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世界,你好呀》是一本由[英]托比·利特尔(Toby Little)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一):每个坚持都回有回报
一本亲子读物,一个很多成年人儿时的梦想。
这本书开始吸引我的是那些国家的回复明信片,后来慢慢看下去,觉得有很多没有听说的国家,一些小小的风土。
一个5岁的小朋友可以有毅力完成这个很大的项目。对于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梦想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毅力和努力,让小朋友知道每个付出,会有汗水、失望和回报。
整本书,后面有些千篇一律,对于小朋友读可能还好,成人阅读,看看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但还是觉得值得成人读读~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二):小小的梦想很伟大
文/初晓 一纸信笺,带去最真诚的问候;一纸信笺,也寄托了小小的心思。最后一次用纸写信,应该是在大学时代,那时经常和闺蜜通信,分享彼此的小秘密。可是渐渐地,我们遗忘了最初的写信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邮件、短信、电话。那份带着惊喜的信封,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可一些人,却用写信这种方式,打开了一扇梦想之门。梦想看似很小,实则很伟大。这个人不是别人,竟然是一个英国的小男孩托比·利特尔。他的新书《亲爱的世界,你好呀》就是选取了他写给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一些信件,还有收信人给他的回信。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三):你好,梦想之光
在看托比·利特尔的《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本书的时候,记起之前台湾儿童文学家郝广才的TED演讲《翅膀的大小决定孩子的高低》,在里面他讲了一个小女孩Katherine的故事。
2006年,5岁的Katherine在电视里看到非洲每30秒会死掉一个小朋友,在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后,妈妈主动帮她上网查,告诉她是疟疾的原因,还带她去买蚊帐寄给专门送蚊帐到非洲的基金会,她成为该基金会年龄最小的捐赠者。故事并没有结束,基金会告诉她捐十顶蚊帐可以获得一个奖状,她很想得到奖状,她也想到很多人应该和她一样也想得到奖状,于是她画了很多奖状到处募捐,她居然给比尔·盖茨也写了信,要给他一张奖状让他捐钱出来。结果是,比尔·盖茨捐了300万美金,现在非洲有一个村子叫“Katherine蚊帐村”。
Katherine梦想能够成真,缘于她的天真,缘于她妈妈一直在帮助她,让她的翅膀变大。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四):你好
这是一本儿童文学,亲子共读的书。9岁的小作者托比在5岁时时候就开始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写一封信,问问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给中国写信时,他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他 想了解得更多一些。托比给中国写的第一封信寄给了香港的荻威,荻威用中文和英文给他回了信,托比觉得非常好奇,也非常神奇,深深地被中国的文化迷住了。
托比在6岁那年的夏天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暑期 中文学校,它是由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为的是让小朋友们更多的了解中国,同时也学习一些中文。托比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在继续给中国写信, 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希望 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到中国去,亲眼看看兵马俑、长城、故宫,也让其口语变得更好。所以作者用中文写了这本书,希望用很棒的中文和大家交流,一起探索这个世界。
小托比通过此书讲述了他的精彩冒险之旅一给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寄去一封小小的信件。托比给丹麦写了好几封信,其实每一封信都有资格列入此书当中。但最终选择了劳拉的回信,因为它是最新的一封,并且它来自丹麦一个比较鲜为人知的地方。劳拉才刚刚搬到那儿,就爱上了那个地方。从她的视角描述的丹麦一定非常棒。
给劳拉的信一亲爱的劳拉:您最近好吗?您去过林霍尔姆博物馆吗?它看起来非常棒的样子。您可以进入“斯普林格伦号”潜艇内部吗?您有没有尝试过站在水阁中间呢?您最喜欢的丹麦美食是什么?你们的冬天冷不冷呢?再见!托比。
劳拉的回信一亲爱的托比:你好吗?我很好,真的非常高兴收到你的来信。我想先回答你的全部问题,然后再给你说一些别的事情。是的,我去过林霍尔姆博物馆,它真的非常震撼,特别是如果你足够幸运,赶上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我想下周再去一次,因为那天是海盗节,我当然不想错过这么一个大好机会了!我以前从未参加过海盗节,所以我真的十分期待!如果你以后有机会来这儿的话,你就可以去潜艇内部或爬到坦克上面,你会听到一些精心动魄的故事。我非常开心能与你分享它的魅力,并且会继续探索!祝你一切顺利!
