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好,安娜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17 01:19: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好,安娜读后感100字

  《你好,安娜》是一本由蒋韵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安娜》精选点评:

  ●是能够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的书,代入感很强,蒋韵老师的文字柔美细腻。

  ●我要吹爆我偶像!

  ●每个人都活在爱情里,前半部分倒是很感动,后半部的场景总是一秒破功,真实感大打折扣。

  ●久违啦,蒋韵老师的长篇依旧细腻、舒缓,书写她熟悉的年代里女性的千转百回与浪漫柔韧。故事的时间背景是我感兴趣的,人物命运与言行乃至抉择在那样的时代成为合理。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近乎一口气儿地读完一部长篇了。

  ●很喜欢蒋韵老师的作品,也是她最好看的长篇小说。我读的是花城杂志的版本。

  ●半星给书皮,半星给母亲,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吧

  ●书中的主人公安娜,就是一个因为爱情而盲目和痴狂的少女窃取了他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整个鱼身被罪恶感所折磨和惩罚直到陷入深渊。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必须拥有的,当我们真实的知道自己的需求的时候,发现自己有的东西特别少,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真实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对外界的抓取力量特别大,什么都渴望,什么都需要,什么都想有,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2020年读完的第一本小说。讲述一代人特有的青春,友情,亲情和爱情,读罢感慨世事的变迁,唏嘘命运的无常。

  ●蒋韵老师大概如她自己所说,在热火朝天的世界里太久,离文学的世界反而远了。 拿到这本书几乎一口气读完的,但读完以后会忽然惊异:哇,现在还有人用这种方式讲述一个故事呢。 整本书像是从七八十年代里走来的,叙述方式显得有些陈旧。可陈旧里才有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本分,不给读者设置什么自以为高深的阅读屏障。 作为读者,老老实实欣赏一个上一辈的故事。挺好的。

  ●那个年代,精致生活是可耻的,有信仰是可耻的,甚至文字也是可耻的。但那时的人又那么纯真,时间冲淡那些罪与罚,情与义,想到严歌苓,想到木心,爱慢却稳。

  《你好,安娜》读后感(一):一段对有一定年龄的人的回忆

  讲述的是那个年代的故事,是我们上一辈人的故事,说起来真的有点傻乎乎,但这就信任以及愿意为这份信任承担起的责任。和周遭的生活圈不一样的是,活下来的人物们都会有相应的发展前途,几年更多的是几十年后,首先往事还是历历在目,其次当年的误会当年的错过都会给一个缘由,缅怀的同时也让人愤恨不已。

  如果当时谁先开口一句,还会有这样的结局吗?那可能还有另外不好的结局吧。有情人终成眷属总归是美好的愿望,一万次的回眸换来的今世也可能是给别人的。宝玉和黛玉的故事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会继续发生。只是某些时候,更加纯真,凄美,绚烂。

  安娜走了,安娜还在,安娜又来了。那个年代的时间过得很慢,生活也很缓慢,磨砺也很慢,慢慢磨,磨平了只是表面而已。

  《你好,安娜》读后感(二):你好,安娜

  三星半。好看是好看,但是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接受那么多的苦难?青春里难道只有伤痛吗?我并不喜欢读悲剧,当然也不否定悲剧的存在,但是看着每一个人的悲惨结局总是有点不适的。

  结尾的戏中戏我看到有人说看得不舒服,但是我觉得安排得很好,这也是我在三星与四星里最终选了四星的重要原因。素心与母亲对照,孩子与本子对照,安娜与女人对照,素心借这部剧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和痛苦与悔恨。

  而作者的后记很直接地写到“而我小说中的主人公,一个因爱情而盲目和痴狂的少女,就是窃取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整个余生,被罪恶感所折磨和惩罚,陷入深渊。只有一次,仅此一次,她把吗哪带回到了帐篷。可变质的,不仅仅是白色的小果实,还有她灿如春花的生命。”可能是我看的时候思考太少,直到作者这样明确地写出来,我才对这本书想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

