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是一本由赵崇祚著作,汇智博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盒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4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一):花间派的鸳鸯蝴蝶梦
文以载道,对于很多中国的文艺创作者们来说是个沉重的枷锁!先贤们教诲读书人说,文人要有担当,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反映新时代的精神等等。
在这样或者那样口号的鼓舞下,我们可怜的创作者们除了要释放自己的创作欲望,让自己获得造物的成就感外,还需要对人民和后代有一定的的教育意义,对社会宏大主题有合适的阐述和发扬。好累啊!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他们内心就会被自己和社会上的人民所指责,如同那些啪啪啪的时候光顾自己射却不管其配偶是否高潮的渣男,被吃瓜人民所唾弃!
在上面的大背景下,诞生了大批的作品,他们的创作者还有创作者的团伙(流派),他们苦心奕奕,熬蜡点灯,抽筋扒皮的去折腾自己,去让自己的作品不朽,让自己变得伟大。
诚然很多抱持这种理念的先辈是很值得尊敬的,其言其行绝对值得推敲和考验,文品和人品双冠王,让人不得不佩服。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份作者的才能和他当时所在的社会上的位置是不适合创作那些宏大的作品的。你的文风就是软糯清新的,就难去写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英雄,你位置是个御用文人和弄臣,你偏要当国家栋梁,戏也给自己加多了。
本书《花间集》五代时期后蜀赵崇祚整理的文人词选集,欧阳炯作的序言,收录了唐末和五代时期包括温庭筠在内的18位作词家的500首词作,这套作品集,向来大家评价不甚高,而评价不高的原因很重要的之一就是,这些作品的主题太过于私人化,不够宏大,写的都是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的情态,都是大男人写的却是写小媳妇小老婆们的生活和情感历程。
这样的作品能说“文以载道”嘛?明显不是!完全是作者们的个人创作,他们的创作到时候想的估计不会是什么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更多是能在酒桌和姑娘女人的床上占便宜出风头。
本书纸张厚实手感极佳,印刷清晰漂亮,装帧的也够结实,里面的生僻字往往都有注音和释义,插图选的历代名画,作为诗词题材的入门级图书是不错的,我感觉有缺陷的就是书籍的书壳的纸张比较薄,很容易撕坏,至少我手上这本就让我孩子撕碎了。
大文人陆游评价《花间集》的作词家们是“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言辞间透露出对他们的鄙夷不屑和惋惜失望,可我们想想当时处于唐末五代混乱时期,这些手上没兵没势力的普通文人们又能干什么呢?拿肉身去挡刀枪嘛?太苛刻了!
现在想想很多为点击量而不太有底线的公众号写手朋友们,感觉就靠谱一些,至少人家为自己而活,为毛爷爷而活!不被不能吃不能穿也不能用的口号绑架!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二):诗词歌赋
读《花间集》 ——听雪7801 我第一部中国文人说话及之称的《花间集》。我对他的大名已早有耳闻,可以说是仰慕已久。今日终于得见真容。他在中国文人书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包括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汤显祖戏曲厨师。《红楼梦》的作者。朝鲜琴。以及近代诗人王国维,蒋勋等等名人的推崇。有人说只要读的《花间集》。就能够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就懂得中国人的真情,才能懂得中国诗词的魅力。所以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非常有必要。来学习一下《花间集》来提升一下自己的诗词品味,以及生活情趣。 中国的文人都是寄情山水来表现自己的生活理念以及理想抱负。不管诗词歌赋书画,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开篇就是一幅。明朝周知冕的百花图局部,花鸟鱼虫,人物走兽,山水。这都是文人喜欢画,歌咏的对象。开篇是温庭蕴的66 首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花间集》,顾名思义讲的就是,花前月下,花鸟虫鱼,山水仕女图。唐诗宋词,词在宋朝达到了历代的高峰。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朝代能够超越宋朝了。绘画在世界各国都是有各自的特色,有文人画仕女画,山水风光。比如西方的写实画。抽象画,中国以山水墨竹。这些都是艺术的体现。 但是说到书法艺术。这可以说是中国所特有的,也许跟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字有关系。就连我们的邻国。越南,韩国,朝鲜,日本。写春联的时候都是用的汉字书写的,这个可见中国的书法艺术对周边各国的影响之大是无人能及的。 唐朝的侍女图也是传世的经典。日本现在的装束和服和发型就是唐朝时代流传。包括唐朝的一些建筑在现在的日本也可以找到他的踪影。日本的艺妓装束就是唐朝的遗留,包括很多日本的音乐也是唐朝时代的流传。 既然是第一部文人诗词画作的合集。那么是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和品味了解的,古人是如何生活的。只有学习才能继承。只有学习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所在。也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传承和发扬。这一次中华文化艺术的根。没有很深的根,参天大树便不能成为参天大树。只有深植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越长越旺盛。只有跟进深厚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抗的住风暴雷电成为参天大树。 文人把自己的志向,情感,寄情山水之间,寄情农家小院的情怀,有现代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所需要学习的心态。在当今宣泄都市生活以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又被各种电磁辐射电子声音受污染的人们。希望你们也能找到自己心灵的依托所在。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三):看《花间集》,学一学夸美丽的她
