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我开枪了》是一本由[英] 马克·哈登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一):一切都是因果循环
個人不喜歡看短篇小説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不夠過癮,但是這本書中的幾篇小説都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個人最喜歡善良德莉亞和溺水,其中溺水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壓縮版的《百年孤獨》。該我開槍了這篇小説更具有現實意義,一切都是因果循環,你的一生,或在百年前有人走過,或在百年后被人重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對於人生,你我都是作者,怎麽去書寫這部作品,筆在你我手中。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二):自我存档
【码头塌了】 这是九个小故事里看了最难过的一个 “作者讲故事以传达(或有意或无意)理念”的使命被完全简化 更像是一整副完成度很高的画卷 中立、抽离地把熙熙攘攘的人间给你看,也把令人心碎的末世给你看 又像是九号秘事那样的小短剧 镜头缓缓调整,摄录的是很多人的一生 不甘的、贪心的、无私的、绝望的 都是我们啊 “得以重聚的家庭离开了,教堂里空空荡荡。不愿意离去的那些人还在等亲人的出现,但亲人永远不会出现了” 比起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世界末日,这种好坏参杂的结局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不定期更新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三):第二篇《海盗与公主》故事背景解析
这一篇看似无头无尾掐去了很多前史的《海盗与公主》,改编了希腊神话中米诺斯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的故事,只是一切都被现实化处理了,女主角的哥哥即是大名鼎鼎的住在迷宫深处的牛头人米诺陶诺斯,女主角爱上的(标题中的海盗)既是装作童男潜入克瑞特国的英雄忒修斯,忒修斯在阿里阿德涅协助下杀死米诺陶诺斯之后,阿里阿德涅随着忒修斯登上的船就是所谓的“忒修斯之船”,之后,忒修斯由于神谕,将阿里阿德涅抛弃在了纳克索斯岛。
而在经历了文章中列举的种种艰难求生、以及酸涩繁杂的回忆后,女主角看见一个头上长角的高大异于常人的男人向她走来,这就是酒神,与酒神交媾之后,她被酒神的随从撕裂肢解,化为了北冕座的九颗连缀的星星。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四):不堪一击
《深夜小狗》作者的短篇集,写实和非写实风的人性百面。
马克哈登看起来是不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happy ending多无聊,多有违自然规律)。《溺水》的男主人公说:“那么多年,我一直幻想着好莱坞大片似的父子母子重逢。他哭着向我们道歉,我们喜极而泣。现在明白了,这种经典桥段在现实中永远不可能发生。”所以他从水里捞出了性格恶劣的凯利之后,他的生活完全没有变过——偷钱的儿子恶习难改、两条宠物狗逐只死于高龄。凯利也只答应去参加他未来的葬礼。
其他的几个故事,从类科幻的《啄木鸟和狼》(火星志愿旅居者从平淡的日常过渡到残酷求生,最后新生儿和母亲获救回到地球的故事,她在结尾处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疑似冒险失败者的绝笔信《丛林深处有什么》(丛林深处有的,当然是人性的不加掩饰),到有点像神话故事新编的《海盗与公主》、瞄准了游乐场事故几分钟的《码头塌了》,和有点魔幻的《该我开枪了》,都精准地找到了某种人性、情感,或是人际关系中最不堪一击的那点,然后轻轻一戳。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五):《该我开枪了》书评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爱读短篇小说,个人喜好的问题吧。小说我更喜欢阅读长篇,因为长篇小说的阅读快感和阅读成就感肯定不是短篇小说能够相比的,但为了让自己的知识盲区变的小一些,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去阅读一下短篇小说,于是选择了这本《该我开枪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很不解,说你既然不喜欢短篇小说,那又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去阅读呢?这是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阅读舒适区是不合适的,如同吃饭,需要鸡鱼肉蛋奶和各种蔬菜的均衡搭配才能让我们成长的更加健康,那我们读书,又怎么能只读一个种类呢?沉浸于自己的阅读舒适区是危险的,是难以有进步的,是会让人的学习欲望逐渐消退的。
