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3-19 12:38: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锦集

  《又见猛犸象》是一本由[美]本·麦兹里奇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一):适合亲子阅读的科普著作

  适合亲子阅读的科普著作,介绍了国外顶级实验室基因编辑技术复活猛犸象的计划。 3000 年前已经灭绝了的猛犸象真的可以复活吗?用什么技术复活猛犸象? 从西伯利亚冰天雪地的冻土地带到哈佛大学最顶级的遗传学实验室,为了这个计划,一群顶级天才们在现实世界开启了神奇探险旅行 。内容很精彩。值得推荐。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二):读《又见猛犸象》后有感而发

  首先,最令我震惊的不是他们要复活猛犸象,而是这本书居然是非虚构类科普书籍!!睁目结舌!而且!一无所知的连菜鸟都不如的我“似乎”看懂了这本书,竟然感觉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太猖狂了)!

  好吧,2020开年疫情期间,传说青藏高原的冻土将融化,保藏近万年的古老病毒即将复苏,融化的冻土层将会让整个世界窒息,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开启“末世”模式了?(看了无数“末世种田文”的我默默放下了扛起的锄头)

而这帮科学家们为了避免因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消失引发更加严重的灾难,决定将一万两千年前被地球速冻起来的猛犸象的干细胞植入亚洲象的子宫,通过基因链“复活”一头猛犸象,这样还能防止猎杀和捕获濒危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因为猛犸象牙交易目前在市场上是完全合法的,因为猛犸象并不是濒危物种,而是它们早已灭绝了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三):科学已经可以不再被学习和解释自然限制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很多科学家都在进行物种复活计划,复活猛犸象只不过是在这个物种复活计划中最引人注意的一种。虽然从理论上确定了复活猛犸象的可能,

  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完全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问题。

  本书从科学的角度详细的解释了基因的秘密,阐述了复活猛犸象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性。执行这个项目的丘奇“复活团队”,每一个人都将科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他们对科研有着不灭的热情。科学家丘奇在复活猛犸象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困难。从选择合适的大象,到找到适合培育猛犸象基因的干细胞,最后,科学家团队还碰到了基因编辑技术绕不过去的伦理困境以及未来不确定性问题。

  虽然距离我们看见一只活的猛犸象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也不能说科学家们的努力是白费的,复活原生态的猛犸象,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太可能实现。但如果是要打造携带了猛犸象某个关键基因的亚洲象,这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科学已经可以不再被学习和解释自然限制了。我们不只在探索自然的神秘,而是可以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开始,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四):创造生命,万物繁荣

  074|101,《又见猛犸象》。

  创造生命,万物繁荣。——致我读的第一本非虚构类科幻故事丛书。[呲牙]

  《未来简史》提到智人终会成为“神(God)”。过去的几万年,智人走出非洲,遍布全球,屠杀了万千种生命物种,包含人属的其他人种,如尼安德特人。智人称霸了世界,加速了生命多样性的减少,让地球上的生命体都为智人的“喜好”的存在、或灭绝。如农业的发展,急剧地减少野生物种,城市的发展,让森林、动物都成为了过去。

  如张劲硕所言,人类是不是个矛盾体?一边屠杀,另一边又在复活。猛犸象的复活,将是智人的自我救赎?或许,只是智人的一个喜好而已。

  无论如何,基因编辑(Crispr-Cas9为首)将为生命演化带入一个全新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将从“自然选择”变成“智人选择”,旧物种还是新物种,都将面临这个客观事实。

  虽然,多数人都缅怀过去,惯于熟悉,但未来终究会到来,而这个未来应该是充满美丽、可爱、友好的新生命体。为什么我们对未知的生命体会抱有恐惧不安的感觉?是不是几千年对基因层面上的演化显得太短了了?我们很多机体(包含心智)仍处于“丛林”时代,以至于我们怀疑一切暗处或未知生命体都是对我们的潜在威胁?