夸一夸就会变美吗?是的。 日本一档综艺节目播出这样一段实验:一个戴着红色镜框,白色口罩的女孩,弯着腰、小心翼翼地走进实验室。 刚来时女孩面部神情木讷,面对老师的夸奖连连插头否认,甚至手足无措,一脸的不自信。 但连续被夸奖50天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女孩竟然变美了!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浑身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连双眼都熠熠发光,似乎藏着无数的星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人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也可以解释为每个人自己也想变成美好的事物。 那么,一个小姐姐发来一张自拍,除了“好美”、“漂亮”,你还会怎么夸呢? 我们可以看看《花间集》,从古代文人描写女性外貌的句子里找找灵感。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蜀人赵崇祚编辑。 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花间集》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 当你想夸她的眉毛细长秀美而舒畅,你可以说“人似玉,柳如眉”(温庭筠《定西番》)。 当她刚洗了头,头发还有一点湿,散披未梳,散发着妩媚情态时,你可以说“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孙光宪《浣溪沙》)。 当你喜欢她没有化妆的样子,觉得她未梳妆时的模样,疏放娇丽,更使人爱时,你可以说“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孙光宪《浣溪沙》)。 当她对着镜子画眉,你想夸奖她的娇羞美丽,你可以说“玉纤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孙光宪《酒泉子》)。 面对淡妆的她,你可以说“入夏宜偏淡薄妆”(李珣《浣溪沙》)。 面对浓妆的她,你可以说“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温庭筠《菩萨蛮》)、“街垂柳绿阴长,嫩红轻翠间浓妆”(薛昭蕴《浣溪沙》)。 美学大师朱光潜将本书列为“最爱的16部古典文学”之一。“词”类选本,第一推荐《花间集》。 蒋勋讲美学、讲宋词,都必讲《花间集》。 用美学大师都欣赏的书来夸人,真的别有一番滋味和情趣。美丽的词,配得上美丽的人!
:看花间集里的美人图也是一种享受!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四):《花间集》:集词之美,人间醉相思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各领风骚,它们都是集文字韵律之美,着意境情感之妙。说到宋词,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新婉约,意境悠远。江水滔滔而逝,传诵了千年时光的宋词,在喧嚣浮躁的当下,仍旧是至美至纯的作品。而读词一定要从《花间集》开始!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对词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文字间的意境,更因为它文字韵律之美,同时兼具意境情感的精妙。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短短的九个字就让人看到一位美艳的姑娘在思念一个人,而肠断塞们消息,雁来稀。充分表达了这位丽人幽怨,期盼消息归来的情绪。好的作品经得起岁月的洗礼,经得起千年的品评,更经得起千百年的传颂。
而这本《花间集》则是让人懂得深情,懂得生活之美。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在这本词集中你会看到温庭筠、皇甫松、韦庄、张泌、毛文锡等18位晚唐至五代的词人作品。这套词集由后蜀赵崇祚编撰,欧阳炯为序,共收录了500首作品。这部词集主要描述的对象为闺中少妇的日常生活点滴和男女之间的恋情,描述的有相聚与别离,相思与回忆,情爱与惆怅。《花间集》的成文代表着标志着“词”这一文体已走向成熟,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一系列的基础。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任岁月流转千年,而“词”之美依然被故人今人津津乐道。而这本《花间集》就写出了中国人的深情,写出了美的真谛。李珣在《南乡子》里写道: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一场风雨醉相思,安睡何须暖床。
《花间集》影响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汤显祖、曹雪芹、王国维、蒋勋等都对该文集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花间集》之美在于它闲庭落花有余音,看春去秋来,看北雁南归,在每一句词句里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这就是一种美的生活,不管是失意亦或是豁达,人生的每一次起起落落,患得患失,都是自己和岁月同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读《花间集》会让你体会到生活之美好,会让你重新认识古典文学和美学经典。每一首词,每一个语句都经受了岁月、生活、后人给予的评价。它是古典文学著作里不可缺少的经典作品,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我喜欢这部作品带给我的美好,读这本书《花间集》感受古人字里行间表达的真情实意,每一份感情,每一份思念,每一个空留余恨的故事,每一个盼望的信念,都是具有生活最真实的美感。
《花间集》的存在为中国古典文学增色不少,而每一位作者也是通过作品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当所有的情绪宣泄化作一首首作品,你会尽感真实的人性之美。任红尘滚滚痴痴情深,聚散离别终有时。找一份宁静,寻一份清幽,岁月尽知人间的一切。而要真切感受中国式的生活美学,这本《花间集》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人间至美醉相思,闲庭落花有余音。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五):《花间集》:最美不过春暖花开,风清月明,沉静看待俗世!
