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式沟通》是一本由钉子心理小组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一):让事情转机的诀窍——逆转式沟通
很喜欢鲁米的这一段:灵魂拥有了它的耳朵,能够听到头脑无法理解的事情。你越是安静,你所说的越能够被别人听见。生命已经喘息过半,剩下的日子除了爱,再不要耕种其他。
这段话,说明了心理的重要性,当然这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而爱总是每个人渴望和需求的。
何为“逆转式沟通”,简单来说就是用语言激发出人们潜意识里的渴望,让人主动采取正向的逆转,并从中获得成长,有时可以仅通过这种沟通,使得危机情况发生180度改变。
“不同于一般的沟通,逆转式沟通,又叫V形沟通,是一种反套路的沟通模式”——为什么称为V形沟通?V恰好反映了这种沟通的过程,即当与对方沟通不畅时,必须先抛开表层的争论,转而潜入到对方心底,去探究对方的内心世界,发现分歧的所在,然后与对方发生充分的共振,为对方展示问题的更多可能,最后时限逆转式上扬。
作者根据V形沟通的过程,从第一章在沟通逆转中变强,第二章逆转第一步,理解对方立场;第三章逆转第二步,加入对方的行列;第四章逆转第三步,展示另外的可能;第五章逆转第四步,主动寻求正向改变;第六章不做局外之人,用沟通将彼此点亮。逐层深入,细细道来。
“她能够让我们穿透表象,进去对方的世界,理解人与人为何会产生分歧,维护我们真正重视的关系”其中如何潜入对方心底,作者结合具体的例子给出示意,这些需要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去琢磨把握。
其实,不管是心理学知识还是沟通技巧最重要的实践,在于个人的运用,因此本书需要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有意识的加强运用,转化为自己的沟通技巧。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二):好好说话
《逆转式沟通》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逆转式沟通,又叫“V”形沟通。不同于一般的沟通,逆转式沟通会经历一个先向下深入、再上扬逆转的过程,形成独特的“V”字轨迹。“V”代表胜利,在逆转式沟通中,这胜利不仅在于高效、公允地解决了问题,更在于沟通双方因此获得了成长,这是一种关系的重建,是用沟通将彼此点亮。在此期间,我们穿透表象,进入对方的世界,也进入矛盾的核心,理解人与人为何会产生分歧。我们通过精神上的共振,激活对方潜意识中的能量,让其实现主动攀升,自己重塑自己。
钉子心理小组,视角刁钻,深入浅出,擅长捕捉现实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每个人都有许多沟通困扰,而本书《逆转式沟通》除了提供解决分歧的方法,搭建真诚的关系,其中作者运用许多的实践案例,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对一些比较极端的困惑做了心理上的疏导,不仅问题找到了出路,沟通中的人也焕然一新。
法国作家阿贝尔•加缪曾说:“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这便是平等沟通的形式,学习对方的语言,学会为对方发声也是如此。《逆转式沟通》认为:逆转式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对方的立场,哪怕这立场和你截然相反。争取的利益只强调个人,只想维护一方的诉求,这样的沟通并易养成偏见思维,且狭隘的。这时候需要放低自己的立场,去深入到对方的世界,探究对方的真实想法。理解别人的立场是件不容易的事,但这也是重塑自我,拓宽思维的机会。逆转式沟通重要的节点是一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处理、关心。不是要和别人对立,而是应该真诚的和另一个我们肩并肩的去商量解决问题。路不止一条,有时候另一面的天空也是同样明媚的,心境的变化带来人生的际遇不同,同时学无止境,生活与工作都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学习一切的技巧 ,去发现不同的可能性,过好自己的人生!
