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09 04:50: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锦集

  《我问宇航员》是一本由[英]蒂姆·皮克(Tim Peake)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一):【推迷会鉴书团】航天小百科

  

第一次读问答式的科普读物,书中除了对 "askanastronaut" 项目中人们提问的回答,更是用作者丰富的个人经历穿插其中,也可以说是半部个人传记了!得益于作者的精彩描绘,无论是成为宇航员之前的选拔和训练,太空上的别样生活,还是回归地球后的趣闻,都让人在阅读时不禁向往能有机会体会如此不一样的生活。曾以为太空食品必然单调乏味,但作者在书中提到,备选食品清单有上百种,听起来似乎比在学校食堂的选择更为丰富呢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二):天文科普读物

  在小时候,可能只用一本小说(如凡尔纳的《环月游记》)或者一部电影(如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E.T.》),就能打开我们探索未知宇宙的大门,在人类居住的这个地球以外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呢?同样也是小时候,谁还没有过一个当宇航员的梦想呢?

  随着渐渐长大,学会阅读开始,陆续找到了几本天文学作品来阅读,但却鲜少遇到满意的,要么是太晦涩难懂充斥着大量理论知识,要不就是无聊透顶令人难以卒读,我也一直以为科普著作既要生动有趣,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也要让读者感觉到不仅仅只是在讲解知识,能做到这两点即为不错的科普书。

  直到多年以后,我翻开了《我问宇航员》一书。

  本书作者蒂姆·皮克,就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宇航员,在他结束长达数月的航天飞行从太空站返回地面后,无数人对他以及他的航天经历充满了好奇,意欲对他提问,而他自己却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多人对太空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推特和脸书上开启了一个名为“向宇航员提问”的项目,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提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作者再一一作答,在积累下很多问题之后,作者对其做了分类整理,大致将这些问题区分为七种类型,于是最后出版了这本书。

  对于太空的探索也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离地球一定距离的范围,可以通过载人火箭实地考察来完成,宇航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近距离接触一般人所接触不到的东西,而距离地球太过远的地方则暂时只能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实现。

  而本书的核心就是了解一个宇航员方方面面的生活,不仅仅包括火箭科技知识,还有冷门天文知识,以及我们好奇却又不得而知的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况等等,蒂姆·皮克都将以他的亲身经历来回答你的问题。

  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极为优秀的天文科普读物,不枯燥,不晦涩,没有过多的理论,作者的切身体会,以及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趣,一幅幅插图给人更直观的感受,简简单单便把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说清楚了。总之,无论是不是天文爱好者,本书都值得一读,五星推荐,对天文学感兴趣的更不容错过。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让梦想飞一会儿

  作为一本图文并茂的航天类科普性书籍,《我问宇航员》可以说是制作得相当用心了。极为通俗的科普性讲解与简单直接的插图还有页中的几张彩页都让这本书显得格外的平易近人且生动有趣。

  这本书的产生其实也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有很多人因为对太空感到好奇而对作者提问,而作者身为首位造访国际空间站的英国宇航员,也希望能竭自己所能去回答那些有关于太空的问题,所以一拍即合之下,这本书也就诞生了!

  因为这本书是偏向于回答问题的科普类书籍,所以也将这些航天爱好者们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见图一)

图一 目录

  当然这些问题中被提问最多的就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工作和生活,毕竟像火箭发射之类的科学原理都已经被各类科普向读物给揭秘过了。所以航天爱好者们最为感兴趣的就是那些宇航员的日常,他们究竟在国际空间站做什么工作,在国际空间站里怎么生活。

