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29 02:07: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摘抄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是一本由(清)佚名|编者:金俊俊//何玄鹤著作,当代世界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49.0,页数:2017-06-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一):烂书,误人子弟

  先不说情节,光看这文笔就是现代人的书,连粗口都是这么低俗,里面的语言全是现代人的话。可笑至极,还书稿丢了,真是可怜我白掏钱买了这本书来看,雷人到极点。风雪狱神庙牵强至极,还有林黛玉还魂,你咋不写成聊斋呢?看了之后觉得刘心武续本身不靠谱,这个啊版本更是雷人,没看过的就别看了,真心不推荐。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二):可能是续书

  这本书现在在网上吵得火热,出于好奇,我专门读了一遍脂评本,接着往下读八十回以后

  我觉得这个比较像读过真本的人写出来的续书,有些情节确实和前文有联系,但是人物性格变化太大了。

  以前贾政出来的时候,内宅女子都是要回避的,可现在贾政成大观园主事的了,宝玉竟然觉得妙玉比黛玉好,黛玉竟然会去劝学,这都是以前不会发生。

  不过这本书描写的末世感很像红楼梦渲染的主题,不光是贾府败落,是有蝗灾,有流寇,有海战,现代人这个感觉也写不出来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三):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

  玄墓蟠香寺,云空未必空的道人,忏悔的淫僧,妙玉

  玄墓山梅花环绕的圣恩寺,大云道人,死后敛以僧袍,坟前立一圆石,吴梅村

  空空道人/情僧,青埂峰下的玉兄

  血泪泣成,以史为鉴

  豪华去后笙歌散,兴亡阅尽泪难干。

  妆台鸾镜事已空,碧草寒垄情似烟。

  君王一怒诸臣惊,忠良贤愚谁能辨?

  一朝结冤深难解,谁知天道有循环。

  我今忏悔性悟彻,照见本心仁与善。

  高堂大厦孰知苦,金屏绣褥啼痕连。

  云窗雾阁隐妒容,鬓云斜軃生埋怨。

  锦衣玉食尝无味,红粉王孙恋嗔言。

  祸因恶积福缘善,涤心洗孽仰圣贤。

  盛衰消长辨分明,子孙久享在人间。

  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四):随笔

  读完本书后你还能只把《红楼梦》当做书写小儿女情态的一本书吗?你还能相信这本书写的是,满清正黄旗包衣奴才曹家的家事吗?想起当年那段历史“白骨如山忘姓氏,青枫林下鬼吟哦”,“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你才会明白为什么《红楼梦》是字字泣血,是文以载道的最好注解。 越读红楼越觉得红楼的主旨在《好了歌》中,在甄士隐的注解中:“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再读一读探春得那段话:“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 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才知真的是血泪哭诉,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悲叹啊!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五):Emmm

  绝不是真本,也不是初稿。是完完全全另一本书。某些类似于现代人的语言,87版红楼影视里的熟悉情节(刘姥姥赎巧姐儿),疑是后人添油加醋。人物粗鄙不堪,且全都变得面目可憎。莺儿谋财鸳鸯造反,妙玉居然流连风花雪月,黛玉错手打死小红,宝钗搔首弄姿撩贾雨村,贾环弑父震惊我的三观(书中是个比较懦弱猥琐的公子哥儿形象),赵姨娘贾环之流一跃成为反派主角占据舞台中心位,死嗑贾府的人进行打击报复。 乱糟糟毫无头绪逻辑,水浒加西游的感觉,妖魔鬼怪轮番登场,人物说死就死毫无预兆,仿佛只是干巴巴的交代,这个人最终是怎么怎么死了,好了轮到下一个。没有文学性,甚至不堪入目,令人啼笑皆非。 但是它的奇妙处在于的的确确呈现了红学家们揣测的某些情节。比如黛玉家产被贾家私吞,茜雪和宝玉如何在嶽神庙相遇,卫若兰射圃,袭人蒋玉菡奉主,紫鹃呕血而死,林黛玉自缢(玉带林中挂)。它的情榜完整榜单,人物俱全,名号符合人物特点,单纯后人续书恐难以做到。也揭示了元春是因被诬陷私通戎羌被凌迟,探春远嫁只是作为平息战乱的棋子。