当春暖花开之际,我们每个人都对外面的流花世界充满好奇,无论是老态龙钟还是牙牙学语都无比期待风清月明间隙。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无数人在家待着,憋出心理疾病,而在悄无声息中疫情就离我们远去,我们回首往事,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没有所谓的安居乐业,只不过有很多人在给我们负重前行。
《花间集》一书曾经就耳有所闻但是一直未曾浏览,时至今日,国内一片太平盛世,我也勇敢的踏出自己内心世界的禁锢,伴随着花草的美妙重新开始。 在花间集中,我能透过诗人们的生活过往揣摩诗词中的别有韵味。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经历看待同一事物观点与感受必定截然不同。 我畅想着未来有一天,我也能够信手拈来,吟诗作对。看《花间集》我有种错觉,深觉男子亦可以心思灵敏,细致入微。在封建教义的驱使下,女性无才便是德,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怎可肆意扼杀这种再正常不过念头。
温庭筠,我们耳熟能详他因为蔑视权贵,写的花词辞藻华丽,颇有微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新婚家娘慵懒起床梳妆打扮,左右观察自己颜面是否收拾干净,那种小女子的娇羞就像初开的花朵让人不忍采撷。温庭筠有志气,不愿于权贵同流合污,心甘情愿去观察女子内心深处的敏锐。 从某种层面来讲,诗人们在作词时都添加了个人思想感情,在封建教义下,男权也是理所当然,只是仕途不顺的愁苦自然不能用男子宽宏大量来叙述。
在《花间集》中,每一朵花的愁思都代表着作者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我们通过字里行间的揣摩能够深有体会,在春暖花开之际,背上这本书中的措辞,让自我从内心深处腾发出异样光彩。 《花间集》集合了无数花语,也让读者重新感受了花花世界的美好,敏锐的心思绝非女子特有,只要有一颗向善的心,我们总能发现生活的美,在这繁花似锦时期,我们更应当用心感触生活的美,用心体会花世的华丽。 因为都是诗词,我们看一遍并不能完全体会其中意境,所以我们更应当好生背诵记忆,期许《花间集》让我的人生重新来过!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六):花间双飞,不止儿女情长
如果古代人也写日记,那么他们会怎样描述他们的生活,没有网络的时代究竟靠什么打发这漫长的一生。诗词歌赋是否只是文人骚客的专利,除了讴歌山河,家国情怀,儿女情长是不是也可以流传于世?