  其中就比如这个问题就是我很感兴趣的问题:“请问在国际空间站上,你们怎么上厕所?”作者给予了一个十分详细的解答,但限于篇幅,我就简单概括一下。首先你需要在电话亭大小的厕所将双脚固定,以保持稳定,如果是小便的话,那就是尿到小便漏斗里,里面是一个空气泵,让空气与尿液向里流动;如果是大便的话,那就需要使用一个很小的坐式马桶,下方有一个固体废弃物容器,将空气泵打开,粪便等会被气流吸入马桶,在橡胶袋里自密封上。说句题外话,电影《火星救援》里面有这种装置的镜头,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当然除去这种自身就挺感兴趣的问题外,一些其他的问题也是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我知道了在国际空间站里不仅尿液的水会被循环利用,宇航员们产生的汗水和呼吸中的水分也会被循环利用,大约70%到80%的水都是这么产生的。这些知识点真的都让我感到挺吃惊,因为我也没有想到在太空站中水这种资源也是格外的紧缺。

  除开这些有趣的问题以及科普式的回答,书中的彩页插图也是不错的亮点。(见图二)

图二

  而这些照片的拍摄也主要得益于作者蒂姆皮克的拍摄爱好,毕竟他的太空摄影作品《你好,这是地球吗?》也曾获得过英国国家图书奖。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我想和你去太空

  我曾以为一天的44次日落只存在于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笔下《小王子》的星球上,那个很小很小的星球,小到只能放下一把椅子,他坐在椅子上,只要转一个角度就可以看一次日落,虽然小王子不曾告诉我,但我想那一天的小王子一定很难过。不知道当蒂姆·皮克在一天之中看到16次日出时,他会不会想起B612的星球上小王子?

  对于浩瀚神秘的宇宙,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向往、猜测、期待……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还有恐惧呢?我总是在担心,我们会不会其实只是巨人身边的一粒尘埃,他们挥一挥手我们所存在的一切就会完全不同,他们看我们就如同人类看细菌一样,或许,我们只是生活在巨人的培养皿之中?

  不过,不管是向往也好,恐惧也罢,人类一直在试图对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多一点了解,对地球,对太空。

  从人类幻想飞到天上,到热气球、滑翔器、飞机、火箭、空间站……时间的跨度,技术的提升,慢慢的,人类的梦想在逐渐实现,未来,我们会到更远的地方,更广阔的世界,虽然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人,但是,这探索的梦想总会有人继承,从第一个登月的人,到中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到未来的每一位航天英雄,甚至是太空探索英雄……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虽然,生命的长度决定了我们会有很多很多看不到的东西,但是,现在的我们可以了解的还有很多…… 虽然我无法成为一名航天员去从远处看看生我们养我们的这个蓝色星球,但是,我很开心能够看到宇航员所描述的地球的样子、太空的样子、航天生活的样子。

  我可以跟着那些文字想象他在火箭发射之前听到《倒计时》那熟悉的歌声时感觉到的幽默,可以想象他感受着每秒8千米速度时的激动,可以想象他被白天时仍然黑若深渊的天空惊呆了的样子,可以想象他俯视飞船外壮阔美景时的开心与骄傲,可以想象他试图描述太空那独特而强烈的味道时兴奋而又绞尽脑汁的样子,可以想象他在六个月无法淋浴时怀念地面上的蒙蒙细雨打在脸上的惬意时的怀念与期待……

  太空的生活也不全是美好的,肌肉的退化,骨质的流逝,视力的下降,血管的老化,辐射的影响,免疫功能的紊乱……这是他们必须承受的。

  或许,有人看了这些会觉得我了解过了就好,但我也知道还有很多人会在深入的了解之后仍然坚定着自己的航天梦、太空梦,那么像蒂姆·皮克那样去努力吧,去成为一个“我愿意和这个人一起去太空”的人吧~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宇航员问答式科普

  宇航员问答式科普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于宇宙的探索。

  我们喜欢仰望天空,从古至今皆然,因为我们对未知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我们畅想着那些日月星辰带给我们的无尽遐想,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的故事从此产生。那里是神仙居住之处,那里生活的人长生不老,那里天上一日等于地上一年。将星星连成线组成画面,还想象出星座的传说……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都已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这才知道我们身处于地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地球属于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曾在网上看过一组图片“打击地球人专用”,讲的就是在宇宙中不论哪个星体都能在宇宙中找到更大的星体,而且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地步。这也反向说明我们身处宇宙一隅的我们是多么的渺小。