  这本续书完全颠覆了大众对曹雪芹写自己家兴亡史的观点,甚至称原作者为吴梅村,直接影射明末清军入关的时局动荡,痛骂乱臣贼子祸乱朝纲,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六):这真是“鬼有”本石头记,也是“无事”石头记

  什么叫“鬼有本”?我个人认为是“鬼”写后,给“何莉莉”先生让他拥有的。什么叫“无事”石头记?我认为是“何莉莉”先生闲着没事所以把水浒传编到石头记上了。不过这倒是也是有意思。网文的风格,似通非通的诗词,还有陡然转变性格的人物。真可谓是“说不尽”。

  咱们先说司琪出府,结交盗贼。这个事情根本说不通。在八十回中,姑娘丫鬟大多都是美丽的象征。而姨婆、嬷嬷是丑的,是“前八十回”作者都厌恶的。而在这里那些昔日的姑娘丫鬟蛇蝎心肠,而天下莫名其妙乱了套。宝玉莫名其妙上了一段的学,黛玉变成了宝钗,凤姐还魂了,元春被“凌迟”.........我真真为作者这些傻屌操作而无奈。

  但转念又一想,《权游》都烂尾了,《红楼梦》不能烂尾吗?答案是否定的。所谓“癸酉本”,就是有鬼从中作妖!一边可能认为好玩写着玩,也有可能是展示自己才华;一边欲盖弥彰说这是“鬼有”本石头记。

  唉,我也不是反对续书,“改变不是乱编”。这样是要谢罪的!可是傻逼的剧情和傻屌书的来源令我不得不说一句“自来无事多生事”。希望以后不要有人拿着一本“鬼无”本石头记,或者“有事”石头记出现在我面前。否则我也要写一本“六游记”或者“章承恩”传。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七):怎么会这样和好像是该这样

  如果单说言语粗糙,不足以证伪这一版的结局。

  但是书中对于前八十回的伏线的呼应确实精准对接,上百个人物都无遗漏。

  部分人物情节的确仓促生硬,但并仍然显得合理。

  部分文字很像一个现代人写的古文翻译腔。

  也有我接受无能的地方,例如贾政想让宝玉娶妙玉为妻,宝玉几乎只犹豫了一下下就接受了…就真的一下下…还写了一封信去讨妙玉的芳心。哦不这还是可以接受的,接受不了的是,贾政说:“妙玉为妻,黛玉为副,都嫁与你。”黛玉的身家地位根基样貌是可以做妾的吗?这对父子怕不是又一对狠舅奸兄吧?!接受度30%

  又如,赵姨娘造反:“老爷只要把宝玉赶走,我们就好好过。不然就把家业全部给环儿,家里交由我当家处治,我就不闹了。”此举未能成功也导致了赵姨娘贾环勾结盗匪烧杀抢掠贾府。但是,赵姨娘这个思想是不是太超前了?简直是想着农奴翻身做主人啊…贾府的主人轮到谁也轮不到她啊……接受度50%

  文中对于明末遗民的心思和明清交际的故事年代背景几近明写,虽然作者自云是“汉唐黄巾赤眉史事”。

  十独吟只存了两首朱淑真和李清照,但在第一百四回,宝钗将十独吟给宝玉看,却说“以朱淑真,柳如是,卞玉京,李香君等十人为目”。令我费解…

  目前还没有读过其他版本的结局,无从比较。但此版让我感到是一个不错的结局,至于真假,我没有这个能力分辨,不消多说。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八):奇书,要么恨之、要么爱之

  关于其真伪,我也不讨论了,讲也讲不清楚,信者固信、不信者固不信。我个人觉得,故事情节一定是原著,但这建立在以下这一连串尚未可证明(也许永不可证明)的假设上:第一,原作者是吴梅村(或某个明清之交的人,但肯定不是曹雪芹),是他写下了108回的《风月宝鉴》,其中就包括这后28回;第二,到了雍乾之际,另有一个创作团队(脂砚斋、畸笏、芹溪等)经过十年以上把前80回润色、增删、修改,以《石头记》之名开始传播;第三,后28回在当时的文字狱的重压下是不可能流传的,因此不仅没有修改完成,其中一些内容可能还挪到了前头,或者以批语的形式写在前头进行了剧透;第四,现在看到的这个本子,因为传抄的缘故,文字上与原文又有了很大的改动,但情节上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不能因其文字的粗陋,而否定其来源的真实。第五,这个本子的保存者何莉莉是个不坦诚也没有智慧的人,好好一个事被他的各种前后不一的说法搞得乱七八糟,自己还惹一身骚。

