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回望梁启超》是一部由田河执导,王鲁湘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凤凰大视野:回望梁启超》精选点评:
●1戊戌变法.没有学好普通话2流往日本.革命共和还是渐变立宪.访美后坚定立宪.与革命党论战.启发一堆人3与爱徒蔡锷讨袁护国.感慨立宪共和皆非全策4出任段祺瑞讨逆军参赞,讨伐张勋和康有为.出访英国5证婚徐志摩.老白鼻.清华国学院协和医院失败的肾脏手术5325视频做得一般
●不负今日
●梁公遠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7525670
●报爱国之偉想,具觉世之苦心。/梁启超在面对传统王朝崩溃的局面的时候所做的努力该复活。它的权力基础和合法性的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了,它的权力是靠一种惯性在维持。/他能够完整地把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真诚,他献身。
●感觉现在更需要梁启超!
●力荐一下,看了以后你会发现,好多关于那个时期的所谓历史故事都是以讹传讹。
●梁启超,饮冰室主人,看到今天的中国,不知道作何感想?
●中学时代总是疑惑他为何出现在众多历史事件中却无成就一具体世功,或许这就是思想人物吧!远离政治,保持赤子之心,坚守现代人格很可敬,不过踏实做事更难吧!梁思礼学成归国的故事虽主旋律,但却感人。纪录片完成度还是可以,至少梳理了他生平大事,不过制作得粗糙了,引用的视频片段,采访的学者均可更用心一点。最近在看许知远的《青年变革者》,希望有关于梁启超他们一干人等更好的纪录片出现。
●小时候没好好上历史课,现在来补习。
●一生都在追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
《凤凰大视野:回望梁启超》观后感(一):一代思想导师
在清末乱世里,梁启超清醒地认识到救国路线,并积极努力奔走,反对袁世凯复辟,反对张勋复辟,不惜与老师康有为决裂,力争将中国引向民主共和之路。
虽然他一生都积极参与政治,但他教育子女却十分注重学术营养,其子女们从不参政,个个都在学术领域做出了伟大的成绩。这是最值得如今官二代富二代的父母们参考学习的事。
梁一生都在为救国奔走,正气凛然,坚守原则,绝不只为稻粱谋。可惜不能遵守生活规律,以致才50余岁就患尿毒症,最终因手术失误过早逝世。
梁启超,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导师,政治界引路人,学术界大鳄。
《凤凰大视野:回望梁启超》观后感(二):中国民族出自梁公
如果不是这个节目,我承认,光是历史课本的认知,对梁启超的了解太少了,两个小时的节目,让我有对伟人、国士有了一层新的感念,梁启超是个接近于完美的人,在思想启蒙阶段,在维持共和局面上有着了不起的作用,其中有两点最是让人敬佩,一是,自己的地位比康有为低,但是拜他为师,不过在康有为复辟的时候,他大胆的抨击自己的师傅;再就是袁世凯,袁世凯曾经也有维持共和的想法,梁启超积极配合,但是,一旦老袁有了皇帝梦,梁毫不客气与之开战,而且对于国家局势的看法不可谓高瞻远瞩,再就是他有十足的人格魅力,为了支持西医在国家的推广,写报纸宽恕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在给弟子徐志博二婚典礼致辞时,毫不客气的一通臭骂,有魄力,而且,在康有为病重期间,梁启超去探望,并且死后为其守灵,尽管民主共和已经深入其心,但传统的师徒情分依然没有忘却,在看到梁思礼回忆梁启超去世的悲伤,真是动容的难受,梁贾子女,各个成才,真是了不起,真是佩服啊。
《凤凰大视野:回望梁启超》观后感(三):精神导师
一代大家!一个令人倾佩的现代人,作为真正“现代人”的我们却没有他身上的现代气质,开放、务实。但又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鞠躬尽瘁。
现代社会中,有现代化的思想不稀奇,梁启超在那种环境下有现代的精神,归功于他读书、观察、独立思考。也想做一个思想独立者、敢为人先者,两者兼具,知行合一很难。
虽然不是有权力的领导者,但是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人。
这是一个真正有智慧,会平衡的人。这么一个提倡宪政的、擅于文章论辩的理性人士,还是会写出“天佑中华“这样的文字。理性和感性可以兼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导师。
一个人的位置时常决定了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但是知识分子是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位置去考察这个社会。
