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之星》是一本由[日]叶祥明 著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4.80元,页数: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豚之星》读后感(一):海豚之星
小朋友很喜欢这样的绘本,适合安静的看,也适合寻求内心平静的大人读,不过可能大人都很忙,停不下来。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绘本一直都有自己的风格,值得购买。要写这么多的字,太为难了。小朋友很喜欢这样的绘本,适合安静的看,也适合寻求内心平静的大人读,不过可能大人都很忙,停不下来。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绘本一直都有自己的风格,值得购买。要写这么多的字,太为难了。
《海豚之星》读后感(二):吕克·贝松《碧海蓝天》的绘本版
记得第一次看吕克·贝松《碧海蓝天》,被那如玛瑙翡翠般的碧波千顷震撼。还有那在地中海的毒日头下晒得发白的小街小巷。后来,到了希腊,看到了爱琴海,才晓得,原来,梦一样的大海和毒辣的太阳不只是意大利的小镇才有。回国后,每当遇到那些“爱琴海婚纱照”,都会转过头。终于明白了古人所讲的“不堪看”:回不去的是曾经,留不住的是风景。
但是,遇到了这本图画书,我竟然看了,而且细细看。也许,大人也要读图画书,在一页页的画中,我找到了温暖、勇气和希望。
以我的深情,成就你的碧海蓝天夜夜心。
《海豚之星》读后感(三):与海豚遨游,一起治愈心灵
图、文/文小妖
拿到绘本《海豚之星》的时候,被封底的那句话打动了。
“想和我们一起潜入深海吗?”
“想。”我的心里一遍遍回复着。
绘本《海豚之星》是由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兼画家叶祥明亲自操刀为小朋友们创作的一部作品。整本绘本像坠入深蓝色大海一样,被各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蓝色包裹,看迷了,真的会觉得自己就置身于海底……那片神秘的蓝,彻底治愈了我的心灵。
一个小男孩和一只海豚在深海里遨游,于是,故事就从里开始了……
叶祥明将小海豚人格化,让它和小男孩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障碍。在他们大量的对话之中,他们感受着彼此,并做到了共情。这也是绘本作家叶祥明想要表达的内质之一。当人类能设身处地为动物们着想的时候,那么这个被人类摧毁得千疮百孔的世界才能一点点被修复好。在后面的深海之旅中,随着小海豚和小男孩之间的谈话深入,我被两股强烈的力量撞击着心灵:一股是在沉浸和安宁中,寻找自我;另一股力量则是悲伤的现实写照,大海正被人类一点点摧毁,海里动物们正一步步被逼入绝境。
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小海豚陈述完人类的“恶行”后,并没有一味的去指责,它以德报怨,将小男孩引入更深的海域时,它像一股暖流一样,轻轻地抚慰着男孩的灵魂,告诉他活着的真谛。
“自己感到快乐时,也会友善地对待他人,愿意把快乐分享给他人。”
“比起自己一个人的快乐,与人分享的快乐要大得多。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舍弃那些多余的东西吧。陈旧的想法、习惯,还有成见,把它们一个个丢弃,去感受自由,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去爱吧,爱自己,也爱所有的生命……”
你看,小海豚所言的一切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爱,而不是恨。在我眼里,小海豚就像一个内心装着大爱的智者,它的心里装着整片大海乃至整个宇宙。在它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爱和美好。
同时,绘本也向所有读者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息:爱护动物,爱护地球,从环保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海豚之星》里的插画非常具有特色。整本绘本都被各色蓝包裹着,捧在手里就像捧着一盒蓝色的海水,让人赏心悦目。
叶祥明在插画里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他将主角小男孩和小海豚的比例缩小,刻意放大了周边的世界。从这些插画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宇宙、大自然、大海面前,任何生物都是非常渺小的。
同时,插画中各层次蓝色的搭配让读者感受到大海深度的变化。大海丰富的形式、色彩与姿态,大海的动感、灵性、力量与生机都在插画师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样优美的还有绘本里的文字,人格化的动物与人类的对话,节奏舒缓,意味深长,与图画珠联璧合,烘托出浓郁的诗意与意境,别有韵味。
翻完绘本,我依然沉浸在那片深蓝色中无法自拔。绘本《海豚之星》不仅洗涤了我的心灵,还治愈了我的心灵。在这本绘本里,每个人将会重新认识自己!
