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武侠物理》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3-23 03:41: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武侠物理》读后感100字

  《武侠物理》是一本由李开周著作,悦读名品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侠物理》读后感(一):当郭靖遇上海森堡

  武林高手要怎样的速度才能在水面上飞奔?欧阳锋自千丈高峰落下为何不伤分毫?烈火决不能熔的圣火令是如何铸造又是怎样雕上花纹的?五鼓断魂香和含笑半步颠包含哪些化学成分?这些真是有趣的好问题!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来进行科普,真是有趣的好思路!我甚至能想象作者想到这个点子时的兴奋与激动。

  应该说,不但思路有趣、问题有趣,作者的分析和文笔也很有趣。但有了好问题、好思路、好文笔,还需要有好的内容、好的结构才行。这是摆在作者面前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先说结构。写武侠里的科学,到底是以武侠为主线呢,还是以科学为主线呢?毕竟是科普书,武侠只是引子,所以作者决定以科学为主线。于是,《武侠物理》要讲力学、能量、声光电,甚至量子物理和相对论。但到了《武侠化学》,这种结构安排就开始乱了,作者似乎没法完全按化学的内在逻辑来安排了,前面还能元素周期表、金属毒药,最后又来了个“退隐江湖生存指南”。

  再说内容。武侠和科学毕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码事,金庸等武侠作家在写作时并不会想着科学问题,所以真正的好问题太少了,靠武侠小说里的科学内容来支撑起科普物理和化学的写作结构,臣妾做不到啊!怎么办?这可难不倒作者。金庸不够可以古龙,古龙不够可以温瑞安,武侠作家都用光了,还可以水浒传,西游记,实在不行还能把斯坦·李老爷子的漫威宇宙也扯过来一起乱炖。实在还是不行,就干脆生拉硬扯,用上“形似大法”和“想象神功”,拿凌波微步来表述测不准原理,用五行阵、八卦阵、天罡北斗阵来模拟与电子的轨道,用石破天和石中玉来比喻同素异形体;看见火折照明就能想象质能方程,发现谢逊在海上漂流不死就想象他用了反渗透膜来净化海水。到后来干脆连武侠不武侠也不管不顾了,牛顿、苏东坡也能独立成篇,甚至连黄药师引用了一句汉赋“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也可以作为武侠的主线伸发开去,也真算是“病急乱投医”了。

  《武侠物理》读后感(二):物理探求者:我成功地扔银子砸坏了一堆东西

  相信各位都看过不少武侠小说、电影和电视剧,在这些作品中无一例外地都会提到一个著名的桥段:当一个大侠吃的酒足饭饱后,会喊店小二结账。可是等人家来了,却根本不鸟人家,只是站起身离开座位,拿出一锭银子,头也不回地掷在桌子上,同时潇洒地说一声:不用找了。

  乍一看起来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就是那么一扔嘛。可仔细想想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几个人能扔那么准,不砸盘、不砸碗、不砸人还平稳落桌子上。因此,本人为了试验大侠们扔银子怎么会扔得那么好,所以进行了一次实地演练。

  准备材料如下:

  1米高木头方桌一张(一定木质,其他材质不行);350克铁块一块(土豪用同重银子更好);盘子一摞(不要少于10个,要不不够你砸烂的,建议去10元店买)。

  实验方法:

  请将桌子上放满盘子,只留下少许空地,然后请到离桌子1.5米到2米的地方,然后用铁块往桌子上扔。

  本人实验了大概80多次,大致还是没有掌握大侠扔银子的办法。第一次本人直着扔,结果还没落桌子上就听稀里哗啦,盘子先碎了。第二三次都是故意往空地扔,可是却弹起来还是砸坏了盘子。到50次我掌握了一些,用扔回旋镖的办法,兜着手扔,可惜还是砸在桌子上弹了起来。到73次之时,我已经扔的满桌子都是碎瓷片,终于有一次成功了,原来是碎盘子给砸跑了,没碎。。。

  总之,我是砸坏了不少东西,但却还是没有练到大侠那种抛物线砸在桌子上,而且还有坑的境界,也许是本人的确做不到吧。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试试,看看谁能练到大侠的水平。

  另外,说个题外话,郭靖第一次见黄蓉请她吃饭吃了19.74两银子,597*19.74=11785元。临走郭靖还送给黄蓉貂皮大衣、汗血宝马、外加两锭金子做盘缠。一锭是是两斤。我TM终于知道这个不会说话的闷B是怎么泡到桃花岛岛主的千金了!

