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戏一次消遣》是一本由[美]詹姆斯·索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7.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场游戏一次消遣》精选点评:
● 这像是一场睡前的意淫, 等待入睡的时间总是那么乏味,你总会不自觉的去试图把自己想成一个操控自我和解救贫瘠的英雄,但是得明白的是 说到底这只是百无聊赖的白日梦, 他不是对抗的武器或是得以吊命的慢性药, 他什么都不是 他甚至都不曾能够出现在你的梦里。
●叙事者与读者都始终在场,毫不掩饰叙事的主观视角。角色是偶像也是造物,以嫉妒与崇拜,以记忆与虚构。结局早已注定,故事从未展开,爱情只是副产品,是对庸常生活的投诚,是一睡不起的白日梦。
●一场场平淡阴郁的床事。
●他人描述的不可能的虚幻之物,被创造出来只为以某种方式理解生命中的相聚和分离
●性爱部分不错,其他琐碎了。
●本觉得没那么好,发现喜欢的文字也仅是一种风格,整体是不真实的。但也仅有风格才能渗入到皮肤,让你厌恶着喜欢的并永远记住这种幻象。法国的冬天是真实的,他离开,他死了。
●一对年轻人驾着老爷车乱逛,住小旅馆、吃小饭馆,然后回房做爱,并不断换着花样……让人昏昏欲睡的节奏、让人百无聊赖的语句,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
●这些幻想跟在雨中闪烁着黑色光泽的铁栅栏一样真实明了。或许还要更真实。它们是所有现实的骨骼。
●好看
●2019第20本 12.17-12.21 起初无法集中,我以为是眼累。读完它,觉作者就没想让我集中。 当初被文字吸引买书,最终也靠文字撑了下来。故事,不喜。
《一场游戏一次消遣》读后感(一):一场游戏一次消遣
爱仅仅是他人讲述的故事吗,一个对我们自身来说虚幻的东西,只在梦境中摇曳发光? 六十年代初的法国,“我”在巴黎邂逅了四处游荡的耶鲁大学辍学生菲利普·迪安,一个“活着的偶像”。“我”和迪安驾驶着一辆德拉奇古董跑车寻欢作乐,直到迪安遇见法国女孩安-玛丽,一个炽热燃烧的幻梦的对象,由此展开了一段充满感官魅惑的爱情故事
《一场游戏一次消遣》读后感(二):读詹姆斯·索特,就是沉浸式的人间展览
凡一个恐惧平庸生活的人,都能懂詹姆斯·索特的光年。故事随处可见,就像每户人家都在住的普通房子,唯独他这间,你走进去,意外发现柱子雕龙画凤,窗户是彩绘玻璃的拼贴画,角角落落华丽精致,别有洞天,他不是一个居住者,他是居住者的居住者,他是故事叙述者的叙述者,指给你看他的痕迹。
另一个年轻人,他百无聊赖,他无精打采,他毫无意义,他只能远行。他看上去人畜无害,取得信任,但他的眼睛像出息一个疏而不漏的贼,侵略每一处景色,每一个邂逅的女孩,偷窥着朋友的男女之欢。是的,目光就像章鱼触手一样紧密顺滑地贴着一切可见之物摩挲。读懂生命,不是炮制戏剧,竟是咂摸日日夜夜的琐碎,接受毫无悬念的结局。
他强调是“我”在替你们看,这是一个别用匠心的元小说,我替你冒着风险捡起有可能划伤手的碎片,多么危险,多么动人。索特的文字真好,不费吹灰之力的好,简洁、优雅、明快、准确,每一页纸张都像一面平静但闪闪发光的湖面,湖水之下是妖娆缠绕的水草和激荡的暗流,慢慢揭开残酷又温柔的真相——不过是一场游戏,一次消遣。
最近不能去美术馆。读詹姆斯·索特,就是我在逛的——沉浸式的人间展览。
《一场游戏一次消遣》读后感(三):爱是折磨人的东西