《花间集》是一部颇具微词的诗词集,主要收集了花间派词人描述日常生活,情爱绵绵的诗词集。这本诗词集之所以被大家所议论,是因为花间派本身的描写手法就略显浮夸,辞藻华丽,内容也多是情爱,被大家认为不符合主流价值,但实际上抛开偏见 ,花间派词人的词也并非一无是处。
花间派的代表温庭筠、韦庄等十八词人,人类情感本身就没有高低之分,爱国忧民是人间大义,兄弟之谊也无可厚非,爱情中的悲欢离合,爱恨纠葛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
自古爱情难描述,它无法具象,只能靠人类的只言片语窥见其神秘的模样。《花间集》是一本古代情书锦集,无论处在任何恋爱阶段,都能找到合适的诗词表达心意。浓情时,相思意,句句言言皆是你。
因鄙人实在才疏学浅,无意于评议诗词好坏,但是对于书中所收集的诗词却能读懂一些爱情的酸甜苦辣。面对离别温庭筠说:“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两情相悦时韦庄说:“说尽天上人间,两心知”;岁月静好时毛文锡说:“海棠花下思朦胧,醉香风”。
古人的辞藻或爱或怨,或悲或喜都有着说不出的委婉,即便是表达闺房哀愁也显得楚楚可怜而不是面目可憎的丑陋模样。如今人尽皆知的罗志祥事件是一场轰动全网的大事,有人愤怒,有人感叹,周扬青九年的青春被负即便是将尖酸刻薄的话说出口也合情合理,但是她算是极度忍耐的揭露了事情的真相。
罗志祥事件即便沸沸扬扬,昔日的情侣依旧保持着一丝丝体面,没有更大的大瓜实锤,做错的人陆续道歉,这件事情也总有一天会淡出公众的视野。爱情可能即使这样,它终究是你们两个人的天塌地陷,一个人的地狱或天堂。怨念再深,最终伤害的也只能是自己,所以不能劝受伤的人放下,但我希望没有做错的女生能够依旧相信爱,依旧被爱。
《花间集》中有很多描写闺中哀怨的诗词,他们的哀愁与当今时代很是类似,有些是因为思君却不得见,这就很像现在的异地恋,相爱却不能相守。其中也有描写真心错付惨遭抛弃自怨自艾,很多人都经历过爱而不得,这不是谁的错,遇见喜欢的人,他也恰巧喜欢你本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遇见了要珍惜,错过了也只能说一句“奈何缘浅”
读完《花间集》也算是读过了一个朝代的爱情,古往今来爱情好像并没有变,它依旧是可遇不可求,依旧会让人欢喜,让人忧愁甚至会使人心碎,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受伤就放弃开始,爱情也许还在路上,请你不要太早的关上心房。人生漫长,总有人披荆斩棘,为你而来。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七):生活无处不美
中学时代就十分喜欢诗词,相比诗歌的朗朗上口,韵律规整,我更喜欢词的洒脱随意,每一句读起来都萋萋婉婉,颇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令人顾盼怜惜的味道,当时找了不少好词来读,想象着自己就像词人一样倚坐在窗前对着花开花落感叹人生。工作以后再少有那样的闲情逸致,嫁人生子柴米油盐,如今又读上《花间集》这样的好词,突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读出了另一种味道,句句藏着生活的无奈和希冀。
《花间集》比A4一半小盒装汇智博达是我颇为喜欢的系列书籍,入手轻便,忙完一天家庭洒扫,等孩子都睡下的夜晚,穿上舒服的真丝睡衣,为自己倒上一杯香醇的红酒,把自己舒服地窝在沙发里,冬天裹上柔软的羊毛毯,就像缩在一个温暖的怀抱,为自己倒上一杯暖暖的咖啡,手捧古色古香的《花间集》小小一本,随意翻翻,读上几首,突然就发现生活还不错,不管白天多么焦头烂额、疲于奔命,至少现在这一刻找到了舒服的自己,三魂七魄都归了位,感受着……慢慢地……生活有了留恋的空间,生命有了奔走的意义,不枉此生。
《花间集》共有十八词人五百首词,句句盼君归,极适合怀念新婚燕尔、琴瑟和鸣的日子。我跟大家一起随意翻一翻。
望江怨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愁独入。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外面又是刮风又是下午,就这么放心我一个人在家,想当初谈恋爱的时候哪次不送到家门口,现在结婚了却让我夜夜独守空床,靠在孩子房间的门口,看着自家娃甜甜的睡脸,算了,我还是陪娃睡吧。
巫山一段云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不管是曾经一起爬过什么山,读到这首词都能激起回忆,想想那个时候两人天天在一起,不管做什么玩什么都高兴。
谒金门
留不得。留得也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就算再思念是不是总有恨得牙痒痒的时候,还不回来,怎么还不回来,真不回来呀?这一首谒金门就应景了,先过过嘴瘾吧,再不回来就不要你了,一样的意思,这词读来更凄婉动人悲壮莫名。
有了生活的经历就是有这样一些好处,不管官方怎么解释,只要按着自己的记忆理解,自己喜欢就好,再也不是学生时代的仓促应试,这个时候经历了生活的琐碎和无奈,更能体会词意的哀怨和慵懒。
女人,不管多么期待另一半的陪伴,另一半不管多么尽心呵护,总有疏忽不周之处,女人总要学会独处,学会自立,学会自我调节,任何时代都如此。盼君归,若是一时,还有浪漫,若是一世,就是凄惨了。