在我过往的认知当中,短篇小说是没法像长篇小说写的那样细致而深刻的,因为篇幅的原因,想要将一件事情仔仔细细的说出来就一定会增加字数,那样就会让一个短篇成为一个长篇。此外,我对短篇小说的作者有偏见,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写作的功力不够的时候才会从短篇小说写起,短篇是起点,中篇是过程,而长篇小说的创作才是最终目的,直到我看到了《该我开枪了》。
我问过很多一起在读这本书的人,这其中有很多人最喜欢的是与书名同名的《该我开枪了》这一篇,各有各的理由,在此不再赘述。
在这本书收录的九篇短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篇《码头塌了》看了这篇,打破了我曾经对短篇小说的认知,我没法想象的在短篇小说中铺陈的场景,紧张的扣人心弦的琴弦能够在短篇小说中呈现出来,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叙述着一个个场景,这些场景之间仿佛藕断丝连一般,看起来确实是在同一个时间和同一个地点发生的事,但读起来却像是经过剪辑的镜头一样零散,通过阅读全书我才知道,这是马克·哈登的写作特色,这样的零散叙述,其实十分考验作者本身的写作能力,因为事情一旦开始零散,一不小心就会把故事的情节弄乱,但看过这本书之后发现我的担心实属多余。
这本书因为是短篇小说集,每一篇小说的篇幅都不是很长,在我看来十分适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六):六分之一的概率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也是我第一次接触马克哈登的作品,它的宣传做得很好,所以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买了一本,看看能够超越《哈利波特》销量并登上英国畅销榜榜首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果不其然,故事是那种很接地气,很吸引人类型的。作者善于抓住读者的猎奇心理,总是把之后要发生的事先抛给读者些提示,当看到了一个点的时候下一个又被抛出,就这样看他的作品就显得时间过得很快了。
《该我开枪了》是其中的一篇,在故事中主人公的转变十分具有戏剧性,一个人突然从极高的姿态变得不自信了,最终走向了灭亡,这时刻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的时候就是触碰到了那个点,一下就看清了自己的懦弱,原来之前的勇气都是源于无知,也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吧。
几个故事都是在一开始作者抛给我们一个看起来真实却又虚伪的表面,作者用他坚韧有力的笔尖戳破一层层纸,最后漏出本来的面目。九个故事有的取材于神话,有的是民间的故事,有的是真实的生活,在看这种文章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芥川龙之介后期的作品,在看这类文章的时候总觉得很累,因为总会想到跟自己息息相关的记忆。心底的孤独被无限放大,作者正是看透了这种感觉,能用故事委婉、隐喻地表现出来更是让我措手不及。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他就是比画面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文字呈现出的画面是在自己的脑海中,这完全和自己的经历有关。
美好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阴暗面我们不去经历怎么能知道,可是有很多错是不允许犯的,哈登总是在完美的最高点给读者一个下马威,说来也真是残忍啊。但是不用绝望,人就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很多艺术家为了寻找终极而献出了生命,他们认为这是值得。当一个人追求的东西得到了,就死而无憾了,可能现在我们害怕面对那些看似绝望的东西,但是等真正面临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更加轻松了。
那么最后到底盖文有没有被陌生人开枪打死呢,也许读者都认为这就是最坏的结局,其实生活远远比我们所想要复杂得多。你自认为想好了应对的措施,谁知你面临的压根就不是一个问题,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打击中成长。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七):你是否也在等待一场救赎
丧丧燃燃丧丧,《该我开枪了》,说实话这书名给我一种生活即将燃起的误解,然而内容却让我一度丧丧丧丧丧......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集结了九个让你直面世间黑暗的故事。先说与书名同名的那篇《该我开枪了》吧,主人公盖文是全书唯一“燃”过的人物。他才华横溢,勇敢有魄力,任何场合都能成为焦点,直到一个圣诞夜发生的那一件荒诞事件,从此他便废了。我想起曾在书友会听过一个类似的真人真事,酷爱极限运动的女孩性格任性冲撞,有一天突然认怂了。工作的时候变得保守,公司裁员时曾被吓到失眠,认怂的原因是那次差点被骗入传销组织的经历。还有最近刚看完的电视剧《恋爱先生》,靳东饰演的主角平日里贩卖爱情金句替别人打造关系,有天却自己反起鸡汤来,对生活丧失理性和斗志。哎,正能量的句子好像只会在顺畅的日子才会喷发,陷入低谷的时候只会觉得:唬谁呢?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篇《善良的莉亚》,可能是因为相比起来没有那么的荒诞和脑洞大开,更真实一些。胖子邦尼的“丧”是漫长的慢性自杀,它比快速死去更折磨人心,一边奄奄一息一边观望是否能等来一场浩大的救赎。这时候,善良的莉亚出现了,两个丧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温暖。故事的走向是不是很阳光呢,嗯,可惜又是一个“直到”。莉亚在超市遇到多年未见的同学,一个新的可能,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欲望横空出世。于是,她用的她的善良帮邦尼结束了痛苦的人生,她想:至少他是笑着离去的。
