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该我开枪了》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3 20:3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该我开枪了》的读后感10篇

  《该我开枪了》是一本由[英] 马克·哈登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一):该马克哈登说故事

  作为读者,如果我更早地知道这本名为《该我开枪了》的新书是马克·哈登的短篇故事集,我想我会更为迫不及待地拆开它。对于马克·哈登而言,《深夜小狗神秘事件》算得上温情世界里的奇妙花朵,然而相较于个人,短篇无疑更为偏爱,因为情节转折变化之巧,人物立型之快,都是空闲时间里最好的调剂品,看一个优秀作者去演绎短篇当然更加令人愉悦

  其实我也没有预想过,马克写黑暗故事会有这样独特魅力,如果说有什么是最值得推荐给其他人的,那么《该我开枪了》这篇与书名相同的章节则不得不提。

  一次圣诞节晚宴的现场,一次陌生闯入的客人带着一支枪打破了全家人竭力维持住的“平和气氛,故事本应该在这个中枪后又爬起的男人带入悬疑色彩中,但因为整个家族每个人间隔阂拉伸,使得这个局外人显得并不再重要,他就像悬在人们头顶上的斧头,又像长在人心里的刺,提醒着他们明年该他开枪了。而身为疑似杀人犯的盖文、本就互相厌烦的姐姐敏感清高弟弟、大家长作风爷爷努力追求存在感的大儿子、和胆小怕事的小女儿,共同汇集成了马克哈登笔下人性扭曲者,陌生男人如同《疯狂石头》里的那个小物件,精确的牵引住每个人,使他们在这个故事里暴露丑相。

  这个故事更像是画面跳转鲜明舞台剧,而它又比舞台剧多了更多人心的独白片段:晚宴开始前的家庭音乐与中生代三个子女间的互相挖苦形成极张扬的讽刺,枪击案发生后姐姐的努力撇清关系、盖文的崩溃、弟弟的谩骂,以及两个第三代孩子的一个逃走一个看戏,都使得这出闹剧充满味道。而结局时那个陌生男人再度出现却挽救了即将自杀的盖文并把他送回了去年的家里,盖文无比想念温暖渴望帮助,但这个家庭是否能够缝合得了所有裂痕却无从知晓。

  这个故事起初给我的联想是尤金·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相似话剧表现方式,以及在小场景下将表面稳定的关系逐一拆解打破,最后再给以缝合,虽然那个缝合得方式极为粗糙,就像是战争时期被迫上阵的实习护士用绣针头笨拙地打出个死结,但毕竟浑浊河水在搅动之后归于了平静,哪怕深层依旧污秽,但希望仍在,就像马克哈登借盖文之口所说的“他需要更多的帮助”,心结最难解,这也是仅剩不多的温暖之处。

  马克哈登在短篇故事中表现出的张力让人惊喜,比如开篇的那个《码头塌了》,寥寥几千字,用灾难发生后的死亡人数攀升作为故事进行的节点,然后整个码头的场景如同静止的长卷轴伸展拉开,每一处都有人的呼救,每一处都有事故在发生,只有不断死亡的人数提醒读者这并不是静止的,只是发生的太过突然所以才显得“时间统一”。用一个连续的故事展现一出“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悲伤和讽刺情绪,无法不让人喟叹。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二):第二篇《海盗与公主》故事背景解析

  这一篇看似无头无尾掐去了很多前史的《海盗与公主》,改编了希腊神话中米诺斯国王女儿阿里阿德涅的故事,只是一切都被现实处理了,女主角的哥哥即是大名鼎鼎的住在迷宫深处的牛头人米诺陶诺斯,女主角爱上的(标题中的海盗)既是装作童男潜入克瑞特国的英雄忒修斯,忒修斯在阿里阿德涅协助下杀死米诺陶诺斯之后,阿里阿德涅随着忒修斯登上的船就是所谓的“忒修斯之船”,之后,忒修斯由于神谕,将阿里阿德涅抛弃在了纳克索斯岛。

  而在经历了文章中列举的种种艰难求生、以及酸涩繁杂回忆后,女主角看见一个头上长角的高大异于常人的男人向她走来,这就是酒神,与酒神交媾之后,她被酒神的随从撕裂肢解,化为了北冕座的九颗连缀的星星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三):黑暗之后,是不是光明

  文|轻禅

  从《深夜小狗神秘事件》第一次见识到马克·哈登的脑洞之大,神秘的数字、图形,书的页码用质数来标记,故事蜿蜒曲折,其故事的意义更是让人陷入深思。这是哈登的长篇小说,那么他的短篇小说又是怎样的?

