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减肥和学佛哪个更难?法师有话说…
日期:2021-03-08 06:15:30 作者:续祥 来源:师父曰 阅读:

减肥和学佛哪个更难?法师有话说…

  文 | 续祥法师

  年初去体检,身体指标有十二处不合格。

  主要问题是饮食结构单调,碳水摄入过多。离糖尿病只有一线之隔。

  这不得不让我心生畏惧,第N次开启我的减肥之路。

  都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在减肥这件事情上我的感觉也一样,减肥如登山增重如跳崖。

  不怕跟大家坦白,减肥这件事情,我失败了无数次。

  我不禁在想,究竟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件事情上失败呢?

  抛开意志力、自律这些令人烦恼的归因方式,总结多年的失败经验,得出以下三点:

  行动太过复杂

  简单的才是可重复的,可重复的才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如果这件事情无法长期坚持,完成它的条件太多,那么就很难坚持下去。

  举个生活上遇到的例子。

  同桌突然说想练字,在选文房四宝的时候问我,哪种砚台好。

  是端砚抑或是洮砚歙砚?

  我提议说:“买个小碟子就行,直接用墨汁写,写完洗一洗就好了。”

  他不解地问:“练字这么文雅的事情,不是要讲究仪式感吗?”

  我说:“仪式感的确需要追求。但太费劲的仪式感会让你做事情的启动条件变多。这样繁复,会让事情变得难以维持。”

  当然,如果是为了换换口味尝个鲜,给自己一个新的体验,仪式感是必不可缺的。

  但如果你希望这件事成为习惯,甚至成为你血肉和生命的一部分,那最好在一开始养成习惯时让它的启动条件变少。

  找到一个最小行动单位,这样事情才是可持续的。

  与可持续性相比,其他的都是仪式感,都可以省略。

  就像建筑的雕花镂纹绘饰,只不过是点缀。为了建筑的稳定与安全,是可以省略的。

  健身也一样。

  为什么俯卧撑被那么多的人推崇?

  除了它能够调动很多肌群,是一个全身性的运动之外,更多是因为俯卧撑是一个腾出手就能做,随时随地就能锻炼的运动。

  这种徒手运动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它的即时性,它的便捷,却是最不可替代的。

  “便携”让它成为我们最小的行动单位。它的价值亦正在于此。

  学佛修行也是一样的。

  令我修学佛法的,不是长篇累牍的经论,也不是念佛拜忏诵经等“基础套餐”,而是简简单单的呼吸。

  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到此刻心的绽放,抚平了过去心的褶皱,有了未来心的欲乐。

  正是因为从观察呼吸中得到那一点点觉受,让我食髓知味,才开始对佛法有了真正的兴趣。

  不过,呼吸这件事情其实不能称之为最小行动单位。

  实际上,它是我们日用而不觉的“所缘境“。

  一旦开始加上觉知这个新的变量,一切僵化的陈词滥调就都鲜活过来。

  当你快乐的时候,你知道你在快乐;当你悲伤的时候,你知道你在悲伤;当你阅读此文时,你知道你在阅读此文。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会有的共同经验,也就是我上文提到的“觉知”,又被叫作“自身意识”。

  有了这份“觉知”,我们就能在一切境界里学到该学的功课。

  我日常觉知最强烈的除了打坐,最立竿见影的就是“运动”。

  从重覆、单调的动作中,感受身体带来的生命力,呼吸、心跳、体温。这些都是很好的所缘境。

  你可以在运动时剧烈的情绪波动里观心无常;可以在汗液或其他的代谢里观身不净;可以在抗阻训练的痛苦中观受是苦。

  只凭着感觉来

  那难道是越省事越简单越好?

  当然不是,少并不是目的,持续地完成才是。

  我的减肥之路过去一直有一个错误,那就是凭着感觉来。

  吃多少,凭着感觉来,能量换算想都没想过。

  运动也是凭着感觉来,感觉累了就歇了。

  但其实真正减肥成功的那些人,会监测血氧、血糖、心跳、呼吸,还有种种能量换算。

  虽然不一定要特别复杂,但是这种监测是一个很好的反馈机制,让你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正确认识。

  人的感觉是靠不住的,会随着情绪、认知等内在因素而扭曲。

  修行也是同样,如果跟着感觉走,也会出很大的问题。

  窥见一点天光就以为自己开悟了;有一些禅相就以为自己神通了;念了一些经就觉得自己修行不错了。

  这些误区都是太过于依赖感觉的缘故,从而让人落入种种情执与法执。

  我们不妨用以终为始的方式去审视自己的修学。

  直接从降服了多少烦恼、解开了多少疑团、破除了多少邪见的维度去来给自己的修学打分,而不是凭感觉。

  如果自己很累、很疲惫、很痛苦就觉得自己很努力很棒了,那不过是被感觉带跑节奏。

  这是典型的将方式混淆成了目的。

  要记住,修学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方式。

  觉悟和解脱才是我们的目的。

  不了解这一点,只会离真正的终点越来越远。

  试着把对修学的检验从过程转移到结果,从感觉过渡到反馈。

  这样通过反馈来修正,逐步到达终点。

  内驱力不足

  说回减肥吧。

  若只因为外界的刺激而开始减肥,是无法长久的。

  因为它没有触及内心的真正需求,没有让你产生内驱力。

  冲动只会产生短期行为,最后在刺激消失的情况下无疾而终。

  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内驱力。

  内驱力是激发一个人由内而外,内在向外推动的一种力量,还能促使我们能够有更好的行为的意愿度。

  内驱力的驱动来源,是我们内心的需求,也就是佛经所说的欲。

  欲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欲叫善法欲,是解脱和修行的动力来源。

  追求善法欲,是佛陀所允许的——这其实也是内驱力的一种体现。

  在部派佛教时期,甚至有一种谬论说阿罗汉也要依靠叫喊“苦哉”的力量方能进入状态。

  这也是激发内驱力的一种方式。

  就像小时候爸爸妈妈会对我们说:“你是给你自己学习,不是给我们学习。”

  事情是为自己做的,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他人裹挟的。

  一旦减肥或者解脱成为内心真正的需求,那就不用考虑什么意志力和自律的问题。

  你自然能够遇山修路逢水搭桥,把一切安排好。不用多说就会尽可能地完成这件事情,获得那个结果。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朝着目标前进,坚持下去,得偿所愿。

  祝吉祥!

  续祥

  师父陪你聊聊

  你最难以坚持的事情是?

  (留言告诉师父吧)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减肥和学佛哪个更难?法师有话说…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