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14 00:21: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100字

  《我的情绪小怪兽》是一本由[西]安娜·耶纳斯著作,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一):看立体绘本学会整理彩色情绪世界

  看立体绘本学会整理彩色情绪世界

  读《我的情绪小怪兽》/by烟波浩渺1980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二):玩儿小怪兽,体验小怪兽

  立体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适读年龄应该在3岁左右。怎耐偶然地让苓茜看到,激动得连连尖叫。书里的小人儿,物件儿,跃然纸上,足以让她俩瞪圆了眼睛。茜茜喜欢不停翻翻翻,让每一页跳出惊喜,翻到忧伤那页,就把雨帘子都束在自己手里。苓儿喜欢蹦出来的小鸟,躲在害怕森林里的小怪兽,每每看到,都用小手爱惜地摸摸,不喜欢红色愤怒的小怪兽,快速翻离。开合最后一页,小怪兽身后的就摆动起来,这时候我拉着苓儿,苓儿拉着茜茜,我们一起跟着小怪兽舞动起来,油然感觉这场景真是对这一页情绪的最好诠释了。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三):情绪管理,也可以如此多彩—读《我的情绪小怪兽》

  情绪管理,也可以如此多彩—读《我的情绪小怪兽》

  y:洁yuanyuan

  生活中,我常常说一句话,“祝你有个好心情”,那心情从何而来?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情绪,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心情,而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健康。在育儿的过程中听到并了解一个词—管理情绪,那在管理情绪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我的情绪小怪兽》一书就让孩子和我第一次正面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家有娃子一枚,经常一会哭一会笑,开心时像吃了蜜糖,难过时像踩了便便。当然时不常也会发个脾气,就像一枚燃烧的炸弹,说炸就让各处一片狼藉。高兴、难过、愤怒……这一系列的情绪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了解呢?《我的情绪小怪兽》用各种色彩来表现情绪,让这些情绪透过纸张表现出来、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情绪这么抽象的名词也可以如此具体的表现出来,如此的多彩。

  儿子喜欢这本书,打开书,你会发现,小怪兽张牙舞爪的样子有时可爱,有时也很可怕。这是一本立体书,每一种情绪下的小怪兽都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很形象具体让人能够看到这种情绪,体会这种情绪。十个对开页把几种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想要更加了解这个小怪兽。

  那明亮的黄色小怪兽,就像太阳的光芒给所有人带来温暖;而蓝色呢,看这个立体页面一滴一滴滴落的雨点,就像打在心上落下的眼泪;红色自不多说,单看到小怪兽的表情就可以想象;那黑和棕色表现出来的森林中,小怪兽就是一个迷失于此的小精灵,那么让人想要抱抱他,给他一点安慰;一片翠绿的景色忍不住让人沉溺于此。

  儿子经常会在睡前和爸爸一起读这本书,而每次翻到表示愤怒的红色页面时,那个小怪兽就会突然跳出来,而爸爸也会装作很害怕的样子,儿子就会哈哈大笑,为自己吓到爸爸而高兴。有时和妈妈一起读这本书,对于每一页的颜色所表示的情绪也会有自己的解读:高兴的黄色、难过的蓝色、发火的红色、孤单的时候黑色以及柔软的绿色……看,这些纯粹而透明的心,对于颜色和情绪是多么的敏锐啊!也许你会说,孩子哪懂什么情绪啊,可是他们分明可以把每一种颜色代表的感受解读出来。

  知道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管理情绪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可以有更多的阳光,可在他们的情绪出现问题时,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勇敢面对、学会解决。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四):认识和了解情绪,悦纳更多的自己----------读《我的情绪小怪兽》有感

  看到《我的情绪小怪兽》的图片莫名的喜欢,虽然家里已经有关于情绪的书,虽然从儿子三岁开始就不断的修习关于情绪的功课,我还是决定要将这本书捧在手里,近距离的接触。

  拿到书,厚厚的一本,没舍得动手拆,晚上留给儿子拆。

  晚上回到家,儿子兴奋地说:妈妈,这本《情绪小怪兽》太好了,我好喜欢!你陪我一起读吧?