  而且,我们常说真金白银,事实上不一定是白花花的,也可能黑漆漆的呢。时常看到考据党吐槽作者不懂古代物价,事实上,小说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本人曾经去实地考察,30个十两一锭的银子,毛重23斤。能够抗50斤大米上二楼的主页君,23斤银子却只能勉强抱离地面。随便怀揣几百两的绝对都是武林高手!

  .以前在朋友的公众号上写过类似的,这次进行了大幅度整理和修改。。。

  《武侠物理》读后感(三):好玩的物理 -读《武侠物理》

  学生那会,物理一直是我的短板。现在想想那些课堂上老师讲的功率,地球引力,磁场着实让人难以理解,还有那些枯燥的公式变来转去,让人心烦。总之,就是觉得物理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的照本宣科,黑板上平铺直书的定律让人更加提不起兴趣来。但是说起武侠小说,那我可是一个金庸迷,《雪山飞狐》,《射雕三部曲》,《鹿鼎记》等那真是一句不拉的看了又看,小时候最羡慕的是武侠剧中的人物都有轻功,每次过家家,都想有这样的轻功。《武侠物理》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作者是怎么把这个看着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联系到一起。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饶有兴趣的翻开这本书。

  学过中学物理的人,肯定分析过重力,地面支持力,地面摩擦力,绳索牵引力,空气阻力五力和在一起的受力图,看着这么多力学分析,是不是很头大呢? 我现在还想着当时做的那个斜面力学图呢。但是在这本书中,用人肉风筝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天龙八部》第二十 八回中,聚贤庄的少庄主游坦之辈阿紫擒住,用一根绳索栓在马后,放起了人肉风筝。

  在《天威》第二部分第六章,李布衣和何道里再次对决,所谓:“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那何道里摆布的什么诡计? 其实这个就是利用水雾是由无数小水珠组成,每个小水珠都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一道光从水珠的球面的某一点射入,会折射到球面的另一点再从这一点折射到其他点,就形成成了多种颜色。在结合球面的特点,轻松的解释了为啥彩虹是弯曲的特点。看似很难的球面体的光学问题就这么轻松的再现了。

  《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郭靖被困桃花岛,在迷宫般的密林中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听到黄药师的箫声。江南奇侠方振眉也有与黄药师媲美的”移声”绝技。古诗中亦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个是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现象,但是如何从物理上解释了。通过这两个事情,我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声波的传播方式。

  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结合物理知识来讨论为什么。一阳指,乾坤大罗移等大功力的武功,引入我们生僻的物理学知识,让我们突然感觉,生活中处处都是有物理的。比如我们的农村的抽水泵,还有平时用的真空包装,甚至是孩子玩的氢气球,每一种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学知识解释出来,这自然而然给了孩子们思考的灵感,从而不惧怕物理,喜欢上物理。

  《武侠物理》读后感(四):武侠演绎的物理,让物理更有趣:《武侠物理》书评

  武侠演绎的物理,让物理更有趣:《武侠物理》书评

  还记得我上学那会儿的中学时代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武侠小说名家成了男生们常挂在嘴边的名字,他们的武侠小说则是被男生们追捧得爱不释手,偷偷藏在课本下看得比课本有味很多的精神粮食。金庸《天龙八部》人生万象,尽归于尘;《射雕英雄传》则是气势恢宠的英雄史诗,男女主人公都创了武侠世界的一种类型;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一个崭新的江湖……而这些豪情侠气的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还是要数小说中主人翁的武林神功了吧。

  我不爱看武侠小说,但是特别喜欢看由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记得当年也是被电视上那些武林神功所迷倒,甚至想这世上是真有如此神功还是虚构呢?尤其是那些“凌波微步”、“蜻蜓点水”、“瞬间漂移”,看起来神乎其神的武林神功到底是怎么练就的?到时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因为中学物理学得不好,对这些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今天捧起这本《武侠物理》才感觉自己真的是上了一个假中学啊。原来初中物理那些深奥艰难晦深的知识通过武侠小说中的武林功夫居然可以解释的入戏轻松,居然可以这么容易就得到理解。原来物理也可以这么简单,为什么当年却始终不得入门?看来我那个时代太缺乏对于科学的兴趣了。

