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神话》是一本由茅盾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欧神话》读后感(一):一些小小的联想
死亡之地的饿狼飞扑上天, 脸色苍白的日月快马加鞭。 地火的恶灵踏断虹桥, 红雄鸡鸣叫,守望者吹响号角。 奥丁只剩一只眼,弗雷没有刀, 提尔只有一只手,维达只有一只脚。 战死的英魂披甲执盾, 维格利德平原两军列阵。 巨狼的嘴活吞了奥丁, 巨人的枪刺穿了弗雷, 巨蛇的血溺毙了索尔。 火焰烧毁阿德维德的圣殿, 众神战死于最后的黄昏。 还没等新的神话诞生于焦土, 风就吹灭老人宝藏了三百年的残烛。 无尽的冬天踏着冰雪来临, 北欧迎接一位无可名的至高神明。
《北欧神话》读后感(二):《北欧神话》命运女神
北欧神话里的命运女神是姐妹三个,统名为诺恩。她们的的职务是以将来的罪恶警告诸神,吩咐神祇们珍视现在,而且还告诉他们全部过去的历史。三姐妹名为乌尔德、贝璐丹迪、诗蔻蒂,分别代表了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时间。
这三姐妹顾名思义,过去乌尔德则是衰颓的,似乎总是念念不忘过去的什么人和事,现在贝璐丹迪就像活在当下的我们一样,积极乐观,青春活泼,勇而无畏,将来诗蔻蒂则代表神秘,未知。
第一次接触北欧神话,着实有趣,其中最喜欢的便是这一篇《命运女神》。有趣在于,命运女神被神化成三个姐妹,代表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时间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时间点结合神话故事,更符合生活中的每一个节点。
《北欧神话》读后感(三):懒得想标题的读后感
通读下来觉得看了后面就忘了前边,一个个名字实在难记,再加上紊乱的关系便更难以理解了——就好似在看一个系谱,某某的大儿子某某某,二儿子某某某,三儿子某某某,大女儿某某某,大女儿后又成为某某的妻子,等等(中国神话亦如是)。
我对北欧神话向来不甚了解,若要说之前,只不过看“圣斗士”的时候有过接触,所幸“北欧篇”和“黄金魂”是我比较喜欢的篇章(可能和色彩鲜明、或是人物塑造有关)。此次阅读,我对这些系谱名称一看就忘,倒是读到和圣斗士相关的内容,才觉得有些惊奇——例如“北欧篇”的芬里尔狼、八足马,亦或是“黄金魂”里坦格里斯尼尔山羊、金毛猪等等。
茅盾本书大抵有当时的学术色彩,给北欧神话加了唯物的理解:正如中国神话往往也出现技艺、动物的人格化一样,北欧也会将神的名称赋予自然现象,这都被作者解释了一番。而北欧许多场景又令中国读者有些似曾相见之感,比如巨人的身体部位形成天象、或者守丧等等,个中缘故,如不是茅盾所言的“北欧人种原为亚洲中部移民”,便是“东南西北,此心同也,此理同也”。不过也有些不同的,北欧没有什么洪水创世神话,倒变成了火灾,这又是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特色了。
《北欧神话》读后感(四):《北欧神话》:虚无缥缈的神话最令人心之向往,茅盾先生专业点评
神话故事似乎一直是人们心之向往的,在现实的颓然之后,我们总奢望在神话中得到慰藉,那种美好希冀总能让我们勇敢面对现实的残酷,在中学时期我看过诸多希腊神话,中国远古神话故事,总是能被吸引在其中。机缘巧合下,在书店看到手中这本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编写的《北欧神话》我更是心潮澎湃,《北欧众神》我倒是耳有所闻,但是从未有所翻阅,《北欧神话》以其专业的文笔,加以精美的插画瞬间吸引我内心,让我在视觉上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北欧众神的宏伟壮观。 与散漫的希腊神话不同,北欧的神话,是庄严的、悲剧的;北欧的众神,是庄重、正直、博大的;这些如斯堪的纳维亚群山一样粗朴而巨伟的传说,无不透露着北欧民族个性中的冰与火。在《北欧神话》的第二章我们就能看到这种与自然浑然天成的神人之奇特,那种庄严质朴是无所能及的。那究竟是何物吸引北欧众神们生存游戏,是因为天地之间万物的精华,还是成长过程中的心酸。原来,竟都不是,而是巨伟粗朴的山川、惨淡的太阳光、北极极光的耀亮、是发怒似的粗恶的海、雪堆似的巨浪打击着高耸的崖石和极圈内的冰山;是那个短促夏季的蓝天和碧海、长在的光明,和几乎可以说是奇迹的植物的荣茂。是这样的寒冷和温暖的强烈对照,融合了他们在天地可鉴之间的品性塑成。 有善良美好就有嫉恶如仇,这是俗事正常行驶规则,于是众神在冰天雪地中养成的优良品质就是为丑陋恶态而存在,当经历了残酷的对抗斗争后,正直才显得有所价值,否则只能泯灭。诸神的生存形式就是将善良美好归为原味,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又会有无数羁绊进行阻挠,于是此刻更加显示出智慧的光芒。 茅盾先生的《北欧神话》将北欧人民体内的品质显现无疑,在那个毗邻希腊神话的土地上,人们一直向往的生活,是充满神奇虚幻还是在恶势力无处不在的世界里不断斗争,永远都一心向善,一心向着美好,在天地万物之间选择,哪怕需要经历冰雪考验,也在所不惜,这就是北欧这个民族子弟们在神话故事中养成的品质!