大概有一周没正儿八经地读书了。 在很多浪漫的爱情小说里,“性爱”就像每一个细腻的作家能切切实实地把玩文字的集中营,而这本关于迪安和安-玛丽的故事里,性爱几乎出现在每一章。所以这是一个充满感官魅惑的爱情故事。 故事很俗套,“我”在六十年代初的法国遇到了四处游荡的耶鲁大学辍学生菲利普迪安,“我”与迪安驾驶着他那辆德拉奇古董跑车四处寻欢作乐过程中,邂逅了法国女孩安-玛丽。从此安迪与安-玛丽几乎睡遍了法国所有的高级旅馆。年少纯真的安-玛丽认定他为此生的伴侣,终日浑浑噩噩陷入到不能自拔的状态,可安迪在身无分文,生活拮据到跟妹妹甚至妹妹的朋友借钱,只为买一张回美国的机票时,安-玛丽清醒而坚定地认为他不会再回来了。确实他最终没能回来,因为他在一次摩托车车祸中死了。 爱情究竟是什么?面对安-玛丽的全身心投入,安迪只是在看到她低俗的品味,劣质的穿着打扮,匮乏的阅读后,浑身不自在地忽略,忘记,转身就投入令人目眩的欲念。他视这安-玛丽眼中的“爱情”为一次消遣,一场游戏而已。梦醒之后,无关爱情,无关你我。这部1967年的作品似乎是在和我们讨论到底什么是爱情,是肤浅的性欲还是纯真的坚守?或许它只是一种艺术构想?这个名为“爱情”的东西里只有相聚和别离?肉体和灵魂,永远都不能平行?醉生梦死,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和消遣,永远不清醒是不是永远都不会有伤害?
《一场游戏一次消遣》读后感(四):爱情,是咸的,也是湿的。
这本书讲述的是六十年代初,两个年轻人,耶鲁大学辍学生菲利普•迪安和年轻漂亮的法国女孩安-玛丽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
就内容本身来看,其实讲的故事并不复杂。通篇没有复杂繁冗的人物支线,更没有跌宕起伏的爱恨纠葛。自始至终都紧紧围绕在男女主角两个人之间短短一个夏天的邂逅与热恋。甚至,对于像我这样向来对人物塑造、情感逻辑期待比较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故事性是很一般的。主角的“相爱”莫名其妙让人难以信服,最后的离别也是欠缺伏笔结束的有点突兀。
但是,之所以让这本书名声大噪的,是作者构建这整个故事的独特叙事角度以及全书卓越优美的文笔。
作者以娴熟的描写技法,反复来回的穿梭于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之间,完全打破传统的写作规则。主、客观的审视角度彼此对立又相对融合,且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般,完全不给人任何的突兀之感。这一点我是深深佩服的。有的时候“我”是主角迪安的一位“朋友”,与他们一同吃饭一同坐车,有的时候“我”却被隐去,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的上帝视角目睹着他们相爱、离别。关于这种独特的自我构建手法,作者在文中也有“自白”的描述:“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卧底或者双面间谍,先站在这一面——真实的那面——然后又站在另一面,但是在两面之间翻转,突然变节时,你很容易忘记自己的效忠对象,只感觉到那种超越所有规则、完全脱离约束的深刻而彻底的愉悦,就像一个罪犯。”(第65页9第一段)
关于全书如诗般优美的文笔我也不再赘述了,随意翻开读上两句便有如沐春风般的享受。“她抬头看着他。在一些可怕的瞬间,人们会拿冰冷的眼神看自己的爱人。”(第114页)“信仰意味着切开我们的皮肉见到骨头。”(第122页)“你把这个世界看的越清楚,就越有必要假装它并不存在。”(第194页)
那些关于爱情的懵懂、虚妄、现实、无力在这里用电影一般的手法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场游戏,也是一场消遣。是咸的,也是湿的。
《一场游戏一次消遣》读后感(五):詹姆斯·索特的一些冷峻浪漫