  这本书从武侠世界来解释物理现象以及物理原理,通过武林功夫将速度、力度、功与能、声光、电场磁场气场、量子物理等等活脱脱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有醍醐顿开的感觉。以前看电视电影都惊叹主角的武功高强,从来没有将其与物理联系起来,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那些所谓的“无坚不破”其实就是速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是《笑傲江湖》里的辟邪剑法,还是《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抵挡号称天下第一的六脉神剑,都是因为速度“快如闪电”“势如疾风”。

  印象很深的还有每一部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都会有功夫盖世的武林高人会伸出双手将突然挥舞过来的刀剑紧紧夹住并在瞬间折断。其实当时就在想:双手那么光滑,怎么可以将刀剑抓紧还能折断呢?看了这本书纵欲让人明白了:原来是摩擦力的增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武林侠人拥有非常强大的掌力,而因为掌力增大了摩擦力,从而造就了“童子拜佛”的神功。

  物理对于我来说一直是枯燥乏味、艰深难懂的,所以平时几乎不会去触及这门学科的东西,但是阅读这本《武侠物理》却让我感觉很轻松,没有枯燥得令人乏味的定律解释,没有生搬硬套的物理规律讲解,有的只是通过武侠小说中的神奇武功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演绎的物理和与大家聊天似的对于武功的分析。神奇的武侠世界里居然暗藏着如此多的科学玄机。用武侠演绎出来的这部物理解读书籍,确确实实让物理也像武侠一样充满了诱惑,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轻松有趣。我想这样一本书应该是任何年龄、对物理有无兴趣的人都可以爱不释手的。爱上物理就从这本书开始了!

  《武侠物理》读后感(五):一点儿都不正经的物理学

  这两天刚刚读完了一本名叫《武侠物理》的书,感觉好久没看到这么有趣的书了。作为豆瓣的忠实粉丝,感觉一定要在下面评价几句。

  这几年,接连看了朋友新博士的《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以及叶老师的《金庸政治学》,开始重新对武侠小说产生了兴趣。不过,无奈于每天工作太忙,没时间像上学那样重新细细品读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等人的名家名著。这不,前几天和叶老师聊天,他问我,想不想看看武侠的物理学。

  我心说了,武侠还有物理学?武侠小说不就是消遣用的小说嘛。叶老师当即否定我:NO!他给我推荐了他的专栏朋友李开周的这本《武侠物理》。据说李开周是个挺神秘的人,成天捧着一本《数学建模》看,结果就用这本书做起点,他竟然写出了10几本书和大量文章。真是颇有点儿鬼才马伯庸的意味了。(这里祥瑞御免一下)

  我打开书,首先感叹的是作者的逻辑。从初中的牛顿力学开始,一直讲述到现在的前沿科学反物质等。当然了,里面的内容不是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将我们在武侠书中最为羡慕的一阳指、吸星大法、乾坤大挪移、劈空掌、狮吼功等绝技,进行科学的分析,告诉我们其中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比如他将大侠修炼内功比作发电,让我眼前有了一副大侠秒变发电站的感觉。他将郭靖的肚子认为是磁场,内功的运动就是磁力线圈,这就是磁力交流电;然后又将郭靖偷学到的用手在铁砂中插入插出定位为火力发电;接着将郭靖在山洪爆发中练功定位为水力发电;黄药师和师妹练剑属于摩擦起电;虚竹等人可以依靠他人传递内力,也就是像靠充电的蓄电池……着实令人哈哈大笑,的确是太有趣了。

  另外一段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使出乾坤大挪移,想将被赵敏困死的六大派高手从万安塔中救出。当时火已经烧到第9层,高手们全部在顶层第10层,面临的结局只有两个,一是被烧死,二是跳下去摔死。这时候张无忌就在地面上喊了,大家都跳下来,我接住你们。我们的李老师这时就开始严谨地计算了。先算出男性高手跳下来张无忌收到的合力是7840牛,女性高手跳下来张无忌收到的合力是4900牛,也就是说张无忌直接用手接,那么整个人都得被压死!压死!好嘛,按这么玩,金庸老先生的书还没写一半呢,主角就提前完蛋了。当然,张无忌的主角光环救了他,也成就了后面的大事迹。