《海豚之星》读后感(四):在深海中与真正的自我重逢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海豚是海洋的精灵,是自然与人类沟通的信使。海豚是温柔而富有智慧的,是最容易与人亲近的伙伴。同时,也是友谊的象征。所以,当一只海豚作为一个故事的主角出现,主动邀请你去海洋畅游时,很少会有人拒绝。
《海豚之星》讲述了一个少年的神奇故事。他在水族馆听到一只海豚说话的声音,然后和它一起潜入深海,听海豚讲述生命的珍贵,自然的美好,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弱小还是强大,要善待海洋,保护地球。
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绘本很多,甚至有很多故事很感人。与曲折震撼的故事相比,这本《海豚之星》节奏舒缓,情感平和,但却有温暖的抚慰人心的力量。
书中的文字简洁优美,沉静而抒情,像心底窃窃的私语,像朋友间敞开心怀的交流,娓娓道来,引人沉思。其实,就整本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一大群人在参观水族馆,他们在水箱旁指点观赏,海豚是作为被观赏者出现的,人和动物在此时是不平等的。人们只顾参观,并没有人注意到海豚的样子,倾听它们的声音。只有一个孩子听到了海豚的声音,继而接受了海豚到深海游泳的邀请。于是,一瞬间,他们从水族馆来到了大海边,然后进入深海。男孩在海里在海里彻底放松自己,倾听海豚的诉说,也倾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唤。最后,海豚送男孩回到了岸上,又回到了水族馆。
这样一个奇幻的故事,作者用诗的语言,略过了很多冗繁的交代,利用对话的形式,结合画面,三言两语就把读者带到了故事中,而把重心放到了海豚的诉说中。即便是诉说,海豚的语气也是平和的,循循善诱的,带着劝慰,直抵人心,共鸣共颤,让读者在宁静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字深刻的魅力。
和文字互相呼应的是书中深邃广阔的画面。文中的图画色彩鲜明,基本上是大块大块的大海蓝或者深浅不一的蓝。在这种冷色调的背景下,每幅图中的人物都不多,那么广阔的海洋里,没有色彩缤纷的珊瑚,没有错落不一的景物,也没有过多的其他海洋动物,最多的就是海豚和那个男孩以各种姿势在海里游弋。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深邃广阔,充分展现出海洋的包容与旷达。
最能体现大海特性的是,画家笔下的大海平静而温柔,没有一丝波澜。这和我们平时印象中大海的样子很不一样,印象中“汹涌澎湃”“无风三尺浪”才是大海的本来面目,就像日本葛饰北斋中的 《神奈川冲浪里》的浮世绘一样,有那种摧枯拉朽、震人心魄的力量。而书中的大海则湛蓝柔和,像温柔的母亲,拥抱着她怀里的生物,特别治愈人心。
虽然画中的人物简单,但每一幅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和意义。仔细看来,故事从封面已经开始了。深深的海洋里,一只海豚正在水中自由地游动。翻到书的扉页,是一群人在水族馆的玻璃箱前正在看海豚。这就交代了故事开始的地方和人物,翻过来,故事正式开始,海豚直立着向男孩发出邀请,到结尾的时候,小男孩回到水族馆的玻璃箱前我们都以为,故事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其实,你再翻,封底上,故事仍在继续,海豚从深海中跃出,身体直立,目光炯炯,下面还有一行意味深长的字:想和我们一起潜入深海吗?这是海豚向人类发出的邀约,也是一种召唤。召唤人们潜入深海,寻找人生的真谛。 蓝色的大海,睿智的海豚,纯真的少年,世界是如此的澄澈美好!