  或许是跟第一本科幻小说有关。如我写科幻小说,我就写一本反《费兰肯斯坦》。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五):摘一个点

  无菌更衣室是你的起点。你脱掉身上的便服,把它们折叠起来,然后和外套还有鞋子并排放进衣柜。接着,你换上浅蓝色的束腰医护工作服,用塑料发套罩住头发,戴上乳胶手套,扎紧手腕,最后戴上严严实实的白色面罩。 穿过第一个气闸需要五分钟,然后你会进入反向气流室,十分钟内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通过天花板和地板上的巨大通风口被过滤。然后你会进入第二个气闸。 最后,你会走进一个无菌而锃亮的实验室,水泥墙、仪器架、光洁的地板——一切都是洁白的。试管、烧杯、量器和标本缸等试验用具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好像走进了一个玻璃的世界。 你径直走向一个全新的、平行着墙面嵌装的不锈钢内衬生物安全柜,你坐在阻流罩下,面前是部分装着玻璃格的操作台。 橱柜里整齐地放满了培养皿,每一份组织培养中都含有一个活的亚洲象细胞,托盘中的培养基呈现出粉红色。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表达Cas9蛋白,那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然后需要给蛋白提供一段向导RNA。Cas9蛋白将会促使向导RNA和特定长度的大象细胞DNA互补配对,就像创可贴紧紧贴在伤口上一样。把混合物放入琼脂糖凝胶电泳装置里,按下按钮,让混合物通过强电场,使细胞膜分离,促进DNA进入细胞内。然后,Cas9蛋白将继续产生作用,就像极其微小的分子剪刀,剪断尾端的碱基对,同时将全新的远古DNA移植入普通大象的DNA中。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六):科幻与现实的相遇,让人兴奋不已!

  作者 本·莫兹里奇 又让我震惊了一次。

  基因剪刀的魔力之手是一次人类的自我救赎。自从人类站到食物链的顶端之后,漫漫时光里已经有数不尽的物种从这个地球上绝迹,而绝迹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人类的扑杀。

  让这些物种重新活在世上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科学总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科学和常人的思维不同,正如书中主人公乔治丘奇所言,“未来常常不在人的思考范围内,人们将今天不可能发生的事与明天不可能发生的事混为一谈。”

  猛犸象的复活就是即将发生的不争的事实。诚如书中所写,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科学家经过的无数的努力才实现了这一点。

  《又见猛犸象》是一本十分出色的科普书,在基因编译这个复杂的课题上几乎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告诉了读者,“我们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不论是细菌细胞还是人体细胞,都具有基因组。这个基因组有点儿像一个线性磁带,可以提取出来,而且有多种读取方式。正如你能识别一串字母那样,同样,你也可以改变基因组。你可以对它进行编码和修改,然后再把它重新放回细胞内。”

  多少年前一个叫做多利的克隆羊出生,到现在科学试图复活猛犸象,基因工程一直在进步,一直期待未来更换坏损的器官像换机器零件一样,有一大堆通过基因技术制造出来的器官在等着。

  《又见猛犸象》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定制生命的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研究的不易,科幻与现实的相遇,让人兴奋不已!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七):疯狂的基因计划