这是托比与劳拉的通信。书中好多这么平淡而简单的书信往来,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向往,对中国的向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五):书信连接世界的桥梁
当我最终合上了这本书。短短的一个下午,我仿佛跟着托比的书信,周游了世界一大圈。我看到了南美洲的烟火,看到了叙利亚的战乱,看到了写信的人儿所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原来不同的地区,我们过得生活是如此的不同,但是给托比的信中,都有着各自有让小托比羡慕的地方。
如何说这样一个契机,大概是因为一本书《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小小的托比因为这样的一本书,萌生了想要给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寄去一封信的想法。如今网邮件飞速发展,纸质的用手写的书信已然很少看到了。而托比,那时6岁的托比,查阅那个国家的资料,向那个国家的人报以热切的问候,想要从当地人那里得知自己问题的答案。书信很短,一张明信片的长度。可就是这简单的只言片语,我却仿佛看到托比在他的妈妈知道下书写的温馨的场景。如果有一天当小托比准备去环游世界,而他手中的明信片,就是他通往那个城市最好的指南。
联合国有193个国家,而托比所写的远远不止193封。这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回信的每个人都在鼓励着托比去完成这项伟大的壮举,希望他能够收获一个与别人不同精彩的童年。这本书集结了部分的书信内容,所寄给的对象也各自不同,收到的回复也各有千秋。《亲爱的世界,你好呀》亲切到让每个阅读到这个书名的人嘴角上扬。不得不说我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向世界打招呼的方式,不同于电子邮件打字速度快,传递方式准确的方式。
更多的感慨,是这个母亲对于儿子想法的支持。她能够与孩子一起去完成这个计划,她没有对孩子的想法泼冷水,而是积极的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这个时候我很羡慕托比有一个这样的母亲,能够真正带着孩子去探索世界,能够和他一起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也幸好,这个世界给了他温柔的回应。
随书附赠了一封托比的印刷信,现在想想,我该如何向这个小男孩回复呢?是中国西红柿炒鸡蛋的菜谱?还是中国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希望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能够提起笔来写一下自己的生活,给托比一个中国的美好记忆。如果有一天,托比来到了中国,那么他可以根据明信片的“指南”,度过一个完美的中国假期。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六):环游世界的信
曾经有个梦想,就能够去全世界各地看看,环游全世界,接触当地人的文化,城市风景,美食等等,喜欢看各地的人和城市,开阔眼界,长见识,或者乘着热气球在非洲大陆去看看野生动物,或者乘着小船看看水上城市威尼斯看看风景等等。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梦想,只不过这些只能想想,去实现的人都很少,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而已。
关于信件已经很多年都没有触碰,现在社会科技发展,信件也算在被淘汰的边缘,现在很多人都懒得拿起笔来写东西,而信件互相交流那就少了,更别说给全世界写信了,小男孩的行动是值得鼓励的,,他的行为让我想起以前也给人写过信件的日子,那些曾经的美好和幸福感。
信件算是一个港湾,现实很多人面对面的时候都无法将自己内心想要说的话都要说出来, 这很难,有时候嘴里的话准备好了想说只不过面对面却说不出口,而信件算是最好交流方式,可以一口气将其写在信里面,也可以说信件正是一个最好的表达的方式。
2013年6月16日下午,英国谢菲尔德,刚刚学写字的五岁半小男孩托比·利特尔,迈出了他探索伟大世界的第一步。在母亲的帮助下,托比的手写信寄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一开始他的母亲是极其反对他这样的想法的,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一时兴起,说不定过了几天就玩厌了,就放弃这样幼稚的想法,后来看到托比坚持努力的做法,才决定支持他的做法,才有了这样温暖人心的写信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托比发出的西安大多都是石沉大海,没有音信,然而他坚持的信念,深深打动了很多人,才陆续了有了回信,随着给他回信越来越多,托比对这个世界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三年多来目前他发出的信已经超出了一千多封,而本书从一千封里精选68封,讲述68个人生故事。科学家、艺术家、政客、军人、难民、自然保育者……各种各样的人热情给小男孩托比回信,展示他们身边真正的风景,真实的日常。
生活中就怕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那样整个世界将多无趣,而托比的行动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暖美好起来,我们成人渐渐消失的孩子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不断的丢失,也是时候拾起了。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七):跟着信笺去旅行
在我总角之年的时候,总是对挂在家里的大幅地图感到好奇,有一天我问母亲,“妈妈!那幅画,画的是什么呀?”妈妈说:“用明亮的线条围绕起来的像个公鸡一样的图画就是中国地图,公鸡的线条就是国家的边境线,用来把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区分开来,公鸡右下角那个小小的椭圆形就是它的孩子——台湾,公鸡体内像一把手枪的区域就是我们住的地方——湖北,公鸡上方蜿蜒曲折横跨东西方向的是内蒙古,那块最大的区域是新疆,那块像鱼的区域是……”妈妈巨细无遗的将中国地图内各个形状的省份,自治区都给我介绍了一遍。末了,我跟妈妈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把中国走遍!”妈妈笑嘻嘻的说“好!”如今我已弱冠之年,虽还未把中国走遍,但也走了大半个中国,还可以自己写了一段座右铭,“弱冠之年,貌甚沧桑,略健硕,常误三十有余,喜行走于江湖,漂泊于天地,虽至山陬海澨之地,鲜有坑蒙拐骗,偷盗劫掠者寻之于余,可安然归途。”