  物理学吗,本来是一门很诱人的科学,可是我们上学时生生被变成了考试专用。《武侠物理》算是脱出了这个圈子,让大家在寓教于乐,顺带重新发现一下什么是物理。李开周老师的这本一点儿都不正经的物理学书真是很“正经”呢。

  后来我把这本书传给了另一个朋友,他看完后对我说:“有时候嘛,读书和做学问真不用太过正经,每天玩乐着去做,也许还能比正襟危坐更能做出结果呢。”这句话没毛病。

  最后,借用我们叶老师的口头语说一下,祝每个爱读书的好人都能学到更多的有趣知识,好人一生平安。

  《武侠物理》读后感(六):物理还可以这样啊

  一提到武侠, 大家都眼前一亮, 武侠剧也好武侠小说也好,武侠长篇评书,我们可是看了不少听了不少的。 那里面的大侠或者身负强大内力,或者有着绝世神功,打遍天下无敌手,惩恶扬善,成为人们的救星、大英雄。 一提到物理,你会想起啥? 我第一反应是牛师傅, 这位牛师傅大家都很熟悉, 从小学的时候大家都听过一个被苹果砸中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所谓大家觉得很平常的事情, 科学家却发现了不同之处。 于是初高中开始, 大家的物理书中就存在着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定律。 然而,要让你在武侠剧里发现这些拥有着超强武功的大侠身上关于物理的特点, 你能找到么? what? 武侠剧跟物理也贴边吗? 老师你好好跟我讲讲, 我要听听哪里有。 以上是我看到这本《武侠物理》书名的时候第一个印象, 高中时候的我读理科, 老实说跟数学那些公式不同的是, 物理能解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的问题, (至少我当时是那样想的), 不过要说武侠剧里面的人呢,这本书的名字就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心。 提起大侠大家能说出几个呢? 《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郭靖、黄蓉,《神雕侠侣》里面的杨过,还有《天龙八部》里面的乔峰、段誉, 总之是很多。 对应的你现在还能说出多少关于物理的知识呢? 老实讲,毕业之后好多的忘记了, 正如开篇的时候所说的, 当时的我们把它纯粹当成了一门考试的学科, 没有应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里面, 很多的公式也变成了和数学计算一样的一道道的题目, 然后实际用起来的话反而不会了。 作为一本科普的书籍,那些大侠的神功哪些是能在现实中确实能实现的, 哪些又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呢?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那么玄幻的神功里面, 洪七公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在雪地里睡觉而没有被冻死呢? 按理说穿的再厚在冬天外面也是很冷的, 这里雪花覆盖在身上显得很冷, 实际上松散的雪花隔离了冷空气和人体, 身体的温度就不会降低继而被冻死了。 这本书涉及的范围从重力、速度、光学、力学、量子、电磁波等等,用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方式讲述了物理学你觉得会很枯燥的内容, 作为一本科普的书籍, 这本书是有趣的, 带你发现,《功夫》里面,天下功夫唯快不破的关键, 行动迅速的大侠到底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达到那么快的速度。 乔峰的脚力到底快还是慢,段誉的凌波微步又是靠什么躲过敌人的一招一式呢? 传说中的宝剑是怎么一出剑匣敌人的武器就离手了呢? 物理其实可以跟武侠一样好看, 虽然很多中学时代的知识都已经遗忘了,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如果当时有这么一位老师讲课的话那就好了。 物理不枯燥,武侠里的情节在物理的观点中被讲解出来一样的精彩。