文字深情的诉说和纯粹美好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故事最后说:“认真思考海豚的生存现状以及海洋问题,会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的阴暗与光明、绝望与希望”“我们需要从海豚那里学习重拾自由的心灵,以一种简单、积极的方式去享受生活的快乐,并且给予别人温暖的关爱。”在海豚的诉说中,你能感受到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那是对生命尊重的关照,对海洋的热爱,对地球的珍视。海豚与我们息息相关,海洋与我们紧密相连,地球是我们仅有的独一无二的家园。我们生活在这里,这里是我们的家,动物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人类啊,为什么要肆无忌惮地毁坏自己的家园,欺负自己的兄弟姐妹呢?便是连我们自己有时候也需要放过自己,放下那些“陈旧的想法、习惯和成见”。所以,爱自己、爱海洋、爱生命,爱这个地球也就成了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声。
地球很大,有浩瀚的海洋和形形色色的生物;地球很小,生物之间,各地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世界真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逃不了你,也跑不了我!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听听海豚的声音吧,让自己空下来,和海豚一起潜入深海,在海洋的怀抱中放松自己,在深海中探索,并与真正的自我重逢!
《海豚之星》读后感(五):想一起潜入深海吗?
对人类来说,海陆空中最神秘的地方,应当数海洋。
撇开签证和钱包的麻烦不说,如今只要你想,可以随时买一张前往异地的机票,在天空和陆地留下身影。但海洋不一样,门槛高多了。
谁能不爱大海呢?湛蓝一片,与天空相间,配上金黄一片的沙滩,你在其中只是小小一粒,面对这广袤天地。被海风包裹,心旷神怡。
所以看到《海豚之星》的第一眼我就爱上了。封面和内页都是蓝色系的,一只海豚与你共赴海洋深处,尽享海洋之美。
《海豚之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少年在水族馆与海豚相遇,人来人往间,只有他能听到海豚的声音,受邀潜入大海,来一场蔚蓝色的旅行。
在这没有重量的世界中,少年自在呼吸,自由游动,也从海豚充满哲思的话语中,领悟到生命的珍贵。
海豚说,“最棒的是,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活着”。你有因为自己活着,感到由衷的窃喜吗?
此时此刻存在于时间的你我,是经过了无数个“偶然”才降落在世上的,其中一环脱落,结果就大不相同。我们幸运地得到了世界的门票,却没有真正享受它。
“你们人类总是有很多烦恼... ... 看起来好像总是在害怕着什么,怕失去,怕错误,怕被孤立... ... 其实,根本不必担心。”海豚说。刚毕业时,我很焦虑,每天思考如何赚更多钱,偶尔思考如何在赚更多钱的同时不丢失健康,被数据和绩效包裹,感到疲惫而无助。
有一次情绪不好,独自一人到千岛湖闲逛,走到了一个广场,才下午四五点,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散心。小孩们人手一个飞机模型,不厌其烦地抛出、捡起、再抛出;大人们神色平静,聚集聊天;角落里有人摆了兜金鱼的摊儿,聚了许多深情专注的人... ...
这样的慢生活深深打动了我。其实人很贪婪的,想要的东西很多,变成了重负,压在你我头上。也许,追求简单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更能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温度。
我们的生命是珍贵的,其他的生物也是。
“海里没有屏障也没有边境线。世界上所有的海都是相连的,一片海域受到污染,就会影响整个海洋。任何一处的伙伴受到伤害,整个海洋都会感到痛苦。”海豚悲伤地说。海洋孕育了万物,有些爬上了陆地,有些飞上了天空,有些留在原地... ... 这些走兽、飞鸟、鱼儿,和我们一样,也有且仅有一次生命。人类是地球上特殊的客人,有智慧、有力量,可也要遵守餐桌礼仪,尊重其他客人。
人类肆意地乱丢垃圾、污染环境,吃干抹净后,一片狼藉。最后承担后果的,肯定有我们的一份。
今年杭州开始整顿垃圾分类,我们家现在四个垃圾桶,厨房两个,客厅一个,书房一个。说实话,麻不麻烦?当然麻烦,谁实践谁知道。可另一方面,我们也由衷地高兴环保教育的实施。真正的文明,不只是利用大自然,更是保护好大自然。
*
《海豚之星》是日本画家叶祥明的作品,他希望在图书中传达出“和平和自然保护”的理念,“世界是美丽的,生活很有趣。但是,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阻止它的事件。这就是我创作<海豚之星>的原因。”
这本书已经成为日本医院心疗内科推荐图书,同主题心理治愈纪录片《海豚之星》还在福冈市科学馆播放,许多人看了大呼“治愈”。
希望这本绘本,也能为你带去关于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海豚之星》读后感(六):一起去看海吗?