  且看《该我开枪了》,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书名已然十分独特,若是脑洞够大的人,从“该我开枪了”自然能想到在某人说这句话之前,肯定还有人开枪,由此,我再一次折服于马克·哈登的想象力创造力。《该我开枪了》一书一共选取九个短篇故事,这九个故事无一例外的与黑暗有关,与孤独有关,与人真实内心世界有关。

  若生活只有平淡,似乎生命轨迹并不会出现任何波动。然而,这个世界并非全然美好的,或者说其实已然支离破碎,那么,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人究竟如何寻找自我?马克·哈登在此书中探究这个问题,但并不是直接告诉读者,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暗黑的故事来展现给读者。

  与本书同名篇《该我开枪了》就是写了盖文在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整个人都变了,他彻夜难眠,尤其是在梦到自己被打死之后,再也不敢入睡,如此状态一直持续到下一个圣诞夜。兴许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只是马克·哈登这一次又和读者玩了一个游戏,读者期待陌生人“开枪”这一幕并没有出现,这个陌生人用另外一种方式折磨了盖文。哈登缘何这样写?个人猜测,他似乎是用这样一个又一个游戏来折射生活的多变性,是不是也预示着,未来发生的一切,谁也说不准会怎样?那么,如此暗黑的故事,似乎从侧面告诉读者,明天与不幸哪个会先到来,以怎样一种方式到来,没人知道……

  《海盗与公主》一篇,若只看开篇,似乎写的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公主放弃优渥的生活,选择爱情,与海盗在一起。很励志是不是?可是……继续读下去,当哈登用细腻笔触残忍真相抽丝剥茧般的一层层展示出来,竟让人十分心痛。公主即使后来意识到自己错了,也已然没有改变可能无奈绝望,孤独,侮辱,一直伴随她直到死亡。

  生活兴许就是如此残忍吧?倾心放弃一切,选择爱情,迎来的也许不是光明,而是永久的黑暗。那么,做决定之初,是不是应该思量再三?

  落笔到这里,似乎马克·哈登展现出来的都是残忍与黑暗,他的笔下是不是没有温暖?答案是否定的,也是肯定得。书中《善良的莉亚》一篇展示出来两个曾经受伤的灵魂惺惺相惜的故事,一个需要陪伴,一个又乐于被人需求。若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哈登怎么会就此罢休?当莉亚接触到自己曾经的同学之后,再次面对邦尼,她问邦尼:“你愿意娶我吗?”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她选择了不一样的结局。

  莉亚是善良的吗?这一篇的题目究竟是讽刺还是事实?只怕还要细细探究。不过,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人,痛苦的活着,他们其实更愿意痛快的死去。那么,成全这样的人死去,是真的善良,还是假的善良?

  我不知道。

  不过,哈登用他尖锐细腻的笔触,活生生剥开了人的内心世界,让一切的不美好呈现出来,他这样做,兴许是让人真切认识这个世界是存在黑暗的。而人,只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在意识到不美好之后,才能清晰的找到自我,一如书中的公主,莉亚……若生命可以重来,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顾城在《一代人》中这样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兴许黑暗不会永远黑暗,黑暗过后,终将迎来光明。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四):六分之一的概率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也是我第一次接触马克哈登的作品,它的宣传做得很好,所以我抱着试试心态去买了一本,看看能够超越《哈利波特》销量并登上英国畅销榜榜首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果不其然,故事是那种很接地气,很吸引人类型的。作者善于抓住读者的猎奇心理,总是把之后要发生的事先抛给读者些提示,当看到了一个点的时候下一个又被抛出,就这样看他的作品就显得时间过得很快了。