  我最近一次注意到“基因编辑”这个词是2018年11月,我国科研人员贺建奎宣称“一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已经诞生”。由于涉及医学伦理问题,这个新闻迅速在全世界引发轩然大波。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12月,贺建奎已经被判处有期徒刑。而这本《又见猛犸象》,讲的就是哈佛大学顶级遗传学实验室试图用基因编辑技术复活猛犸象的事。 这个“疯狂”的实验室领头人叫乔治·丘奇。他的研究领域是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曾取得过很多革命性的成就。2016年,他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提名。 丘奇为什么要复活猛犸象?因为食草动物翻踏地表的觅食行为,可以让土地一直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就会减缓冻土层的融化。如果有足够多能适应严寒天气的食草类动物,冻土就能在几十年内都保持冰冻的状态,以此对抗全球变暖的恶劣影响。而猛犸象,正是最适合这个计划的大型食草动物。 看到书名,你可能认为灭绝了3000年的猛犸象已经复活了。然而在书的末尾,丘奇已经六十岁了,这个项目的成功仍然遥遥无期。虽然猛犸象的复活还需要科学家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但我们从丘奇团队不惧挫折的实验中,能够醒悟到保护物种、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严格来说,这本书并不算单纯的科普读物,大量的篇幅都用于描写项目相关人物的个人经历。全书直到40%时,丘奇复活猛犸象的动机才终于出现。不仅如此,好不容易进入正题,看到研究正式开始了,仍然有大量直线事件出现。这不能说作者的写作手法有问题,毕竟他只是一个非虚构类写作者,而不是一个科学家。 令人颇感自豪的是,这本书中出现了几位亚洲人的身影。丘奇的妻子吴昭婷,书中没有介绍她的国籍,百度也搜不到她的信息,我只能称之为亚洲人而不敢断言其为中国人。吴是丘奇哈佛大学的同学,拥有哈佛大学终身教职,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另一位则是“科学少女”杨璐菡。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北京大学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丘奇研究所有很多遗传学项目,而杨就是复活猛犸象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八):不止科普

  私以为和每本书的相遇都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一本新书、一个新题材、一个新作者都是在阅读领域的一次奇妙探险。虽然一直是果壳的忠实粉丝,但对科普类文学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时间简史上。《又见猛犸象》则带我走进了当下科普类文学的新天地。 《又见猛犸象——基因剪刀重新定制生命》是一部非虚构类科普作品,作者的笔触从3000年前的西伯利亚冻土跳跃到哈佛最顶级的遗传学实验室,以纪实的方式展现了宏大的猛犸象复活计划中科学与人性的光辉。从科普作品的角度来看,《又见猛犸象》从复活猛犸象这个具象化的命题引出了基因编辑技术和一群孤独而坚定的科学工作者。跟随这群科学家的工作,作者打破了文学语言与科学之间的学术壁垒,通过以乔治·丘奇为首的科学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因测序、细胞转化、剪辑技术等知识,当晦涩难懂的科学术语与具象可见的猛犸象相结合,作为科普读物的重要任务: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大众智识的初步任务已经完成。 近年来非虚构文学十分火爆,作者以非虚构纪实的方式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蕴含其中的是伦理学的碰撞以及人文精神的彰显。人类祖先的过度猎杀是猛犸象灭绝的诱因之一,而当下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层消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急需猛犸象来解决,复活猛犸象不仅是道义上的选择,也是人类的一场自救。作者本•莫兹里奇多部作品都被改编成热门电影,他在《又见猛犸象》中的写作方式也带有鲜明的史诗电影的风格。从开篇3000多年前最后一只猛犸象的悲壮故事跳跃到乔治•丘奇传奇的大半生,再到坚守在西伯利亚冻土带的俄国科学家近乎自我牺牲的拯救计划,最终史诗电影的所有英雄聚齐,开启了一场宏大的复活计划。 因为是纪实文学,我们尚未看到猛犸象的复活,而在整个宏大工程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攻克的每一个技术难关对地球的命运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作者在正文开始前就写到:谨以此书献给亲爱的亚瑟和艾莉亚,他们会在猛犸象随处可见的世界里长大。这既是对猛犸象复活计划的美好祝愿,也是对地球命运的良好愿景。科学从来是有人性温度的,而科研之路往往孤独而漫长。愿在科学之光的照耀下,你我都能在猛犸象随处可见的世界里生活。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九):吸引人的题材,不抓人的叙述

  本书一共四个部分,我们先看一下第一部分8章的时间线。

  第1章:3000年前——第2章:4年前——第3章:当下——第4章:1959年——第5章:2006年——第6章:1964年——第7章:20年后,1984年——第8章:5年前,1979年。

  看看,什么倒叙插叙,都已经过时了,现在讲究的是混叙,这样才能确保读者读起来很累。等等,为什么要让读者感觉到很累呢?

