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4-13 03:30: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文字的力量》是一本由[美]马丁·普克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一):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二):《文字的力量》读书笔记

  这本书使用和《人类简史》相似的研究方法,在文字诞生以来的4000年里,选出了16个最有代表性的文本,每个文本都对应着重要的文明转折,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看到,文学史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的巨大力量。文学塑造人类分成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类通过口语传诵的故事和文字书写进行交汇,文学由此诞生,但此时的文字形态比较复杂,只被少数人所掌握和应用;在第二阶段的轴心时代创造出了“教师文学”,在这一时代文字和文学的流传是通过其追随者整理教学记录和谈话记录,这成为了各种文明的思想底色,也迅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扭转了历史进程;第三阶段是文字和文学普及和普遍化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独立的文学写作者,她们先是模仿古老的文学形式,然后创作出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到了第四阶段,是大众文学的新时期,纸张和印刷被广泛使用,新技术让经典更容易传播和保存,也让世俗生活中的通俗文学变得繁荣。本书的第二部分讲述了文学如何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来改变世界,作者举了亚历山大大帝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唤醒而改变历史版图的故事以及当人类第一次面对宇宙时,用文学的意象和语言来描述眼前的浩瀚。

  思维和文学所探寻的边界,也是人类活动的边界,人类从文字这个思想工具出发,创造出文学,直到各种新的科学技术被发明和应用 ,这是一个由内在世界到外在世界的连续过程。所以说,当面对“文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回答,文学的发展和文明的历程时整这个“同呼吸共命运”,文学已经塑造了人类的历史文明,它还将影响我们对未来的探索。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三):人类使用文字、书籍历史之独特研究

  独特视角地讲述文字的出现和文学之结合,16部影响历史发展的文字著作的学术研究,新颖而又有趣。是值得补上的文化历史知识。 2019-12-22开读。

  书中提到了中国发明纸张的历史作用,但印刷术和大量书籍印刷的历史则过多讲的是欧洲;中国古历史中影响巨大、数量丰厚的诗词及其书籍传播也只字未提。看来作者知识与视野对我们中华历史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汉语这个人类仅存、唯一l流传几千年的象形文字,对作者来说可能太难了啊。

  作者学术研究的方法、坚持实地、实物考察的努力,叙述的个人化及生动性,值得我们的学者及教师们学习。 2020-1-27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四):谷登堡 路德 印刷共和国

  这一章是这本书我看到目前为止最喜欢一章,故事非常完整有逻辑没有东拉西扯,线性叙事。谷登堡看到了独立新发明之间的汇集并且付诸实践,所以他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他将印刷术在欧洲发扬光大,从中世纪的掌权人—教会开始攻略,从小本语法书到赎罪劵再到各种小册子,他始终履行着自己精明商人的义务。他靠着印刷术大发横财,统一了圣经的书写和基督教布道弥撒的方式,统一了基督教。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在印刷术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别有用心的美因茨大主教精心策划了一场商业宗教骗局,用赎罪劵为自己敛财,在印刷术统一了基督教扩大了教会权力之后的几十年(60),它彻底扳倒了教会。 为谷登堡大开本圣经刻活字的老费舍尔和为英语圣经排版印刷的儿子费舍尔在这段 历史里面充当了不被看见但相当关键的角色,这就像印刷术的一种传承发展又像一种历史中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呼应和轮回,印刷术作为一项独立的技术,它的发展依赖于我们的使用也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今天,数字革命是比印刷术更加根本影响力更巨大深远的改变,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有了更多更透明的渠道,我们每一个个体也更容易被看见。但是,它带来的伤害也是颠覆性的。网络暴力是现在互联网里的毒瘤,很多人将网络当成对现实世界的泄愤,不加约束和轻易就能煽动民情是现在互联网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使得问题得以快速被看见并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伪造的证据和片段煽起的民愤和造成的后果也是让人寒心的,我们希望将坏人绳之以法,但不希望好人被污蔑冤枉。在这个后真相时代,我们依旧追逐热点,只是狂欢过后各种反转和洗白让我们越来越难去相信所谓的真相,因为刚刚更新的真相有可能下一秒就被颠覆。 现在看来,人们正在越发疯狂的跟进热点也在越发疯狂地消耗对于真相和这个时代的信任。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五):文学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

  西班牙侵略者举起火把,玛雅文明典籍在火光中焚毁,当地人目睹祖祖辈辈的信仰在眼前一寸寸崩塌、一页页成灰……然而,为了尽可能保存自己的文学,玛雅抄写员们忍痛选择了使用敌人的拉丁字母书写,尽管这个文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看见它”,他们留下了《波波尔·乌》。

  以上是我最喜欢的三个时刻。

  比起什么梳理世界文学脉络的说法,我更感谢这本书让我领略了人类历史上那么多与文学有关的,或浪漫壮阔,或沉痛惋惜,或在压抑中透出微光的瞬间。这是文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在世界版图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

  当然,我知道这本入门科普书只能提供给我初步的认识,没有关系,我因它而起的触动和思考也许浅显,但也并不因此而没有价值。它足以证明作者认真地写了,而我认真地读了。这就够了。当我以后在其他书籍里进一步接触、了解这些瞬间的时候,我会记得我的引路人。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六):文字的历史推动力

