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古训: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日期:2021-03-21 06:30:24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阅读:

古训: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者 :儒风君

  作家梁晓声曾说:“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教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也是一个家庭,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穷养富养,都不如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教养孩子要趁早

  《颜氏家训》里讲:“教子婴孩,教妇新来。”

  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从婴儿开始;

  教育媳妇,要从刚娶进门开始。

  颜之推认为,教子如同种田。

  春天辛勤育苗,秋天才能收获果实。

  人也一样,小时候,精神专一;

  长大后,思想就逐渐变得分散;

  到了成家立业之年,身体及性格早已定型。

  颜氏子弟,从五六岁起就要单独教养。

  勤学好问的,很快就能读通《论语》;

  资质愚笨些的,也能识字知礼。

  平民百姓之家也是一样:

  农民的孩子,从小跟着父母学种地;

  商人的孩子,耳濡目染懂得商场上的规矩。

  一旦错过最佳时机,等到孩子长大了,就会一无所长。

  这时才想起管教,只会难上加难。

  过严,就怕过宽

  古人云:“爱而有教,严而有慈。”

  父母慈爱而又有威严,子女敬畏才能生孝心。

  教子之道,最好能介于宽严之间,持守中正。

  如若把握不好这个度,宁可过严,也不要过宽。

  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

  父母教育子女,最怕一味溺爱。

  孩子做错了事,本该严厉训诫,反而给予奖励;

  孩子说错了话,本该严肃责备,反倒不了了之;

  对待孩子生活方面的要求,却又尽可能地满足,丝毫不懂节制。

  长此以往,孩子终归要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很多家长都担心,教子过于严厉,容易伤害亲子间的感情。

  孩子一有怨言,做父母的就会狠不下心。

  《易经》的爻辞讲:“厉,吉。”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严格教子,最终也是为孩子好。

  教子过宽,容易没有章法。

  儿女在家疏于管教,走上社会难免出问题。

  你不教育孩子,总有人替你狠狠管教。

  这个代价,你和孩子都承受不起。

  言有物,行有恒

  古人云:“正则诚,诚则不怒而威矣。”

  家长的威严,不是靠板着一副脸,开口闭口教训人而建立的。

  而是靠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自然而然形成的。

  《易经》家人卦讲:“言有物,而行有恒。”

  父母作为一家之主,教育孩子不能说空话。

  言行一致,才能树立起家长的权威。

  苏轼被贬黄州时,亲自教导长子苏迈。

  某天苏迈问父亲,鄱阳湖畔石钟山的由来。

  父子二人查阅了许多书本,觉得书里的解释都不靠谱。

  苏轼并未因此糊弄儿子,而是带上苏迈,来到石钟山实地考察。

  他们在山中发现了天然形成的“石窍”,风吹过时声如洪钟。

  不仅弄懂了石钟山的由来,还留下一篇传世名作《石钟山记》。

  带着孩子去爬山,这事原本并不难。

  只是一般人不肯费工夫,宁愿翻书找个现成的答案。

  正是因为父母的懈怠,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生活好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古训:穷养,富养,不如教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