  我都没有来的及换衣服,儿子就将我带到沙发上,开始给我讲解我没回家前他的发现:妈妈,你看这里,这个颜色你知道它代表什么吗?还有这里,看着好害怕,真的像我害怕的时候一样呢!

  图片

  儿子兴奋的和我讲解,很久都没有见他如此了。同时提议要分享给他的朋友们。

  捧书在手,质地非常好,画面清晰形象又不失可爱。

  第一页情绪混乱的小怪兽,身上的颜色毫无规律,各种斑点杂乱的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还拖着几条颜色各异的尾巴......

  小怪兽自己也好难过,他去寻找朋友的帮忙。

  朋友建议:认出他们,并将它们放到各自的瓶子里。

  于是黄色的快乐、蓝色的忧伤、红色的愤怒、黑色的恐惧还有绿色的平静,都逐一的回到自己的瓶子里。

  最后生活里更多的是粉色的爱。

  图片

  儿子认真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睡觉时也将书放在枕头旁边,第二天一睁眼继续看。

  然后这几天的话题就是问我和先生:今天,你的情绪是什么颜色?

  我和先生也愉快而轻松地回应。

  在有儿子之后的一段时间,我还没有学习,更不会辨识和接纳情绪,很多情绪被我贴上不好的标签,更不知道如何面对有情绪的自己和亲人。

  经常是全家人的情绪纠缠在一起,家里的空气里都是硝烟,闹得鸡飞狗跳,三天两头孩子哭大人叫。

  从儿子开始上学,我开始学习辨识情绪,为情绪命名,和自己的情绪相处,如何发泄愤怒和如何疗愈忧伤......

  当我越来越了解情绪,也就能接纳各种状况的自己,从而也能接纳更多样子的孩子和先生。

  不再和他们的情绪搅在一起,家里也多了欢笑和温暖。

  当你知道情绪没有好坏,只是需要陪着它,看到它,它会来也会走,就没有什么可怕了。

  当和更多的情绪和平相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爱上了自己,也爱上了周围所有的人。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愿您也拥有同样的美好! 和我一起读书,为我详解。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五):心中的色彩

  《我的情绪小怪兽》是一本设计精巧的立体绘本,顾名思义,它的内容是围绕着——“情绪”这难以用言语描述的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主题展开的。情绪有什么?喜、怒、哀、乐、惊、恐、爱、嫉妒、惭愧、自豪、内疚……情绪小怪兽是什么?别急,跟着这本书一起来看一看吧。

  安娜·耶纳斯依托小怪兽这一深受小读者喜爱的角色,巧用缤纷明丽的色彩,植入情绪这一概念,并带领孩子们去接触、了解快乐、忧伤、愤怒、害怕、平静、爱这几种最常见的情绪。形象的表达,再加上新奇有趣的种种立体机关,避开了语言描述上的艰涩,让读者能够直接在感性层面读懂作者和小怪兽想要表达的意思。

  人类自出生睁开双眼看世界起,对色彩的感知能力飞速发展,到了2岁左右开始能够准确分辨清楚各类颜色,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喜爱和偏好,不同色调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色彩引发着宝贝们探索的兴趣。在《我的情绪小怪兽》一书中,作者用带有鲜明特征的色彩来指代潜藏在我们心中的情绪,引导孩子们去了解、去熟悉、去表达、去控制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

