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21 02:29: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摘抄

  《雪山上的达娃》是一本由裘山山著作,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山上的达娃》精选点评:

  ●并没有什么“传奇”。狗狗视角的加入活跃了叙事的气氛,否则这个作品就真的太“红正”了。虽说作者是鲁奖得主,语言的文学性倒还真不如刘海栖、史雷、李东华这几位。反而狗狗的儿童情趣做得比一般转写儿童文学的成人文学作家好。若是放在主题出版里考察,倒是各种占优势,尤其是跟同是写藏区生活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比较的时候。

  ●月亮,达娃,雪山上的月亮,这个题名起得真好。叙述上也很儿童化,特别是狗狗的视角,丰富了整个文本。信件作为线索也不仅仅是回忆,和故事当下的行进有内在联系。读这个故事总是想到《炊事班的故事》,不过小说里的人物都很正,所以排长团长孔大厨就没啥印象了。边域是值得开掘的儿童文学题材,然而假如没有生活或实访,却是万万写不成的。

  ●狗狗的性格比较偏向人类,整体偏儿童文学,的确是暑假推荐的书

  ●题材不错,可能是年纪大了,看朴实的文字易于感动......不难想见为何屡屡获主题出版奖,题材+当下信念感凝聚的需求+不难读,狗狗视角介入让叙事活泼了点,然后就变成了“儿童文学”(???)中后部比开头顺畅。

  ●特别感动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一):答案在风中

  而有一种人,他们奔赴高原,不是为了好奇,不是为了风景,不是为了写作,不是为了舞蹈,不是为了绘画,不是为了音乐,不是为了自己的任何愿望,甚至他们奔赴了高原并非己愿。但他们一旦去了,就会稳稳地站 增加高原的高度,增加雪山的高度 他们对西藏的爱不是源于感情,而是源于责任 。他们就是西藏边防军人!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二):答案在风中

  而有一种人,他们奔赴高原,不是为了好奇,不是为了风景,不是为了写作,不是为了舞蹈,不是为了绘画,不是为了音乐,不是为了自己的任何愿望,甚至他们奔赴了高原并非己愿。但他们一旦去了,就会稳稳地站 增加高原的高度,增加雪山的高度 他们对西藏的爱不是源于感情,而是源于责任 。他们就是西藏边防军人!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三):值得阅读

  非常值得阅读,狗狗的视角很独特,展现了家国情怀,兄弟感情。特别是穿插中的一封封父亲的信,很感动。作者细节处理的特别好,写大雪封山前,排长抱着一堆信给县城里的朋友,麻烦他每隔半个月邮寄一次,那种困难,那种对亲人的思念,打动了每个人的内心,当兵不容易,当边防军更不容易。年轻的士兵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守卫边防线,付出了太多的青春。在条件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能坚守下来,真的是不容易。特别值得敬佩。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四):雪域军魂,生命的昂扬

  书的封面上写着“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作品”,坦率讲,这些年看到这样的字样,“虚情拔高主题”、“假意塑造英雄”、“空洞利用感情”、“闭门编造情节”……类似这样的评价在我脑中能持续出现n分钟。

  但是,当闺女拿着书给我说“爸爸,你知道藏语里“达娃”是什么意思嘛!”“这本书太好看了,你快看完咱们唠十块钱的”……我花了两天时间看完,彻底改变了如上的印象,并对边关、雪山的卫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走失的小狗与边防战士偶遇,来到雪域高原人迹罕至的果东拉军营哨所,与战士们遭遇了雷暴、雪崩、酷寒、大雪封山等挑战,从小狗的视角,和年轻战士的视角,见证了战友的情义,亲情友情的深沉,见证了伟大而平凡的边防战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坚守,对国土的热爱。

  作为主旋律作品,感情是深厚的,表达却是真诚朴实的,不喊口号,不煽情,尽管是面向孩子的文字,不说教,不高高在上,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都是爱的真挚,真实。尤其是中间穿插的“父亲的信”,那是老一辈边防军人给下一代的守护,传承,榜样的力量,如巍巍雪山,经世不减,那是不懈的“奉献”,不灭的“军魂”。

  从小在军营长大,父亲的部队曾有这样的单位,一人驻守,大雪封闭半年,去履行职责,又要守住自我,心里没有光明,是无法积蓄和释放这样的昂扬。

  回到给孩子的书这个话题上,这样的作品,把责任,担当潜移默化于情节里,把青春,活力体现在故事里。作者说:所有的成长,都是在困厄中实现突围,所有的荣耀,都是对平凡坚守和无尽跋涉的奖赏。

  这样的作品,能给孩子种下希望的种子,去奔赴昂扬有力的生命。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五):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敬

  这本书是写西藏边境小城亚东的边防哨所的故事。在这本书之前,至少我姑娘完全不知道边防战士的生活,大约我们这个年代也没有太多让孩子们了解这些的机会。

  但,这些人一直都在,不管我们是不是赞美他们,歌颂他们,不管我们是不是关注他们,不管他们是不是出现在新闻里、报纸上,是不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一群人,默默地在祖国的边防,就如此过着半年半年封山没有手机没有信号没有朋友圈的生活。

  书,说实在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文笔稚嫩,据说是作者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有一种大人想要和小孩套近乎拼命用儿童语言说话的别扭感。有的情节硬生生地塞进去,仿佛就为了增添一点时代感。但书的视角很讨巧,用小狗达娃(藏语,月亮)和小战士黄月亮两个视角来写,一人一狗,两种心思,一种成长,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书也因此而具有了很强的可读性。

  就这样一本书,看到最后我竟然几乎落下泪来。因为,哨所的士兵是真实的,生活是真实的,困难是真实的,高原上的一草一木一物都是真实的,特别是那种本来并没有想要成为英雄,但在那个位置上渐渐生出的对那个位置和祖国的炙热感情,更是真实的。

  也许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大口号大旗帜,但,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这些平凡的英雄,需要让孩子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这些不平凡的职业,我们更需要让孩子知道在这个时代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值得尊重的生命。

  作者在卷首写道“在高原,每一种生命都很伟大,无论是军人、是藏族百姓、是大树、是杜鹃、是羚羊,还是小狗。我写下这个故事,向他们致敬”。也许这部作品打动我的原因,正是作品中拥有的这种对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敬畏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