成年的我如此的热爱旅行,想必与小时候妈妈对我的教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亲爱的世界,你好呀》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小孩,名叫托比,他对广袤无垠的世界充满好奇,奈何年纪较小,不能踏足遥远的国度,于是在她母亲的帮助下给各个国家的友人寄出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人们总是会耐心的回答他在信件中的提问,因为托比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与希望,如孩童般的好奇心,以及追随梦想的决心与勇气。读这本书时,感觉暖洋洋的,成年人的世界无形的压力背负在身上气喘累累,旅行甚至成了一个奢侈的词语,放假更是遥遥无期,儿时的梦想或许早已被抛掷在了脑后吧。看完这本书,感觉它带领我重拾了儿时的希冀。
打开书的第一面就是五颜六色的邮票,各个国家的都有,十分新奇。托比将信寄往了世界各地,寄到了欧洲,寄到了北美洲,寄到了南美洲,寄到了非洲,寄到了亚洲,寄到了大洋洲,颇有一种古时“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感觉。他寄往欧洲的第一封信是给奥地利的斯蒂芬和卡特娅的,两位友好的女士,细心的在信中教导了托比如何制作萨赫蛋糕。寄往北美洲的第一封信,是寄给巴哈马的坎特福博士以及当地的居民们,他们给托比的回信中讲了巴哈马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情,生活气息十分的浓厚。他寄往南美洲给巴西卢娜的信中好奇的询问卢娜是否根据《哈利·波特》中的人物名字命名的,卢娜开心的回答了托比的问题,还向他介绍了巴西当地的风俗节日。
托比的信寄往了各大洲里的城市,人们耐心的回答他的问题,和他倾诉身边的事情,告诉他本地的民俗风情。这本书十分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够增长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还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调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首诗,“我在云端提笔写信,舒意的静等你的弦音,带着梦一起翱翔在广袤无垠的天地!”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八):小小的善念,带来大大的改变,世界因你们而精彩
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对你说他给梵蒂冈教皇写信,问他当教皇是什么感受?他怎么知道上帝是真实存在的?你会怎么想?会觉得这个孩子是认真的,你要帮他实现这个愿望;还是觉得这个孩子说了一句笑话,让一切都随风就行了?
如果孩子每一次戏言或愿望,家长都以麻烦为由,敷衍过去,那世界会少很多精彩。
真有一个叫托比的男孩,在他5岁半的时候,受《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这本书影响,希望也能给新西兰的人写一封信。他妈妈说“我觉得应该可以,不过我首先需要去寻找一个收件人,我可以先去打听一下。你希望我这么做吗?”
显然托比不希望妈妈这么做,他有更打的梦想。他说他想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写一封信,看看他们怎么生活。
托比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几乎从不拒绝他请求的妈妈。妈妈说虽然当时脑海中也飘过无数个想法,但她还是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探讨什么叫“国家”,以及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他们查询到联合国成员国有193个,决定按照这个数字为目标,我都还不知道这个数字。
俗话说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我们大多有过这种经验,一个长期目标或大的任务都需要划分成若干个短期目标和小任务,这样每隔段时间就能体会一次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一个遥不可及的终点,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或厌倦情绪,觉得自己做不到,从而放弃。193封信对于一个从没写过信的5岁男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妈妈将这个任务给他划分成若干步骤,从5封信这个小任务开始。
刚开始并不顺利,妈妈需要到处打听,通过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询问,看有哪些好心人愿意给一个5岁的孩子回信。我们看见一个有着执念的孩子,以及一个全力想帮儿子实现愿望的妈妈。从而有了这本名为《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本书,记载着一个孩子与世界的对话。
很快他们的执着得到了回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动。有人说托比的项目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一颗最纯净的心,一个好奇的念头,为了让世界更美好,一直固执的坚持着。
托比之前说他想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写一封信,那他做到了吗?他做到了,从第一封信发出,他只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给联合国成员国中每个国家的人都写了一封信。
在他6岁的时候,他妈妈给托比准备了一个惊喜。她请世界各地的人都拍了一张照片,并写上“托比,生日快乐!”甚至还有人做了一个巨大的横幅,插在两个南极点上(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南极点,一个是科学家每年实测的南极点)。
书中有几封最特别的信,比如给南极站成员、第一个发现“泰坦尼克号”的人,以及梵蒂冈教皇,并一一收到他们的回信。整本书最后一封信是写给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托比妈妈说这是全书最特别的一封信,因为它是唯一一封没有回信的信。托比说没有回信没关系,他只是想说一声“谢谢您”。
信的内容并不重要,一个5岁的孩子能有多好的文采?给他回信的,也有很多都是孩子,有的甚至还不会写信,只是画了一幅充满稚嫩的涂鸦;也有人为自己蹩脚的英语道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真的没关系。
我们看见的是母爱的伟大,看见的是一颗颗为了让世界变得更温暖而默默付出的赤子之心。孩子对这个世界总充满了好奇,做父母对他们最好的礼物,也许就是守护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一本推荐给孩子的书,相信一个小小的善念,能带来大大的改变,孩子,世界因你们而精彩。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九):4年,1000封信,这个妈妈的教育方法不一样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你会怎么教孩子学地理呢?