  幼童对自身心理和身体的认知尚处于发展阶段,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在累积的经验之中完善。有时他们会觉得小肚子小屁股胀胀的,却联系不到是想要便便;有时候他们连打喷嚏直打哆嗦、很不舒服,却不知道这是因为太冷了;有时候他们会觉得胸口堵堵的、想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却不知道原来这就是生气、愤怒;有时候他们变得畏畏缩缩、别别扭扭、小声哭泣,却不知道这是害怕。刚一出场的小怪兽,也恰是这种数不清理还乱的混乱状态,五颜六色的蜡笔线条把它的身体塞的满满地,还拖着无数线条,被他的朋友小女孩说像一团乱麻。所有的情绪像所有的色彩一样搅和在一起,除了蜡笔涂鸦外,作者还有了多种材质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交融——涂在报纸、硬纸壳上的色彩、涂在包装袋、饼干块上的色彩。这些细节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增加无数乐趣。

  看着烦恼的小怪兽,小女孩想出一个好主意,用瓶子来分装情绪,这也是本书的重点——引导、分类、进而控制自我情绪。李洁博士在她的亲子游戏书中也曾提出过这样的空瓶装情绪的游戏,对于帮助理解和表达都有局限性的孩童们疏通情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女孩带着小怪兽归类的第一种情绪叫做快乐——黄色,这种明媚饱满的色彩带给人喜悦和满足的直观感受。 纸板手工做出的束束黄叶,报纸太阳,纸盘花朵、饼干、小蛇,满页都是溢出来想要分享的快乐。转页,我们跌进蓝色忧郁的世界,忧伤伴着阴雨而来,汇进大海,立体云朵,折纸小船,棉绳雨滴等细节及立体设计冲淡了忧伤的负面影响,反倒带来大大的新鲜感。之后红色的怒火、黑色的惊慌、绿色的悠闲,粉色的喜爱,每一种情绪和颜色都通过不同的材质与表现形式给小读者们带来新奇感受,原来绘本不仅可以用双眼看,还能用双手触摸;绘本不仅只有平面的、静止的,更有柔软的、变幻的。

  《我的情绪小怪兽》试图通过立体变化的制作工艺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难得的是书籍本身并非只重精巧的技艺,而是内涵与实用性并重。全书无复杂的情节,也无华丽的辞藻,仅是用最直观、最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每个家庭成员,无论家长还是孩童,都需得具备的能力——学会掌控情绪,而非让情绪控制自己。

  文|团团花哚 2016.12.03

  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可豆邮或联系fionado@qq.com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六):陪孩子一起画出自己的小情绪

  关于育儿的正面管教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那就是要承认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最关键点是承认他/她当下的情绪,再给予疏导。比如当早上孩子不想上幼儿园而哭闹时,比起一翻打骂后孩子哭哭啼啼被迫上学,我们更愿意采取另一种方式:蹲下来给他们一个拥抱,再关心一下“我知道你今天不想上学,是不是因为……?”

  作为父母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每次哭闹都是有原因的。而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没有那么强,需要我们的耐心,包括一点点小技巧。而当小孩每次恶劣的情绪都能得到有准确表达和沟通,这对于父母或是小孩本身而言,都将是一个很好的舒缓方式。所以关于情绪的引导方式,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了解情绪、控制情绪、处理情绪,都是我们应对这个错踪复杂的世界所不能缺少的必备工具。即使是在面对成年人的心理学或是成功学书籍,经常都有一页自我认知教你该如何去识别自己的情绪,给不同的情绪命名。