  《武侠物理》读后感(七):一本正经地和你讲武侠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只要有江湖的存在,那就肯定有武林。因为很多原因,我们现在早已见不到传说中的武功和武林人士了,现实中取而代之的是用来强身健体的武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人对于武功的了解,都来自于小说家们笔下的武侠小说,那一段段精彩绝伦的描写,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观看一场场酣畅淋漓、光怪陆离的武侠打斗之中。我们开始认为武侠、武功都只不过是存在于小说之中的虚构产物,那么,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呢?武功的存在,是不是真的违背了我们现实世界的运行法则?是不是真的超越了现有的科学所能解释的范畴呢?作为一位父亲的作家李开周先生,为了给正在上学的儿子增加一些学习物理学科的乐趣,开始搜罗资料,编写物理与武侠小说相结合的趣味科普书籍,也为我们阐释了武侠世界的物理原理,以及用物理定律来解释各派武功的现实效果。那么接下来,就请跟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武侠·解密》。。。。。。(咳咳,跑偏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出自电影《功夫》中的角色火云邪神的一句台词,纵观武侠届,不论是《笑傲江湖》里的辟邪剑法、独孤九剑,还是《武林外传》中白展堂的葵花点穴手,武功出手的快,成了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之一,那这个快,要快到什么地步呢?白展堂说:“指如疾风,势如闪电。”于是,李开周先生就开始了他的研究,咱们先来找找风速和闪电的速度相关数据,风速是300m/s,而闪电的平均速度是14万公里每秒(接近光速的一半),于是乎我们看到了李开周先生眼里的“葵花点穴手”:白展堂施展绝招,手指如疾风闪电飞出,瞬间拽断了他的骨骼和肌腱,整个手臂飞出了大气层,然后迅速被燃烧殆尽。。。。。。当然,除了这个问题,还有十分关键的阻力问题,这个问题带来的就是快速出拳导致摩擦生热,这个时候的手臂表面会高达几百度。。。我好像闻到烤肉烧焦的味道了。。。只要你能够克服完这些势能和阻力问题,发出如此神速的招数,那其他地球人都没法做你的对手了,“唯快不破”这个道理,还是没错的,只不过克服这些现实难题。。。我选择留给未来的人类进化,指不定以后咱的骨骼肌肉强度还有皮肤耐高温程度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对于武侠的世界观,其实都立足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武功的基础——内力。没有内力,你练不了武功,那这种东西是个什么鬼呢?咱们物理学把一个系统内部的力称为内力,而武侠世界可不是这解释,武侠世界的内力是一种存在于人身体内的“气”,这被一些人进一步解释为我们人体自身的生物能、生物电,只是,我们现实世界里的生物电,根本不足以做到隔空取物、隔山打牛,要做到这点。。。你可能需要对你的基因进行大改造,而十几年前在我们身边非常“流行”的所谓气功大师之流,其实只不过是一群披着武功外衣的骗子罢了,内力,终究是无法在现实世界实现的。

  李开周先生从武侠经典之中收集素材,又辅以物理知识,让我们能够在现实层面看到武侠的全貌。有些武功我们或许可以实现,有些武功却是痴心妄想,翻完这本书,我想起一句话:“小时候看武侠的那个少年,终究是长大了。”武侠是几乎每个男孩子心中的梦想之地,只是,我们还是得长大,看到现实。用物理来重新定义武侠,我觉得很好,推荐青少年阅读。

  《武侠物理》读后感(八):武侠让物理如此简单

  当我看到有朋友推荐这本书的,迫不急待的约来读。因为我家有位对物理很头痛的同学,虽然是初三才增加的物理课,可是我家丫头就是对物理没兴趣,我特别希望这本很特别的《武侠物理》能引起我家丫头对物理的好奇和兴趣。

  相当年我上学的时候金庸的武侠小说特别的流行,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非常喜欢看,有的上课偷偷看,有的课间抓紧点滴时间看,有的下了晚自习就在被窜里悄悄地用手电筒照着看,那劲头儿可比看物理化学书积极多了。如果把看武侠小说的十分之一的精力拿出来读书,也能考个好成绩啊!

  李开周的这本武侠秘笈写的真是全面又详细,本书一共7章,包含了速度、力度、功和能、声和光、电场磁场气场等7个方面。在速度那章,书上讲述了“无坚不破,唯快不破!”的原理,当高手出手速度足够快的时候,快的没有空隙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保护罩,让对方无机可乘,原来什么行如流水,快如闪电都是以速度为基础的升华。

  看到速度那章,我想起初中的时候一运动会,班里有几位同学都报名参加赛跑项目,结果在100米赛中得到第一名的同学在5000米的长跑中却没能坚持到最后 ;在100米短跑中名次最后的同学却在5000米的长跑中拿到了第一名,那时候一直不知道会是这样?在读了这一章后明白了,有的人暴发力强,适合短跑;而有的人加速时间长适合长跑,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将自己速度发挥到最大限度。暴发力强的人加速度大,但是内力好的人加速度时间更长会坚持的更久,这就是致胜的法宝。

