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修订第二版)》是一本由马茂元 / 赵昌平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10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选(修订第二版)》精选点评:
●真的,刘学锴那本饶舌得令人生气,时间宝贵,弃书而逃,马茂元这本评论精简,几句话揭示笔势意脉,且又有时勾连到其他诗歌和作者(如评张碧一诗“诗学李白,而幽峭又开李贺风气。然才情不逮,略嫌枯槁,宜乎为孟郊所激赏”),教人做对比看演化,把此书细读,于提高鉴赏力应不无裨益。
●重修二版,案头至今颜值最高的一套书。分小传、题解、注释、总评四部,同一作家诗以编年为次,小传略简,对读了社科院版《唐诗选》;题解勾勒背景本事;注释又分音、字、义、疏几种,勾通关节,真见功力,启发良多;总评乃赵昌平先生补入,穿针引线,溯源追流,多有醍醐之益。行文偶有年代烙印,但作为我朝首部唐诗选本,时代压人,米中掺沙,不足为前辈病。修订版积师徒两代人之力,赵昌平先生平生用力却退逊不署名,也为此书添一美谈。
●平明送客楚山孤,客字能错成容,编辑可以自裁去了。并且蓝皮掉色儿,太讨厌了。
●很喜欢呀,字体印刷非常舒服,排版也很好,每天都在读
●马茂元《唐诗选》选录诗人一百二十六家、诗作五百八十馀首,篇幅适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是建国后第一部《唐诗选》,也是最受欢迎的唐诗选本之一。既是普及读物,又有很高的学术性。从普及方面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就可以读懂;而从学术方面讲,即使是中文系的教授博导读了,也同样有收获。2014年有中文系硕士以“马茂元《唐诗选》研究”为题撰写学位论文,可见此书影响之深远。此次《唐诗选》修订第二版,重排重校,改正了原书的少量舛误和部分注音错误,收入丛书《粹雅丛编》中。大字疏排,适当留白,以期与大唐舂容缓雅的气度相符,也让读者获得最佳的阅读享受。
●选篇得当,注释详细,述而有作,每每有拨云见日之感。惟几处句读字词有误,白璧微瑕尔。
●可参看。
●一個曾經廣受歡迎的選本果然是有道理的。
●很好的书,对诗的解释与点评真的很到位很良心,五星推荐!
●有些诗选得不对我胃口。再一个中晚唐诗选得十分不中晚唐。不过注、评是很好的。
《唐诗选(修订第二版)》读后感(一):如今还有哪种选本最为可靠可用
没想到目前古典诗词大热,大人小孩重启诵读古诗之模式。诗自然以唐诗最脍炙人口,除了我们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之外,如今还有哪种选本最为可靠可用?我以为马茂元教授的两卷本《唐诗选》权威实用。马先生能够背诵的诗文逾万,自己谦称五千。《唐诗选》从《全唐诗》中选出了五百首,每篇前有诗人小传、诗后有简要注释和精彩小评,是唐诗学研究的一颗明珠。如果马先生去赴诗词大会,央视主持人董卿可怎么办?那可不像对付英译《诗经》和《牡丹亭》的许渊冲一样简单了,恐怕连提出个马先生不会的诗句的机会也没有,诗词大会岂不变成了诗词全会?
《唐诗选(修订第二版)》读后感(二):时代的烙印也挺好
我看“时代的烙印”也挺好,我是蛮喜欢那个时代的书的,甚至觉得说的挺对,得到利益的人恐怕就不那么觉得了。
每次看到那些评论90年代以前出的书,尤其是邓南巡前的书,就一定被扣上一顶“时代烙印”,“阶级斗争”的帽子,就有一种如今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的想法。所谓的“时代烙印”到底是什么呢?那个时代“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又到底是什么呢?反应在选本中无非就是反应民间疾苦的作品多。社科院、胡云翼等的选本常常被骂,因为那些谩骂的人的脑子里只装着韭菜啊!而韭菜是不允许反应痛苦的,看来阶层这东西任何时候都是有的。处在社会金字塔的中层、上层的人是必然看不了这些“时代烙印”的,他们的眼里可容不下这些“渣滓”,因为在那些人眼里现在已经是“太平盛世”了,现在已经是一个“今也治民之产,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的伟大时代,还能再选毛主张的“政治第一、内容第二”的作品吗?还能再写那些“阶级斗争”的解读吗?这是破坏和谐社会啊!应该多选些“热爱生活”的“艺术第一”的大作,今天出的选本应该把那些所谓的“政治第一,艺术第二”、有“时代烙印”的作品剔除出去,把“艺术第一”的吟风弄月、 鸟啼花怨的大作加进去,把歌颂太平盛世的伟大作品放进去,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活在梦里的人是不愿意醒的,其中有装睡的、也有酣睡的,大梦不醒的,对于吵醒他们做梦的人,把漂亮的肥皂泡点破的人,自然是破口大骂了。马茂元、社科院、胡云翼等等那些人、那个时代的人,没事就在选本里把那些缺乏艺术感的反应民生疾苦的东西选出来,占比还那么大,而且还在里面解读出阶级斗争来,你们这不是开启民智吗!是可忍熟不可忍啊,就愿意当傻子,就愿意当韭菜,怎么啦!你们这不是吵人睡觉吗,有些人就坐不住了,必须骂啊,不仅要骂,“列车长”、“乘务员”们还付诸实际行动哩,改改课本,删删文章什么的就都做了出来。而韭菜呢?却还不自知自己是韭菜,也跟着起哄、人云亦云的骂了起来。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我□□□□□□!