估计你会说,这还不简单,看书、上培训班、做试题……
英国有一个妈妈却与众不同 。她花了4年时间,和儿子托比·利特尔一起,给全世界不同国度的人写了1000封信。
在《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本书里,收录了托比写给七大洲的67封信。和他通信的人,有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有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有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海洋探险家,有难民营的孩子,有和他一样的小学生,也有家庭主妇……
托比给中国写的第一封信是给香港的一个孩子荻威。荻威用中英文两种语言给他写了回信。从此托比迷上了中文和中国文化,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汉字,甚至还参加了国际青少年汉语水平考试——大概相当于咱们的四六级?托比的妈妈也跟着一起学起了中文。
听起来真是让人神往。这位妈妈,在孩子提出“给全世界写信”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时,不阻拦,也不加以嘲笑,而是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去实现;当孩子踏出第一步后,她又时刻陪伴左右,陪着孩子一起探求、进步。有这样的妈妈,孩子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从2013年6月16日,托比打算给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寄一封信。托比妈妈自然是很清楚其中的难处,但她并没有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和孩子交流,如何确定国家的数目,如何找到收信人呢?
最后,他们通过上网搜索的办法,发现联合国一共有193个国家,这无疑是比较权威的数字。而收信人这件事,托比妈妈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最终确定了5位愿意和托比进行书信往来的人。
通过这第一波通信,托比发现在写信前,先了解一下对方所在国家的概括比较好一些。所以从此以后,每次托比写信前,都要和妈妈先查找资料。他们的办法是这样的:妈妈打字,在网络上搜索某个地名。托比从搜到的图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根据图片附的介绍文字来判断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信息。
经过这样的搜集和筛选,托比和“笔友”们的通信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他喜欢问对方一些关于食物、特色节日以及职业相关的问题。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里,第一组信件中,来自奥地利的两个人就提供了奥地利的国宝级点心配方。
随着寄信范围的扩大,关于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美食、不同的工作等等,托比对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确实,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时刻,比如南极科考站的詹姆斯在科考站为托比拉起“生日快乐”的横幅;比如扎库马公园的里安和洛娜将园内一头小象命名为“托比”;还有托比借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一个救灾机构“庇护箱”筹集到了更多善款……
到了2013年10月,托比已经给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写过信了。不过,托比还在继续写信。托比说自己最开始时希望“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而现在他想“向人们展示这个世界有多奇妙”。
我觉得这本书不只适合给孩子看,更适合家长阅读。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从托比妈妈身上学到很多,比如她对孩子梦想的呵护,帮助孩子坚持梦想的努力,运用网络等现代手段来辅助自己和孩子。这样的付出当然没有白费,从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托比的成长。
和孩子一起读读这本书,除了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不同风貌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这世界有更多可能。而且,只要我们努力,就有希望实现。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读后感(十):想让孩子了解世界,妈妈这样做绝对棒
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快节奏的拥堵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键盘和指尖的作用下显得既近又远。小时侯谁会想到过要和哪个小朋友聊聊一个视频电话就可以解决。
成人之间表达问候一个e-mail就轻松搞定。这样做的后果是,你都不知道对方真实的意思,然后自己又不好意思去向对方求证,时间久了总感觉会把自己憋出病来。
我们尚且如此,孩子们更是感同身受的。每天跟机器人玩的时间比跟爸爸妈妈聊天的时间都要长,跟同学悉心交流的机会就更少,更别说去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了。
如果你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你会采取哪些方式来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了解世界的途径
孩子需要了解世界,你怎样帮他呢 (多选)