  不过对于这是一本“写给母亲的书”,我倒是没有多大感觉,好了,完蛋了,我现在大脑一片空白,我读后感怎么办啊啊啊啊我的暑假作业嗷嗷嗷嗷嗷啊啊啊啊

  《你好,安娜》读后感(三):只说不足

  《你好,安娜》,蒋韵作品,媒体说“2019年度好书”,豆瓣有7.9的高分。 故事是个好故事。很合适影视化。这个故事的背景时间点可能有些年轻人要花点时间熟悉,作者还在文中嵌了大量细节,陈爱莲的舞蹈、罗亭、四点零八分开往太原的列车、摩特枫丹的杨各庄……也挺有趣。 就来说不足吧 1、唯一的男主,处理得太弱,太弱了;就算这是一个女性群戏,这个还是弱得不像话;而且这么一个弱角色,成了漩涡的中心,也削弱了女性的力量; 2、作为信物的黑色笔记本中的故事太弱了;所以,从全文看来,以上两个事物,就像是一个引线,作用就是“呲”的一声; 3、丽莎在本书中很重要,但处理得太突兀,明显的工具人; 4、除了丽莎外,上一辈人,千人一面,面目模糊,处理得非常不好; 5、作为下篇的标题《玛娜》,解释和作用都没有发挥;考虑到我们出版的环境,可以合理相信可能作了一些处理,但还是遗憾; 6、最大的问题是结局,不是说不能这么结局,而是为什么这样结局。为什么就和解了,就谅解了,就视一笑泯恩仇了?完全没有前情的铺垫和转变,硬是把三人凑在一块,就完了。 有一期《奇葩说》里,马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蔡康永答到,“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 这个结局就是“算了”。

  《你好,安娜》读后感(四):铭记一代人的老去与破碎

  在《你好,安娜》的扉页上,作者写了一行字——“献给我的母亲”,这是一个来自上一代的故事。面对这样有时代跨越性的故事,作者需要将那些未曾亲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带入到过往岁月真切的生活中,理解是什么样的东西让那些活着或远去的故人在命运的关隘处做出选择,呈现出那个时代独特而鲜明的特质,才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与铭记。

  在《你好,安娜》中,作者呈现出的是一个带有文学底色的年代,清晨四点零八分开往北京的火车,笔记本上一定抄写着、每个人都能背上几句的普希金或屠格涅夫的诗句,这些可以立刻召唤起时代记忆的文学符号浸润在他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他们的名字,丽莎、伊凡、差点就被叫做“阿霞”的小妹多多,这些孩子的身上从一出生就开始被寄托了上一代人关于文学的浪漫想象。他们对爱的想象也来源于文学,三美眼中的安娜与彭是天生一对,“他是维特,她就是绿蒂,他是贾宝玉,她就是林妹妹;他是沃伦斯基,她就是她的安娜……”,文学成为了他们认知、理解周遭的人和世界所有关系的坐标。在这样的坐标下,她们心中天然埋下了对美、善、浪漫、理想的永恒向往。在她们还不懂得浪漫的年纪里,就已经被美好的东西吸引,丽莎狂热地爱上舞蹈,素心和安娜沉陷于文学,三美有着黄金一般的歌喉,她也曾被点燃能够演玛格丽特或巧巧桑的梦想。

  但黯淡的现实人生并不允许这些虚幻的浪漫存在,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和符号还原了那但黯淡的现实人生并不允许这些虚幻的浪漫存在,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和符号还原了那个诗与梦的时代,也同样展示了诗与梦是何以破碎的。丽莎告别了舞蹈,与此同时粗暴地毁掉了美好的、骄傲的自己。而安娜这个“不遗余力的唯美主义者”,以“病成一幅画,死成一幅画”完成了自己终生的追求,她们和家中那张远渡重洋而来的胡桃木餐桌一样,华丽,却生不逢时。当曾经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丽莎成为一个臃肿而沉默寡言的保姆时,雇主说,“丽莎,名字倒挺洋气的,不像一个保姆的名字”,这些曾被寄予浪漫想象的名字,在潦草的生活面前甚至成了一种嘲讽。曾经被三美理解为眷侣的两个人也难逃离散,不知当时的三美有没有想过,绿蒂和维特、贾宝玉和林妹妹、安娜与沃伦斯基,虽都是天造地设,但却无一圆满。她们天然知道要追求纯粹的爱与美,但没有任何人和事教给她们该如何面对美的崩坏与梦的破碎。她们只能带着自己无比丰满的理想去那个容不下浪漫的人间碰撞,在那个不再允许信仰宗教的年代里,这些纯粹的追求对她们来说就是信仰,是难以逃开的命运。而当她们跌跌撞撞走过一遭,带回的是残破的病体和心灵,她们不得不背负着这些破碎甚至是罪恶,寻找救赎,寻找可以挣扎着活下去的希望和渴望,继续面对这个粗糙却又热爱的世界。