  没错,正因为我们渺小,宇宙是如此广阔,我们向往着地球之外的世界,我们的想象驰骋天外、天马行空,以科幻小说或影视的形式想象着那无边的广阔世界,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科幻大师。然而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但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才迈出了仅仅一小步,每次对宇宙的探索就凝聚了当前最顶尖的科技。正是无数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宇航员等等的分工合作,探索太空才成为了现实。而送地球人亲自到太空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人类最终冲出地球,奔向太空,成为了历史的壮举,永远载入史册。也正如首位登陆月球的太空人说过的话:“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停留在科幻的层面,到底宇宙的实际层面如何?比如说在太空中有气味吗?人类在太空中如何生活?从太空看地球是怎么样的?在太空呆久了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太空探索对人类有何伟大的意义?等等等等。如果没有实际到过外太空的人现身说法,恐怕身处地球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这本《我问宇航员》的作者蒂姆·皮克便是一名实际到过国际空间站工作过的宇航员。有网友们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有些问题感觉上可能有些幼稚,但是各种问题作者都做了详尽的回答,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可能和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的太空。这一切都是作者本人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因此都是对太空探索最为现实而又客观的描述。

  这本书并不是小说类文学作品,因此想要追求刺激的情节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这本书里既没有千钧一发,也没有力挽狂澜,更没有英雄救美,也没有出现外星人。有的只是一名宇航员的日常,作者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训练的,航天飞船是如何升空,完成任务之后返回舱又如何落回地面的,在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吃喝拉撒,以及如何执行各项任务的。另外,也论述了航天背后都是最新科学技术来做支撑的。送人上太空,这代价实在太大,经过非常多的测试,并且仍然在不断摸索,以及宇航员遇到危机时的临机应变,这才累积下来宝贵的太空探索的经验。任何一个环节步骤都不允许出错,否则都是难以挽回的灾难。实际的太空探索是不可能出现好莱坞大片中的一波几折刺激人心的情节的。但因为是宇航员这一职业是我们平时难以遇见的,因此就算是对宇航员来说很普通的日常,我们对此却充满新鲜,兴味盎然。

  无论是想要创作科幻作品,还是说未来想要探索太空,甚或是普通的读者只是想开阔一下视野眼界,这都是一本难得的科普好书。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六):【推迷会荐书团】我想和你去太空

  我曾以为一天的44次日落只存在于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笔下《小王子》的星球上,那个很小很小的星球,小到只能放下一把椅子,他坐在椅子上,只要转一个角度就可以看一次日落,虽然小王子不曾告诉我,但我想那一天的小王子一定很难过。不知道当蒂姆·皮克在一天之中看到16次日出时,他会不会想起B612的星球上小王子?

  对于浩瀚神秘的宇宙,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向往、猜测、期待……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还有恐惧呢?我总是在担心,我们会不会其实只是巨人身边的一粒尘埃,他们挥一挥手我们所存在的一切就会完全不同,他们看我们就如同人类看细菌一样,或许,我们只是生活在巨人的培养皿之中?

  不过,不管是向往也好,恐惧也罢,人类一直在试图对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多一点了解,对地球,对太空。

  从人类幻想飞到天上,到热气球、滑翔器、飞机、火箭、空间站……时间的跨度,技术的提升,慢慢的,人类的梦想在逐渐实现,未来,我们会到更远的地方,更广阔的世界,虽然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人,但是,这探索的梦想总会有人继承,从第一个登月的人,到中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到未来的每一位航天英雄,甚至是太空探索英雄……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虽然,生命的长度决定了我们会有很多很多看不到的东西,但是,现在的我们可以了解的还有很多……

