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倾听自然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24 00:3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倾听自然读后感1000字

  《倾听自然》是一本由[美]约瑟夫•巴拉特•康奈尔/著 / [美]约翰•亨德里克森/摄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倾听自然》读后感(一):到自然中阅读

  没有什么比让孩子回归自然,学会倾听自然更有意义的事,不与自然亲近的孩子,总是缺少点什么。

  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这本自然教育大家的书,值得家长与孩子共读。适合带到自然里去读呀~

  《倾听自然》读后感(二):我的童年,你的童年有什么不一样?

  小时候,我们踩在土地上,撒欢儿的跑,捉虫子,研究我们身边的蝴蝶,知了,夏天了,可以去河里捉鱼,冬天了,我们可以去雪地里追小动物,这是我们的童年。现在呢,孩子的童年被各种补习班所占用,没有见过玉米是怎么长出来的,更不知道土豆是长在土里的,苹果是长在树上的。。。人与自然,本就是一体,这本书让孩子回到自然,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家长来说,是必需课。

  《倾听自然》读后感(三):听听自然怎么说

  在电影《Wall-E》里,机器与科技的发展终端是大自然的衰竭,人类局促于钢铁飞船中,享受着至高的物质体验,肉体上的臃肿肥胖却与精神上的贫瘠枯萎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的未来会是电影中的模样吗?我们后代眼中的地球又将是怎样的模样呢?

  城市里的孩子,包裹在钢筋水泥之中,他们眼里的自然,或许只是并排的马路隔离带、人行道上整齐的绿化区、公园里装点一新的花坛、用塑料花果点缀的树木——他们眼里的自然,是装饰品,是建筑物,是小区里的假山与人工湖,是院子里豢养的鸟兽虫鱼,是物业公司给予的恩典,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就切断了电源,池塘里的活物也一夜之间回收干净。那些不是自然。

  自然,似乎离我们很远,它在郊区,在山野,在穷乡僻壤间。孩子心里的那个自然,正渐渐被忽视、鄙夷、嫌弃。如果我们从自然中得到的只有食物与能源,岂不是太过粗俗。

  听听自然怎么说。

  亨利·戴维·梭罗曾经写道:“大地是最辉煌的乐器,我只是它的忠实听众。”

  华兹华斯说:“来瞻仰万物的光辉吧,让自然成为你的老师。”

  约翰·缪尔说:“每当我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我就会坐在它的旁边,花一分钟或者一天的时间,来听听它会和我说些什么。”

  自然,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我们身边,或许只是缺少一点亲近的勇气和感知力。大自然不是索取对象,而是一位长者,一位老师,一位朋友。我们为孩子留下了科技与财富,为什么不留下一些与自然沟通的心得呢?

  这本书记录下了,如何与自然沟通,如何提高对自然的感知力,

  如何————《倾听自然》。

  《倾听自然》读后感(四):走进自然,融入自然

  万物源自自然。

  然而作为自然之子的我们,却不知从何时起,与自然母亲有了深深的隔膜。

  我们身处繁华城市终日奔波忙碌,再也难听见风的声音、雨滴的声音、飘雪的声音、花开的声音、鸟鸣的声音、流水的声音、虫吟的声音……自然里的美好,在我们的生命中一点一点的消失。

  也许,当我们有一天重新走进自然,漫步林中,身心会缓缓回归。慢慢地,内心的柔软被唤醒,我们又与树叶、花草、鸟儿、蝴蝶在柔柔清风里私语。

  阳光照在林中,光影透过树叶的缝隙跌落在身上。林间刹那寂静,脚下的小草似乎也停止了摇曳,自己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此刻,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舒展开来……阳光不止照在了身上,也照进了内心。

  走进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才能读懂一朵花开的秘密,感受到生命之美。

  阅读《倾听自然》这本书,带给我最多的是对生命的理解:内心是行动的体现。内心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做着做着,每个人就变成了自己所想的样子。

  万物有灵,万物有情。

  每个人,只有与万物和谐共处,灵魂才能时常与美丽相遇,过上丰富的内心生活。

  走进自然,接受着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的慷慨馈赠,我读懂了快乐。快乐的秘密从来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不管人类怎么编排自然,它的美丽包容和活力一直在。只是纷繁紧张的生活,很多时候蒙蔽了人的心灵,感知不到它的美丽。