可是谁又不是第一次生为女人,从小女孩长成少女,谁人不怀春,从少女到少妇,谁人不期盼被人呵护一生,从少妇慢慢变老,又有谁人没有意识到,终是无人可靠,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天无绝人之路。
生活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意外,不管命运之神是否眷顾,不管自身愿意与否,身为女人,多要扛起肩上的责任,负重前行。幸福从来没有他人可以给,唯有靠自己,发现生活的别处美好,发现生活不止有期盼,还有笃定,还有从容,不经历风雨者不可得。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八):宋词的婉约和豪放,《花间集》可用旅愁和离恨媲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无论是柳永的婉约,还是辛弃疾的豪放,宋代词人的才华和风采,确实让宋词变得跟唐诗一样,成为一种艺术的巅峰时期。
但词这种题材并非是在宋朝出现的,之前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在写,《花间集》就收录了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
从《花间集》这个书名可以看出,这些词人的关注点,主要还是在闺房贵妇之间,也因此导致花间派词人不被主流文坛所重视,但这并不影响《花间集》的伟大。
《花间集》里的第一位词人是温庭筠,他也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书中收录了他的六十六首词,其中第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就惊艳了世人: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把一位起床梳妆的女子,描绘地如同就在世人面前,甚至就连她的心思都有所体现,可以看出温庭筠的笔力和温度,也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唐朝仕女的生活。
温庭筠之后比较有份量的一位词人,是韦庄,两人合称“温韦”,《花间集》中收录了韦庄四十八首词,其中《浣溪沙》(其四)道尽了离人的沧桑:
绿树藏莺莺正啼,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如泥。
如果了解了韦庄这个人的背景,他的离愁别绪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同身受。韦庄是唐睿宗李旦时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但到了他这里已经家道中衰,再加上各方变乱四起,直到快60岁才中进士,做了校书郎之类的小官,后来在出使西蜀期间,投靠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并在唐朝灭亡后,拥戴王建即皇帝位,成为前蜀宰相。虽然荣华已极,但却从此远离家乡,心中的思念自然是无法释怀的。
跟韦庄的背景有点类似的,是后蜀宰相欧阳炯,其人历经唐、前蜀、后唐、后蜀、北宋四朝,位高处尊,写的词作也是充满贵族气息,试以《凤楼春》来对比:
凤髻绿云丛,深掩房栊。锦书通,梦中相见觉来慵。
匀面泪,脸珠融。因想玉郎何处去,对淑景谁同。
小楼中,春思无穷。倚阑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起东风。
斜日照帘,罗幌香冷粉屏空。海棠零落,莺语残红。
词中写尽了一个贵族女子的离愁思绪,却也是欧阳炯自己的经历,他是益州华阳人,唐朝的时候年纪还小,长大后在前蜀为官,前蜀灭亡后到后唐为官,后蜀兴起后再次回到蜀地,直到后蜀灭亡归降北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欧阳炯的命运根本由不得自己,纵有富贵心也难安啊。
《花间集》从问世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笔者手里拿着的是新近出版的《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无论从柔软细腻的纸张,还是唯美风格的设计,再到文本的全注释和众多精美古典插图,绝对称得上是珍藏版。
从词作的成就和影响力来看,《花间集》确实没有后来的宋词百花齐放,但作为我国古典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分子,《花间集》实乃当之无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九):诗意让负重的生活不至于荒芜和匆忙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水云间,山月里,棹水穿云游戏。 鼓青琴,倾绿蚁,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在以浪漫爱情为主题的《花间集》中读到李珣的这两首《渔歌子》,真是很惊喜!