  特么我哪知道为什么呀………………!!!

  好在后三个部分,作者开始老老实实的讲故事了,时间轴没再跳跃过。但是,忍过了第一部分的混乱之后,后边还是跟不上作者的节奏,或者更应该说,作者的叙述跟不上读者的节奏。

  其实这是个很不错的题材,克隆、猛犸、西伯利亚……甚至连韩国争议科学家黄禹锡和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从0到1》的作者,facebook 首位外部投资人)也来客串了一把,由这些元素撑起的一部非虚构作品,原本应该更具有可读性才对,何况,作者还是《社交网络》——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原著作者。不得不说,本书作者和《社交网络》的编剧艾伦索金在抓人的能力上还是有差距的。

  本书主线很明晰,立项,组队,筹备,突破各个难关……但是与主线无关的内容总是跳出来打断我的思路。而且对于主线情节的叙述也有些乏味,只是在“寻找大象活体细胞”的环节上,还能勉强抓住我的注意力——他们求助了40多个动物园,都被当成疯狂变态的科学家而惨遭不友好的拒绝。

  而最终的结局,似乎也有点开放性,一些技术难关已经突破了,但那个长毛巨齿的大家伙还是没有制造出来,一切仍然在路上。最后书里也说了,要复制出猛犸象并让它们回归自然,恐怕还要几十到一百年的时间,我的理性告诉我,有生之年可能无法与活的猛犸象合影留念了。

  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并不是某些科普性知识,而是在北极圈内,猛犸象牙大量出土,一整根猛犸象牙市场价值20万刀,而猛犸象牙交易是合法的,作为防止猎杀濒危的非洲象和亚洲象的措施之一,猛犸象牙的交易甚至受到了鼓励,因为它们不是濒危物种,它们早已灭绝了。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十):复活猛犸象,又是一种穿越…

  《又见猛犸象》

  1.很硬的一本基因学科普读物,有些地方确实硬着头皮看下来的。

  2.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恢宏的愿望,如书名,把灭绝了一万年的猛犸象给复活了。

  3.有点像“侏罗纪公园”,通过琥珀里盯了恐龙的蚊子血进行复活工作。这个大方向是一致的。前几天陪孩子看博物馆奇妙夜,里面就有猛犸象,比普通大象大两倍得,尤其是拖地的獠牙和红色的毛发。

  5.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丘奇的个人能力,和他博士后工作站的研究水平。这本书也是半本他的生平,有这样执着的科学家,相信可以为人类创造奇迹。

  6.复活猛犸象需要技术和一些活体细胞。先说技术,这个我从王立铭的两本书里略微知晓了当今最流行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把一段编辑的基因放入正常基因序列里,再进行后续的再生,改变物种。

  7.而活体细胞很难得到,特别是灭绝的猛犸象,只能从西伯利亚冰冻的土地里,找到一些相对保存完整的遗骸。而专门还有部族以此为生,售卖猛犸象牙和尸体。

  8.既然基因都能编辑,对于人来说就存在道德问题。而想要通过亚洲象植入修改过基因的胚胎来孕育猛犸象,又会导致亚洲象的生存有问题,虽然这种庞然大物几乎不得癌症,但是怕一些其他的疾病,也是濒危保护的动物。

  9.这个牛人丘奇居然要弄人造子宫,解决动物的问题。没有干细胞,就人造干细胞… 这里我还学到干细胞可以再生生物的任何细胞,所以真是生命之源。

  11.看这本书的同时我还在看另外一本《生命的法则》,也讲的是如果通过环境的优化,和动物的“自治”,回复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一本书是“复活”,一本书是“保护”,相得益彰。

  书太硬,没有太多兴趣的可以谨慎选择。不过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人的兴趣可以培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又见猛犸象》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