  关于情节,倒也有些地方值得推敲,不过这些不一致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完全可能是因为前80回与后28回修改的经历不同而产生的。最突出的是柳湘莲,明明跟道人走了、在故事里销号了,怎么后头又回来了,而且还挺坏。贾蓉的行为也有点说不过去,长房长孙,有什么留下自然轮到他继承,何必带外人一起去抢?另外还有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后面的10回左右故事讲得太快,根本来不及铺展,仿佛就在一个个地打勾,把要解决的角色都赶在结束之前解决了。

  总之,故事很好看,但结局太惨;但也正因为这个惨,才能实现其悲剧的高度,远比一个男女爱情故事高深得多了。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九):对《红学之癌》的吐槽

  

在诸多红楼的“续梦”里,如果非要给《癸酉本》挤出一个名分,那“红学之癌”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它的存在,如同一件对着鉴宝图录抠字眼的假文物,自以为“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殊不知,处处着象,字字离题,东施效颦而不自知偏又“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王小波说“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而红学百年的恶果,终究是分明报应到了红学身上。

让我们出于礼貌的先宽容一些,忽视掉何某人这拙劣文笔和不知从前文哪里复制粘贴来的台词以及周汝昌喜闻乐见的从水浒里借来的108个回目

读此书,狗血与离奇可谓是最直观的感受,但这也只是副产物,红学的核心就在于望眼欲穿的从判词里窥探些许天机,而作为“红学之癌”,为圆判词而强行崩坏人物逻辑,和为此而扭曲人物的性格才是它一切“别扭”的根源。

张爱玲说程高本是“狗尾续貂”,狗尾还好,至少算的上正经皮毛,但是张女士,你能想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吗?她连狗尾都没用,径直的插上一条鸡毛掸子,末尾还挂上两个铃铛,本就风骚偏爱招摇,净是下贱坯子爱作妖!

而如果真是万分不幸,这才是真本,那程高二人的形象反倒光明伟岸如伟人了起来,砍掉这条狗尾,反成全了前八十回的残念美。“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容是意难平也好过晚节不保的“圆满”之名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十):十毒吟,够毒

  神经病一样,居然想着好好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现在想想,也算是浪费大半天时间干了一件毫无趣味的事情。不过收获不能说没有,至少把五美吟温习了一遍。不过小半天工作不能白费,本来在图书馆好好看书的。所以,还是把这本书里的“十毒吟”展示出来,让各位英雄慧眼识珠吧。 书里说,因为损坏严重,只留下两首。 第一首:朱淑真 诗魂恨断镜装残, 良人意薄醉谁管。 孤雁声嘹寒侵被, 春衫有泪登眉山。 对照平水韵,因为红楼梦里的诗词大多是用的平水韵,尤其五美吟。这首诗押韵的字:残属于上平十四寒;管属于上声十四旱;山属于上平十五删。不想多说了,就算押通韵也没见从平声押到上声的。更不想说格律了,没精力了,也没兴趣了。 第二首:李清照 展眼春尽剩余年, 浪迹萦帘夜梦寒。 怅忆君言慰奴身, 银月盈亏离恨连。 暂且不说这种“诗”的意思跟李清照有没有关系,也不管写得好不好。年、连二字下平一先,寒字上平十四寒。况且第三句“身”字属于上平十一真,可这个地方明明应该是个仄声字啊。 黛玉和湘云中秋夜即景联句统共二十二句,句句押《平水韵》上平十三元的韵,这么长都在韵里头,怎么四句话反而出得这么厉害。我已经没脾气说下去了。 最后补两首林妹妹《五美吟》给各位洗洗眼,免得糟践自己。 其一: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 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 头白溪边尚浣纱。 花、家、纱,均属下平六麻。 其二: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 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 予夺权何畀画工? 宫、同、工,均属上平一东。 真珠假珠大家自己能判断。或许在某些人的吹捧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会信以为真。这究竟应不应该负责任。我本是抱着寻找它有可能是真的的证据去看的,而今却让人失望透顶。每个喜爱红楼的人都想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但请凭着良心为人做事。而且这本书前面写那么长的序的人,我亦不明白你到底安的什么心。被骗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幸亏听了大家的建议没买书,只是在网上看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