去沟通,消除一切的困扰,搭建出我们自己的真诚的关系,收获更好的自己。大家共勉。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三):激发潜意识
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动物,不仅仅是因为强壮的身体,还在于会进行复杂的沟通。沟通的重要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人类唯一的、重要的标签。 沟通其实不是工具,而是目的。在远程通讯手段为零、文字尚未形成的年代,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解决了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比如取火种、吃熟食、捉野兽等等,正如达尔文所赞叹的,语言这一能力被当作人和低于人类的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那是公允的。 人类沟通具有强大的唤醒功能,一方面它可以表达字面本身的意义,比如站立行走、太阳月亮,而且还能通过沟通了解对方的意识,尤其是潜意识,发现内含的情感与愿望。由于潜意识比意识多了“潜”,因此它的创造力与破坏力也是惊人的,它可以引领意识实现逆转与突破。在一定的情境下,沟通可以洞悉你的焦虑与脆弱,引发彼此的心灵共振与行为认同。 所谓逆转式沟通,不在于告诉沟通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而是告诉怎么办,尤其是激发对方的心理渴望,以正能量去对抗种种困难与挫折。当一个人的潜意识因为沟通而被激活,他的生命力是不可限量的,好比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戏鲸。 逆转式沟通,以英文字母V表示很形象,你以语言为引导,潜入沟通对象的内心,激发对方的潜意识,让其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而不是随大流,也许这种沟通的存在,我们并不能在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但一旦形成了,它将帮助你跨越一个又一个险阻,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从“我和他”到“我和你”,正如白昼与黑夜的区分。你能否得到团体的认可,选择适合你生存的环境,决定着你是“听见”还是“听懂”,前者是生物体必有的生理功能,后果则在生理功能上增添了心理机制,学会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沟通的第一步,而如何“让对方知道你要什么”,或者在“对方要什么”与“你要什么”之间寻求平衡(妥协),才是逆转式沟通的真谛所在。 诚然,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沟通,但是人与人之间少不了隔阂与误解,能否存同舍异,这关系到一段关系能否走向深入。不要以为“言外之意”都是可以接受的,你在沟通本身上增添的背景与暗示,往往会让沟通越来越糟糕,以至我们很久以来都忘记了沟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源于他阅历、经历的封闭与局限。即使每天你来到一个新地方,或者读一本新书,但是你仍然发现从青春到衰老,其实很短暂、很孤独。当且仅当你打开心结,走进人群中,无论贵贱、无论男女、无论老少,你在交流中就会发现他们有着你不具备的智慧与勇气,客观上推动着你去进行深入思考,把眼前的苟且与未来的美好联系起来,去收获更好的自我。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四):有效沟通
这本书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是用来指导普通人如何能够做到更好更有效的与他人沟通交流。
《逆转式沟通》,什么是逆转式的沟通?大概意思就是本来即将谈崩的对话,对立无言的对话,通过V字型的对话,从降到了冰点的对话,慢慢找到转折点,然后转变对话状态,达到完美的聊天,恰当的沟通,良好的交流。
逆转式的沟通,也许是有时候,我们在提出建议的时候,不是直接的来提出最显而易见的建议,而是通过另一条思路,反向的去和别人沟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与别人立场相同的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只站在对立面。
“逆转式沟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确认自己想要什么,还能帮助我们甄别出自己不想要什么”
要想学会逆转式的沟通,第一要害就是拒绝偏见——地域偏见、性别偏见、职业偏见、年龄偏见。这一系列的偏见,可能很快的就会让我们去定义别人,也很容易曲解了别人的意思,往往把别人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去了,这样的沟通,可能常常是不会成功的,而且是容易和别人起冲突和矛盾的。所以,我们静下来,放下我们心中的偏见,和对面的人,站在同一个出发点去谈,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许你很快会想到办法,实现逆转式的沟通,也能够顺利的去解决问题。
“千万别用竞争思维去沟通”