  本书作者约瑟夫·马拉特·康奈尔作为美国知名自然教育家,他带领着我们走进神奇的大自然,深入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奇妙的感受助我们唤醒那颗自然之心,重新走近它,亲近它,然后发现,生命的一切依然美好。

  书中那些蕴含生命真意的自然隽语,和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拍摄图片,尤其让人赏心悦目。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每个生命的需要。唯其这样,生命之火才不会熄灭,越燃越旺。

  《倾听自然》读后感(五):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从小我就喜欢艺术,然而对于艺术的定义却一直模模糊糊,后来觉得美的东西就是艺术,结果对于美的定义我也说不出来,在后来我认识到也只有大自然是最美的。每当我有时间的时候,都会去山水比较多的相对科技不发达的城市旅游,朋友们到那种地方是为了拍照,而我则是为了感受大自然。对于自然的了解方式有很多种,这本《倾听自然》是相关书籍中最有特色,也是最幽美的一本,还没等翻开就已经被它的外表所吸引了。

  书籍的装订好坏决定着读者对于它的第一印象,并不是说内容好就可以了,有的时候一本书就是拿起来就放不下了,然后试探性地阅读几页,接着就被内容所吸引。对于书中这些照片的看法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真正理解,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那种氛围的人是想象不到那种感受的。不过本书的作者很巧妙地用另一种方式帮助人们理解这些图片,本书以每月31天的的形式编排,每天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而且还可以反复使用。每天读者都有两页白纸,可以利用这两页写下一些感受之类的话。

  这些图片结合着故事来看就不那么枯燥了,但毕竟是作者的感受,看了这些之后我更想去亲身体会一番。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做瑜伽一样,它能够让读者身心放松,并且也达到了互动的效果。书中还有关于冥想的解析,告诉我们好处去方法,从而学会自己放松。这本书也需要读者的努力,因为这本书毕竟只是连接读者与自然的线索,真正接触还是需要靠自己,很多精神方面的建议也是需要时间来体会的。

  现在人们的工作对于脑力的活动有很大需求,所以说一天下来精神方面难免会疲惫不堪,这样一来很容易迷失自我。有效的放松也有助于对身边环境增强感知,感受身边人的心情。本书不仅仅是提高人们对于自然的感知力,其实本质是提高对于自我的感知力,当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才能行动起来。这是一门心理哲学,想要学会是需要日常的积累的,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当你真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发现自然的美的时候,也就真正的了解了本书真正要表达的思想。

  《倾听自然》读后感(六):不仅看还要听《倾听自然》

  不仅看还要听《倾听自然》

  现在的孩子已经远离了大自然,即便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去野外的森林公园,也紧紧是沿着防腐木铺就的小路,跟着陆陆续续的人群,去眺望一样自然的模样。

  也许只有真正的户外旅行,才会踏上泥土,踩着大石头,跨过乡间的溪流,去真正融入大自然。

  面对自然的美景你肯定都目不暇接,恨不得多看几眼,而且一定带着相机去拍下来,还会用手机来一张和大自然的自拍,然后分享到朋友圈中,让城市中的朋友们点赞。

  可是你真的闭上过眼睛,去聆听过自然吗?

  书的开头提到了一个游戏,那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一棵树上,当你的注意力从这棵树转移到别的地方时,就要举起手。25个人的团队,在不到6秒之后,每个人都举起了手。六秒,这就是我们关注一棵大树的极限。

  书的结尾也提到了一个游戏,那就是在大自然中,每个人找到一个喜欢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然后闭上眼睛,开始聆听,双手握拳,美听到一种来自自然的声音,就伸出一根手指,直到将所有的手指都伸出来,才能够睁开眼睛,但是不许说话,不许发出声音。必须等到队伍中所有人都睁开眼睛之后,才能开口说话。

  游戏开始,一片沉默。流水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很快十个手指就都伸开来了。找到十种声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甚至找全了十种还是不想把眼睛睁开,因为还有更多的声音在传来。

  这让我想起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几个一个班的家长带着孩子们去农村玩,早上我和刘飞带着孩子们去河边,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站着河边我们闭上眼睛,听到各种声音,有鸡叫、有鸟鸣、有虫子的叫声、有溪流、有风……那种感觉好美妙,你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那就是最美妙的音乐和鸣。

  正如作者康奈尔所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自于宁静。”我们来自于自然,虽然回不到自然中去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时常回家去看看,去听听。