《北欧神话》读后感(五):能看到人性的神话
北欧神话是最重要的世界神话体系之一。从创世传说到诸神的黄昏,北欧神话壮阔华丽,不胜枚举。对于北欧神话,很多人的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诸神的黄昏,或者是奥丁、索尔、洛基这些北欧神祗,又或是齐格飞、齐格鲁德等神话英雄,然后我们认识他们的途径大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是电子游戏,而事实上,早在1930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就已经把北欧神话引进了中国,当初茅盾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书名是《北欧神话ABC》,他的署名是方璧,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关于北欧神话科普类的鼻祖读物,并且至今也经久不衰,不断再版。
在《北欧神话》一书当中,茅盾先生先是对北欧神系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进行了概述,然后是分章节以北欧诸神的故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面,茅盾先生还将北欧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异同进行了对比,更为直观地突出了北欧神话的特点。在北欧神话体系中最为让人称道的,无疑就是诸神的黄昏,相对于希腊、中国、印度等神话体系,北欧神话的神话观可以说是最为贴近现实的,当中神性的展现是最为含蓄或者说是最低的,雷神脾气火爆、头脑简单;洛基诡计多端,时常添乱,也处处倒霉;奥丁永远严肃果敢,对世界忧心忡忡,只有在北欧神话里面,我们才能在神身上看到更多的人性。
具体到果麦版的《北欧神话》有何优劣,为此我也上网搜罗了些同类型的译本作了些比较,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还有另一些直译作《北欧神话ABC》的版本,我也在网上试读了一下,相比之下,我感觉果麦这个版本的《北欧神话》更加通俗易懂,首先是在文字上,表述都偏向白话,读者不容易产生理解难点;其次全书还配有丰富精美的插画,这对于读者脑海中构建深化人物形象,帮助阅读理解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总的来说,本书作为一部北欧神话的入门级科普读物还是非常有料的,毕竟茅盾先生用非常精炼简洁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恢弘的北欧神话体系,如果作为进阶读物的话本书毕竟篇幅有限,建议搭配一些北欧神话的文献一起研究阅读会更好。
《北欧神话》读后感(六):绝佳的北欧神话入门读物
相信有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对北欧神话的最初印象是来源于漫威电影《雷神》吧。在一系列的《雷神》电影中,雷神的勇猛无匹和洛基的狡狯诡谲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看了《北欧神话》我才知道,雷神与洛基并不是兄弟,北欧众神之间的关系要比电影里乱得多。
这本《北欧神话》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的作品,他也是第一个在中国译介神话故事和系统编写神话普及读物的作家。后世国人所编撰的北欧神话故事,往往都比不上茅盾先生的最初版本。本书作为北欧神话的入门读物,简要介绍了北欧神话体系的起源、主要神明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当作一本故事书看也很有意思。北欧神话的成型要仰赖于古籍《大埃达》,比赫赫有名的希腊神话晚出世了至少一千年。而且,由于基督教的势力过早侵入,北欧神话未能精湛化,也未能涵盖广博,算是中途夭折的半成熟品。但即便如此,现存的北欧神话也已足够粗朴和伟大,并且比起关系混乱、只喜欢恋爱和杀戮的希腊众神,北欧众神更有一种悲情英雄的感觉。