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领导力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19 01:51: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领导力读后感1000字

  《领导力》是一本由刘澜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领导力》读后感(一):领导力,哲学,人生

  讲领导力的书,往往容易讲得要么像鸡汤,要么像白开水,缺乏思想深度,而刘澜老师的领导力则完全没有这些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每个人最难安排的其实是自己的生命,生命外部的麻烦容易解决,而生命内部的麻烦则不容易解决。西方人靠宗教来解决,而中国人则靠哲学。

  中国的哲学是人生的哲学,解决的是一个人“安心立命”的问题。近代百年的动荡,我们缺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造成贫贱难耐凄凉,富贵不能乐,左也不安,右也不安的局面。

  何解?

  直接参禅悟道,不但难度大,而且也缺少现实的可操作性。那么也许你可以通过对刘澜老师“领导力”学习,去:承担责任,解决难题,密切联系群众,讲故事,当老师,反思,深思,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在人世间修行,一步步找到那个中国绵延千年的“精神家园”,达到“出世与入世”的统一。

  沃伦本尼斯说:“成为领导者就是成为你自己”,陆九渊说每个人都应该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祝你好运!

  《领导力》读后感(二):我的启发

  读刘澜老师的《领导力》对我的启发很大:

  1.刘澜老师在书的开头写到了领导力的不同范式。其实我感觉的是老师不仅在讲领导力,其实在其他领域也适用,这个给了我一个看世界的一个新的角度

  2.全书一开始就给领导力下了一个定义:领导力是带领群众,解决难题。是带领群众,解决难题!

  3.从这个定义中延伸出来的具体方法:包括承担责任,解决难题,讲故事,当老师等等,都是让自己能够有领导力,是怎么带领群众解决难题的智慧。

  总结:其实我本身还是一个学生,我看完刘澜老师的书之后,我其实有点迷糊了,因为看似老师是在讲领导力,我又感觉他是在讲学习,读了一会儿,又感觉他在讲人应该怎么思考。

  《领导力》读后感(三):我读《领导力》

  全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本书落地性强。

  先来说全书的结构,本书节奏层层推进,徐徐向读者介绍了3个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分别是:

  1、什么是领导力?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带领团队达成目标的能力。这个解释是领导力的核心,我认为它也是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力的最关键一环,记住并读懂了这句话,就能明白书中后续所说的两句话:(1)领导力是职位的责任;(2)职位是领导力的资源。领导力为什么是职位的责任?因为领导力的核心是“带领团队达成目标”,该怎样达成目标,关键的不是方法,而是对于任务方面责任的承担,这是确定一个人具不具备领导力的第一因。关于第二句话“职位是领导力的资源”,我们首先要明白,领导力不等于领导,领导是职位角色,但领导力主要是在目标达成的过程里,对责任的履行。虽然领导力不等于领导,但领导的职位能够很好地助力领导力的发挥,有了这领导力的发挥,实现团队团队的目标就容易得多,这就是所谓的“职位是领导力的资源”。

  2、领导力和管理的区别是什么?为了解释明白这个问题,作者用领导力的本质做了说明,那领导力的本质是什么?答:动员群众,解决挑战性难题。这是领导力的本质,也是区分管理的关键,那管理又是什么?答:管理是解决技术型难题。同样是解决难题,因为类型的不同:

  l 技术性难题倾向于常规性;

  l 挑战性难题倾向于未知性。

  直接将领导力和管理进行了区分。在我读到这段对领导力和管理二者区分的解释时,我豁然开朗,关于二者的区别,我看到的解释不下5种,但刘澜老师的解释第一次让我彻头彻尾地明了。

  3、领导力该如何精进?有了前面两项概念性思考做铺垫,接下来,领导力的落地性便容易得多,原因有二:(1)你想拥有领导力吗?好,那你要承担责任。(2)你想知道你做的是领导力的呈现吗?好,问问自己做的事是不是挑战性难题。认可了这两件事,自我认知的层面便有了大的飞跃,此时,突破自己,突破舒适区便不再是难事,剩下的就是该如何做才能具备领导力,书中给出了3大路径:一、学会讲故事,掌握讲正确故事的“姿势”;二、学会正确的思考:系统思考,整合思考,决策思考,隐喻思考;三、学会学习,掌握反思和从失败中学习的“姿势”。