  虽然我无法成为一名航天员去从远处看看生我们养我们的这个蓝色星球,但是,我很开心能够看到宇航员所描述的地球的样子、太空的样子、航天生活的样子。

  我可以跟着那些文字想象他在火箭发射之前听到《倒计时》那熟悉的歌声时感觉到的幽默,可以想象他感受着每秒8千米速度时的激动,可以想象他被白天时仍然黑若深渊的天空惊呆了的样子,可以想象他俯视飞船外壮阔美景时的开心与骄傲,可以想象他试图描述太空那独特而强烈的味道时兴奋而又绞尽脑汁的样子,可以想象他在六个月无法淋浴时怀念地面上的蒙蒙细雨打在脸上的惬意时的怀念与期待……

  太空的生活也不全是美好的,肌肉的退化,骨质的流逝,视力的下降,血管的老化,辐射的影响,免疫功能的紊乱……这是他们必须承受的。

  或许,有人看了这些会觉得我了解过了就好,但我也知道还有很多人会在深入的了解之后仍然坚定着自己的航天梦、太空梦,那么像蒂姆·皮克那样去努力吧,去成为一个“我愿意和这个人一起去太空”的人吧~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七):【推迷会鉴书团】《我问宇航员》:太空的奥秘我知道!

  浩瀚的宇宙对于充满好奇心的人类来说,就是谜一般的存在。这种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人类不仅在各种科幻作品中展示了丰富的创意和想象,更是通过技术进步慢慢实现了向太空扩张的梦想。

  曾经看过日本作者三本省三的绘本《宇宙空间站的一天》,描述的就是小朋友对未来在空间站生活的幻想。一个叫天野光的小学生,由于爸爸在宇宙空间站工作,所以全家人都在空间站生活。空间站里除了有实验室、太空舱,甚至还配有学校和图书馆。这本从小朋友的视角出发的太空知识科普书,充满了幻想的童趣,同时还穿插了一些有关重力知识的介绍,让人对太空探险充满了向往,感觉在此处生活是指日可待之事。

  都说无知者无畏,然而作为小白的我,虽然太空知识非常贫乏,却仍然对太空探索充满了恐惧。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几千年前就开始了,不过主动进入外太空却是近几十年的事。在这几十年中,人类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神秘的宇宙更加凸显了人类的渺小,即使技术过硬、身体强壮,宇宙中那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让我想想就感觉甚是忧郁。

  所以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普通人来说,一辈子都不可能踏足神秘的太空,更别说俯瞰地球的真实模样了。然而,几亿分之一的宇航员们却可以。能听到来自宇航员讲述的亲身经历,无疑会给那些怀抱航天梦的人们带来更坚定的信心,也可以安抚我们这种容易杞人忧天的围观者的情绪,远离胡思乱想。

  《我问宇航员》的作者是首位造访国际空间站的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他在太空中进行了为期大约半年的科研活动回到地球后,收到了成千上万个问题。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让普通人见识到国际空间站里的非凡秘密和航天科技的前沿科学。

  《我问宇航员》中详细回答了读者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宇航员的问题。就像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曾在“向上的力量·未来十年”演讲中说的,航天员的训练是魔鬼式的训练。要成为宇航员需要经受科学、残酷且不断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例如航天员都要经历离心机的考验,训练用到的8倍重力加速度不仅会把脸部拉变形,还会控制不住地流眼泪。还有每次训练要持续三到四个小时的失重训练,在密闭环境中三天三夜不睡觉的剥夺睡眠熟练等等。

  而且这样的训练往往要持续好几年。就像本文作者蒂姆在完成太空任务之前,整整六年半都在进行太空训练或者从事空间站相关工作。所以宇航员不仅仅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过硬,更重要的是一份精神、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和十分的热爱才能支撑着他们一直默默地承受种种艰辛。

  这本书除了让我们见识到宇航员的专业、博学、勇敢、冷静、团结之外,也展示了很多的无奈。比如太空的水一部分是来自于尿液的循环处理;至少半年无法淋浴洗澡;太空飞行还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像骨质流失、视力下降、遭受高幅度辐射……