1 欧坦宁静的像个教堂墓园。
2 我已经三十岁,然后是三十四岁——岁月如树叶般枯萎。
3 那些女孩面色白皙,脚踝洁白如肥皂。
4 它们一开始是文字说明,最后却变成了别的东西,成为我设想出的事件的描绘。
5 时针指向一点四十。车轴像树木般开裂。
6 一场浓雾让花园变白,一切都藏在雾中。
7 在巴黎你完全就像生活在一艘巨大的远洋游轮上。只有在小镇,你才能认识到一个国家,是那种源于琐碎的日日夜夜的知识。
8 她是著名的女演员。我认出了她,一个巨星的残骸。
9 她就像一个在后台休息的演员,有人喜欢这种寻常时刻,这种人生华丽时刻之后短暂的休息。
10 这样的沉默美的惊奇,就像我们不能共享的某种忠诚。
11 我精疲力竭,感觉好像进入一场灵魂的巨大危机。
12 正是这种空虚,这种生活的忧郁维度,让我感到满意。
13 我身处空虚的中心,任何举动似乎因此显得更加纯粹,更容易定义。
14 我从他身上看到一种确凿无疑的自信,那种东西无法模仿,它是完整的长出来的,靠自己的倒影维持。
15 他来这里就是要捕获她们,发现那些弱者。我不知道他感觉如何——杀手的快感。
16 我忍不住去幻想,她会像整整一季铺张盛宴般躺在我的未来之中,只要我知道该如何办妥此事。
17 他是她的行刑者。
18 可怕的是,正是这种交流把他们凝固在一起,正是这样的暴行诱使他们走向爱情。
19 她的人生无计可施,犹如一次无法撤销的罪行。
20 伟大的情人们都在地狱里躺着,那位诗人说。
21 她的小肚脐露出来了,像枚珠子,平坦的小腹扁得像比目鱼。
22 你就像面包和盐。
23 我现在发现,他总是置身于不断流动 转瞬即逝 最终被夺走的生活中。
24 他与事物的短暂易逝紧密相连。他至少已经领会了一个伟大的法则。
25 当然他讲的是一种特殊语言,充满欺骗性。他正在给我讲奶酪 建筑,这种文明真正的 深邃的智慧。
26 他的脸散发着一种绝对的 几近痛苦的聪慧,不会出现在这里。
27 他在她的存在里发现了自己,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这是其他人都必须与之抗衡的身影。
28 一个人不该过于相信某种轻易会消失的生活。
29 她早晨的样子看着很平庸,年轻,没什么出路。
30 你把这个世界看得越清楚,就越有必要假装它并不存在。
31 他在过的好像不是他自己的生活,而是别人的,某个牺牲品的生活。它会全面崩溃。
32 他是不可战胜的。感觉就像一场象棋游戏,他的棋子继续压着我的,而我们早就停止了竞争。
33 后来他们默默躺了很长时间。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的诗散落在他们周围。时光无处不崩溃,已经像纸牌般倒下。房间的空气中有股寒意。他把被子拉上来。她纹丝不动,好像睡着了。他摸了摸她的脸。它被泪水浸湿了。
34 ... ...没有任何东西不属于你,我所想的一切,我能感觉到的一切。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知道的不够多。但我不在乎你是否从来不属于我,我只想属于你,尽管对我严厉苛刻好了,但不要离开,就像你和另一个女孩在一起一样——求你了。否则我会死。我现在明白了,我们会为爱而死。
35 人必须要有英雄,也就是说,人必须创造英雄。借助我们的嫉妒和虔诚,他们变得真实。是我们赋予了他们崇高和力量,而这些东西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拥有的。反过来,他们会给予某些回报。但他们是凡人,这些英雄,跟我们一样终有一死。他们会暗淡。他们会消失。他们会被超越,被遗忘——直到再也没有人听说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