书籍推荐
《海豚之星》
【日】叶祥明/著·绘 李颖/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曾老师推荐阅读年龄:10+
看到《海豚之星》封底上的一句话 ,被打动了。
“想和我们一起潜入深海吗?”
翻开书页,便进入一个无境深蓝的世界。日本的绘本大多有些禅意,画风简洁,但是情节也不太复杂,但是里面的教益,确实大人小朋友都会受用,甚至于不同年龄时读的感受都会不太一样。
而这本绘本,可能更适合跟十岁以上的小朋友一起围读。
跟着海豚一起去看海
如果你问小朋友,最喜欢哪一种海洋生物?小朋友们十有八九会跟你说,我最喜欢海豚。海豚自带微笑,传说高分贝的声音还能够对身体有好处,配合语文课本里“海豚救人”的故事,自然是水族馆里最受欢迎的动物。
在《海豚之星》这本绘本里,海豚更像是我们探索海洋世界的向导,或者说是探索内心宇宙的旅伴。跟着它,我们不用担心旅途艰险。
故事的开头,海豚在水族馆里,人们站在玻璃的另一端,观赏海豚。但接下来,海豚就神奇地回到了大海,并且邀请小男孩跟他一起去看海。我们常常觉得是人类在看动物,但其实也许动物也在看人类。
海豚在这个故事里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老师、心理咨询师等这类带领陪伴他人去探索自我的角色。
海豚邀请小男孩去大海一起游泳。
小男孩紧张恍惚地说:“我游得不好。”
海豚说:“没关系,有我在呢。”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在屏幕和自我之间,就算是年纪轻轻的孩子,可能也更愿意看屏幕。向内看,其实是一件孤独甚至让人彷徨的事情,因为它逼迫你要去面对真实的自己,而如果现实生活中有“海豚”这样的角色存在,陪伴我们去探索内心世界,觉察自我,也许我们也可以像书中的小男孩那样,感觉到真正的自由,还有我是“活着”的。
大海的隐喻
研究生读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说起大海,你会想到什么?”
我当时是个很活跃的学生,举手说:“我想到自由。”
老师当时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然后定睛看了我一两秒,继续问其他人,有的人说神秘的。有的人说是不安的。
“社会学里,我们会说,你怎样看大海,就代表你怎样看社会。像我,就觉得大海是苦涩的,可怕的,也许因为我是50多岁的人,经历过许多。”老师转过头来对我说。“但是你应该成长经历很顺遂才会觉得大海代表着自由吧。”
也许吧,两年过去,我还是觉得大海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地方。
在这本绘本里,大海同样不仅仅是大海,更是一个隐喻。
故事的前半部分,大海象征着人的内心,而到了后半部分,人与大海之间的关系,则是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治愈大海的伤痛,
我们要齐心协力,
用温暖的爱之光照亮一切生命的发源地,
共同期盼生命的复苏。”
治愈大海,其实也是治愈我们自身。
大海中,有海豚这样美好的生物,还有我们人类所不可触及的秘境,但也有我们人类伤害大自然的痕迹。
绘本作者的思绪不断在反思人类内心和描写海洋污染之间穿行。其实人的心常常因为欲望而受伤,而海洋也因为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伤痕累累。
故事的最后,小男孩结束了大海之旅,回到了被夕阳映射成金黄色的海滩,和海豚挥手告别。海豚没有回到水族馆,而是在大海中继续自由生活,告诉我们学会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爱自己,也爱每一个生命
但是最后的画面好像又回到了水族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结尾。
有人说:“人类了解最少的三个领域,宇宙、大海和人心。”
那这本绘本就占了其中的两样,我好像已经能想象到跟孩子们坐在一起,讨论这些重要却无用的话题的样子了……
《海豚之星》读后感(七):向内追问,向外探索,听一听小海豚的智慧
海洋馆里的海豚,大海中的海豚,书上画的那只海豚以及藏在我们内心里的那只海豚,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空间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它是近在咫尺的震撼,它是大海中自由跳跃的精灵,它是被人们无数次赞美的人类的朋友,但是它会在哪个时刻触动你的心灵,真正走进你、我以及孩子童真的内心?
