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30 01:35: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摘抄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是一本由[美] 若昂·德让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精选点评:

  ●2019年闲书016:一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肌里,不仅要有引领时尚的建筑、宽敞的大道、精致的广场和花园、二十四小时的不夜城,还要有围绕时尚而产生的制造业、商业、金融、市政服务、浪漫气致。I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巴黎,首创了这些软硬件:超前的城市建设规划(新桥、岛)和市政建设(林荫大道、公共交通、夜间照明)、优越的治安条件、传播的便捷(邮政、广告纸票、时尚推手) 、社会资本和新产业(金融、奢侈品贸易)以及新兴阶层与王室、平民的融合…… 虽然这些与现代化城市标签相关的创新,是那些布尔乔亚而非平民所为,但他们专业而且出乎意外地接受承继,更可贵的所营造的一切又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既契合王室贵族的架子,又普罗大众的日常,形成了积淀,转化为内质,成为流淌的血液。

  ●开头几章有趣,优秀的城市规划如何调动阶层间的互动和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投石党那章之后愈发历史教科书般沉闷,趣味上逐渐下行。

  ●怎么说呢,作者算是法国文化历史方面的内行, 她解读城市生活的某个方面也总能有比较有趣的角度。许多人理解的巴黎大规划主要是奥斯曼的改造,而作者则是从路易十四等人时期对巴黎的改造出发。

  ●我错了,这翻译还真是挺难以下咽的。

  ●阅读此书的乐趣是发掘城市工程在不同年代所承载的不同意义。17世纪新桥建设完工,成为欣赏巴黎风貌的绝佳之地,这一工程打开了巴黎各阶层的屏障,成为全巴黎最为重要的信息集散中心;在《新桥恋人》电影中,我们看到了20世纪新桥的破败,成为流浪汉聚集地;如今,新桥回归了构筑意义,是驻赏塞纳河的景点,是圣路易岛与左岸的通廊。城市发展中,年代赋予了工程特殊的意义,它们是现代巴黎依稀可见的骨架,是巴黎无法被复制,不可替代的基石。

  ●5/128 还不错,至少知道哦原来巴黎能够成为时尚之都也是政府倡导的结果。

  ●说实话书不错啊 不过读起来微枯燥 但几个事儿挺有意思的 比如巴黎是城市照明系统的发明者 具体方法是无数的执灯吾送你回家

  ●巴黎17世纪的发展,书写的很好。让我了解到巴黎城市在很早已经发展起来,有了现代化的雏形。

  ●语言通俗易懂,感受巴黎的浪漫文化气息,无疑,在每个国家的人眼里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城市都是最好的…

  ●这本书可能不能算是一本完全的“巴黎导游书”,经过那么多年的历史,巴黎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换上了新的血肉和肌肤。但是当你带着它游览巴黎,你依然能从里面看出巴黎现代的骨骼。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一):翻译辣眼睛

  

头一次看到有人能把高乃依翻译成“科尔内耶”,路易十四被译作“皇帝”,原作值4分,翻译值2分。哦,既然非要写满140个字才能发,那就再说几个吧,在这本书里玛丽德美第奇成了“摄政女王”,Gazette de France成了《法国小报》,英国的断头国王查理一世的妻子成了“英国女王哈丽雅特—玛丽”。相比之下,palais royale译成“皇宫”都已经不能算错了。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二):你生活在“中世纪城市”吗?

  巴黎之能成为巴黎,核心只有一点,就是打破僵化的阶层差别。新的公共空间,新的社会成员,新的时尚风格,新的娱乐方式,还有新式女性的出现,共同构成了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态。

  16世纪,世界上只有一个巴黎;21世纪,有些城市成为了“巴黎”的翻版,有些则注定永远在精神上仍是座中世纪的城市。拿起这本书对照一下,如果这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冷漠地拒绝着来访者;如果健康的社会流动被冻结;如果这座城市完全没有时尚品味;如果这座城市倡导自虐式的奋斗、视闲逸为敌;如果这座城市的文化以贬低压抑女性为荣,那这座城市和15世纪就不会有太大不同。

  “中世纪城市”与“现代”巴黎恰好互为对照,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份很好的自查手册。全书行文流畅,观点清晰,叙事有趣,特别是插图版画印刷质量很高,阅读感愉悦。

  不过“愉悦”不见得招所有人喜欢,至少推崇996和007的资本家见不得工人有这份闲情雅致。也许有人讨厌巴黎,觉得中世纪挺好,祝他们生活愉快!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三):法兰西的城市视角