  《倾听自然》读后感(七):做大自然的学生

  做大自然的学生

  评《倾听自然》

  《倾听自然》是一本作者用生命写就的自然之书,也是一本适用于读者们修身养性的书,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精品,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精美绝伦,让我们身向往之;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反复吟诵,品尝出自然之味。读这本书,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宽容,一切尽在不言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宁静,那种宁静可能让你陶醉于其中。

  本书按31天的日记形式编排,可重复使用,每天的内容包括一张或两张自然之美景,一段鼓舞人心的自然隽语或一个相关的自然活动或者释义,以便你将所学所感转化为个人的体验。每天都有空白的日记本等你填写,对于喜欢的照片和文字都可以反复把玩,直到自己从中悟不出更多道理来。读完这本书,看完所有的风景,品味了诗句的韵味,体验了自然的活动,写完自己的感想,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于生活的感知力会大大增强。

  宁静是一首歌,一首大自然永恒之歌,圣方济各、梭罗、缪尔都曾反复咏唱,并且唱出了宁静之美。我们也可以亲近自然,倾听她的神奇和奥秘;亲近可爱的动物和安静的植物,与他们成为朋友;做大自然的学生,让自己的心灵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的各种恩典。我心归于宁静,那是寂静自然给予我的启示。

  放下我繁杂的每日计划和顾虑,清空自己,体验大自然的治愈力。可以去了解树木花草,心无旁骛地盯着它看;可以静静坐着等待小动物的亲近,它们会用它们的方式和你相处,这种方式你并不一定能欣然接受;你还可以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做,只是倾听自然的各种声音,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寂静也是不一样的;你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做一些自然活动,通过心灵的舒展接受自然的教诲。你从自然中学到的东西会比书本上多,因为很多自然的东西,没有通过文字的表达写到书中,写到书中的仅仅是自然的一小部分。

  当我们的思维变得如同山间的空气一样清新时,我们对时间一切事物的认识也将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刻。成为大自然的学生,变得像她一样宁静,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之中,体验到生命的本源,你会感到自己的活力以及智慧。成为大自然的学生,秉着一颗谦逊的心去求知和修炼,让自己变得更加柔软,更加与自然亲近,自然也就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2017-11-22

  《倾听自然》读后感(八):每天都可以来一场自然之旅

  自小我就不是一个勤快的人,不爱运动,不爱出门。现如今更是能宅在家中便宅在家中,反正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即便是几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不出门也可以过得很惬意。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使得我们越来越没有时间以及欲望去亲近接触大自然,总是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去逃避,即便是真的身处自然之间也难以感知来自自然的力量。

  想想看,自己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去聆听来自于自然的声音了?我们听不到潺潺的流水之声,听不见悦耳的鸟叫虫鸣之音,也听不到蝴蝶挥动翅膀的震颤,更不要说是来自于芬芳花朵绽放的声音了。

  我们耳中所能听到的只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声,熙熙攘攘的人流声,各种电子音乐的嘈杂声,还有就是内心压力的呼喊声。

  也曾想过要找个时间放下一切纷繁复杂,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之中,哪怕每天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也好。不过终究还是未能付诸行动,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焦虑与麻木。

  其实我们也不能将这一切归咎于内心的倦怠与懒惰。钢铁水泥营造的城市森林之中似乎也很难以让你寻觅到一处适宜倾听自然之声的良好去处。

  或许这本名为《倾听自然》的书能够帮助我们重拾那份对自然之声的感知,寻找到那份久违的美丽与宁静。

  该书精心选择了三十一段鼓舞人心的自然隽语和一个相关的自然活动或者释义。让读者在每个月中的每一天都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去打开自然之门,向大自然敞开心扉,将对自然的所感所悟转化成自身的力量。

  书中的图片来自于世界上最杰出的二十位摄影师之一的约翰.亨德里克森;书中的文字是美国知名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巴拉特•康奈尔四十余年自然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几十种自然体验以及大自然的探索活动凝结其中,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将看到的感知到了转化为个人的自然体验,带领读者每天都进行一场大自然的旅行。

  感悟自然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前往风景宜人,远离喧嚣的宁静之地。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皆可成为心中的优美风景,通过这些优美的文字以及图像亦可感知来自大自然的美丽。最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我们能否完全静下心来去倾听这些隐藏起来的自然之声。

  《倾听自然》读后感(九):仔细聆听,感知自然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想亲近大自然,不要只把大自然当作背景,而是要走进它、真正地去认识它。