无论是在生活中,与家人另一伴相处,或者在工作中,和同事领导下属相处,我们想要的无非是成功的沟通,有效率的沟通,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智慧的沟通者,而不再是一个孤独的话题争论者。有很多时候,对了也没什么作用,错了也无妨啊。特别是工作中和同事们相处中发生的小事,比如对于某种社会性事件的发生,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也许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是,争赢了也不会给你增加工资,可能其他同事看到你,因为这样一件小事也争得起劲,也许下次就不想和你过多讨论了。岂不是自跌了身价吗?所以,放弃掉我们的执拗吧,做一个合作的“同事人”。
“不要走在我的后面,我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身边,做我的朋友”
逆转式沟通另一个重要的节点是一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处理、关心。不是要和别人对立,或者一前一后,而是应该真诚的和另一个我们肩并肩的去商量解决问题。
作者在书里面,也特别推荐了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本书里面,也常提到《非暴力沟通》的一些事例,应该和作者的想法是类似的,喜欢看《非暴力沟通》的读者也会爱上这本《逆转式沟通》的。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五):鼓励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别人沟通
不管是职场上,还是生活中,都少不了要与人沟通,而大部分的矛盾与冲突的爆发,也多源自于缺乏沟通或是沟通不畅。由此可见,沟通也确实可称得上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这之前,我一直都认为沟通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思想,经过交流与融合,达成某种共识的过程。直到阅读了《逆转式沟通》这本书后,才算是对沟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不得佩服语言的博大精深。
概括地说,逆转式沟通是用语言激发出人们潜意识里的渴望,让人主动采取正向的逆转并从中获得成长。虽有技巧,但是不存在套路,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反套路的沟通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唤醒对方的内心,改变他们的状态。因为当一个人能真诚助人时,那他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就能得到了满足。
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个从小就没做过好事的坏孩子,在管教所长到二十多岁获得自由后,父母均已过世,而他也依旧没有悔改,走着偷窃的老路。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人而言,都会认为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的人,从而想远离他。但他却因为一个姑娘的一句话改变了自己,不仅仅返还了偷来的物品,还成了雇主都要拥有的雇工,取了雇主的女儿,并由此度过了幸福而圆满的一生。
中国有一个俗语叫理解万岁。理解一词说出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是真正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去探索,让对方意识到自己该成为什么,让对方知道自己该怎么实现这个目标。而这也是逆转式沟通重要的一步。
上学的时候,我总是和爸妈意见不和,而我们又都是不爱破坏和谐气氛的人,为了避免争吵,我们都默契地选择了闭嘴。渐渐地,我们说的话越来越少,我的联系的次数越来少,以至于家里的温度越来越低,低得再也不想回家。其实家是温暖的港湾,是能给集蓄能量的地方,可我却和爸妈因为不善沟通,而把家经营成了没有温度的旅店。长大一些后,我似乎有些理解爸妈了,懂得了他们的不易,也慢慢接受他们的做事方式,通过多回家以增加与他们的联结。很明显的,他们的脸上也慢慢绽开了笑颜,家里也有了想要的温度。
很久以前,看到过一个比喻:世界就像一个游乐场,每个人都是在这里玩游戏,有的赢有的输,有的平顺有的坎坷。
但不管怎样,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有必要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并帮助他人走好这唯一的一条路。世上多一份尊重与理解,就会少一份冲突与矛盾,这份尊重与理解便是从沟通开始。