  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有一个婴幼儿社会和情感教育中心 建议家长蓄意地训练儿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情绪的引导方面,《我的情绪小怪兽》就是一本非常出色且引人注目的书。它的画面非常美,打开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惊喜。这本书并没有将情绪的处理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里,而是直接描画了一个情绪小怪兽。用立体书的方式,将各种情绪有最直观的色彩呈现出来。翻开每一页,每个情绪都生动形象的立在书页中。孩子们可以立即判别出每个色彩每种场景所对应的情绪。情绪无论正面或是负面,当它能得到识别与应对时,个人思维世界也就能因为有序从而舒缓。正如《情绪小怪兽》里所描绘的,当一团糟的情绪,分别放入各自的情绪瓶子里,一切就显得好多了。不再是一团混乱的颜色,而是快乐归快乐,忧伤归忧伤。这本书非常有趣的是,用简单的颜色来给情绪命名。从孩子的视角更简单的去识别情绪,而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描述,用孩子对于色彩与图画的天生感知力理解不同情绪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正如书的后记所写,书中所画的线条与表现方式,与出自孩子们手中对情绪的涂画是类似的。这大概因为作者安娜·纳耶斯(Anna Llenas),接受过分析心理学培训有关。随便打开一页,在还没有开始讲之前,我就先问孩子,这一页是什么心情,她都能准确的回答出相应的情绪。害怕!愤怒!这些都是如此有着冲击力。而两岁的妹妹最好玩,她将这本书中的小怪兽变成了自己小伙伴一样,每天回家都跳着脚说,“你要看小怪兽”。小怪兽像是成为陪伴她的一个小玩偶般的神奇存在。

  看完书以后,我跟孩子的对话都显得不一样了。

  “大宝,你们不要在那上面跳,会比较容易弄坏。”

  “好的,到时候爸爸就会愤怒,我和妹妹就要忧伤了。”

  “你们不是害怕吗?”

  “没有,我们就是忧伤。”

  原来每次被爸爸批评后,孩子的感受是忧伤。

  还有一次我边炒菜边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聊天说起,“那你们就是平静的蓝色了?”

  “不是的,我们不是蓝色,是绿色。”

  这里才想起来,我用错了情绪的颜色。

  平静是这样的。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七):孩子爱乱发脾气?妈妈用一本书就能搞定!

  我是葫芦弟弟。据我妈说,小时候我脾气特差。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被气得不行,对我说:“你再不听话,就出去!”

  结果我看了看教室前门和后门,还敢大声问:“老师,我是从这个门出去,还是那个门出去?”

  唉,都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这本《我的情绪小怪兽》,花了20多年才学会情绪管理。

  你家孩子也常常大发脾气?只需要一个动作,拿出这本书,给孩子看看吧!它可是西班牙幼儿园指定情绪管理教材呢!

  线条分明的简笔画,明快温暖的涂鸦颜色,直观的3D立体场景,童真质朴的绘本语言,把抽象的情绪概念变成呆萌可爱的情绪小怪兽,告诉孩子什么是快乐、忧伤、愤怒......教会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

  接下来,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怪兽,一步一步开始管理自己的情绪吧!

情绪管理第一步 认知情绪颜色

  有一只小怪兽,它会变色,高兴时候是黄色,生气的时候是红色,害怕的时候的又变成了黑色,它就像每个小朋友一样,喜欢闹情绪,那么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一起和小怪兽做朋友,找到真实的自己吧!

  什么是情绪?

  书中将孩子不同情绪绘成不同的颜色,

  情绪认知更生动。

情绪管理第二步 理解情绪状态

  小怪兽有小情绪了,快来看,它一会哇哇地暴跳大叫,一会躲在漆黑的屋子里不敢出来......小怪兽怎么了,快来一起安抚它吧!

  红色代表生气,

  3D小怪兽张大嘴巴,瞪红眼睛,满眼通红

  是不是像极了每个发脾气的孩子?

  书中采用3D立体纸艺设计搭配色彩渲染,让宝贝真实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学会梳理和管理情绪。

  黄色代表快乐,

  小怪兽兴奋的样子,小女孩沉醉的形态,还有周围飞起来的一切,是快乐的时候。

情绪管理第三步 静静感受情绪

  小怪兽伤心难过了,它感觉上天在下雨,整个世界都是伤心的......简单诗意的文字,直戳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字里行间感受情绪,收获情感,管理自我。

  蓝色代表悲伤,它像天上散不开的愁云,

  像宝贝伤心的情绪,剪不断,理还乱。

情绪管理第四步 仔细整理情绪

  作为小怪兽的朋友,在这儿,孩子们可以帮助小怪兽把不同颜色的情绪装到不同的瓶子里,当它们不再混乱时,小怪兽就会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可爱啦!