  «文字的力量»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导读书,而是通过对十六部文学作品的介绍,向我们讲述了文字是如何随人类历史和社会演变,并推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角度的“人类简史”。

  文字初创伊始,带有神秘的色彩,能够书写文字和对文字进行解读的人,成为了王国的统治阶级,当抄写员们出于兴趣或政治意愿,收集、整理、记录民间故事时,文学随之诞生。给读者提供一个进入过去的入口是文字最重大、最深刻的影响。口头传述的故事会为了新的观众和听众而被改编,在当下变得鲜活;而一旦 被文字记录下来,过去的事情就按照原样存在下去。是文字创造了历史。

  随着书写技术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独立作者登上了舞台,如世界第一部小说«源氏物语»以及第一部现代小说«堂吉诃德»相继出现,小说成为了文学发展的一大主要形式。

  书写技术的革命还在继续,计算机、互联网、电子书等新技术改变了文字的书写、检索、传播、阅读等方式,但回顾历史,每一次新的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过是给文字世界带来了一次新的爆发。新时代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我们将拭目以待。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七):一部文明的进化史

  《文字的力量》

  1.这本书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读,翻译的也还不错,里面有故事、有历史、有宗教、有哲学、有技术…很全面。之所以难读,是因为对于西方文化的陌生,很多人、书,都是第一次听说。

  3.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很打动人,从文字如何产生,如何有了印刷术,读书是有钱人的权利,到后来印刷成为苏联控制文学家的工具。像看到了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对于个体而言,当看到了这些挫折、甚至杀戮,大概可以接受我们人生的那些小磨难了,又算什么事儿呢?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4.通过读这本书可以扫盲了,值得读,读的过程可以在喜欢的地方精读,在不懂的地方略读不要纠结一些细节,最重要的是从大的脉络上,读懂其中传达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停留在文字本身。

  玛雅文字和第一张印刷的赎罪券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八):无穷无尽的文字力量

  文字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你说文字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看看文学史上两位著名的作家“弃医从文”的经历就知道了。一位是鲁迅先生,在他看透了救人先救脑的道理之后,毅然决然地丢掉了手术刀,改用笔做刀剑、用文字做盾牌,深刻地揭露批判世间丑陋的百态、用振聋发聩的文章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另一位是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先生,在放弃医生这个职业之后,他把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对爱情婚姻深度地剖析汇集成文字,犀利地揭开了情侣夫妻之间的真实面目,将爱情和婚姻生活十分现实地铺开在人们的眼前,让无数家庭在其作品中得到深思和反省。

  那文字的力量又有多强呢?它不仅仅以独特的方式记述历史,映照世界或真实或虚伪的模样,更能塑造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字可以引发一场战争,文字能让思想哲学流芳百世,文字亦可让这世间美景美人美食永存不败。

  总之,文字这个神奇的东西,看似简单的汉字、字母、数字,然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却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强大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作为一种表达的媒介,文字非常完美地传达了人们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表述了世间千万人百转千回的内心世界。文字的存在,必不可少、意义非凡。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九):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十):阅读的“导火索”——读《文字的力量》

  文/岸晓风

  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书香”,打造书香家庭、书香城市乃至书香社会已是各界的共识。打造书香社会首要的就是要读经典,经典是基础,也是必备条件。如果阅读对象选错了,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与目标渐行渐远。那么,如何选择经典呢,有哪些真正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而且可以反复阅读反复咀嚼的书呢?

  哈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戏剧教授马丁.普克纳的《文字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该书从4000多年的世界文学中挑选了16部尤为经典的作品,让读者看到了文字是如何塑造哲学、宗教、政治与文明的……。与一般的书单不同,这本书是一部出色的世界文学作品导读,或者,已将世界名著的精髓囊括其中,所以,尤其值得一读。

  说到读书,如果做一个小调查:校园外,什么场合读书的人最多?恐怕机场、飞机上、长途火车上等场合铁定入选。作为今天的人们,为了应对长途旅行的劳顿、无聊,往往会带一本书看。可是,谁能想到,2000多年前,当亚历山大帝带领他的军队横扫亚欧非的时候,他竟然随身带了一本枕边书——《伊利亚特》,一本荷马所著,描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经典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对这段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我们由此得知,作为读者的亚历山大帝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是一个不平凡的读者,也直接或则间接的对西方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再如,书中对《源氏物语》的介绍也异常精彩。中所指作为世界第一部真正的长篇小说,在问世之初,该书由于篇幅过长,且读者群过小,加之印刷的价格不菲,使其不能大规模出版,而成为当时读者梦寐以求的珍贵礼物。1051年,一位年轻的宫廷女子写道:“当我独自一人躺在屏风后,拿出它来阅读,即便是与皇后换位子我也不愿意。一整天,直至黑夜,只要能睁开眼,我都会借着身边的一盏灯阅读它。”可以想见,阅读当时是多么快乐、幸福而优雅的事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文字的力量》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