  《该我开枪了》是其中的一篇,在故事中主人公转变十分具有戏剧性,一个人突然从极高的姿态变得不自信了,最终走向了灭亡,这时刻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的时候就是触碰到了那个点,一下就看清了自己的懦弱,原来之前的勇气都是源于无知,也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吧。

  几个故事都是在一开始作者抛给我们一个看起来真实却又虚伪的表面,作者用他坚韧有力的笔尖戳破一层层纸,最后漏出本来的面目。九个故事有的取材于神话,有的是民间的故事,有的是真实的生活,在看这种文章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芥川龙之介后期的作品,在看这类文章的时候总觉得很累,因为总会想到跟自己息息相关记忆心底的孤独被无限放大,作者正是看透了这种感觉,能用故事委婉、隐喻地表现出来更是让我措手不及。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他就是比画面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文字呈现出的画面是在自己的脑海中,这完全和自己的经历有关。

  美好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阴暗面我们不去经历怎么能知道,可是有很多错是不允许犯的,哈登总是在完美最高点给读者一个下马威,说来也真是残忍啊。但是不用绝望,人就是在逆境成长的,很多艺术家为了寻找终极而献出了生命,他们认为这是值得。当一个人追求的东西得到了,就死而无憾了,可能现在我们害怕面对那些看似绝望的东西,但是等真正面临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更加轻松了。

  那么最后到底盖文有没有被陌生人开枪打死呢,也许读者都认为这就是最坏的结局,其实生活远远比我们所想要复杂得多。你自认为想好了应对的措施,谁知你面临的压根就不是一个问题,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打击中成长。

  《该我开枪了》读后感(五):你是否也在等待一场救赎

  丧丧燃燃丧丧,《该我开枪了》,说实话这书名给我一种生活即将燃起的误解,然而内容却让我一度丧丧丧丧丧......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集结了九个让你直面世间黑暗的故事。先说与书名同名的那篇《该我开枪了》吧,主人公盖文是全书唯一“燃”过的人物。他才华横溢勇敢有魄力,任何场合都能成为焦点,直到一个圣诞夜发生的那一件荒诞事件,从此他便废了。我想起曾在书友会听过一个类似真人真事,酷爱极限运动女孩性格任性冲撞,有一天突然认怂了。工作的时候变得保守公司裁员时曾被吓到失眠,认怂的原因是那次差点被骗入传销组织的经历。还有最近刚看完的电视剧恋爱先生》,靳东饰演的主角平日里贩卖爱情金句替别人打造关系,有天却自己反起鸡汤来,对生活丧失理性斗志。哎,正能量句子好像只会在顺畅日子才会喷发,陷入低谷的时候只会觉得:唬谁呢?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篇《善良的莉亚》,可能是因为相比起来没有那么的荒诞和脑洞大开,更真实一些。胖子邦尼的“丧”是漫长的慢性自杀,它比快速死去更折磨人心,一边奄奄一息一边观望是否能等来一场浩大的救赎。这时候,善良的莉亚出现了,两个丧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温暖。故事的走向是不是很阳光呢,嗯,可惜又是一个“直到”。莉亚在超市遇到多年未见的同学,一个新的可能,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欲望横空出世。于是,她用的她的善良帮邦尼结束了痛苦的人生,她想:至少他是笑着离去的。

  《窒息》描写的家庭关系和《溺水》中反映的婚姻在生活中也时常遇见,只是作者有意夸大了往极端里写,但读起来并不会感到有任何过分。作者马克•哈登的另一个身份是剧作家,所以从他的文字中浮现出的画面会有一种英剧的质感,就连人物的切换都相当自然流畅创作来源于生活,文字能让我们回归于内心,忍不住去挖掘黑暗深处,探索人性,从而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中必须面对一些难缠的人时,心底里总是期待着对方离开,总感觉换一个人事情就会顺畅了。等啊等,那个人终于离职了,公司却招来一个比他更麻烦的人物。有时候感情也是一样,下一个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人,我们要解决的是当下面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人。

  你是否也在等待一场救赎?不要等,行动就是救赎,你才是唯一把你救活的那个可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该我开枪了》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