《唐诗选(修订第二版)》读后感(三):一部优秀的唐诗选本
“该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第一部规模较大的唐诗新选本,陈毅曾为题词。全书共录115家并无名氏诗凡500余首,占现存唐诗的百分之一。撰者力图突破旧选本陈腐之说、功利之用、门户之见,根据政治标准第一、综合政治和艺术而加以考虑的原则进行选录,其选目较多地选入了现实性较强的作品,也注意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既突出大家和名篇,也兼顾小家和孤篇。
撰者研治博洽,明于因变,故本书虽大抵承四唐说,且受盛唐诗派影响甚深,然不专主一派,能得盛唐诗派的精髓并兼及初唐、元和、晚唐各家多派,避免诸派肤廓、虚诞、琐细之弊,又颇取前人所略之小家。撰者以其唐诗学观念贯通全帙,以见唐诗艺术精髓与演进大概。“前言”既概述了唐诗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特点,在诗选部分的诗人小传里,不仅对每位作家的创作作精当之评,对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往往能从史的角度加以品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本书兼具唐诗选和唐诗史的双重性质。
除选目颇具特色外,本书诗人小传、注释也见功力。撰者亦注亦评,往往寥寥数语,剔抉一家特色、一诗精彩,并时能出以诗意的表达,可读性极强。其“前言”是一篇简要而较为系统的唐诗总论,文中总结了唐诗繁荣的原因及盛唐诗人的艺术风格,对唐代重要的诗人及其作品也有所评价,对韩愈、杜牧、李商隐等人则将其放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分析他们对前代文学的师承关系,论述尤为精彩。
本书撰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免不了有某些时代的印记(如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偏多),同时,由于成书较早,未及广泛吸收今人考订成果,在传记部分虽有所发明,然每有为旧说所误者,个别注释,亦可商。后来,撰者与赵昌平一起做了修订,并增订、调整选目,于1999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新版。修订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入选诗人与具体篇目的调整,在总数500余篇大体不变的前提下,修订本所调整的篇目约35%,家数亦有所增删,增收的主要是一些在诗史上有一定地位、却为人们长期忽视的中小诗人的代表作,对大诗人的作品,则依突出其主体风格与诗史意义的原则做了增删,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保持了相当的比重,尤其是反映一时风尚及与乐府民歌渊源深切的优秀篇章;二是诗人小传的修订与增写,尽量吸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诗学的考订成果,并增写若干后补入的诗人小传;三是注释的补订;四是增加了总评部分,初版本没有独立的评述,修订本加上总评,既与注释中随机生发的评点呼应,以显示其诗精要,也借此做前后左右的对照,以凸现唐诗演进之轨迹。修订本附录了初版“前言”以及赵昌平的《唐五代诗概述》一文。”(傅璇琮、罗联添主编,《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
《唐诗选(修订第二版)》读后感(四):若干唐诗选本的比较
一共有十几本,有的是家传,有的是新入手,更多的是孔网上凑单。先放全图:
中华书局陈婉俊补注本是家传,比我年龄还大这本实在读不下去,费眼神。
唐诗三百首9.4蘅塘退士(编) 陈婉俊(补注) / 1978 /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注解较简略,特色是用白圈黑圈标注了平仄,“作法”部分简洁明了,毫无拖泥带水,无病呻吟之感。
繁体竖排的也是家传,刚买了一本新版的简体横排本,视觉效果更佳。
唐诗三百首详析9.3喻守真编注 / 1957.11第2版 1980.8北京第8次印刷 / 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详析8.7喻守真 / 2005 /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9.1金性尧 / 1980.9 / 上海古籍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
唐诗三百首详注9.0陶今雁 / 2009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学苑出版社李鹏注本,注释简略:
唐诗三百首评价人数不足李鹏 / 1999 / 学苑出版社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新注本》,特点是按诗人年代重新排列,左边原文,右边注释,读着方便
唐诗三百首8.7蘅塘退士 / 2006 /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三百首图文本》:
唐诗三百首8.8[清] 蘅塘退士 编选 盖国梁 等注评 / 2002 / 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唐诗选》,孔网上配了上下册:
唐诗选9.0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1978 / 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新选唐诗三百首》,时代特征明显:
新选唐诗三百首8.7一九八二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唐诗精选》:
唐诗精选8.7霍松林 编选 / 1995 / 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葛兆光《唐诗选注》,选诗282首,对其排版装帧颇为喜欢:
唐诗选注8.9葛兆光 / 2018 /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共选诗119首:
唐诗一百首9.2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 / 1986 /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马茂元《唐诗选》
唐诗选(修订第二版)9.3马茂元 赵昌平 / 2017 /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词典》,太著名了,但我却不太喜欢,喧宾夺主太明显了。
唐诗鉴赏词典9.4萧涤非 等 / 1983 / 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