生活于公元896年前后的李珣,在前蜀灭亡后,不仕后蜀,怀着故国之思,他由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在湖南、湖北一带过起隐居生活,并创作了许多描写那段生活的词作。
一直很喜欢隐逸洒脱的词句,不仅因为它描绘的恬淡生活,还为那无所求的心境,带给人片刻的宁静和抚慰。
这部由西蜀朝中文人,于公元940年编成的词选,收录了九至十世纪的十八位作者五百余首词作,被视为词体定型成熟的奠基选本。它不仅影响着古今无数文人,还以精心选取的意象,传达出特定的情怀,带我们领略千余年前人们的深情和生活美学。
爱情可供反复吟咏,在于恋人之间生离死别的忧郁伤感与不尽相思,尤其在“从前慢,一生只爱一人”的古代,那些困于闺阁之中,在期盼与失望间辗转思量的女主角们,无论室内室外景物,都唤起回忆,寄托了情绪。极富画面感的长短句,以名物、色泽、声音,唤起人纯美之感。
词集中多数爱情曲子词的主人公,处于爱与弃的不确定状态,对她们相同哀怨的不同描写,深挚动人。
有“揽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和“鱼雁疏,芳信断。花落庭阴晚。可惜玉肌肤,消瘦成慵懒。”的消沉
有“愁极梦难成,红妆流宿目,不胜情。手挼裙带绕阶行。思君切,罗幌暗尘生。”和“梦魂悄断烟波里,心如醉,相见何处是,锦屏香冷无睡,被头多少泪。”的痛苦。
更有“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和“几度将书托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心知我心。”的叩问与祈愿。
在满怀愁绪的人眼里,蜡泪、微雨、落花、屏风与窗外成双成对的飞鸟……时时处处都能触景生情,也呈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美学。比如: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飞隔帘栊。杏花凝恨倚东风。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堂空,随阶萦藓舞愁红。小楼中,春思无穷。倚栏颙望,暗牵愁绪,柳花起东风。斜日照帘,罗幌香冷粉屏空。海棠零落,莺语残红。叶嘉莹先生说,词有了它特殊的美,是从《花间集》开始的。这些注重节律、声韵和音调平衡的词句中,凝结了对自然的深切感知。尽管帘幕、画屏已不可见,但绿槐、杏花、明月、微雨古今大同。读词,让美近在咫尺。
这本2020精校典藏版《花间集》,甄选中国古代名画120余幅,其中包含‘元四家’之一倪瓒的《紫芝山房图》,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清溪垂钓图》,苏汉臣的《冬日戏婴图》等,将文字与国画的意境之美相辉映,使读者获得词以画传的完美体验。
词作名篇之美足以沁人心脾,‘情真而调逸,思深而言婉’的《花间集》,使负重的生活不至于荒芜和匆忙。
《花间集(全注释唯美珍藏版)》读后感(十):醉卧花间人不知
《花间集》,后蜀赵崇祚编,选录晚唐至五代温庭筠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跨度约一个世纪。其中多数作品赖此书得以保存。集前有欧阳炯序。多以花间柳下为题材,描写享乐生活和恋情离思,词风婉约艳丽,被称为“花间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在1900年敦煌曲子词被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花间集》问世千余年,评论者众,有褒有贬,不能否认的是,在很长的时间里,《花间集》是后代词人填词的范本、欲超越的标杆。清陈廷焯说“词选以《花间》为最古且精”。清《词洁》:“唐末五代词有赵弘基花间集,传之至今,诚词家之法物也。”
《花间集》古无注释本,虽有明汤显祖《玉茗堂评花间集》等,一般读者恐怕对这个“镂金错彩”“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纳兰性德语)的词集有些隔膜。2019年金秋时节问世的《花间集》典藏版,着实让人惊艳。从装帧的精美,到内容点校的准确翔实,尤其是穿插其间的120余幅历代高清古画,文字、绘画之美相互映衬,十分赏心悦目,让今人阅读千余年前的古籍不再困难。好风雅者,一见如故,爱不释手,醉卧花间人不知。
金风送爽时节,下午三点的阳光照得人昏昏欲睡,我拾起榻上的精装本《花间集》,随手翻到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样的歌,只合二八佳人,绣幌明灯下,以撩人的眼色腔调,婉声唱来。碧于天的如画背景里,我看到卓文君的纤纤素手,思绪生发开去,新寡的她与司马相如的一幕幕,电影一般闪过。难怪早就有人说,读《花间集》,像在读更早时候问世的《玉台新咏》。汉字摆弄来摆弄去,有人玩的是技巧,有人读到的都是故事。
花间派词人温、韦并称,韦庄别是一调,除了他的作品,最令我感怀的是他曾“奏请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追赠进士及第或赠官”。
