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是一部由雅克·里维特执导,赛尔乔·卡斯特利托 / 简·伯金 / Jacques Bonnaffé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影评(一):不急,慢慢叙述
老年的里维特用老朋友去演自己的心绪,娓娓道来,
马戏团的节目在导演设计情节中作为间歇,
所有的感情也娓娓道来,
不急,慢慢叙述,1个半小时而已,
解构稳定。
《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影评(二):大师遗作
没想到这竟是新浪潮大师里维特的遗作。一反他过往冗长的传统,仅80多分钟,也许是老人家要讲的都已经讲得差不多了。导演用简练的笔墨叙述出一个轮廓清晰的故事,不算太有趣,却捕捉到马戏团表演的精髓,比如小丑、杂技演员。风韵犹存的Jane Birkin和意大利男演员Sergio Castellitto之间的对手戏颇有意思。最后演员轮番出镜谢幕的形式很棒,而结尾山峦上的圆月更让人遐想不已。电影大师又走了一位,但新浪潮精神却依旧留存,熠熠生辉。
《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影评(三):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 36 vues du Pic Saint-Loup
新浪潮老将雅克·里维特(Jacques Rivette)的新作,好友Luc在豆瓣上也推荐过,所以我毫不犹豫得选择了这部电影。尽管在播放时间(84分钟)上和他之前的作品比较起来短了许多,但是电影中一样存在着一个需要逐渐剥离解决的秘密。酷爱戏剧的里维特让演员在杂技团的舞台上展现自我。电影通过小丑的抛盘子节目贯穿始终,而Vittorio的介入成了这个家族马戏团和Kate寻找过去和进行自我拯救的外因。Jane Birkin和Sergio Castellitto可爱而又有趣的对手戏缓和了有些沉闷的情节气氛。
《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影评(四):小丑表演
“过去的事情无论多痛苦回忆起来却总是甜蜜。”
小丑不断地重复着并不搞笑的表演,一遍又一遍,把尴尬推向极致。我想关掉播放器,作为观看者我想要制止这种尴尬,第三遍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个小丑已经跟我没有了关系,我恢复了平静不再觉得焦虑和不安。原来这个场景只为让人面对自己的“尴尬”一种类似于精神分析的治疗,面对创伤,才能治愈。再次回味整个影片的结构,圣狼峰之行是一场治愈之旅。即是一场直面内心伤疤的痛苦之旅。
痛苦与神秘体验
精神上的痛苦体验是“神秘主义”诞生的温床,一切重复、实验性制造痛苦的手段都是创造观影神秘体验的技巧。这就是里维特的神秘主义。
《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影评(五):小丑剧团却不是喜剧
一个开保时捷敞篷跑车的意大利男人和一个开三菱越野车的巴黎女人在乡间小路上相遇,然后男人居然跟随着巡演剧团驻扎下来成为编外人员,还在剧团里演了很不错一场shock摔盘子秀。
故事的结局却并不是他们相爱了这么简单,包括男人精心准备好紫红色娇美的花束等着女人,女人从出租车上下来却说“别和我说话我要休息“这样残忍的对答。
其实无所谓情节也就无所谓结局。两种生活方式也不是对抗的。到底是开着敞篷跑车说自己就要生活在别处一生都在deplacer更矫情,还是身在剧团心怀巴黎念念不忘15年前旧事更做作,观众也不想细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或大或小,如有人旁观,并能理解,那么就交一个朋友吧。也许我们转眼就会离别,但在当下,我们彼此真诚相对,也从关注的目光中获得安慰。
一部充满大人味的剧,把它标为喜剧片也许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小丑剧团的缘故。但是哪里又有喜剧的元素呢?连小丑的演出也是那么的严肃,他们总想超越自己的表演,而这个闯入他们生活的奇怪男人带给了他们新的元素。此外大段大段的心理独白,和环形的剧场又给电影增添了很多舞台感。尤其是接近结尾的告别戏中,三个人轮流对着镜头诉说,不免让人怀念起布莱希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