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21 00:46: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后感1000字

  《分成两半的子爵》是一本由[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分成两半的子爵》精选点评:

  ●“我们的感情变得灰暗麻木,因为我们处在同样不近人情的邪恶与道德之间而感到茫然失措。”

  ●一个从分裂到完整的故事。新版很不错(要不要抛弃我的旧版……

  ●“我就要跨进青春的门槛了,却还躲在森林里的大树脚下,给自己编故事。”

  ●“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给自己立一条严格的规矩,并且坚持到底,因为无论对他还是对别人,没有这条规矩他将不是他自己。”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后感(一):破碎吧,因为你终将完整。

  “世界上两个造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相互撕咬,人在与自己的恶斗中体验到了“完整”的世界。虽然分成两半的梅达尔多子爵最终复归为一个完整的人,但很明显,如果没有那场分裂,仅仅一个完整的子爵并不足以让全世界变得完整。”

  卡尔维诺借着子爵的分裂述说这样一种现实,当道德和人性彻底纯粹而彼此独立,分离开同一片土壤,各自为各自字面意思上的存在而服务,它们将被异化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符号,而非生命,而人会因为处在同样不近人情的善良和邪恶之间不知所措 ,他们无法调和这样的矛盾。关于两种撕裂后极端的现实,他假设所有事物都在反對自己 人正這樣同自己廝打 兩隻手上都握著利劍。这自相矛盾的一切注定是割裂的悲剧。讲述完这个故事时,我看到战车轱辘碾压历史,有如雷声从远到近隆隆而来。卡尔维诺高举着战旗帜 正向,向人的一切分裂开战。当他迈过沉沦的一切,向我低声传秘;混沌的善与恶同样危险.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必要因素。如果没有破碎过,也自然谈不上什么完整可言。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后感(二):自知自律,方能自洽。

  

这是个完整-分裂-再完整的故事。右半个子爵说:“美好、智慧、正义只存在于被破坏之后”,左半个子爵说:“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报以同情。”不近人情的邪恶与不近人情的道德同样令人茫然失措。而现代人都是这样的分裂、残缺、不完整和自我敌对。

分裂体现在书中的方方面面:木匠单纯追求技艺精进而忽略社会用途,大夫单纯追求研究自由而忽略社会价值,教徒追求纯粹的道德至上与权利对等,麻风病人追求极致的享乐颓废与奢靡浪费...只有奶妈一直将分裂的左右子爵的行为统统整合成一个人所为:“总是他”。

在后记中卡尔维诺写道:“...真正的人的完整不是幻想中的一种不明确的总和,或者说齐备,或者说多面,而是坚持不懈地深入认识实在状况,认识自己天然的和历史的条件,个人的自愿选择、自我构建、能力、风格,包括内心自律和主动放弃的个人准则,始终不渝...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给自己立一条严格的规矩,并且坚持到底,因为无论对他还是对别人,没有这条规矩他将不是他自己。”这才是他想要表达的:自知自律,方能自洽。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后感(三):从自我敌对到自我接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后感没有标准答案,我只说我的感受。

纯粹的邪恶和纯粹的道德,都是一样的不近人情。 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自己。

自我敌对是个大问题。 循序渐进、长此以往,可能已经内化为自然发生的下意识。 可能我们从小已经习惯这个模式:“ 犯错误/没做好 > 被他人(家长等)批评指责 > 惭愧或羞愤 > 觉得自己不够好 ”。 慢慢地,这个模式逐渐内化,“好的那一半自己”逐渐接替了他人,变成了经常对“不好的另一半自己”行使批评指责的人。

我们需要的是拥抱和接纳,不是批评和指责。 哪怕打着“为你好”的旗帜。 我们从来都不是因为批评指责而成长,从来都是因为爱。 没有那么多好与不好的标准答案。 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 尼采抱着受虐的马痛哭。 我们要去拥抱自己。 让一切的自我敌对自我挑剔都去。 好好去拥抱那个不完美但是完整的自己。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后感(四):后记比故事本身更精彩

  

小说本身翻译得很好,也不难读,没有故作玄虚的对话和暗喻,你只觉得不过是道德的对抗,追求个体的完整。故事很短,畅快淋漓。

然而我读了后记。

卡尔维诺想表达的是,只有对某生存原则的彻底贯彻,人才算是完整的。对作者来说,完整的子爵是不完整的,而贯彻了原则的左子爵或右子爵才是完整的。很有趣的是,我上一本书读的《紫与黑》中就讨论了善恶,善的原则结果是坏的,恶的原则却带来了好事,小说里善的子爵也会被人厌恶。卡尔维诺并没有说出“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原则,无论善恶贯彻下去即可”,但我想他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善恶本哲学问题,若问我,至善即至美,至美以理性为基础,可对人来说,理性从未战胜过激情。这两位大师都没有讨论善恶伦理,我也不庸人自扰了。

对我来说,后记中作者对另两本书之一的《不存在的骑士》的解读更让我感兴趣,因为它更符合我所在的时代的特点——人格被残暴地略去,人只能“抽象地发挥作用”。他说这三本书是人实现自我经验的三部曲,《不存在的骑士》争取生存,《分成两半的子爵》追求不受社会摧残地完整人生,《树上的男爵》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而我陷入争取生存的部分,追求不被摧残的人生,努力贯彻自己的原则,可我的所作所为和树上的男爵一样——“唯一的出路是与他人疏离,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顽固地为自己和为他人坚持那种不方便的特立独行和离群索居。” 我并非读了书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我只是读了书才发现早有人为我这样的人写了文字。

以前我总是问父母,问自己,问我能找到的各种书——为什么我是我的样子?我想通过读这本书,我能告诉我自己,自己的样子就是自己所贯彻的原则,否则人什么都不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