  巴黎,是我极其喜欢的一座城市,对巴黎的记忆如同眼前的春天,无限美好,只是这美好记忆停留在九年前。 一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肌里,不仅要有引领时尚的建筑、宽敞的大道、精致的广场和花园、二十四小时的不夜城,还要有围绕时尚而产生的制造业、商业、金融、市政服务、浪漫气致。I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巴黎,首创了这些软硬件:超前的城市建设规划(新桥、岛)和市政建设(林荫大道、公共交通、夜间照明)、优越的治安条件、传播的便捷(邮政、广告纸票、时尚推手) 、社会资本和新产业(金融、奢侈品贸易)以及新兴阶层与王室、平民的融合…… 虽然这些与现代化城市标签相关的创新,是那些布尔乔亚而非平民所为,但他们专业而且出乎意外地接受承继,更可贵的所营造的一切又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既契合王室贵族的架子,又普罗大众的日常,形成了积淀,转化为内质,成为流淌的血液。 巴黎,既是现代城市的发明,也从某个视角阐释了法兰西文化的形成。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四):它不是巴黎

  

并不是一本我会选择的书,只是出于好奇,去了两次巴黎,为什么这座城市始终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记,甚至它始终都像一团模糊的云飘在我的脑海里。

书写的非常全面,从17世纪的新桥到19世纪的奢侈品,巴黎一直在努力的给自己打上时尚浪漫的烙印。这样的努力从城市的建设发展延续到了文艺作品中,他们在每一个观众的脑海里植入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旖旎的巴黎。我们一直以为自己非常了解巴黎,每一个大道每一个商店每一个“巴黎”氛围的行为举止,熟悉到仿佛自己切身在巴黎的街头巷尾;直到那一刻我们真的踏上巴黎的土地,看到了那个是巴黎却又不是巴黎的城市。在无数嘟嘟囔囔中踏过记忆里满带形容词的街道,和无数“巴黎”人擦肩而过,在现实和理想的交叠中匆匆又离开了它,记住了吗,当然是没有。那个证据确凿,有着小偷,有着肮脏的水沟,拥挤的地铁的城市,显然没有更多特别之处值得我们留下更多的印象,而那个塑造出来的充满浪漫与时尚的巴黎却依然在我们的记忆里巍然屹立。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五):《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现代生活的巴黎起源

  作为现代都市中的神话级存在,无论是和伦敦、法兰克福相比,还是和纽约、波士顿对阵,耀眼的巴黎都丝毫不逊风骚。初到巴黎的人,很多都会因她秩序井然的规划不禁啧啧称奇,仿佛这是一座上帝设计好的城市,供他的选民栖居。然而,如果熟悉巴黎的历史,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致命的幻觉,巴黎的秩序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与生俱来,而是人工的产物,其中不能不提到大力改造她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如今以时尚之城闻名遐迩的巴黎,其实也是一座现代之城,现代城市必备的要素都发源于此,不过,前者远远盖过了后者的声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全面地理解巴黎,自然很有必要打捞作为现代生活的起源地的巴黎的历史。如果拥有这样的兴趣,也就不能错过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若昂·德让(Joan Dejean)的著作《巴黎:现代生活的发明》(How Paris Became Paris,直译为“巴黎如何成为巴黎”)。

  现代城市生活的一大特征是人车分流——包括建设人行天桥、过街地道、步行街,这是巴黎留给我们的遗产。而要谈及这笔遗产,就不能不说巴黎新桥的建设。这座几乎是横空出现的塞纳河上的桥梁,将行人通道和马车通道分开——前者高于后者,因此避免了马车误入行人通道的状况。不过,德让的研究表明,新桥的建立还促进了阶层的融合,各个阶层都出现在公开场合,彼此凝视,成为你我眼中的景观。

  城市生活的一大有趣体验即漫步林荫大道式的街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项乐趣是巴黎人带给我们的。曾几何时,跟世界上的很多大城市一样,出于军事上的原因巴黎也被围墙环绕。不过,随着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力得以巩固,路易十四决心拆除巴黎的城墙,代之以林荫大道。然而,这样的大工程势必会牵涉多方利益,而难得的是,巴黎人渐进式的做法,非但没有带来“全面破坏”,反而尽可能保留了城市原先的风貌,这与19世纪的改造形成了对比。

  城市,似乎注定属于夜晚,只有当幕布降下才能品味她的魅力。城市美丽的夜景,时常见诸作家的笔下,殊不知,有灯光的夜晚的历史,其实也不过数百年,而这一点也得感谢巴黎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巴黎人首次点亮黑夜。但是,将点亮城市的夜晚作为一项市政服务,用税收维系之,并征求民意,巴黎人的确是这方面的先锋。在这个过程中,巴黎人在协商上取得的经验,今天的我们未必不能效法。

  购物,现代都市人每日生活的“必需清单”上集娱乐、减压、休闲三重功能于一体的活动,认真说来最初来源于巴黎,或准确说来,是通过巴黎人们才知道购物可以是怎样一副模样。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巴黎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精品店、奢侈品店——主张差异定价,拒绝讨价还价,都是精明的巴黎人的创意,更不用说这些商店大量使用玻璃和镜子,满足顾客的自恋心理这种即便放到今天照样有效的策略。

  在享受快捷、便利、舒适的城市生活时,我们中的多数人恐怕很难想到这些设施从何而来,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确有太多其他东西需要消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恰恰也是《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此类著作的意义所在: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生活的不同寻常之处——如果在历史的某个阶段并没有出现某项发明、创造、革新、改变,我们周遭的世界就完全可能是另一副模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