是不显疲态、总是带劲地切过横风,保持愉快的心情遨游,不见止境。终于有一天,山贼厌倦了每日为她杀人并带人头回来供她凌虐玩乐,他开始怀念昔日的那片樱花林,决定回到山上去。

  离开时他感觉樱花林下冷风阵阵,寒风扑面,他只想逃离那一片花海,那种全身颤抖、上气不接下气的痛苦,残留在他的身上好长时间。到京都生活到无聊至极,无法融入到这座城,他开始了怀念和追忆,最后重新回到往昔的道路,再次经过那片正当盛开的樱花林下,心爱的女人在樱花林的正中央却停止呼吸,他伏地放声大哭,但是却毫不害怕,无所畏惧。因为他现在不再畏惧“孤独”的必要,因为,他自身正处于孤独。我想可怕的不是樱花,而是人心的孤独。

  《盛开的樱花林下》集中收录了《盛开的樱花林下》、《禅僧》、《夜长姬与耳男》、《闲山》、《紫大纳言》五篇富于怪诞色彩的短篇小说。坂口安吾笔下的世界,表面如同樱花盛放般,浪漫而引人迷醉,背后却颓废而绝望,充满了暴力、凌虐、死亡与鲜血淋漓的尸骨。

  人与人之间相处,因为各种原因亲近,一旦过于亲密又会不断疏远,最后让心爱的人葬身死海。浓烈的欲望使人不惜一切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欲望过后又会产生恐慌和悔恨,这可能就是人性的复杂吧。他以细腻优美的文字,书写对日本传统道德与价值观的反思。故事有点瘆人,但是值得细细阅读,深思人生。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十):樱花之孽

  每一个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传说。日本的国花樱花就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名叫木花开耶姬。木花开耶姬即樱花的意思。有一年年底,她从日本冲绳出发,途经九洲,关西、关东,于第二年五,六月间到达北海道,沿途中,她把一朵朵樱花撒遍日本各地。从此,樱花在日本盛开千载。且年年灿若云霞。日本人民非常喜爱樱花。日本人民之所以将樱花定为国花,除了它的纯洁、雅丽、崇高外,还为了纪念那勤劳、善良的木花开耶姬姑娘、并以此象征勤劳、智慧、勇敢的日本人民。这是流传最多的一个版本。

  然而,这本《盛开的樱花林下》,这里的樱花林就是恐怖的存在。如果你要去铃鹿岭,就一定要穿过半山腰的樱花林。据说樱花盛开的时候,过路人经过花下就会发狂。之后这里住下了一位山贼,杀人掠货什么都不怕的山贼居然对这片樱花产生了恐惧感。之后山贼得到了一个很美的女人,之后和这个女人一起到京都去生活。女人要求他为她杀人越货,并割下人的首级带给她。当京城不再令他感到新奇之后,剩下的只是不习惯。山贼百无聊赖,连杀人都让他感到厌倦。他要求回到山里去,女人便答应他一起回到山上,直到他解开思乡之情。当他回到群山,回到那片盛开的樱花林子里,他发现女人的手渐渐变得冰冷,山贼不安起来。突然他知道女人原来是魔鬼--紧紧贴在他背上的,是一个全身紫色的大脸盘老巫婆。他发狂般的紧紧扼住魔鬼的咽喉。直到他杀死了女人…….

  其实,这个恐怖的故事,并没有看懂太多,也许可能是文化的差异。但是可以看出的是,樱花,作者赋予了一种妖气。这个山贼和这个女人都有一种欲望,每每得到满足之后,更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欲望满足了,心里会变得空洞,悔恨。诱惑带给我们的也许是心智的迷失也许是虚伪之后的孤独,没有一个真正的自我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我们无法控制魔鬼的脚步之时,会让我们自己变得离人群越来越远,越来越孤独。

  樱花还是美的,源自我们的内心。有空可以找一片樱花之地静静的看花开花落花满天,静静感受自然的魅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盛开的樱花林下》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