  即便如此,宇航员仍然像电影中的那些超级英雄一样,作为先驱为我们尝试开拓未来太空殖民的道路。也许某一天,我们在科幻小说中看到的情形便会成真,寂静的宇宙中飞船如车水马龙般往来穿梭……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八):[推迷会鉴书团]我想当太空人

  小时候,我想当太空人,爸爸妈妈可高兴了,给了我爱吃的……不好意思串词了。爸爸妈妈可高兴了,给了我一本书,它叫《我问宇航员》。 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从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飞上太空开始,人类对于宇宙空间的探索步伐越来越大。越是恐惧,越是探索。玩过即时战略类游戏的人都很明白破除战争迷雾的重要性,对于宇宙的探索也是如此。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始终坚持不逾的航天梦。不光是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对于航天事业的重视也是逐年增加。 建设航天强国,不光是需要大量的科学家,更需要一种浪漫的职业——航天员。正因为如此,航天员大队迎来了第二批、第三批的航天员。虽然如此,我国的航天事业依然和美俄有所差距,尤其是载人航天方面。同时国内在此方面的书籍也比较有限,比较难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 这个时候,一本书出现了——《我问宇航员》。(值得注意的是,宇航员是美俄欧的叫法,而中国将之称为航天员) 这本书是由英国首位造访国际空间站的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撰写的、问答式的“百科知识书”,以作者的真实所见所闻所感,作为这本书的权威性。 太空有空气吗?太空吵不吵?太空怎么睡觉?太空怎么上厕所?太空怎么喝茶?许许多多很有意思的问题,你将在此书中得到解答。宇航员是怎么训练的?如何突破层层选拔成为宇航员?如何在国际空间站上生活?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也都隐藏在书中。 这本书语言风趣(得益于作者的风趣幽默),插图精美(作者的摄影作品曾经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不论是从乐趣性、美观性,还是从知识性、严谨性,这本书都是非常值得拥有的。 众所周知因为欧美国家的排斥,中国未能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不过值得高兴的是,2020年,我国将陆续发射实验舱,并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2024年,现有的国际空间站将退役,而美俄欧都没有计划再次重启国际空间站的计划。可以预见的是,到那时候,美丽的蓝色星球边环绕着的,只有唯一一个空间站,那就是中国空间站;到那时候,国家将需要大量的航天员,而你,还在等什么?打开这本书,构造一个自己的航天梦,然后为止努力奋斗吧。

有趣的书封面摄影图集国际空间站的构造充满专业性的再入段运动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九):听宇航员讲讲太空旅行那些事儿

  《我问宇航员》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拿到书后迫不及待的翻看了一遍,把我急需知道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或者没有找到满意答案的太空知识重点过了一遍,然后再细致看了一遍,这要比网上找那些零碎的太空知识要强多了,它不但能告诉你有点印象但是并不准确的太空知识,还能拓宽你的视野,告诉你根本不知道的太空真相。

  作者蒂姆.皮克,欧洲空间局宇航员,他还是第一个去过国际空间站的英国宇航员。因为他是第一个到访那个有很多不确定性的空间站,所以他是个勇敢的太空英雄,我国的杨利伟,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人们一直把他当成我们的勇士,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成功后的那种喜悦感、自豪感,我们通过电视画面就能感觉出来。他从二零一五年的十二月起,他在太空待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在上面进行了各种科研活动,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坚持一下,确实能看到很多太空美景,但是也很考验人的意志力,真是太佩服他了。

  蒂姆.皮克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了一些非常好玩的太空知识,全书以比较新颖的问答形式给我们讲解了在太空中宇航员的生活细节的问题。因为他在太空那么长的时间,他在安全返回地球后,被大家追问了成千上万的问题,这本书就是他被问过问题的精简总结,经过分门别类的整理而成。有了这本书,再有人问他各种问题时,他就可以说你去看《我问宇航员》吧,那里面什么都有,你所有想问的问题都能在那里找到答案。

