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3-11 15:06: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100字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是一本由黄永玉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精选点评:

  ●文学篇全套共六卷。2017年春节假期,除了《诗歌》,其他都通读了。老顽童,挺有意思的。

  ●很多与单行本重复。

  ●无胆比有胆者胆大,有才比无才者才高

  ●在烟火泥塘里的高洁是很脆弱的东西,但是看穿了也不怕了,荷花上沾染各种颜色,整个人生啊充满了际会,是很有意思的人,很有湘西味道的精神世界。

  ●很好玩的老头

  ●黄先生讲故事,讲自己讲朋友,讲家乡讲流浪,来表达他的生活和艺术态度、哲理,通俗却深刻。讲文学讲画画讲摄影讲木刻画,外行的你都能看得懂听得明,悟得生活中一些道理,他通俗授教,你愉快受教,真是太好。

  ●喜欢黄永玉写人写景的文章,可能画家的眼睛特别毒,他又没有受过院校刻板教育的毒,所以文章不落俗套,三笔两笔就像画一样勾勒出那人那景的特别处。

  ●湖南湘西苗子。

  ●老头儿能算是文化界现存的少数国宝之一吧,看他写各种文化巨匠,如与你我擦身而过之庸常俗人,懂得有一种叫做眼界的东西,是年轻时缺憾了永远也补不到的。P.S.还有老头儿写的边城浪子,一直也没时间看。每次觉得我们总是把最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最没意义的事上,就很绝望。

  ●2019年4月14日读,2019-108。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一):黄永玉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二):关于“张梅溪前言”

  

读《黄永玉文集 文学编 自述》一则简短的文字,读得非常感动。 是“张梅溪画展前言”。张梅溪是他的妻子,是儿童文学作家。“梅溪是学文的,一人在家里静悄悄地捡我们裁下的画布和纸头纸尾,画了三十多年的画。积累了两三百幅有趣的作品,苗子兄说是”传染性绘画“,我们家人都觉得珍贵,几十年过去了,挂出来请老朋友看看。”这是画展的前言,也是一首隽永的小诗。 一个原本不会画的妻子,母亲,和三个画家在一起几十年,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画,没有大张旗鼓,喧宾夺主,仍尽着贤妻良母的本分,打理着三个画家的生活,只用画布纸头之尾,安安静静地画着,但也没有自卑,一画就是三十几年。 看得出艺术对人的无声的熏陶。也感动这种一种发自内心,没有名利之心的喜欢。而家里的三个画家也都没有轻视,觉得珍贵,这里面既有情感的文明:对默默奉献又坚持画画的亲人的赞许,也是良好的艺术修养决定的:这几个画家也都懂得那种清新的真趣。所以想起这一家人,真是“如沐春风”,美得象首诗。 刘心武的妻子吕晓歌。印刷厂装订工人。家里有很多书报,但她自己订了《新民晚报》,尤其喜欢“夜光杯”,喜欢得还自己剪下来,有次从日本回来还写了篇关于奈良的鹿的小文发表在上面,文章写得很细腻优雅。他们的儿子曾经对父亲说:“其实我妈写得比您好!”这里有亲情的成分,也有对吕晓歌这种不慕名利,自得其乐的人写出的清新文风的一种真正的欣赏。亲人受家人的影响,能写得出,又都是一种清新的小众风格,又能得到家人的肯定,真是世间的一件雅事。 也类似”票友“的水准,票友不为稻粱谋,没有太多功利之心,反而自成一种风致。 作家李准也写过他老伴,原来不识字,是李凖手把手教的字。老伴很用功,后来,看电影电视,老伴与他谈论起来,与他见解多有默契;新凤霞不识字,吴祖光手把手教的,新凤霞下肢瘫瘫痪后,写了不少文章,几乎都是大白话,但是,朴实无华,都可看,新凤霞瘫痪后不能上台演出,晚年多亏阅读写作和画画的支撑,这些都挽救了她。 文化的、精神的交流无处不在,夫妻几十年,抛却爱情和柴米油盐,能有点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也是珍贵和难得的。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三):温和地走进历史,历史地看待痛苦

  湖美的装帧古朴典雅,书腰、封皮、扉页的材质和颜色相得益彰,封面中间隐约的凹痕我盯了好久才确认是刻意设计的五线谱和音符,字体大小和字、行、页间距都很舒适,让人想购入全集,总之外观五星好评。