  在泥鳅功与童子拜佛那课我们了解了摩擦力。儿子小时候骑过四轮车,儿童车的轮胎都是粗粗的,上面布满了深深的花纹,我还记得儿子当时问我:妈妈,为什么我的自行车怎么也骑不快呢?我当时告诉他:小孩子的车轮胎粗,刻满了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不至于速度太快,让你们摔倒!他当时还问了一句什么是摩擦力?现在他已经上小学了,骑的也不再是儿童车,自行车轮胎也是细细的,表面光滑的那种,在公路上骑起来速度很快,他说跟风儿一样。现在再跟他讲,两个光滑的物体表面之间摩擦力小,这样移动的物体的速度就快,所以现在的自行车骑着更快。闺女看到这课时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蜘蛛侠的手是光滑的表面 ,还能爬上那些栋摩天大楼吗?是啊!如果蜘蛛侠的手也是光滑的,大概他跳到大楼玻璃上的时候就会像坐滑梯一样滑下来。

  书里一些高中的物理知识丫头看不懂,她只挑她现学的看的懂来看。她现在正好在学凹透镜和凸透镜,或许女孩子对这些知识天生不感兴趣,总是傻傻分不清。在这课里丫头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说凹透镜是会聚透镜,凸透镜是发散透镜。当看到何道里被李布衣用一面凹镜反射回来的光线烧到时候,丫头笑了起来,好像恍然间就明白了。

  丫头说如果所有的课本都能跟这本《武侠物理》般有趣,估计同学们上课都不会再昏昏欲睡,个个都会精神饱满,聚精会神的听课了。物理知识用武侠套路来解释更通俗易懂,更引人入胜。

  武侠把物理分解的更清晰更简单。物理把武侠解释的更明白更透彻。武侠让物理如此有趣!让我们都爱上物理 爱上武侠吧!

  《武侠物理》读后感(九):银钩铁划张翠山=一个普通的电磁炉?

  一个令人悲痛的记忆在拿到这本《武侠物理》时清晰的出现在眼前,那就是高中的某一次期中考试,我的物理成绩是16分。16分啊!同志们,是什么概念?闭着眼睛瞎写估计也能考出比这好的成绩。但说到武侠小说,那可是来劲了,不能说对金庸古龙倒背如流,那怎么也是对小说情节信手拈来。武侠和物理这两个完全不搭边的东西居然被作者揉成了一本书,可以说是非常的奇葩了。《武侠物理》从目录结构来看,由浅入深,从初高中的力学开始,一直深入到前沿领域的量子物理,甚至涉及霍金研究了一生的黑洞。对于我这个物理学渣来说,简直是一次完美的复习。

  力学可以说是经典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学生时代在这一部分似乎还能跟得上考试的节奏,现在分析一下物体受力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一个武林高手飞檐走壁,自身产生动力,克服重力影响向上跃起,利用摩擦力施展“壁虎游墙功”。可是当提到“动量守恒定律”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就有点迷糊了。书中用《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七回百尺高塔任回翔举例,六大派高手被困万安寺塔顶,张无忌施展乾坤大挪移将众高手从塔上救下。看书时只觉得张无忌功夫了得,救人于危难,虽然不喜欢这家伙的性格,但总算也是个主角,看起来过瘾,丝毫没有想过如果放在现实中,有没有可能实现。可《武侠物理》却从物理学的角度认真分析,计算出张无忌在地面接到男性高手时受力8624牛顿,接到女性高手时受力5390牛顿,这么看来如果放在现实中,张无忌应该会被压成一滩肉泥,什么高手?都是Bullshit!当然书里也对这一段救人的情节进行了调侃:

  “俞莲舟的身子向横里直飞出去,一摔数丈,‘啪’的一声落在地上,口喷鲜血,四肢折断。在弥留之际,他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道:‘大师哥……四师弟……你们都不要……都不要跳……平抛运动改变不了……下落速度……’塔上众人见俞莲舟居然活活摔死,齐声叱骂起来。”

  现实中如果众位武林高手有这样的物理学素养,估计也就不会冒险从塔上跳下来吧。读到这里不禁想到《武林外传》中吕秀才活活说死姬无命那段情节,知识就是力量!而物理知识可以让武林高手保住性命。