《窒息》描写的家庭关系和《溺水》中反映的婚姻在生活中也时常遇见,只是作者有意夸大了往极端里写,但读起来并不会感到有任何过分。作者马克•哈登的另一个身份是剧作家,所以从他的文字中浮现出的画面会有一种英剧的质感,就连人物的切换都相当自然流畅。创作来源于生活,文字能让我们回归于内心,忍不住去挖掘黑暗深处,探索人性,从而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中必须面对一些难缠的人时,心底里总是期待着对方的离开,总感觉换一个人事情就会顺畅了。等啊等,那个人终于离职了,公司却招来一个比他更麻烦的人物。有时候感情也是一样,下一个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人,我们要解决的是当下面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人。
你是否也在等待一场救赎?不要等,行动就是救赎,你才是唯一把你救活的那个可能。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八):暗黑故事
马克•哈登的《深夜小狗神秘习题》还是我在初中的时候读的,到现在,那个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在心中画分析图表的小男孩还在脑海中记得清清楚楚,父母如何与自闭症儿童相处还有自闭症儿童的心理世界,在作者的笔下一点一滴细致描述、脉脉升温。而这一次的《该我开枪了》,各种题材形式的故事之下,隐藏的却是一颗冰冷暗黑的心。
滋生暗黑的心,从来都不论你是一个外表光鲜的成功人士,还是一无所有的可怜人。
“善良的莉亚”遇到了同病相怜的邦尼,一样悲惨的遭遇让两颗孤独的心越靠越近,可是同样搁浅在沙滩上的两只鱼是没有办法做到一直相濡以沫的,两段失败人生的相互依偎,终究不能拯救彼此,只会一起沉沦。所以莉亚展现了她的善良,她给予了邦尼解脱,但归根结底,她只是给予自己拯救,这只是对自己的“善良”。而在“该我开枪了”中,圣诞聚会那个被枪杀又死而复生的陌生人,彻底开启了成功自负的盖文的厄运。这个脑洞大开的魔幻故事里,揭破家族温情伪装、击溃盖文的看似是这个世界上本不应存在的陌生人,其实,造成今日一切的正是各怀鬼胎的人心与深藏内心的人性之恶…还记得《小狗》中有句很喜欢的句子:“我发现人是种很难懂的生物。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人们有时候一个字都不说就可以表达很多意思。第二个原因则是,人们说话时经常用一些隐喻。”这一次的《开枪》也一样,九个故事,人间百态,人心太复杂太难捉摸了。
在这本书中,无论是现实故事,还是魔幻刻画,马克•哈登从来不会为了照顾读者的心情安排大团圆结局、和解与救赎。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怕在我们真实的身边,我们也会知道,有些裂痕不是一番醒悟就可以弥补,有些感化并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马克•哈登这次的作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世界,万千大众,很多人照到这面镜子,可能会发现一个不认识的自己。像是“码头塌了”一文,完全就是对灾难发生的1:1复刻,就是这种亲临现场感,更让人惊醒。平日看多了鸡汤励志,暖心言情,也应该看看这样的作品,而且我想年纪越大,获得的体会一定也会更深刻。
善良不是靠别人施舍,也不会有虚构的陌生人来用魔法揭开你的心,书外的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喝干这本冷冽的冰水,清醒自己的头脑,继续跋涉在人间世。我们无法改变全世界,但我们至少要避免不被世界同流合污。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九):有意思的故事
有意思的故事
“天国像一张大网,投入大海,网罗所有。”
每一个书写故事的人都在努力地给我们营造着故事的场景和氛围。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在支离破碎的世界里找到自我。就马克•哈登的《该我开枪了》这部小说,着实的惊艳了我!因为就我个人的阅读习惯而言我更喜欢长篇小说的场景描述和厚重。可当我翻开这本小说后,我才发现原来短篇小说也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在这本小说集里收录的短篇小说作为读者你可以得到不一样的阅读感受,马克•哈登笔下的人物和情节从最初的出场你就可以看到与以往小说家的不同。在这本书里《善良的莉亚》一文着实超乎了我的想象,我是一个喜欢探究真相的人,而对于他笔下故事的结尾真的是出人意料。我不曾想到善良的莉亚会亲手杀掉一个好友,尽管她这个所谓的朋友在人世间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在马克•哈登的这部作品里他描述的更多像是支离破碎的镜头,可就是那些碎片式的叙述方式却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眼睛。看过《善良的莉亚》一文我不禁在想一个问题善良与恶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对于莉亚用安定杀死了邦尼在我个人眼里她似乎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然而这篇故事里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脱离日常轨道的关系,现实的残酷扑灭了一些人的希望,然而命运也会把一些人推进生活的深渊。