  在这个故事中,素心是和这种信仰与救赎联系最紧密的人。如果说被安娜这个幻影一般的人魅惑是彭的命运,那被彭吸引则是素心无法逃脱的命运。将彭带入素心生命的是她的教母,给了她“玛娜”这个名字的教母。拥有这个名字的少女终究还是没能遵循这个名字给自己的训诫,因一点嫉妒和贪恋,需要付出背负一生愧疚与罪恶的代价。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只有一次,仅此一次,她把吗哪带回了帐篷,可变质的不仅仅是白色的果实,还有她灿如春花的生命”。她余生都在为安娜活着,独自守着曾犯下的错误,拒绝让别人一起承担黑暗的罪恶,为此,她放弃了爱情、友情,这些她曾无比珍视的东西,以此惩罚自己。最终,当年那个在火车上为几个女孩讲述《安娜·卡列尼娜》的那个素心还是回到了文学那里寻找出口。只是,她笔下的文学不再浪漫,也无法美化苦难,这是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她能为自己找寻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救赎。

  作者巧妙地将结尾的相遇安排在了一个剧场,隔着台上台下和过往的岁月,他们互相致意,曾经那些惊涛骇浪般的生死爱恨都被磨平了,他们知晓真相,彼此懂得,连和解都无需言明,只有故去的人是永存的伤痕,永远被铭记,也永远无法祈求原谅。

  蒋韵的文字充满温情,顺畅,细腻,动人,饱含着她对那个年代的深情与热爱。她熟练地掌控着自己叙事的节奏和步调,以回望的姿态写出真切的亲历感,隔着岁月奔腾而过的河流,记录并且让读者理解那些曾经生活过的人,以及她们之间如戏一般但无比真实的爱与恨、罪与罚。我相信,会有许多人同她一起记得,曾有怎样一群人,来这人间一趟,看过太阳。也会有许多人同她一起,向从过往岁月中走来的人,轻轻问一声,你好。

  《你好,安娜》读后感(五):化身微光

  蒋韵老师的《你好,安娜》,写了一些关于山西太原,龙城的故事。我是在龙城长大的90后,所以一开始看到“太谷”,看到她描写的钢铁城市,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看过很多描写知青下乡的故事,看过那些热情饱满的青年在困顿岁月的挣扎,唯独没有看过上一代人,在城市中的故事。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不知道他们是否像我们这代人一样,对于城市有些厌倦,向往乡村和草原。感谢蒋韵老师,讲述了一个我不了解的时代,同样可爱的一群人的故事。

  前不久,看到许知远先生采访《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问他,“你有没有试图做一些更宏大、关乎别人、关于人类的思考”。毕赣摇摇头,“先关照自己吧,我们很多时候都没办法真正的关照自己”。或许我们这一代人,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情绪,自我的生命和感受放在第一位。所以文中的安娜,是我一开始最不能理解的人物。我无法想象,一个女孩,为了一份模糊的情感,一份被托付的信任就可以献出生命。可是随着素心、三美故事的深入,让我重新审视了上一个年代的人的情感。他们真诚、热烈、诚恳,安娜与彭短短的谈话,关于普希金的讨论、对阅读的热爱,一些情感的共鸣,居然生成了彼此间强有力的纽带。安娜从小到大在姐姐光环笼罩下的阴影处,终于出现微光。而彭也找到了一个可以照亮自己的人。仔细想想,我们终其一生,不就是在追寻这样一份相知和肯定吗。读到故事的末尾,我仍然为这个单薄脆弱但又坚韧的女孩落泪,她是冬天的冰晶,纯粹剔透,迎来自己的春天,也就消失了。

