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面》是一本由[美] 尼克·索萨尼斯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平面》精选点评:
●阅读时间最长的漫画书,惊讶于用具象的图像表达出抽象的内涵
●这本后浪出的索萨尼斯的漫画奇书《非平面》,涉及各种启迪认知的图像学、符号学、哲学、绘画、计算、物理、天文地图知识,甚至尤利西斯文学手法也用视觉表述出来,叹息小时怎么没看到思维观念启迪性的好书。性价比又极高。
●作者是一个用漫画形式完成哥大毕业论文的人,第一页让我想到的居然是《骇客帝国》。与其说是一本漫画书,不如说是形式特殊的哲学书,作者用具象的画笔表达了抽象的思考。我觉得《非平面》对从事交流传达工作的人很有帮助,比如教师、设计师等等。尤其正文结束后的注释,提及了正文里所有的灵感来源和理论依据,可以启发思路。总之,这本书更适合执着于思考,而不是仅仅爱看图的读者。
●哥伦比亚大学的漫画式博士论文。曾几何时,我们的学术论文已经模式化了,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八股文,但是我们乐此不彼。如果这篇博士论文在国内答辩,估计连盲审都通不过,何况答辩呢。一口气读完,真是太好看了,今年最佳
●优秀。真的是一篇论文的结构,描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逃离与反叛之书,在“知识”之外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令人佩服。“图像弥补了文字难以表述的东西”,其实可以和《念书,还是工作》比照看,一个是用漫画完成了论文,一个是用漫画解释为什么完不成论文,希望这两位博士认识一下XD
●一部让你“解放思想”的图画书。分不清楚到底是用哲学来诠释漫画,还是用漫画来解构哲学。无所谓,正如作者多次提到的,一件事物究竟是运动还是静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能得出不同结论那般。漫画的表现形式堪称“壮观”,作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得以淋漓尽致地释放,你甚至挖掘出《大都会》《星际迷航》《第七封印》和爱德华蒙克的彩蛋。另外本书也非常适合丢给那些认为“漫画是给小孩子看的”那类人,保证他们屁都放不出一个。
●形式很好,但是讲得很浅,隔靴搔痒,有点自娱自乐。画得真的很糙,我觉得画成这样不要印这么大开本,瑕疵全都呈现在面前,十分考验耐心。
●很多想法和我现在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相同,甚至看这样一本书有种有点开心又生气,又嫉妒╰(‵□′)╯。因为有人把自己想的东西画出来,而且成为一个整体作品。之所以打四星的原因是我不喜欢这本书的画风,虽然有在谈自由,但很少有爱。书里面看起来透露着明显的死亡焦虑生与死的冲突。作品是个好作品。
●过誉。前四章无太深刻,此后渐入佳境,末缺少升华。不过确实适合按图索骥,把参考都了解一通。再次见到《平面国》,《新手指南》和《谈谈方法》等等。《尤利西斯》那处真是惊艳。
●非常棒的一本书!可以列为年度十佳。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看到最后,真的特别庆幸,自己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它把没有批判性思维和好奇心的人,称为生活在平面国的人,那些像提线木偶一般的人,按照既定的标准模式生活,循规蹈矩,没有自我。联系一下实际生活,有点恐怖。另外,作者有很多引述,我把它当作书单参考,非常有趣。边看边做笔记,给了我很多启发。
《非平面》读后感(一):多好的构思
作者13岁时创造了柜子侠这个超级英雄角色。“我只赋予了柜子侠一个特殊的能力:他可以迈入任意一扇门!然后随时随地从其他任意一扇门出来……两扇门之间的空间将两扇门外的世界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想象力。”额~不管作者看没看过机器猫,但这个任意门的构思很棒啊!建议作者能和漫威或DC合作,制作柜子侠的漫画,实现这个超级英雄梦!
《非平面》读后感(二):我在哪个维度
我是在今年读书月活动中买的这本书,好像说是一份论文的呈现。厉害了!书中开篇就讲述了一维、二维、三维…点、线、面、体…还讲了自转和公转…其他不记得了。
书里漫画配文字,画得特别丰富和有想象力。漫画看起来也比纯文字快很多,我应该翻了一小时就看完了。当然,这本书值得反复翻阅,第一次也只是囫囵吞枣,满足好奇心看的而已。这是我第一次看漫画呈现的学术书籍,体验很棒,也想在之后寻找类似的书来看。
《非平面》读后感(三):并没有很惊喜的学术论文
不要用孤立而是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囿于已有的规则和习惯而是要利用好奇心不断探索新的道路,丰富新的体验。
这样简单的道理用一本书来描述觉得没有必要,而且很多图和字之间关联性太差,非常像本科生的论文(虽然实际上是博士论文),借鉴引用也绝非越多越好。
另外作者总给人一本用力过猛的感觉,举轻若重。此外,作者抛出了很多问题,然而对问题的解答很空泛。
全本最惊艳的是封面,其次是《系着的线》,其余都感觉一般。
《非平面》读后感(四):本书刷新了我对漫画的认识
(1)这本书再次刷新了我对漫画的认识,这泥马居然是篇正经的博士论文!作者试图探讨图像与文字乃至人类认知模式的关系,于是相当知行合一地采用了这种新颖的写作形式。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或许不算特别深刻,甚至也不算新颖,但就作者挑战的勇气,以及作品的完成度来说,还是值得五星推荐。确实能获得非常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2)人两眼的视角存在细微偏差,这使得我们在用视觉观察图像的时候,始终处于动态,不断进行着切换、比较、评价,发现新的角度甚至维度,因而绘画与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有助于我们摆脱“平面化”认知的练习。再用通过这种练习所获得的认知能力,反观我们的人生,我们才能跳出生活,去拥抱生命。
《非平面》读后感(五):读后体验
觉得作者应该是个看了很多文献书籍的人,也很有想法不走寻常路,把哲理思考置于漫画中表现出来,但也许是由于旁征博引太宏大,也许是我太肤浅,觉得画面内容很磅礴,但视觉效果看起来还是有点费劲,捉摸到的东西也比较模糊,有时还不明就里,表达方式跟同样是体现哲思的《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相比,后者能给我的冲击可能更火力集中也更刺痛心灵。
虽然我也不确定这是不是作者想传达的,但最后的收获大体就是:要有想象力,要飞出平面,多维度多视角地解读世界,看到牵引我们行为和思维的提线,不是割断而是找到更好的凭借和着力点,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走得更远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