  另外在书中有一节叫做“大侠的功率”。单单读到这个标题,就已经要笑死。大侠,功率,什么和什么啊!严肃点,通过物理公式,真的可以计算出一个武林大侠的功率。《射雕英雄传》中灵智上人初见全真七子王处一,想着露一手,在金盆中运功将水烧开,小说中那可是算露了一手,让王处一都不敢小觑。但如果用物理公式计算一下,灵智上人用内功烧水的功率是1344瓦,和小功率的电热壶差不多。此外,还严肃的计算了张翠山使出“梯云纵”功夫的功率是3600瓦,相当于一个普通的电磁炉。这让我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由家用电器组成的江湖。除此之外,书里还有不少这样的笑点。

  单说到物理学,第一反应总是有那么一点点严肃,可《武侠物理》这本书却从另一个角度让物理学变得有趣起来。我想如果在初中读到这本书,我的物理成绩大概不会这么惨不忍睹吧。

  《武侠物理》读后感(十):物理居然这么好玩

  记得以前看金庸、古龙或者温瑞安的武侠小说的时候,那可真称得上是废寝忘食,不止是一本书在手、任凭它地动山摇——那根本不算什么——而且是一定要把一整套看完,情节从始到终有了一个确定的结果,这样才肯罢休。但另一方面,看那些数学、物理、化学——哪怕是关于这些学科的科普故事读物,也很少有达到废寝忘食地步的时候。为何?就是因为武侠小说引人入胜,完全可以产生前所未有的吸引力,而且是更加自愿自觉;但那些知识类的书就不那么一样了,反正也不忙在一时就要看完,不如慢慢来吧!基本上完全就是两种天地。

  但如果存在一本如李开周所著的《武侠物理》这样一本书呢?!当“武侠”这个足以产生重大吸引力的元素和“物理”这样一个多少有点让人觉得比较为难的素质凑到一起,它们的合力,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确实没想到这本书是这样的有趣——比如说速度,美国能源部测算出地闪电平均速度是14万公里每秒,将近光速的一半;地球上最快的风速是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每秒最快300米……理解这些单纯的速度数据,是不是感觉没有多少感觉呢?但是,如果是要让你读金庸小说中的那一句话:“东方不败只握一枚绣花针,可是身如电闪,快得无与伦比,虽然身法与招数之中仍有破绽,但这破绽瞬息即逝,待得见到破绽,破绽早已不知去向,决计无法批亢捣虚、攻敌之弱。”研究一下,东方不败那个“身如电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速度呢?再比如说《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七回的故事中,当欧阳锋被黄蓉设计骗上一座雪山之后,到了第四天,天空又飘下鹅毛大雪,他们都以为欧阳锋必定会冻饿而死的时候,哪知道欧阳锋却突然从峰顶上跳了下来……寻常人从山顶上这种跳法,那是必死无疑,可是欧阳锋却没事,一是因为他借用了自己制作的简易降落伞的帮助,增加了浮力;二是因为他在落地前借助了大旗的弹力,得到了一个小小的缓冲。

  看这两个例子,单纯说速度与浮力,是不是比较无聊一些;而结合了武侠小说的情节来讨论其中的为什么,虽然依然还要涉及到看似枯燥的物理概念和知识,但是不是立刻会无来由地来了精神了呢?!在《武侠物理》中,谈到了速度、力度、功和能、声和光、电场、磁场、气场以及量子物理等,切入点都是武侠小说中的那些非常熟悉的人物角色的行为——仅仅是因为在解释这些物理名词的时候,是举了武侠小说中的例子,于是顿时感觉“蓬荜生辉”、眼前一亮了呢?的确就是这样的效果。这就好比是来几个问题,问“阿基米德能撬起地球吗”和问“灭绝师太为什么打不死张无忌”这两个问题,不管两个问题的真实难度如何,但对后一个问题的好奇心,数量和程度上绝对要超过了前者,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

  当一本旨在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书,做到了如同《武侠物理》这般有趣、这般好玩的时候,恐怕在无比好奇、无比开心的时候,那些数据、那些知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比起单纯的接收那些知识来说,效果肯定不一样!

  所以,李开周说,“让物理像武侠一样充满诱惑”。这还真的不是在吹牛!神奇的武侠世界里隐藏着的科学玄机,只会更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武侠物理》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