因为,一个人若能为别人的生命与人道的法则着想,纵使他正在为自己的生命挣扎,并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也不会全无回报。所以,鼓励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别人沟通,就算没有完全改变,影响也永恒存在。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六):沟通不是竞赛,而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从小到大你会发现沟通无处不在,在你的小时候要和父母沟通,在你上学的时候要和同学以及老师沟通。等到你结婚以后会和你的妻子以及孩子沟通,你上班的时候,会和你的同事以及上级沟通。 当然,沟通只是一个大体的概念,里面包含了聊天讨论等等通过对话进行的方式。一个好的沟通需要具备逆转式思维,这是我看这本《逆转式沟通》所了解到的。那么下面我就分享几点我在《逆转式沟通》里了解到的知识点: 1、你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把这个世界比喻成一个椅子,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是不同的,同样,有着不同视角的人在观看世界时,最后总结出来的结论也是不同的。 我之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一对夫妻出去旅游回来,分别和各自的好友讲述这段经历,作为丈夫的小明告诉自己的好友,他觉得自己的这次旅游糟透了,出发的时候,打不到出租车,只好走了20分钟做火车。因为车上的人都不认识,只能看车上摆放的一些书,到了饭馆,因为突然停电,只好摆起了蜡烛,吃完饭,做火车回了旅馆,他觉得这并不是一次完美的出行。 而他的妻子却不这么觉得,他的妻子告诉她那位闺蜜,虽然他们没有等到出租车,却在去地铁的路上,见到了很多好看的风景,并且拍照留念。在坐地铁的时候,好心的夫妇告诉了他们一些著名的景点以及好吃的餐厅,她还在火车上发现了她最喜欢的杂志。饭馆里虽然停电了,安静的烛光晚餐也超级不错,食物很好吃,最后两个人一起坐火车回了旅馆。 人和人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如果完全抛弃自己的角度,关注别人的角度,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以别人的视角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态度,这样有利于沟通的进行。 2、要记住,很多时候是人们讨论,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打竞赛。 两个人在讨论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没有固定答案,而很多人忽略了讨论的意义,觉得自己最后的胜利至关重要,反而忽略了这次讨论的目的。 很多人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们把一次次的讨论当成一场人生的竞赛,觉得赢了的人会获得过高的荣誉感,而不在乎找出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 在讨论中你应该学会温和的阐述出你发觉的问题,你在讨论中,你首先需要站到对方的立场上,你支持他付出的努力,并且用商量的语气,提出你的观点和建议。让他明白你并不是为了否定他,而是为了让这个提议,更加的完善。这也是逆转式沟通的意义。 3、总结! 这本《逆转式沟通》里面,详细的解释了,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出现沟通方面的矛盾,以及逆转式沟通的根本意义,以及如何熟练的用逆转式沟通来消除矛盾,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七):逆转式沟通,教你如何巧舌如簧
地球上的每种动物,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着沟通,但为何只有人类的沟通,才能谋得如此巨大的福利?高明之处就在于,人类的沟通具有强大的唤醒功能。唤醒功能就是除了传递字面本身的含义外,人类还能用沟通深人对方的潜意识,挖掘出其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和情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是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很多人会认为,有些人天生伶牙俐齿,有些人生来笨嘴拙舌。实际上,没有人生来就是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的人只是掌握了一些大家都学得会的简单技巧。
这些技巧就如同工具。想象一下用螺丝刀来钉钉子,或者用铲子来锯木头,即使花费五倍时间,仍会一无所获。如果选用正确的工具——榔头和锯子,做起事来就能节省很多力气。
同样的道理可应用于谈话的工具和技巧。你施展了你所有的技巧,只是这些技巧通常没有用对地方。你可以做得更好。 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沟通技巧,就是逆转式沟通。如果给逆转式沟通下个定义,可以说:逆转式沟通,是用语言激发出人们潜意识里的渴望,让人主动采取正向的逆转,并从中获得成长。
为了有助于人们更形象地理解逆转式沟通,我们也可以称之为“V形沟通”:
当我们与对方沟通不畅时,我们必须先抛开争论,一路向下,潜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里去,寻找造成分歧的原因。这就像是V的左半部,要深深地向下扎,抵达对方的世界,同时也是抵达沟通的核心;
然后,与对方充分共振,由此画出V最下面的有力拐点;
最终,才能实现逆转式的上扬,从而形成V的右半部。
相比起来,其他沟通则是一种平面沟通,沟通双方要么互相扔石头,以战胜对方为己任,要么投以糖衣炮弹,用话术达成目的。人们不会也不愿深入下去触及对方内心,更不想从根本上解决分歧,而逆转式沟通不同,它最遵循沟通的初心——达成思想上的连接,感情上的通畅。