在北欧神话中,神明也会死亡,神明也会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刻,他们注定会迎来他们的末日,也就是所谓的“诸神的黄昏”。从这一点看来,更接近古希腊悲剧的那种“宿命论”之感的,反而是北欧神话。不过,北欧人相信“诸神的黄昏”虽然是第一代神的故事之结束,却也可以看作是第二代神的故事之开端。基督教的势力若能晚一点再渗透,说不定北欧神话也能发展成体系巨大、枝蔓横生的神话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初版于1930年写就,那时茅盾先生所翻译的人名和地名有些和现在的叫法并不相同。为了使读者不至因这些名称产生阅读障碍、混淆概念等,编者特地将这些译名全都改为现在通用的叫法,并在最后附上了译名对照表,十分贴心。而且,本书采用硬壳精装,每一章节都附有著名插画师王浣所绘的诸神插画,让读者对每一位神明都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可以说是物超所值了。
总之,想了解北欧神话,这本茅盾先生整理、果麦出品的《北欧神话》逻辑清晰又通俗易懂,加之装帧精美、排版舒适,还附有精致的插图,是入门佳选。
《北欧神话》读后感(七):注定失败的众神
北欧神话,又称挪威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其形成时间晚于世界上其他几大神话体系,其口头传播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2世纪,首先在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地方流行,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一批北上的移民传至冰岛等处。
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整个挪威盛行,由于在政治上强力打击,大部分记载北欧神话的作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付之一炬。
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整个挪威盛行,由于在政治上强力打击,大部分记载北欧神话的作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付之一炬(此处有争议,北欧诸国改信天主教后,其自身与传统神话的断绝是较为彻底的,不能单纯地归结于天主教会对于传统神话的打压。
而事实上,很多北欧神话内容得以保存至今,要归功于当时部分北欧天主教教士对其的整理保留,以北欧神话为背景的著作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的有冰岛史诗《埃达》以及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等、以及由古挪威语写成的诸多《萨迦》等。
北欧神话是一个多神系统,大致上可分成五个生命体系:巨人(Jötnar)、诸神(Goðs)、精灵(Álfar)、侏儒(Dwarf)以及凡人(Maðr)。
与大多数神话中所示的不同,北欧神话的人类起源不是泥土,而是树木。奥丁三兄弟是创造者,兄弟们创造世界后沿着海边散步,在那里发现了两棵树并用来创造一对男女。
北欧神话与希腊、埃及、印度及中国神话的风格都截然不同,北欧神话中的神不是万能的,世界也不是永恒的。北欧神话的一大特色就是世界最终是会毁灭的,这就是诸神的黄昏。这场战役无可避免,也注定众神必定失败,但即使如此,北欧的众神依然坦率的面对这最终的结局。而在世界灭亡之后,残存的神会再次建立起新的世界。
诸神与巨人之间不断的冲突、斗争,一定会引发两大势力的最后决战。到那时候,不但所有目所能见的创造物将要毁灭,连"巨人国度"、"妖精之乡"和"中庭"的居民,"诸神国度"和"死人之国"的诸神,都将随他们所居的世界而归于毁灭。这世界的末日——诸神的黄昏,是无论如何避免不了的。
《北欧神话》读后感(八):北欧众神关系图
根据这本书,结合部分网上材料,绘制了北欧众神关系图。
洛基不仅不是奥丁的儿子,竟然还是奥丁的平辈!!(有说洛基和奥丁是同一个养母),索尔要喊洛基叔叔!海拉竟然也不是奥丁的女儿, 而是洛基的女儿!洛基的另一个儿子就是芬里尔狼!惊呆了我的小伙伴。
北欧神话的主角绝壁是洛基,戏太多了,形象太丰满了!