  我们大多数人都称自己热爱大自然,可是热爱它,却真的了解它吗?我们对它的了解总是少之又少、更是鲜少去倾听它、观察它、记录它。美国知名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巴拉特•康奈尔在《倾听自然》一书中结合自己几十年自然教育实践经验,设计了几十种体验与探索大自然的活动,邀请我们进入自然的静谧之中,去倾听自然的语言,感悟自然的力量。

  这本书的编排别具匠心。以记录本的形式按照一个月31天编排,每天一个主题,每天的活动内容里包括作者一段鼓舞人心的自然隽语、一个相关的自然主题,写下的文字带着故事性,即使是一些自然活动的情节、片断,也有给人启发的空间和内涵。那些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小行为小故事,如果我们仔细看后去想,都是有意义的。

  《西雅图酋长宣告》里有一句话:“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发生在大地上的一切,也将发生在大地的儿女身上。”自然给予人类的回馈是丰富的,但是倘若人类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自然、善待自然。

  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热爱、尊重自然人士以及他们的自然活动记录。譬如:约翰·缪尔,譬如,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等。身在自然之中,我们也是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一个成员,怀着喜欢、感激,同时又有着敬畏之心。倾听自然的语言,了解自然中的万物,动物、植物、昆虫、微生物,以及各种有机的物质,都值得我们去留意、去关注、去观察,了解它们,也让我们看到自身的有限性。但是自然却让我们身心放松,听鸟鸣虫叫、甚至是呼吸着自然中的空气,闻闻泥土和花草树木的气味,都能让我们忘却烦忧。

  喜欢约瑟夫•巴拉特•康奈尔在书中写的那些小短文,隽秀而有禅意。譬如:“只有当我们的思绪非常平静的时候,才是一个人的最完美的自然状态。”身处大自然中的静谧而悟出这些极有哲理的话语,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自然纯净了人类的思想。

  我以热爱大自然自诩,读了此书后,更觉自己对自然有太多的不了解。若能坚持每月每日倾听自然、记录自然笔记,数年累月后,再翻看,除了震撼还会有更多的收获吧。

  《倾听自然》读后感(十):打开心门,走进自然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广为人知的部分。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便是对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与阐述。而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倾听自然》的作者虽然来自外国,但同样有着向自然学习,汲取生命能量的认识。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它既可以看,也可以用,更可以写下属于自己的自然体验日记,所以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不仅是在学习如何倾听自然,更是在寻找自我与自然的连接,寻找令生命更加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方法。

  作者将美丽的自然摄影图片,印有自然隽语的“日记页”,与自然活动相关的记录或释义,按顺序编排,组成一个31天的循环。读者可以按照书中的指引去寻找自然界里的声音,尝试运用“安静冥想”、“扩大视野”练习等方式进行自然实践,专注地去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或动物,记下它的特征,感受它们的美妙,并表达出自己的爱与赞赏。

  自然界的美丽与活力是始终存在的,只是现代生活的纷繁忙碌与紧张麻木使人们失去了感知和欣赏周围世界的兴趣与耐心。离开城市,徒步旅行,练习瑜伽,观鸟赏鱼,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种改变,开始刻意地去接近自然,但如果缺少感知自然的能力便不能很好地深入其中,真正欣赏到自然界的美妙。《倾听自然》最值得借鉴的思想就是把置身大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静静聆听自然界的声音当做一件重要的事。

  书中的图片由美国自然摄影师约翰•亨德里克森拍摄,山川、湖泊、落叶,鸟类、蝴蝶、雄鹰都是他镜头中的美景,通过观赏这些图片,读者会不自觉地被自然之美吸引,产生亲自去找寻这些美景的冲动。而另一位作者约瑟夫•巴拉特•康奈尔则是美国知名自然教育家,通过他的分享,读者们可以更直观地学习自然理念、自然体验方法,享受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

  倾听自然是一种全然不同的体验,唯有亲身实践可以体会。不论是宁静的风、滴落的雨、花开时刻,还是鸟鸣、流水、竹林沙沙,如果不用自己的耳朵去捕捉,那就无法找到自我与自然的融合统一。所以,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打开心门,去走进自然、倾听自然,做回自然之子,找回生命中最初的感动。

  :23页和125页的图片是相同的,但名称和拍摄地却不同。125页应该是对的,23页的应该是编排错误没有放上正确的照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倾听自然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