我们需要逆转式沟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用来维护那些我们真正重视的关系。
沟通上的滞涩,影响了我们最为看重的亲密关系一亲子、伴侣、重视的朋友等。每个人 都是活在关系中的,越是毫无利益牵扯的亲密关系,一旦沟通不畅,带来的打击越是沉重。人们对于亲密关系里的人,往往最缺乏沟通的耐心和方法。我们虽然重视亲密关系,但是却很少想过要如何经营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利用逆转式沟通,充当沟通者,而非阻挠者;用沟通带给那些我们重视的人以更好的选择,让他们因沟通而获得幸福、获得成长,而不是带给他们伤害。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八):逆转式沟通,要用脑更要用心
身处这个忙碌又复杂的社会,只要是和人打交道,那就少不了要沟通。不管是对亲人,还是对陌生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一定会把各种事情处理的妥帖恰当。 不屑于沟通的人是可悲的,总是抱着“不就那么回事儿嘛”的想法,遇事只会把别人想的很坏,认为领导偏向那些会来事儿的同事,自己嘴笨不会说话,当然不受待见,只能干脏活、杂活、累活。如果继续不屑下去,并陷入顾影自怜的心绪里,人生只能进入无限循环的不得志模式。 可以打破这种循环吗?我们的人生可以实现逆转吗?《逆转式沟通》这本书给出了最响亮的答案:当然可以!不仅我们自己能改变,我们沟通的对象也能随之改变,书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付诸实践,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所有的改变都需要时间,改变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阻力,更需要我们用脑用心的去沟通。 《逆转式沟通》这本书里提到的沟通方式,又叫“V”形沟通。可以这样理解,两个人在沟通的过程中,出现了矛盾,这个对立的过程就是“V”的左半边,这时候其中一个人愿意真诚沟通,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看到问题的实质,进而唤醒了对方的心灵,让两个人实现了共鸣,最后成就了“V”的右半边。 看起来,如果事件最终能实现逆转,其中的主动沟通者功不可没,能理解对方语言背后的真正诉求,甚至替对方说话,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能做到的,都是高手!可能有人会说:“凭什么让我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考虑过我的感受吗?!”这就是矛盾的关键点,因为心里不平衡,无法心平气和的考虑问题,更别提让沟通逆转了。 大年初一,婆婆在客厅大声哭着提离婚,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太憋屈了,公公总怼她,对她颐指气使,各种瞧不上她,对她冷暴力,只要她做的有一点点不如意,公公就会用最恶毒的话骂她。越说越气,于是开始翻旧账,两个人就这样从早上一直骂到下午,谁也不服谁。 以前对他们的矛盾并不了解,这次真真切切看明白了。他们两个的感情裂痕太深了,两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完全不一样,面对琐碎的日常生活,公公总是在用“竞赛思维”沟通,凡事都要争个第一,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情也绝不服软,自己不想做任何的改变,这是亲密关系里的大忌。 不合适的亲密关系还是早点放弃为妙,时间拖得越长,带来的伤害也越大。逆转式沟通不仅能帮我们确认自己想要什么,也能帮我们甄别出不想要什么。如果两个人做不到同频共振,何苦不甘心甚至纠缠不休呢?总是激烈争吵,不仅对亲密关系的另一方是打击,对其他的家庭成员也是伤害。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生活的很幸福,当我们对他人多一份理解(逆转第一步),能够加入对方的行列思考问题(逆转第二步),在对方疑惑的时候,向他/她展示另外的可能(逆转第三步),并主动寻求正向的改变时(逆转第四步),自然而然会收获真诚的关系,实现人生的逆转。 《逆转式沟通》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沟通的方法和思路,原来我可以和他人好好沟通,一起探寻更多的可能。“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书里面云谷禅师的这句话震撼人心,每个人都能做一个优秀的沟通者,遇见更好的自己!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九):《逆转式沟通》:换个沟通思维
逆转式的沟通它存在一个转折,试着站在对方的视角,理解矛盾存在的核心,分歧为什么而存在,寻求一种意识上的共通。这样的沟通诉求必然不是单一的,目的上也是共赢的,最后沟通的过程也会更高效。