北欧众神关系图如需要原图,欢迎私信
《北欧神话》读后感(九):《北欧神话》:对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主题
《北欧神话》:对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主题
儿子的阅读启蒙是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等开始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容易勾起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孩子上小学五年级了,想让孩子在阅读体验上有不同的感受,于是别人入手了这本《北欧神话》。
对于善良、勇敢、温暖的追求,是童话的永恒主题。
每个神话的出现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北欧一年中多半时间处在严寒中,在《北欧神话》里,便有了代老寒冰与霜雪是宇宙间的恶势力,比如霜巨人;代表热与光明为善势力的诸神。
在《希腊神话》中诸神的领袖是宙斯。而在《北欧神话》里,诸神的领袖是奥丁。 对于诸神工作上的分配表现了古北欧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古代的北欧人不仅要面临恶劣的气候环境,还要面临读群间的相互征伐,人们渴望被保护。于是便创造出了奥丁,也称沃坦或者沃登。作为北欧神话中最高级的神奥丁象征了宇宙间无所不在的精神,他是智慧与胜利之神,贵族与英雄的保护者,因此又称为诸神之父。
勇士自古以来便被人们所敬仰。在北欧神话中,以勇敢为无上之美的以战死,为无上之光荣的北欧人是奥丁为胜利及战争之神。奥丁也是一切智识的神,他通晓未来,体察人间疾苦。
在我们的祖先认为第一声春雷响起的时候,大地开始由冰冻状态复苏,植物开始发芽,动物开始从冬眠中醒来。而在寒冷的北欧,春雷也代表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开始,当春雷响起的时候,冰冻消融,大地回春,农业生产开始恢复,所以在北欧,雷神是北欧的农民和贫民的恩神,雷神索尔受农民,贫民和奴隶的喜欢。
每年7个月的严寒,让北欧人迫切希望温暖与和光明。于是雷神索尔便成了北欧最古老且最受敬爱的神,每年大祭必修一大段像素象征着夏天的温暖和光明,以及驱逐冬至寒冷与阴暗。
在北欧农事只能在夏季,所以,夏之神尼奥尔德被视为稼穑之神。被奉为冬之神的乌勒尔,是有名的行动迅速的神,也是一位猎神。夏与冬的循环就有了最原始的解释说明。
读完《北欧神话》,便对各个神话故事及童话的来源,有了最好的出处与说明,它们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敬畏,源于古代的生产与生活,源于人们对勇敢和善良的追求,对温暖的追求。
《北欧神话》读后感(十):《北欧神话》实际上充斥着罪恶
矛盾这本《北欧神话》绘本版,其实我早就已经读完了,也把其中一些故事拿出来写了一些观点文,但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去评论这本书。因为,我是把它当成一个了解北欧神话的入口来看的。然而了解了之后发现北欧神话于我,并无多少神圣的感觉,反而平添了诸多笑点。
不过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他让我全面了解了北欧神话的来龙去脉。
因为他为诸神立了传记,可以很详细地知道诸神的一生。
不过其写法如同《史记》一般,除非看完整本书,否则单读个人传记是看不全这个神的。
神与神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在前面的神的传记里描述过的另外一个神的有关内容,在这个神单独立传时通常不会描述第二次。只有通读全文才能了解得更详细。
比如在写雷神索尔传记时,里面多次写到恶神洛基,在给洛基立传的时候就没写到这一部分。其它神同理。
北欧神话版本很多,因为北欧不是一个国家是很多个国家,神话通过口耳相传,每个国家流传下来的都不太一样。但是大同小异,最后都是要经历诸神的黄昏这么一场。
矛盾先生都有提到且作了对比。
透过矛盾先生的笔端,我了解到了北欧神话里的诸神无论善恶其实都是自然的人格化。对人类有害的,通常都会被人格化成恶神。
比如北欧人害怕的冰川霜冻就人格化成厉害的霜巨人。但是矛盾的是神又是从恶巨人身上孕育而来。
自然的变化比如春夏秋冬在北欧神话里从来不是温和的而是剧烈的,生硬的。比如象征太阳的奥丁要娶由冰冻大地人格化的琳达做妻子,琳达不愿意,奥丁用尽一切坑蒙拐骗的手段都没有达成,最后就把琳达囚禁起来,强迫人家做了他的妻子,生了夏日人格化神瓦利。这段寓意是:“春雨到来之时,冻地回春,从寒冰下解放出来,受到太阳的拥抱。于是渐长的夏日——瓦利,也出来了。”
北欧神话里充斥着这种强制的人格化自然变迁。若从人伦角度考虑,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其次北欧神话里还充斥着对种族的歧视。
比如诸神创造天地时,对于人的分配。黑皮肤则被定义成狡诈的侏儒,被赶到底下,永不得见太阳。而白皮肤的则被定义成性格温和的,被称为精灵或仙子,他们可以在天上随意翻飞游戏。
不仅如此,女性在北欧神话里通常也是十分低下的。比如九个杨波之女在海滩上睡了一觉就被奥丁給奸了。美丽的女神瓦尔基里是为了慰劳死去的战士而存在的。甚至王后都以此为荣。墨洛温王朝的第一代王后就说自己在海边散步时被巨人强奸之后生了王子墨洛维斯。
这是我不太喜欢北欧神话的原因,在我看来他是罪恶的而非神圣的神话。
这也是我不想给他写评论的原因,但是,神话终究是神话,或许正因为它是罪恶的神话,才迎来诸神的黄昏,他就该经历黄昏。
因为黄昏之后,会迎来初生。只可惜北欧神话还没来得及重生就被基督神话给洗涮了。北欧神话将永远在罪恶里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