  家长和宝贝一起动动手,

  帮助小怪兽把不同的情绪装到相应的瓶子里吧!

  爸妈这样说

  黑龙江@果童:

  我已经不知道组织几次故事会,用上这本书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准备方式,或事先准备好不同的小怪兽,调和好颜料,进行喷画,或直接画心目中的小怪兽......很感谢这本书,让我和孩子们体验了快乐,收获了情绪管理,孩子们亲切地叫着我故事妈妈。这本书的设计每次都令孩子们惊叹、兴奋,再加上我夸张的表现,孩子们随着书的内容感受着不同的情绪,包括黑色——恐惧。

  潍坊@熙宝妈:

  全书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语言,用色彩来指代潜藏在我们心中的情绪,引导孩子去了解,去熟悉,去表达。

  我们也可以学习此书,在孩子遇到问题、不想说话时,可以通过画的形式来表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画出来用颜色来表达;我们做父母的也一样,当面对调皮的孩子快要崩溃的时候,画出来,用颜色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来告诫孩子,顺便在画的过程中梳理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比直接对孩子吼叫,会更能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和亲子关系。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八):带宝宝一起,和情绪做朋友

  

“ 陪伴孩子牙牙学语的过程中时常感慨,语言有时候就是情感、情绪本身,拓展他的词汇、句式、表达的可能性,其实也拓展了孩子的感知边界、情绪管理能力。”

1、想与不想

旅行回来,我问悠悠:你想妈妈了吗?

他说:不想。

接着,一边给他洗澡一边聊天,用他能听懂的语言给他讲我的旅途见闻:这几天妈妈和爸爸去了好玩的地方旅行,是一个乐园,就有点像《小猪佩奇》里土豆先生的游乐场,里面有无穷无尽的魔法,永远不会停止;米奇和米妮,它们就像《鼠小弟和鼠小妹》,是两只快乐的小老鼠,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迪士尼乐园就是它们的家,还有它们的好朋友都住在里面;哦对了!我们还看到了海盗——就像,霍格船长,只不过这个海盗的名字叫做杰克船长,他带我们坐船去寻找财宝,你还记得吗,就像小狗丹尼的爸爸一样……

题外话一句,《小猪佩奇》太伟大了,七季看下来,几乎囊括宝宝生活中所有可能遇到的事物,自成一套翻译语言

讲了一会儿,我随口说道:宝宝,妈妈去旅行的时候非常想你喔。

他马上认真回应:我也非常、很想你。

开始说不想,后来又说想,这矛盾吗?当然不。

2、先舒缓,再表达

这是悠悠第一次和妈妈长时间分离,据奶奶说他表现很好,不哭不闹,比平时还听话。但其实,他心里肯定有很多自己还无法识别的情绪堆积,除了分离焦虑,可能还有疑惑、伤心、愤怒、失落,他的“不想”里,包含着紧绷的负面情绪。洗澡游戏、有趣的闲聊让他的负面情绪得到纾解,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了,也就能够轻松表达情绪了。

后来,他又主动聊了很多:妈妈,你们旅行的照片,我在奶奶手机上看到了!还问我:乐园里还有什么呐?在乐园里玩,会被卡住吗(这是他动画片里的剧情)?

晚上睡觉时他又跑到床中间,两只手分别搭着爸爸和妈妈,美滋滋地自己总结说:“爸爸妈妈爱我。”

3、语言即情感

记得悠悠还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回家晚,他等急了,一见我就兴奋地跳起来,说:妈妈抱!接着来了一句: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妈妈!