是在它开始敞开心扉和我们对话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它所认知的世界,比我们更加单纯,更加深刻,甚至有时衬托出我们作为人类的自以为是。
这是《海豚之星》用了整本书的篇幅告诉我的。当我们不再以万物的主宰居高临下地对待动物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当永远心存敬畏。是的,人类会使用工具,也掌握了科学,但是科学不等于智慧,大自然不独属于人类,它属于这个地球上每一个生命,这条小海豚所告诉我们的智慧,也许才是今天这个贪婪、焦躁的时代最应该反思的。
这本《海豚之星》的作者叶祥明,是日本的作家、画家、诗人。书中用平直的情节和诗意的语言告诉孩子们,作为人类,要善待动物,善待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动物们,要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个大人,这本书会让你走进内心世界,问问自己身处何方,要到哪里去。如果你把它读给孩子,那么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种子,温柔的小海豚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给孩子上一堂站位高视角广的环保课。下面就在小海豚的指引下,我们一起来探索发现吧!
儿童文学创作中,以“行走”为线索架构整个作品的先例数不胜数,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等,这些作品能够吸引孩子的原因,一是出于满足孩子爱动的天性,情节动起来的时候,他们仿佛也跟着在行走,当然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在行走中,才可能遇到更加新奇的景象,才有机会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
《海豚之星》中便是这样的寻找发现历程。一个在海洋馆里看海豚的普通的小男孩,一只在海洋馆里生活的小海豚相遇了。
就像一场话剧,配角退下,背景淡去,灯光打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小海豚像人一样站起来,认真地看着读者,向所有的人发出邀约:我们去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吧!
一个小男孩听懂了海豚的话。并且伸出手去触摸海豚——这是每一个小孩都想要做的事吧,隔着水族馆的玻璃,我们多少次想要感受一下真正的鱼类朋友们——是光滑的吗?是冰冷的吗?为什么它会被关在这里呢?
虽然小男孩听懂了海豚的呼唤,可是征途该如何开始?作者视角一转,就让小海豚从海洋馆回到了大海里,这当然是艺术的天马行空,但是我们不妨相信,这种跳跃更像是孩子的一个梦,在梦里,我们可以身处各方,我们可以和任何动物对话。
所以,当小男孩跟着小海豚下潜深海的时候,不会有我们所担心的身体的不适,他甚至还能“自在呼吸”,就像“在外太空一样,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旅途从这里就真正开始了。他们游向深海,看见了成群的海龟,看见了庞然大物蓝鲸,来到了幽暗神秘的海底世界,两边是起伏的高山——是的,深海中也有黝黑高耸沉默肃立的高山——直到,他们沿着一个光的洞口游出,豁然间,来到了外太空,当地球被环绕成一圈的海豚以及小男孩围住的时候,这颗蓝色的星球,真的就像是一颗宝石一样,熠熠闪光。
这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它只是一颗不起眼的蓝色星球,但是对于人类和海豚来说,这是我们生命的全部。
画面的镜头被拉长,地球更加渺小,我们很少有机会俯瞰世界,小海豚则带着小男孩,从大海走向宇宙,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这里,我们看出作者广阔的世界观。我们不仅有眼前的大海,更有远方的星辰和诗和远方。
书中,小海豚一直在引导读者行走发现,并且告诉我们,世界之外还有世界,拉长时间线,扩大生命的圈子,宇宙浩瀚,而我们真的非常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能够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生活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对于这样美好的生活,我们会不会情不自禁地肃静站立,并且决定认真地对待这片蓝色的家园。
我们都知道,海豚是一种极具灵性的动物,在希腊神话中就已经有海豚拯救落海的人的故事。它们会微笑,会唱歌,会翻越出美妙的弧形,在故事中,它悄悄地站起来,和一个愿意和它交流的小男孩相互触碰,相互聆听,相互约定一场旅行。海豚回到大海,小男孩来到大海,小男孩养的小狗也来了,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人自然动物友好的画面。
