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本由熊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7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阳明:一切心法》精选点评:
●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作者只有一种思维 然后emmm……一个无知的人为什么要写书
●相比于其他的写王阳明的书而言,这一本书中充满了思辨的色彩,没有大肆夸赞,是那么多写王阳明的中最好的书了,书中对于王阳明和心学的分析还是很公正的,是一本好书。全书的经典在于序,对王阳明的认知从圣人降为伟人,低了一个层次,读完想去读心学了,更加迫切的对传统的渴望,反复的咀嚼出味道,还是要回归到诸子百家的那个年代,先从四书开始吧
●本书应该说是目前最好的王阳明传记。作者的文风比较自由活泼,联系到古今中外的很多类似事物作为佐证。因引用很多王阳明的诗文,所以阅读本书不是很容易;且作者思路跳脱,不墨守陈规,很多地方给出了有争议的说法,却并没有下定论,需要读者有自己的思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恐怕会茫然无措,如坠五里雾中。特别是开头一篇大序,纵横捭阖,给出了一整套可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意思隐晦,非多有涉猎者不可解也。
●对心学了解不多,看了这本书只是稍稍解惑
●嗯……有种过目即忘的感觉咋办……尤其阅读中间有间断了一段时间。知行合一,立志,乡愿,尊德性而道问学。一个肤浅的感觉就是,儒家流派发展也挺复杂的嘛。
●作者用理性的思考和考证的态度解读了王阳明的一生,然而没有更多的解读王阳明的智慧和王阳明心学的理念,总是存着批判的心理来看待王阳明的学说。如果理性客观的评判,应该不带偏见的描述好与不好的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要解读好的方面,传播正能量。
●幸而世間那些以「一生伏首拜陽明」自我標榜的人,大多並不曾認真研習過王守仁的思想主張⋯⋯ (購於拔古書店,大部分內容是在18年湖南湖北之行中讀的)
●终于看完了。好熊的祛魅之作,自然是要引起不小争议的,毕竟阳明心学是被很多人奉为圭臬,要顶礼膜拜的。。。重思想脉络的梳理而轻事功的记叙,但程朱陆王理学心学的纷争纠葛,乃至儒释道三教之间的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好熊纵使能讲得偏僻入里,但在我等缺少国学训练和积淀的普通读者看来,一不小心又往往会被饶得颇有点云山雾绕的。。。再者也的确是没有当初春秋大义时的那么犀利了。。。
●叙述性的故事,全书的经典在于序,对王阳明的认知从圣人降为伟人,低了一个层次,现在读心学,还是稚嫩了一点;也好,更加迫切的对传统的渴望,反复的咀嚼出味道,还是要回归到诸子百家的那个年代。
《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后感(一):真正有效的思考是结合现实独立思考
我想这是本书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为书中找了不少"事实"来怼,虽然时代不同,但"尽信书不若无书"。我们读书并不是为了装,或者是为了在纯粹理论研究里务虚,而是为了启发自己思考,至于是否完美形成理论体系和思想体系,说实话,不是所有人都有必要,也不是都有这份天赋和时间或兴趣。
所以那些无聊的拿细节来挖的学究,其实对我们的人生帮助不大。
《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后感(二):可以当小说来阅读
本书可能是熊大仙早期的作品。本书重点在于详细描绘了王阳明一生的经历,但个人觉得书中对其思想描述不多。读完此书,会对王阳明的学术思想感兴趣,下一步会考虑读《传习录》。
相比《思辨的禅趣》而言,本书叙述略平直,中规中矩之作。
我是从《思辨的禅趣》开始了解熊大仙的,风趣幽默,角度新颖。抱着很大的期望来读书,但稍显失望,此书少了点熊大仙的独到见解。
《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后感(三):千古奇人——王阳明
1、舒国裳,其弟子,拱把之桐梓,座右铭,人们都晓得树苗如何培养,但不晓得如何自我修养,难道是爱树苗胜过爱自己
2、随机性 平常心、
3、不负如来不负卿,权谋和心灵鸡汤 王阳明
4、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己于风雨
………………………………………………………………………………………………………………………………………………………………
《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后感(四):阳明心学的一种读法
作者熊逸惯以逻辑思路和怀疑实证精神,对阳明及心学进行仔细考量。
文风轻快好读,贵在不盲从、不轻信,能知人论世、抽丝剥茧,还原了阳明心学的时代背景、文化土壤、政治氛围与内在理路。
对某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作者从自己的角度不失善意地挪揄、理性地辨析。
比如知行合一命题,一般读者以为这是个应然命题(理论与实践要合一),其实阳明理论中这是实然命题(知等于行,真知即真行,一体之两面),作者对将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合一的理论不敢苟同,的确一针见血,有祛魅解蔽之功效。
《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后感(五):读完上下册留个爪
(上册)
1. 上一次读王阳明,还是2017年9月的事情,时隔看不到快2年了,再一次开始了解“知行合一”,才发现人生的不同节点上,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认识,总会是有不同的。
2. 熊逸角度的王阳明,更贴近明代的实际,也符合今人的观点。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同时代不同立场下,肯定是有所不同。这一次的感觉是,更加平静和平和。
3 看历史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一次“跨时光复盘”,把自己放置在当时之境、当时之地。即便有今天的知识做背景,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过当事人么?
4. 年轻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读这些老历史,原因现在逐渐明了起来,因为自己没有人生阅历。四十而立之年,心已经如静水般平缓,慢慢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下册)
1. 生前,官方的定论是:为人沽名钓誉,为官功过参半,为学反动至极。后来,历史的定论是:开宗明义,一代心学大师,牌位迎入孔庙,从祀孔子,学问风行天下。
2. 这是第二次详读王阳明,又有了新的收获。怎么做人、做事、做学问,答案自明。道理从来没有通行不变的,只有适合当下应时顺势的。
3. 如果没了解过王阳明,熊逸《王阳明:一切心法》值得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