  总结:领导力是带领群体,达成目标,动员群众,解决难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到领导力,需要“学会讲故事,学会正确思考,学会学习”。

  《领导力》读后感(四):我的第一本领导力

  这是我的第一本领导力书。领导力是个大学问,事关战略,事关人性。

  用了两天将重点章节精读了两遍,虽然还有一点懵,但是,挡不住新知带来的力量。带来哪些力量?这要说起我的团队管理问题。从我最开始的助理主动离开,到第二任助理被我解聘,到第三任助理的关系僵化,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问题。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该如何带领队员?本书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我之前对领导者、领导力是区分不清楚的。我命中了领导力最大的误区:领导力=领导职位=领导能力。我以为,我拥有了带队的职位,就等于可以轻松支配我的队员,就等于有了领导队员的资格;我以为,我可以做好自己的专业,就等于可以使队员屈服于我、为我所用。我的窘境,证明了“我以为的”不正确。我最原始的认知不正确。

  我之前和人的互动是不够的。互动能力是领导力的要素之一。不管是带领队员,还是动员群众,体现的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从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习惯了一个人闷头查资料、读书、解决问题, “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就好像在效仿芒格一样,“那我就自己来吧”。因此,忽略了很多弱关系的建设,也因此缺失很多和人的互动能力。而我内向的性格也把关系互动当成一种消耗品。

  我之前对人的观察是不够的。我的人物模板储备的太少了,加之我又多沉浸在自己的深思中,不愿意刻意观察他人的形色。也就是说,我既没有读人的阅历,又没有练习读人的愿望。我记得,我在反思日记里练习读人几次,再后续就断了,没有坚持住。有必要立个FLAG,使用大五人格对本部门每个人分析性格特征,再对他部门,再到对所有案外人。做严格的人物画像笔记。

  以错试错,得到我的潜意识认知:

  1、我想成就一些事情(关键结果:我必须有自己的团队)

  2、我就会拥有自己的团队(关键结果:解决帮大家赚钱的难题)

  3、有了团队,我要做好团队管理(关键结果:我要具备领导力)

  那么,我现在团队出了问题,就是因为我没有领导力。逻辑通顺?

  矫正认知误区:

  1、拥有团队是果,不应该作为目标。

  2、律师成就事情,是承办影响力案件或者商业运营能力。99%,承办案件获得名誉,变现收入。

  所以,第一条认知是错的。

  1、现在讲联盟、讲未来合伙人,即使是赋能,本意为抛弃“我的”思想,改为“我们的”思想。团队、律所,实际上都是平台。队员与团队互相成就,律师与律所互相成就,各取所需,互利共赢。没有谁拥有谁、谁管理谁的概念。

  因此,以网络的视角,我的超级合伙人梦想,就意味着成为合伙人们的关键节点。

  2、帮助大家解决赚钱难的问题,就会拥有自己的团队。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我现在不是拥有自己的团队,一我不发钱,二我没案源,三我没管理系统。

  所以,第二条认知一半是对的,一半是错的。

  1、重要的再说一遍,我现在没有团队。所以,我没有团队管理问题。

  2、我拥有领导力,就能做好团队管理。

  认知错误之一,我先前理解的领导力是领导别人的能力,偏重关注单点的能力提升,现在理解领导力是系统能力,包括战略能力、行动能力、关系能力。真正的领导力养成无法速成,是解决难题的长期过程。有一天,我具备了真正的领导力,必然就能做好团队管理。

  认知错误之二,我这句话的本意是把团队管理的问题归结于领导力不足。我没有团队,何来团队管理问题?事实上,我把人际关系问题错误归因。主办与协办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般的、普通的人际关系。所以,我界定问题错误,不是领导力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

  所以,第三条认知是错的。

  未完,待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领导力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