下一次的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小男孩在海里。是小男孩与大海的互动,动物们离开海洋之后,就再也无法回去生存,但是海豚不一样,它们的祖先从海洋来到陆地,又从陆地回到了海洋,五百万年前,它就是这幅模样,而今还是。现在,海洋是它们的家,但海洋不是人类的家,人类还不能在海底自由呼吸。当小男孩钻入海洋,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能够呼吸,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梦,也可以说,海洋敞开怀抱接纳了人类,尽管,它正在被人类深深地伤害着。
海豚对小男孩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人类总是有很多害怕,怕失去,怕孤独,怕犯错,当然会怕,跳入海洋之前,谁不会担心会被海洋吞噬呢?恐惧让人类小心翼翼地进化,但也就是因为这些发自内心的恐惧,才让人类变得越来越贪婪。怕失去便捷的生活,于是生产更多不需要的包装,然后将垃圾扔到海洋里,为了成为强国做很多军事实验,污染着海洋世界,怕失去曾经享受过的美味,于是人类越来越疯狂地捕杀着鲸鱼……
当我们看到下面这些记录,我们知道海洋世界里每天都在发生着”生离死别“和今生不能相见:
生活在我国长江领域的白鱀豚,已经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的400多头,减少到200头、50头、7头,直到今天全部灭绝。
长江上唯一的哺乳动物江豚,上世纪的90年代末的2700头,到2012年,科学家再次统计,已经就剩下1045头了。科学家们努力寻找江豚数量下降的原因,他们发现,江豚数量的下降是因为它们缺少吃的。在江豚的死亡标本里,胃里几乎是空空如也,有时只有一点很多天都没有消化的骨头。
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人类的过度捕捞,抢夺了江豚的食物,让这些可怜的动物不得不冒着被螺旋桨打死的的生命危险来到码头,获得一些人类倒在水里的剩菜剩饭,这些死亡的海豚里,大多数都是还在吃奶的幼豚。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但是每年依然会有很多捕鲸船不顾禁令,将所剩不多的鲸鱼变成餐桌上的美食。与其说小海豚意识到了人类的恐惧,更准确地说,那是作者在劝告人们,放松一些,别那么汲汲以求,人生可以更加平静,大海可以更加平静,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园。
所以作者也会一遍一遍地问,人类为什么总是在急匆匆地赶路,而不去用心地体会活着?为什么要做污染海洋,哪怕是在我们人类看来是庞然大物的蓝鲸也无能为力?小海豚带着小男孩一边走一边告诉我们:去做真正喜欢的事,让自己感受快乐,并且跟大家分享快乐,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就像上帝在圣经里说的,哪怕是一朵花儿,它们不纺线也不劳苦,哪怕是一只鸟,它们不种也不收,可是依然存活于天地。人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恐惧和害怕呢?
小海豚给出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将飘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听听内心的诉求,问问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事。
成年人都有迷茫的经验,最大的代表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时候就会被外面的世界观念带走。一个有主见的人,必然明白自己所站的未知,必然知道自己做任何事目的是什么。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体会生命滋味的过程。
小男孩和海豚的接触时间是短暂的,从清晨到夕阳,大约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我们相信,这次的接触会让孩子铭记一生,这次的经历,让他见识到了海洋的深邃,宇宙的广阔无边,让他知道了自己在整个宇宙中所处的位置。这是短暂与永恒的关系,这是咫尺与辽阔的关系,只要生命没有停止,那么这种探寻也永远不会结束。
这也是一个相遇又分别的故事,你看,小男孩和海豚在海洋馆中第一次相见后分别,又在海洋中会面,然后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分开。每一次相遇,都意味着新的发现,而每一次告别,都带着一份期待和感恩。我们不会和海豚相守,但是它所带给我们的回忆却是久远的。
这是短暂与永恒的关系。短暂的是相遇,永恒的是对生命和环境的认识。短暂的是每个人的生命,永恒的是那浩瀚无垠的宇宙。真的,以人类短暂的生存进化,简直是渺沧海之一粟。
书名叫作《海豚之星》,我们相信这只小海豚真的就像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明星。安安静静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哲思小道理。在深蓝色的大海中,小海豚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什么是自己想做的和应该做的,我们还需要去寻找和探索,我们只需守住一个最本真的想法——爱护世界就是爱护自己,爱自己才能去爱世界,生命不息,求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