这本书里的故事张力十足,读起来格外的耐人寻味,每个故事都是在挑战阅读者的想象力,猜不透的是人心呐。有黑暗才能凸显光明的可贵,善良与残忍向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来的总是让人始料未及。毁灭与新生,梦想与现实,生存与死亡。就像书封上写的一句话:这些洋溢着蓬勃生命力的故事,书写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疏离、人性中无辜与怨毒一面;充斥着精心编排的细节与以小见大。支离破碎的世界碎片式的故事情节,这对读者来说更像是一场探秘之旅,在真相揭晓前的刹那,存在着一切的可能。
马克•哈登的《该我开枪了》收录了九篇小说,每个故事的选材都不一样,同时他也用了不同的写作方式在向我们描述出不同的场景。或许有些故事读起来略显深沉与黑暗,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让我更加真实的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好的故事情节、加以好的作品题材,这本小说集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我特别喜欢书里这样的一句话:他脑子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她孤零零的站在树林里,离送葬的人有二十码远。他的无名天使,始终不离不弃。生命依然在继续,人类依然一直前行,故事依然在书写。马克•哈登的作品依旧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更多的读者,这是一部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书。《该我开枪了》一部可以照亮人性阴暗角落的佳作,迷失的人终将找到自我,而你我则可以在这本小说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十):该马克哈登说故事了
作为读者,如果我更早地知道这本名为《该我开枪了》的新书是马克·哈登的短篇故事集,我想我会更为迫不及待地拆开它。对于马克·哈登而言,《深夜小狗神秘事件》算得上温情世界里的奇妙花朵,然而相较于个人,短篇无疑更为偏爱,因为情节转折变化之巧,人物立型之快,都是空闲时间里最好的调剂品,看一个优秀的作者去演绎短篇当然更加令人愉悦。
其实我也没有预想过,马克写黑暗故事会有这样独特的魅力,如果说有什么是最值得推荐给其他人的,那么《该我开枪了》这篇与书名相同的章节则不得不提。
一次圣诞节晚宴的现场,一次陌生闯入的客人带着一支枪打破了全家人竭力维持住的“平和”气氛,故事本应该在这个中枪后又爬起的男人带入悬疑色彩中,但因为整个家族每个人间的隔阂拉伸,使得这个局外人显得并不再重要,他就像悬在人们头顶上的斧头,又像长在人心里的刺,提醒着他们明年该他开枪了。而身为疑似杀人犯的盖文、本就互相厌烦的姐姐、敏感而清高的弟弟、大家长制作风的爷爷、努力追求存在感的大儿子、和胆小怕事的小女儿,共同汇集成了马克哈登笔下的人性扭曲者,陌生男人如同《疯狂的石头》里的那个小物件,精确的牵引住每个人,使他们在这个故事里暴露丑相。
这个故事更像是画面跳转鲜明的舞台剧,而它又比舞台剧多了更多人心的独白片段:晚宴开始前的家庭音乐与中生代三个子女间的互相挖苦形成极张扬的讽刺,枪击案发生后姐姐的努力撇清关系、盖文的崩溃、弟弟的谩骂,以及两个第三代孩子的一个逃走一个看戏,都使得这出闹剧充满味道。而结局时那个陌生男人再度出现却挽救了即将自杀的盖文并把他送回了去年的家里,盖文无比想念温暖和渴望帮助,但这个家庭是否能够缝合得了所有裂痕却无从知晓。
这个故事起初给我的联想是尤金·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相似的话剧表现方式,以及在小场景下将表面稳定的关系逐一拆解打破,最后再给以缝合,虽然那个缝合得方式极为粗糙,就像是战争时期被迫上阵的实习护士用绣针头笨拙地打出个死结,但毕竟浑浊的河水在搅动之后归于了平静,哪怕深层依旧污秽,但希望仍在,就像马克哈登借盖文之口所说的“他需要更多的帮助”,心结最难解,这也是仅剩不多的温暖之处。
马克哈登在短篇故事中表现出的张力让人惊喜,比如开篇的那个《码头塌了》,寥寥几千字,用灾难发生后的死亡人数攀升作为故事进行的节点,然后整个码头的场景如同静止的长卷轴伸展拉开,每一处都有人的呼救,每一处都有事故在发生,只有不断死亡的人数提醒读者这并不是静止的,只是发生的太过突然所以才显得“时间统一”。用一个连续的故事展现一出“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悲伤和讽刺情绪,无法不让人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