  内容上重复较多,都是自述性质的作品,上编收录黄永玉的散文和少量序跋,下编收录他的四篇公开演讲及问答,看完对他的人生轨迹、文学品味和个人兴趣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一般来说自述性质的作品都属于粉丝向,但黄永玉的文字轻松有趣,偶尔蹦出几个笑话,阅读起来不累人(就是看到重复的内容会很困)。我最喜欢《蜜泪》、《清沙湾灰阑》和《<老婆呀,不要哭>序》,就细讲这几篇吧。

  《清沙湾灰阑》则浅浅勾画了黄永玉凤凰乡亲们的故事,当然最让人动容的是曾住在清沙湾的田名瑜。这篇讲了很多悲喜,最终是在讲凤凰人的精神,既有儒雅聪慧,也有荒蛮激进;讲现代很难找到的浪漫特质,秉守初心,绝不动摇;讲他对那些湮灭在潮流中的人才的怀念。

  《<老婆呀,不要哭>序》很短,谈了诗歌,再以诗为脉络谈了文化自由,谈了文化不自由的十年。《老婆呀,不要哭》是黄永玉在知青时期写的诗,诗集讽刺了四*帮,关于作这些诗的心路历程,在自述编的其他篇有更详细介绍。

  这本自述给了读者一个机会,温和地走进那一段风云历史。老顽童黄永玉也给了读者一个积极心态,历史地看待痛苦。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四):讲故事,悟生活。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 自述》,黄先生讲故事,讲自己讲朋友,讲家乡讲流浪,来表达他的生活和艺术态度、哲理,通俗却深刻。讲文学讲画画讲摄影讲木刻画,外行的你都能看得懂听得明,悟得生活中一些道理,他通俗授教,你愉快受教,真是太好。

  讲爱,从讲故事开始。故事一,文革时一个老乡,为了两块钱而恐惧,自杀,痛心。故事二,文革时下乡,一个乡下小姑娘说要送他四岁的女儿一个好东西,走很远的山路取到的是一个包了三四层的白面馒头,姑娘送给女儿馒头时那种欢心,那种笑容,永远难忘。故事三,改革开放后,一帮街坊邻居照顾一个痴儿,满是爱与温情。由此,先生说,看起来这个世界日子过得好些时候,人就会重新想起爱这个东西,日子不好过,爱无所依托。生活好了,人们重新整顿失落的东西,包括爱、文化、道德,甚至交通秩序,一切都将自自然然进行,有一天连宣传好人好事的工作都没有必要了,因为那已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先生乐观的生活取向。物质和环境影响精神,就如《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所表达的悲哀事实:遭受过摧残的人很难改善,而更可能以某种方式去摧残他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我们常讲中国国民性从元代开始就堕落了,蒙古统治者把汉人、南人当牲畜,人们的自尊被生生剥夺了,没有了起码的自尊,道德也就失去了,尔虞我诈,冷漠无情,虚伪奉迎,奴才气十足。我们总讲希望,总讲垮掉的一代,从80后说到90后,但我却觉得素质和道德却是在提高和进步的,我们不能总讲日落,也要看到日出,黑暗后总会有光亮来临。

  讲精神和物质。一个人哪,他不能够什么时候都是实打实的,他要有些空间,还要有些时间,时间和空间就是抽象的,你要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头,有穿衣吃饭的具体的东西。

  谈时光。时光待人,快慢各不同,越是年轻感觉时光越慢,虽更久远,但记忆越清晰深刻。是啊,我们孩童时为盼望过年,每天掰着手指头倒计时,等待的时间那样漫长。求学时光亦觉悠长。反至毕业工作,娶妻生女,岁月忽然如梭起来。毕业那年,感觉08年奥运会是遥远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恍如就在昨日,08刚过,18马上到来了,近不惑了,人生过半。

  说读书。先生说他读书不追求主题,全然凭兴趣。打一个比喻,如果能够有幸碰到一个聪明的人,我们同他谈一次话就感到非常快乐。书本本本都是聪明的,读一本就能碰到一个聪明的,读多少本就碰到多少个聪明人,你说多合算。

  说到小时读古书是否有用。先生体会,小时读一些古书是有意的,虽当时不能理解,到了二十岁,三十岁,再来反刍,像牛吃草,慢慢的回味,得益匪浅。

  叹分离。我和他们分别太久了,一切任何事,分别太久总是令人忧郁啊。叩击心坎,特别是至亲分离,是思念的心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