这本书的内容章节不是很多,它重在表诉自己的观点,干货还是挺多的。在我看来书中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是最难的。人们之所以会有冲突绝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彼此利益相悖,要在产生分歧时去理解对方的立场、甚至站在对方的角度是很不容易的。 《逆转式沟通》认为:逆转式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对方的立场,哪怕这立场和你截然相反。要知道为自己争取的立场也是上进心的一部分,用于争取总会越来越好。每个人所认知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但却只是这个真实世界的一个碎片。争取的利益只强调个人,只想维护一方的诉求,这样的沟通并不能显得高效,易养成偏见思维,且狭隘的。这时候需要放低自己的立场,去深入到对方的世界,探究对方的真实想法。理解别人的立场是件不容易的事,但这也是重塑自我,拓宽思维的机会。
书中提到了“不可理喻”这个词,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对方有极端表现时,我们就会有这样的念头。事实上当有这种意识的时候也是自己容易产生极端情绪的时候。这种情况的结局是双方都无法做出判断。这个过程也就做了无用的沟通。在这时作者引用了戴尔.卡耐基的话“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做到去理解。 生活中很多恶性的沟通,都是与身边的人。比如父母与孩子。这样的关系,不论沟通的结果是否达到目的相信都是不愉快的。这时仅仅是理解对方是不够的,同理心在孩子的眼里并不能被看到。试着加入对方的行列,重建一种关系,让双方在沟通中,不要有地位上的差异。打破层级,实现最大程度的平等。这也算是劲往一处使的体现了,实现同频共振,沟通合力。
作者钉子心理小组,擅长心理学。逆转式沟通不仅打破了固有的沟通模式,解开了许多无用沟通的迷思,还提供了解决方法。其实有许多案例小故事帮助理解,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每个人都有许多沟通困扰,而《逆转式沟通》除了提供解决分歧的方法,搭建真诚的关系,也对一些比较极端的困惑做了心理上的疏导。
《逆转式沟通》读后感(十):逆转式沟通
每一次真诚的沟通,都会有灵魂给出呼应
沟通重要么?
没有疑问,沟通是重要的
可是,每个人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
可是,什么样的沟通才是可以达到自己希望的结果呢?
显而易见,这个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夫妻之间没有沟通,最初在恋爱的时候,最好的最亲密的感觉,在一起过日子的时候,没有有效的沟通,没有成熟的沟通,没有智慧的沟通,没有逆转式的沟通,在一些家庭的日复一日的琐事中,会不断的争吵,甚至破裂
让彼此而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在教育方面,更是,父母是成为孩子的第一任的老师,在这个世界上,在最初的时候,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去思考,与孩子如何的沟通,与孩子怎么样的沟通才可以达到效果,而又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这真是一个学问
河东狮吼常常发生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可是,这样真的有效果么?
很多的问题孩子的出现,其实都是因为沟通的问题,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在社会中,在谈判的过程中,在职场生涯中,我们都需要沟通
常常,与同事因为一个微小的问题,最后争的面红耳赤,争的头破血流,可是,有些的争执,真的是找不到正确的答案的,可是,这个事件就是发生了,而且常常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在身边人的身上也常常看到
那么,什么是逆转式的沟通呢
又是怎么样才可以做到逆转式的沟通呢?
本书都会告诉我们答案
在这个充满套路的世界,很多的沟通,可以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带来快乐,更加会收获幸福与勇气
书中,分四点章介绍了怎么样可以达到这样的沟通效果
第一步是理解对方的立场,我们无法去定义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实,人类的悲欢,各不同,也不相通,可是,我们却可以用同理心去对待对方,让对方倾诉的机会,而不是一开口就是“我认为,我觉的”每个人都要被懂得
第二步是加入对方的行列,学习对方的语言,学习对方的误区,学会替对方发声,因为每一种声音都会有回响。不是一开始就去强行的制止,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第三步是展示另外的可能,在恰当的时候,当对方开始接受你的时候,开始给出合理的建议,给出一点暗示的力量然后让对方去想明白其中的关键
第四步,主动寻求正向改变,这里面用了一些例子,让我看的时候也是受益很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知道答案,只是很多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另外一面的天空也可以是阳光明媚的,路不止一条,心境的变化带来人生的际遇不同,学无止境,生活与工作都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学习一切的技巧 ,去发现可能性
去沟通,消除一切的困扰,搭建出我们自己的真诚的关系,收获更好的自己