a、每个假期都会安排亲子游
、经济允许的时候会带孩子旅游
c、从没带孩子外出旅游
d、有计划的安排出游做好攻略
1、不管您如何选择,我相信关注儿童成长是个妈妈必修的功课
一天微信群里的一个朋友告诉大家她人在法国,可能要住一段时间,问大家想要寄明信片还是想要她的亲笔信,结果是不是您也猜到了呢。是的,举手向她讨要的朋友异口同声的说:亲笔写的信件。我在想这个现象真是好有趣,小时侯与离家远的亲人朋友联系除了打电话就是写信了,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写信这个深入生活稀疏平常的事情反而变的金贵起来。
就在前不久我欣喜的收到了,来自遥远英国谢菲尔德的一封信。信是一位名叫托比-利特尔的9岁小男孩寄来的。这封信里有好玩的异国见闻、有世界各地的美食和食谱、有从事不同职业的奇人怪事,一下子把我和世界联系到了一起。
让我这个最远只去过瑞典的中国人来说,自叹自己对于世界的了解真的是知之甚少,接触到的人和事也太过匮乏。原来孩子的想法是那么的真实和可靠。
2、孩子的奇思妙想也许就是来源于一本书
这封信是在托比-利特尔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直到此时他还在不停的写着。2013年的6月16日托比放学回家带回来了一本书《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这本书是学校发的,希望他把书带回来和他的妈妈一起读。书中讲述的是一封信漂洋过海寄往一个新西兰小男孩子的手中。书里夹着一份地图,托比从地图上得知,新西兰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国度。
托比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中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托比:“妈妈,我可以写一封信寄往新西兰吗”?
妈妈:“呃, 我觉得应该可以吧。不过我首先需要去寻找一个收件人,我可以去打听一下,你希望我这么做吗?”
托比:“是的!谢谢妈妈,谢谢您”
妈妈:“好吧,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托比沉默了一会儿又说:“妈咪?”
妈妈说:“怎么啦?”
托比:“我可以给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寄一封信吗?”
妈妈:“……”
联合国成员国—193个国家,这对一个小男孩来说似乎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于是,托比和妈妈商量先尝试着寄5封信,妈妈通过网络寻求帮助最终确定了五位收信人,三位来自美国,一位来自法国,一位来自澳大利亚。
托比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这些信件,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嗨,帕特里夏:
你好呀!你真的住在一个叫做“火山”的小镇吗?我真希望我也可以住在那儿。
再见!
托比
很快,托比就收到了帕特里夏的回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托比:
我住在夏威夷县的一片大大的岛屿上,我们这儿有一座活跃的火上,在冬天的时候,山峰上会积满厚厚的雪。谢谢你给我写信,我真是太开心啦。
Aloha (再见)
帕特里夏
一个5岁的小男孩就这样用自己手中在实施着一个大大的计划,这个最初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得到妈妈的支持和最大限度的帮助。托比的妈妈简直是太了不起了。
她珍视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做法,很是值得借鉴。此时我也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跟小宝沟通一起给托比写回信。
亲爱的托比:
你好
很高兴我收到了你寄往中国的信。我是一名珠宝鉴定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五彩斑斓的宝石打交道。有些时候我甚至忘了自己是在办公室,还是置身于宝石精灵家族的群体里。我想知道它们的年份、产地和区域,还要帮它们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让它们能够更加舒服。
我的孩子叫大卫他见我给你写信,他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涂涂改改写了一封信给你,希望你能和他交朋友他今年5岁了,刚好是你开始写第一封信的年纪。好了, 祝你一切都好,代我向你的妈妈问好,感谢她所做的所有。
托比还在不停歇地进行着他的计划,那些给托比回信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是无私的接纳的。托比足出户就可以获得最详细的一手资料,他可以把这些信息在大脑里储备一旦想到某个国家,他会通过信件中内容来了解这个国家。
提高儿童写作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以问答的方式来操作,孩子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对方给予相对客观的回答。孩子是被动思维方式向主动思维方式过度的过程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孩子独立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能力。语言学习也正是需要这几方面的能力。
托比的妈妈能够在近4年的时间里,帮助孩子用这样一种不同寻常的的方式,去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陌生人用交友的方式,这不可思议又在情理之中的计划无疑是成功的,我对此也深受启发。也想和大卫小朋友从给亲友们写第一封信开始,建立一个长期的书信项目,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了大卫写给你的信,他一定也会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