外婆在一旁惊呆了,孩子平时说的大多是叠字、叠词、短语,以当时的语言能力,很难支撑这样复杂的表达。只有我很熟悉这句话——这是常给他讲的一个绘本里的内容。原文也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习惯按自己的喜好,把绘本里的长段文字篡改成更容易理解的短句。很好理解,孩子一时触景生情,直接引用了一句刻在脑海里的“经典台词”,就像我们看到“秋水共长天一色”同款场景时往往词穷,只能吟咏古人诗句来抒发胸臆。

陪伴孩子牙牙学语的过程中时常感慨,语言有时候就是情感、情绪本身,拓展他的词汇、句式、表达的可能性,其实也拓展了孩子的感知边界、情绪管理能力。

4、共读推荐

《我的情绪小怪兽》系列已经被推荐过太多次了,我不介意再添油加醋一回:它值得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共读。

这个书有多个版本,最好选择立体版的,更多互动感、更有趣

当负面情绪在孩子的认知里还未被命名时,它只是一团莫可名状的东西,在孩子小小的胸腔横冲直撞,这时孩子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哭,或者不合作;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情绪也读取失败,就只能粗暴贴上“不乖”的标签,失去了沟通和改善的可能性。

潜移默化让孩子明白:小怪兽不是敌人,是朋友

很多时候大人自己又何尝能识别情绪呢,我们只是莫名觉得“不爽”,无法把情绪解读清楚、码放整齐,最终稀里糊涂听之任之,要么憋出内伤、加重习得性无助,要么导致一场难以预估的蝴蝶效应。共读这本书,成年人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了最基础的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

“情绪写作”一直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无需多深入的思考,只是用旁观者的态度把情绪感受精准、清晰地写下来;书写情绪也不一定要找出解法,仅仅感知情绪、给情绪“命名”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价值。在《我的情绪小怪兽》里,作者用直观又可爱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情绪:红色的愤怒,蓝色的忧郁、黑色的恐惧……

具象化的可爱情绪

说起学习认识情绪、管理情绪,《发脾气的牛》这本书也很棒。它讲述了一个短短的小故事:小牛情绪不好,开始对自己的小伙伴发脾气,看谁都不顺眼,对谁都出言不逊。每次发脾气都让小牛的情绪进一步升级,它变成了一只气鼓鼓的巨牛。

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小牛的表情非常可爱

后来一个小伙伴指出了小牛“乱发脾气”,小牛终于从“被情绪控制”到“直面情绪”(膨胀的身体变成正常大小),向朋友们道歉、和解。

被情绪撑得越来越大的小牛被拉回现实

这个小故事其实展示了一个经典的“情绪事件”的几个阶段:被情绪困扰——表达/发泄情绪——认知/面对情绪——补救过失。

透过这个小故事孩子可以明白: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会生气,这很常见,也很合理;但如果一直被情绪控制,任意发泄情绪是很容易伤害别人的,如果忍不住做了,一定要真诚道歉;当你敢于直面情绪,也就获得了不被情绪操纵的自由。

最开始,小牛负面情绪的源头

更妙的是,它还暗示了情绪的连锁效应——小牛的整个情绪事件,其实是发脾气的大牛间接导致的,这很值得家长在想拿孩子撒气时反思警醒。孩子害怕被批评,其实怕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大人以“教育”为名、无节制的情绪发泄。

你也有过这样乱发脾气的时候吧?

写到这里,又想刷一遍《头脑特工队》了,这部由“小老鼠家”出品的动画片,最迷人的是大脑总部里的各种有趣设定,比如情绪小人、记忆球、性格岛等,最感人的则是对亲情、友情的刻画,还有童年美好记忆对人一生的滋养和守护。

每个人童年记忆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粉色大象

这部片子引导我们认知情绪的同时也传递了这样一个理念:负面情绪是大脑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机能,它并非毫无价值,更不应当一味逃避。直面情绪、学会与情绪共处,是成长的必修课。

“忧忧”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虽然是卡通而非严谨的科普,却用非常有趣的方式展现了很多脑科学的相关概念,如情绪的工作机制,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抽象思维、潜意识等。

我不知道孩子几岁能看懂这个片子,对我来说,这是我最爱的迪士尼作品之一,常看常新。

不说了我要去N刷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情绪小怪兽》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