  素心,是一个令我又爱又恨的角色。我理解她的嫉妒,惊诧她的牺牲,同时又不得不感慨命运。明明都是善良可爱的人啊,为什么要经受命运的捉弄。她的一生都是“罪与罚”啊。人性是我们永远在探索的谜题。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企图通过神仙下凡,来辨别好人和坏人的区别。拉斯冯提尔的《狗镇》,撬开了人心底最丑恶的一面。而所有的善恶之分,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原来,一个普通人和一个罪人之间,只有这么一念的距离。”素心何尝不是你我的缩影。可人性的无可奈何之处,怕是我们即使明知一念之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也会有那么一瞬间,无法摆脱人性的束缚,做出需要一生赎罪的事情。

  三美,在素心与安娜的比较之下,是一个没什么个性的女孩。她面对彭,会直言不讳的说“你真坏”,像个赌气的小孩子。了解素心的故事后,她愤怒、害怕、伤心,把素心定义为一个“坏女人”,但同时又称她为“失散多年的亲人”。除了唱歌的天赋,在遇到导演之前,她都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可梅林午餐肉的商标信,又让人看到了这个女孩子灵动、坚强的一面。姐姐子美,以为三美后来的极端选择是为了导演,可三美否认了。我想,三美只是对爱情失望了吧。爱情支撑着这个烂漫少女度过最艰难的岁月,最后却被爱情抛弃,怎能不令人苦笑。三美的世界很简单,她是一个好人,普通意义上的好人。“不想让这世界上再多一个坏人,这是我能为这世界做的唯一一点好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秉持三美这样的信念,那是不是善与恶也就不需要讨论了。三美和导演的故事,令我对爱情也多了一些想法。看多了海誓山盟的爱情,艰难的时刻我们往往可以看清自己,或者胜利的冲动会掩盖真实的动机。反倒是回归平淡,才能检验出一份真正的爱情。

  虽然文章取名是你好,安娜,但最触动我的,反而是丽莎和她母亲的故事。当丽莎带着丈夫,第一次回到家里,敌意丛生。“她的吃相凶猛而贪婪,母亲背过身去,就总是想掉眼泪”。可这些对抗,从来没有消解母女的感情,反而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互相亏欠,成全了母女最默契的联结。当丽莎的母亲因阿尔茨海默症,呆呆的向着丽莎喊出“妈妈”时,我眼泪横流。这一声“妈妈”,像极了一个轮回。这辈子,没有做一个好妈妈,亏欠了女儿,那就下辈子,我来做一个女儿。

  中国人的家庭,常常听到一句话,“你就是个讨债鬼”。我们的文化不善于表达爱,父母习惯于牺牲和奉献,儿女渴望自由和平等,常常引发很多矛盾,近年来“原生家庭论”也甚嚣尘上。或许,亲情的和解,是我们与自我和解的前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整篇小说中,最令人畅快淋漓的便是素心和三美登顶山峰找到去路的一段了。两个女孩在山上的风雪中迷失,像极了我们在人生中陷入窘境。身边的朋友,网上的网友,大家好像都不快乐。孩童的我们会因为一片树叶而快乐,而现在,深夜的负面情绪像幽深的大海,我们无法抵挡那一波一波的潮水,每个人都在绝望的哀嚎。可是素心和三美,与奇迹相遇,辽阔的山顶带来了更开阔的人生。我与她们一起经历这艰难的登顶之旅,也重新收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一本好的小说看到结尾总会令人惆怅。陪着那些鲜活的人物哭过笑过痛过,久难释怀。蒋韵女士描写了太原这个工业城市里发生的故事,这里有最呼嚎的北风,最混沌的沙尘,像末日景象一般昏暗。可在她的笔下,这里又多了一点可爱。她尊重人性,允许嫉妒和懦弱,允许“不能原谅”,允许“算了”。或许将来,我们会和身边的人走散,与世界厮杀,与岁月抗衡,跌跌撞撞的走向黑夜,但一定要记住,善良、勇敢、热情的人们,一直都在,他们化身微光,在远处闪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好,安娜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