  这本书因为是问答的形式展开,所以就提供了一个问答清单,可惜的是这份清单没了标示页码,如果带上页码就更好了。全书从基本的太空知识介绍开始,按太空旅行的顺序分别进行展开,依次为火箭发射、日常训练、国际空间站上的工作和生活、太空行走、地球和太空、重返地球、展望未来等。

  大家看到这份清单后,是不是迫不及待想问问题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呢,反正对于我来,都是各种问不完的问题,比如火箭发射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作为一名宇航员,日常都做哪些训练?在太空上除了要进行科学实验,记录繁杂的实验数据外,需要怎么锻炼,才不会导致身体异样,固执疏松等?在上面的吃喝拉撒怎么做的?太空行走怎么走,需要注意些什么?太空行走的时候万一那根和飞船的牵引绳断了怎么办(我有点邪恶了,据说万一这样很危险,就只能在太空流浪了)?重返地球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害怕吗,是上去的时候更紧张还是下来的时候更紧张?

  书中的各种问题要比我想到的那些问题有水准的多,宇航员的太空生活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要想了解更多,建议你赶紧去看这本书吧,绝对很震撼到你,另外我发几张书中的精彩内容,与大家共赏。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十):看宇航员讲太空旅行那些事儿

  《我问宇航员》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拿到书后迫不及待的翻看了一遍,把我急需知道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或者没有找到满意答案的太空知识重点过了一遍,然后再细致看了一遍,这要比网上找那些零碎的太空知识要强多了,它不但能告诉你有点印象但是并不准确的太空知识,还能拓宽你的视野,告诉你根本不知道的太空真相。

  作者蒂姆.皮克,欧洲空间局宇航员,他还是第一个去过国际空间站的英国宇航员。因为他是第一个到访那个有很多不确定性的空间站,所以他是个勇敢的太空英雄,我国的杨利伟,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人们一直把他当成我们的勇士,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成功后的那种喜悦感、自豪感,我们通过电视画面就能感觉出来。他从二零一五年的十二月起,他在太空待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在上面进行了各种科研活动,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坚持一下,确实能看到很多太空美景,但是也很考验人的意志力,真是太佩服他了。

  蒂姆.皮克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了一些非常好玩的太空知识,全书以比较新颖的问答形式给我们讲解了在太空中宇航员的生活细节的问题。因为他在太空那么长的时间,他在安全返回地球后,被大家追问了成千上万的问题,这本书就是他被问过问题的精简总结,经过分门别类的整理而成。有了这本书,再有人问他各种问题时,他就可以说你去看《我问宇航员》吧,那里面什么都有,你所有想问的问题都能在那里找到答案。

  这本书因为是问答的形式展开,所以就提供了一个问答清单,可惜的是这份清单没了标示页码,如果带上页码就更好了。全书从基本的太空知识介绍开始,按太空旅行的顺序分别进行展开,依次为火箭发射、日常训练、国际空间站上的工作和生活、太空行走、地球和太空、重返地球、展望未来等。

  大家看到这份清单后,是不是迫不及待想问问题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呢,反正对于我来,都是各种问不完的问题,比如火箭发射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作为一名宇航员,日常都做哪些训练?在太空上除了要进行科学实验,记录繁杂的实验数据外,需要怎么锻炼,才不会导致身体异样,固执疏松等?在上面的吃喝拉撒怎么做的?太空行走怎么走,需要注意些什么?太空行走的时候万一那根和飞船的牵引绳断了怎么办(我有点邪恶了,据说万一这样很危险,就只能在太空流浪了)?重返地球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害怕吗,是上去的时候更紧张还是下来的时候更紧张?

  书中的各种问题要比我想到的那些问题有水准的多,宇航员的太空生活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要想了解更多,建议你赶紧去看这本书吧,绝对很震撼到你,另外我发几张书中的精彩内容,与大家共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问宇航员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