温庭筠被尊为花间派鼻祖,作为《花间集》的代表人物,占据开篇的位置,收词也最多,很多篇章是传诵不衰的佳作,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等。关于他的野史逸闻也很多,据说他貌丑,又以八叉手诗成而闻名。
《唐诗纪事》载,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另有药名“白头翁”苦于无对,温庭筠以“苍耳子”对上。
宣宗爱唱《菩萨蛮》,丞相令狐绹便叫温庭筠写了二十首《菩萨蛮》(《花间集》收录十四首),献给宣宗,还叫温庭筠不要说出去。温才不管那一套,大概也是沾沾自喜吧,转身就告诉别人了。令狐绹从此就疏远他了。
令狐绹有一次问起“玉条脱”出处,这个好死不死的温庭筠,说,宰相公务不忙时也看看书吧,《南华》又不是什么冷门书。他还讽刺宰相“中书堂内坐将军”。
温庭筠因不识龙颜,有一次路遇圣驾,以为是什么官员,把皇帝得罪了。后果可想而知,有才无德的小温,仕途渺茫,最终流落至死。
温词辞藻艳丽,镂金错彩,令我想起后来宋朝的吴文英,《词源》评曰:“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王国维先生说晚唐五代词往往“有句无篇”——于我心有戚戚焉。
除了“温八叉”这个泼皮破落户儿,《花间集》里宰相遍地都是,有前蜀宰相韦庄、后蜀宰相欧阳炯、曲子相公和凝等。欧阳炯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后蜀时拜为宰相。《花间集》编者赵崇祚请他为此书作序。序曰“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很好地概括了《花间集》的特点。
欧阳炯常说“愁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语难工”,此句后被王国维先生写进《人间词话》。
南乡子欧阳炯
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
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
韦庄、欧阳炯、李珣等人的词,清气流行,尤其是前蜀王衍的国舅爷李珣,上承张志和,下开朱敦儒,是花间派词人中我较偏爱的词人。
渔歌子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李珣,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时来华,唐初随国姓改姓李,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人称“蜀中土生波斯”,事前蜀王衍,国亡不仕。其妹为蜀主王衍昭仪,亦能词,有“鸳鸯瓦上忽然声”句,误入花蕊宫词中。
王衍便是那个作“者边走,那边走”,叫宫人作“醉妆”,世人诟病有亡国之相的前蜀皇帝。他与孟昶、花蕊夫人的作品并未收入《花间集》,此为题外话。花蕊夫人,五代十国时期有三个,前蜀后蜀各一,今易混淆,日前偶然看到一则史料记载:
蜀亡,花蕊夫人随孟昶行,至葭萌驿,题壁云:“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书未竟,为军骑促行,只二十二字。及见宋祖,有“十四尤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之句,足愧须眉矣。后召入宫,昌陵亦惑之。晋邸数谏昌陵,不听。一日从猎苑中,花蕊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令人唏嘘。
花间派词人写情语无人能及。如顾夐“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下开柳七一派。又如牛峤“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后世常与李煜“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并提。王国维先生说《花间集》不收南唐词,实在是冤枉古人了,兵荒马乱之际,西蜀与吴地不通消息,难不成当时还有互联网?倒是因为都是“后主”,《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是孟昶还是李煜,至今存疑。
存在感不是很强的薛昭蕴,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的“春到长门春草青”句,后被李清照借用。孙光宪《北梦琐言》称他“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薛昭蕴知举(官名,主持当届考试,决定合格举人名次),一门生辞归乡里,临行前对薛昭蕴说:“侍郎重德,某乃受恩。尔后请不弄笏与唱《浣溪沙》,即某幸也。”千载之下,言犹在耳,不觉哈哈。
徜徉“花间”,你读的是琳琅满目的美词佳句,我读的是活生生的历史故事,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酣畅淋漓。这些历史的小知识,藏在句读里,藏在注释里,等待有心的读者穿珠串玉,才不枉这一卷好词《花间集》。(北京汇智博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