中华民国,曾经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回望历史,我们才知道,其实事件的展开有很多种可能性。中国是如何安定下来的?似乎只能靠武力。虽然这似乎不符合我们的愿望,我们总觉得应该是什么好的东西获胜。获胜的只是强的。
《凤凰大视野:回望梁启超》观后感(四):分集简介
http://www.iqiyi.com/a_19rrj6smi1.html
第1集
1898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从一个中世纪的国家迈出了走向现代国家的步伐,1898年的戊戌变法距今整整110年。有一位青年,他从戊戌变法开始登上中国思想、政治舞台,成为了新时代的启蒙者,他就是梁启超。
第2集
梁启超来到日本后,曾一度希望与孙中山的革命派联合,但遭到了老师康有为的阻止。美国之行也让梁启超感触颇多,相对于革命的道路,他认为,改良可能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3集
1911年,武昌起义在意外中爆发。中国的历史规律告诉梁启超,改朝换代将带来多年大乱,他希望利用自己在上层和军队中的人脉组织和平政变,免国家于兵火,实行立宪。但袁世凯出山,打乱了他的部署。
第4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梁启超力主中国应该通过参战改变自己的孱弱的国际地位。他说服总理段祺瑞力主参战,但总统黎元洪却反对参战,参战问题后来竟成为政治筹码,黎元洪调张勋的辫子军进京“护驾”,辫子军一进北京却拥立12岁的逊帝溥仪复辟大清国,北京的政情乱成一团。梁启超与段祺瑞在马场誓师讨伐逆贼,第二次挽救了共和。
第5集
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他决心不再参政,好好做点学问。但他在家里也清闲不了,总有一些屁股很沉的客人,他规定,每次见客只给5分钟。
《凤凰大视野:回望梁启超》观后感(五):任公实乃真聪明人也!
这两年对任公的一生充满好奇,起源是去年伊始,无意中读了梁启超的《读书指南》,一读才发现其乃学术大儒,文笔极佳,如行云流水,像读书指南这样不易出彩的话题他都写的头头是道,让人拍案叫绝。
后来去了其在天津的饮冰室,两座小洋楼里摆满了他的著作、珍藏的书籍、以及他的事迹。
而最近读了若干近代史、看了《走向共和》和这个纪录片,对任公又有了新的认识:
-任公智商奇高,这毋庸置疑,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一生用一支笔,挥斥方遒。前期是政治家,他用无数文章陈述着自己的思想,与各种封建的、假君主立宪的思想做斗争,启发着人们的民智。后期成为学者,亦著作颇丰,影响了后来历史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任公情商亦奇高,也许这个词比较现代,也不那么恰当,但他确实在那个变化的时代,用变化的思想一直引导着革命家和民众,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人在那个时代都有一些政治上、思想上的阴影在。比如说他的老师康有为,前期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后来竟然帮助张勋复辟;比如袁世凯如果不称帝,其后世的评价也不至于如此有争议,真枭雄也!Maybe陈独秀、段祺瑞等等,都在历史上有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但任公却在那个思想潮流、军事力量都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启发着民智,不得不说是真聪明人也!
——其在戊戌变法的时候,是君主立宪的旗手;
——在辛亥革命后,帮助袁世凯成立进步党,为君主立宪做贡献;
——在得知袁世凯并不是真心想要君主立宪时,其立刻发表文章讨伐其作为,并在袁世凯称帝时,发出讨袁檄文;
——在张勋复辟时,其并不赞成康有为的做法,讨伐复辟,再造共和;
——后来专心学术,在清华等地讲课,培养学生,启发民智。
而这些变化也彰显了其拳拳赤子之心,为了新秩序的建立不断探索,因势而变。
-提起任公,另一个不得不说他的就是他的“一门九子三院士”,他有九个宝贝,后来各个成才,无人从政,都在学术方面各有成就,其中竟有三人是院士!而且孩子们也没有因为在国外学习,而直接生活在国外,陆续回国用他们的思想和技术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曾读过《梁启超家书》,书中尽数体现了他对孩子们真挚的爱,对他们的理解,给予他们自由与支持,如父如朋友般的教导。孩子在这样充满爱、自由与信任的环境下长大,莫怪各个成才。
纵观其一生,是精彩的一生。他的饮冰室“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或许说出了他的心声,一生忧国忧民,为了国家的进步与自由,用自己的笔与声音不断尝试,实乃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